老年人是不是都有颈动脉斑块

合集下载

专家讲解颈动脉斑块形成原因

专家讲解颈动脉斑块形成原因

专家讲解颈动脉斑块形成原因
一、概述
颈动脉斑块这些对某同事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一般的医院都说不能进行治疗,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之前有在网上查过资料但是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便是关于右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问题,这个老年奶奶对某同事是很好的,但是某同事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治疗,但是自从上次有个认识的老奶奶就得了这个病,本文特为大家分享的内容,
二、步骤/方法:
1、而在生活中,如年龄、性别、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右颈动脉斑块出现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多是与下列因素有关的,
2、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起始段,血小板、脂质成分在损伤处沉积,血流在此容易形成涡流,内膜,高血压、动脉硬化可直接侵害颈动脉,久而久之涡流会损伤该处的动脉慢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于血流动力学的缘故,
3、当然还有强化降脂治疗当然这都是治疗的关键一步,主要的药物是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还有抗血小板治疗,当然还是少不了用药物进行治疗,颈动脉狭窄主要是由于颈动脉分叉部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的,如果实在是比较严重的话最好可以用手术进行治疗,
三、注意事项:
如合理饮食,还有预防往往比治疗更好,所以平时加强自身的预防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也可以加强自身的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比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颈部动脉有斑块是怎么回事

颈部动脉有斑块是怎么回事

颈部动脉有斑块是怎么回事现在有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颈部动脉有斑块,当出现这个现象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有些人会对颈部动脉出现斑块比较重视,会到医院进行检查,但是有些人就会置之不理。

如果发现颈部动脉有斑块的现象,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很可能是全身的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所以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这样可以更好的预防出现脑中风的情况,现在就说说颈部动脉有斑块是怎么回事,什么人群更容易出现这个情况。

★情况一颈动脉是为脑部提供血液供应的主要动脉,因其位于颈部、位置表浅现已成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常用的检查部位。

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约为0.8-1.0 mm,当其数值大于1.5 mm则称之为颈动脉斑块。

★情况二颈动脉斑块是机体老化的自然属性,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 50岁以上老年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颈动脉斑块,程度不同而已。

★情况三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查颈动脉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全面解读颈动脉彩超报告依据: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斑块是否导致管腔狭窄,是否影响了颈动脉的血流,是否引发头晕或“小中风”的症状。

★情况四颈动脉斑块需要切除吗?当颈动脉斑块造成管狭窄程度小于70%,每年行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以关注颈动脉斑块的进展情况。

当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大于70%,应择期手术治疗。

★情况五当颈动脉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而引发“小中风”(一侧肢体活动不灵、语言障碍、眼睛黑朦)症状发作时,应引起高度重视,此时哪怕狭窄程度不到70%也应该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情况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的人群更容易长颈动脉斑块,控制“三高”、戒烟、清淡饮食及锻炼可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发展;但是,目前尚没有一种药物可消除颈动脉斑块,因此不要轻信任何民间偏方。

★情况七颈动脉内膜剥脱(开刀手术)或放置支架(微创手术)是处理颈动脉斑块的两大手术方法,当管腔重度狭窄或出现症状时才考虑此疗法。

心血管健康知识:颈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健康知识:颈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健康知识:颈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

它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

颈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供血不足,引起脑血管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中风等重大危害。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危害:颈动脉是人体的重要血管,其主要的功能是供应头部和颈部的血液。

当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时,血管壁中的脂质成分沉积,形成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逐渐增多,血管壁逐渐变硬,甚至出现钙化和纤维化的现象。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害是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其病变程度越严重,危害也就越大。

轻度的颈动脉狭窄可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是当其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缺血和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控制。

应该少食多餐,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和大量的盐分的食物,尽量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健康的生活方式。

禁止吸烟、限制饮酒、适当运动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可以保持心血管健康,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恶化。

4、手术治疗。

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导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可以进行颈动脉血管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手术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不容小觑,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需要重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我们应该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的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注重保护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预防和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如果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应该积极治疗和管理,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护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颈动脉斑块需要治疗吗

颈动脉斑块需要治疗吗

颈动脉斑块需要治疗吗?近年来颈动脉超声检查普遍开展,很多患者或健康查体者被发现有颈动脉斑块,我国中老年人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大约60.3%的人有颈动脉硬化斑块。

常常有患者为此焦心不已:听说“颈动脉斑块”脱落后就会发生“中风”,于是有的人连转个脖子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斑块“啪”的一下就掉下来…为何“颈动脉斑块”这么高发?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真的会掉下来就中风那么恐怖吗?、颈动脉斑块者需要应用他汀治疗吗?这是临床上经常被患者问到的问题。

这个问题无法一概而论,应结合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病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综合考虑。

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做出初步决定:一、若颈动脉斑块导致了颈动脉明显狭窄(狭窄≥50%)其处理原则与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相同(均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应该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LDL-C 控制在 2.0mmol/L(最好 1.8mmol/L)以下。

并且,多数患者还应考虑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二、若颈动脉斑块未导致明显狭窄(狭窄程度<50%)则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可有以下几种情况:1、已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无论颈动脉有无明显狭窄均应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LDL-C 控制在 2.0mmol/L(最好 1.8mmol/L)以下;2、无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但患有糖尿病并伴高血压:也应服用他汀将LDL-C 控制在2.0mmol/L(最好1.8mmol/L)以下;3、患有糖尿病,且LDL-C>2.6 mmol/L:需要接受他汀治疗;4、慢性肾病(III 期或IV 期)且LDL-C>2.6 mmol/L:需要接受他汀治疗;5、存在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且LDL-C>3.4 mmol/L:建议应用他汀治疗将LDL-C 降至<3.4 mmol/L。

以上是一种简单的判定方法,在临床上还应全面分析患者其他情况综合判断。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进展缓慢而又隐匿的病变过程。

在造成相应器官损伤之前很难发现其病理改变。

然而一旦发现,干预措施也只能延缓它的进程,却很难逆转其病理改变。

近年研究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颈动脉可以作为“窥视”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

也是可靠的全身血管病变的替代指标。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已经建议,在对无症状的成年人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时,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和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医务科技人员,在该公司员工体检中随机分层抽取40岁以上的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共计6330人为研究调查对象。

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相应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据研究人员所知,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大样本人群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检出情况。

斑块检出情况:1,不同性别斑块检出情况。

总的斑块检出率为41.3%。

其中男性为51.5%;女性为26.2%。

男性高于女性。

其中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22.1%;稳定斑块检出率为19.2%。

男性不稳定斑块检出率(29.0%)高于女性(11.8%)。

2,不同年龄组斑块检出情况。

根据年龄分组40~50岁组斑块检出率最低,为16.5%。

>70岁组斑块检出率最高,为84.1%。

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检出率增加。

女性人群在50岁以后,呈现同样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检出率增加。

可见,增龄是不可逆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年龄每增长10岁,发生斑块的危险就明显增加。

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不稳定斑块的危险是50岁以下的48.5倍。

这就提醒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朋友,在体检时,应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自身潜在的高危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与稳定斑块相比,不稳定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更为密切。

本研究发现,除了性别、年龄这两项不可改变的因素以外。

颈动脉斑块的标准

颈动脉斑块的标准

颈动脉斑块的标准
颈动脉斑块是指在颈动脉内部形成的一种堆积物,由脂质、胆固醇等物质组成。

颈动脉斑块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斑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直径一般在2mm以上。

2. 位置:在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以及其分支处均可能出现,但大多数位于颈内动脉。

3. 厚度:斑块的最大厚度一般在1.5mm以上。

4. 阶段: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等阶段。

早期斑块主要由细胞和胆固醇组成,中期由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晚期由含钙结节和斑块破裂等变化。

5. 稳定性:斑块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种类型。

稳定斑块为纤维组织增生,含脂质和胆固醇的含量较低,不易破裂;不稳定斑块则为更多富含脂肪和胆固醇,斑块表面光滑,较易破裂。

6. 症状:颈动脉斑块可能引起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总之,颈动脉斑块的标准是综合斑块的形态、位置、厚度、阶段、稳定性和可能引起的症状进行评估。

对于早期发现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预防其进一步发展并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潜伏在颈动脉里的老年斑

潜伏在颈动脉里的老年斑

潜伏在颈动脉里的老年斑作者:时仲省来源:《新天地》2018年第10期老年人脸上、手背、背部等,会出现淡褐色斑疹或扁平丘疹,随年龄增大而增多,俗称老年斑。

老年斑长在皮肤上,看得见,摸得着,有点影响美观,但一般属良性,如无特殊需要也不须治疗。

但它如果长在血管里,那就就像河床内积聚了泥沙,使流速变慢甚至发生堵塞,就必须引起警惕了。

突然摔倒有隐患刘教授76岁,退休后还一直参加一些课题研究。

他有吸烟嗜好,不爱运动。

这天早饭后下楼,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摔倒在楼梯上。

人们发现后,立即把他送往医院。

经彩超、磁共振检查发现,刘教授的左颈动脉中有一个1.5×2.7mm的斑块,测血压为172/90毫米汞柱。

原来,突然头晕摔倒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颈动脉斑块是一种老年性的退行性疾病,是颈动脉血管壁出现了故障。

有人说:这就是老年斑长在了血管上。

据研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

随着血管的老化,血管出现粥样硬化,颈动脉内斑块就出现了。

长在皮肤上是老年斑的外部表现;长在血管上就是老年斑在体内的表现了。

如何来判断颈动脉斑块的情况呢?是以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的。

目前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1.0毫米;IMT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

如果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险。

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

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老年病年轻化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除了年老之外,还有心脑血管疾病、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等。

家族遗传也有一定关系。

如果存在多项危险因素,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关于颈动脉斑块的几个问题

关于颈动脉斑块的几个问题

关于颈动脉斑块的几个问题作者:梁海峰来源:《养生大世界》2021年第04期颈动脉斑块是指脂质沉积在颈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的表面隆起,内部包有像小米粥一样的脂质成分的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就像水管中的水垢一样。

颈动脉斑块是由年龄、遗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颈动脉斑块是脑缺血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大约25%~30%的颈动脉斑块和缺血性脑梗死相关。

颈动脉斑块严重的可以造成颈动脉狭窄,导致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出现头晕、黑朦、思维模糊等表现。

往往在突然从卧位改为坐位或从坐位变成站立位时发生。

(一)发现颈动脉斑块,了解斑块是否稳定,是否造成了颈动脉狭窄,这些信息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颈动脉位置表浅,超声容易准确的测量。

因此,颈动脉可以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窗口。

在同样的人体内环境下,颈动脉出现斑块可以间接地反映其他部位的动脉,如冠状动脉、颅内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三)颈动脉超声可以清楚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和斑块的稳定程度,相对于CT血管造影、核磁等检查,更加方便和经济。

颈动脉超声报告中经常会出现上述名词。

它们是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划分的,比斑块还轻的称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大于等于1毫米),当内中膜大于等于1.3毫米就被称为斑块,斑块进一步增大就会导致颈动脉狭窄。

我们不赞成所有的人都去检查颈动脉超声,但是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当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一)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有卒中家族史、年龄大于55岁等危险因素者。

(二)当患者出现脑部缺血症状时要随时检查。

建议没有缺血症状的颈动脉斑块患者一年左右复查一次颈动脉超声。

积极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尽量避免饮酒。

对于颈动脉明显狭窄或者狭窄部位呈不稳定状态的患者,或者出现脑缺血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需要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外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是不是都有颈动脉斑块?
谢谢邀请!虽然近年来很多老年人患有颈动脉斑块,但这并不能说明老年人都有颈动脉斑块的症状,我们要弄清楚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病因,来更好的定义患者人群。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大于60岁的老人、
男性、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以及高血脂等是其形成的危险因素。

因此不能顺老年人就一定都有颈动脉斑块症状,像以上说的危险因素都可能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发生,而其中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年轻人也同样有,所以我们要弄清楚颈动脉斑块的病因。

不能以年龄这其中一项因素来判定患者人群。

其次在弄清楚病因后,我们还要了解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表现,来判别是否患有该病症。

病理方面,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临床上通过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形态学测定,来对其进行评价,判断其危害性。

临床表现根据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无症状性两大类。

症状性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对应的症状是运动障碍,单眼失明或失语等。

无症状性常表现为头晕,头痛,晕厥等。

弄清这些后,我们能够更好的判断病发人群。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颈动脉斑块在生活不规律的年轻人身上也是有发病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就要知道如何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
比如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方式进行预防。

药物治疗方面需要服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药物;抗血小板治疗,可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降脂方面可以服用他汀类药物。

手术方面可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植入术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进而达到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效果。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帮助你,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