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音乐教学设计摇篮曲_湘教版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摇篮曲》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摇篮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一首四年级音乐教材中的经典曲目,它以优美、舒缓的旋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情的呵护和关爱。
这首歌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同时,他们对于较为复杂的音乐知识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其表达的温暖和亲情。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演唱。
2.难点:掌握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以及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以情感的渲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摇篮曲》乐谱、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展示母亲呵护孩子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
然后,播放《摇篮曲》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摇篮曲》的背景、作者以及音乐特点。
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节奏、音高、表情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演唱,相互观摩、交流,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改编《摇篮曲》的歌词或旋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摇篮曲》所传达的亲情温暖。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6课《摇篮曲-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6课《摇篮曲-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范唱》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富有诗意,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并教育他们学会感恩和珍惜母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摇篮曲这种体裁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学生在歌唱技巧方面,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摇篮曲-范唱》,提高歌唱技巧。
3.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母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摇篮曲的节奏和旋律。
2.学会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体会母爱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摇篮曲的特点和歌唱技巧。
3.互动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4.情感教育法:通过歌曲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母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示范唱。
3.乐谱:分发给学生,方便他们学习和演唱。
4.教学视频:关于母爱的感人短片,用于情感教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感人短片,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摇篮曲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摇篮曲-范唱》的乐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气息的控制、音准的把握以及摇篮曲特有的节奏。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示范演唱,其余学生观看并学习。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摇篮曲》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摇篮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温馨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这首歌曲以宁静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歌词的含义理解尚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歌曲,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摇篮曲》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歌词的含义理解。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对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学生感受亲情。
4.情感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动画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
4.家庭场景布置:如摇篮、玩具等,营造温馨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摇篮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摇篮曲》,并简要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段教授歌曲,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鼓励学生自主练习,互相纠正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对唱,巩固所学。
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体会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演唱)摇篮曲-湘教版(2014秋)

6(演唱)摇篮曲1、教学目标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爱和温暖。
3.了解《摇篮曲》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
2、学情分析《摇篮曲》这首歌要唱好,重点在于情感上的引导。
情感效应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
课的一开始用维也纳美丽的风光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教师用亲切、随和的教态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使下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少年舒伯特》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舒伯特不怕困难,坚持作曲的精神,并让学生学习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摇篮曲》用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美化心灵,使人身心愉快。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用行动回报自己的妈妈,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爱和温暖。
教学难点:倚音、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走入音乐之都——维也纳1、师:同学们,听过维也纳这个城市吗?谁来说说你了解的维也纳是什么样子的?大家说的都很好,维也纳不仅是个风景美丽的城市,它还是奥地利的音乐之都,我们来看。
多媒体播放课件——介绍维也纳:学生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2、师:前面我们了解过交响乐之父海顿,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歌曲之王——舒伯特。
请大家打开课本25页,读少年舒伯特的故事,感受故事中舒伯特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敬佩?生……我跟大家感受一样。
舒伯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靠偶尔赚点稿费或者通过朋友、兄弟的帮助过日子,非常贫困。
你可能想象不到,有时候,他会穷困到连饭都吃不起、穷困到连谱写乐曲的纸都没有。
但是,这么贫困的生活仍不能阻挡他对音乐创作的痴迷和喜爱。
凡是能触发他创作灵感的东西,哪怕只是一首很平庸的小诗,最终都能被他谱写成美妙的乐章。
湘艺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课 摇篮曲

《摇篮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舒伯特!翻开音乐课本30页,穿越到180年前,走近他,认识他!出示课件(舒伯特图片)二、了解舒伯特。
21、指名读《音乐家的故事》,2、关于舒伯特,你还想了解些什么?3、出示课件:舒伯特简介舒伯特总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流露得很自然。
舒伯特在世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
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因为热爱音乐他辞去教师的工作,之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几乎靠朋友接济。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舒伯特在病痛与饥饿中离开了人世,死后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墓旁。
作为一个音乐家来说,他渴望的不是人们对他的怀念,而是人们对他的音乐的欣赏和热爱。
带着对舒伯特的惋惜和崇敬,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两部作品。
三、音乐欣赏《军队进行曲》《军队进行曲》为奥地利皇家卫队所作音乐起作品为活泼的快板节奏,嗪亮而宏伟。
气势雄壮。
接着,轻快的主题由小提琴奏出,并逐步发展成生气勃勃、威武雄壮的进行曲,使人联想到雄赳赳、气昂昂的行进队列。
第一部分节奏强烈而具有感染力,就算是心情沮丧的人听了也能为之振奋起来。
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题音乐变化而来,旋律富有歌唱性。
他的主奏乐器是长笛,但色彩显得更加绚丽,描绘街头人群向士兵们挥手致意和投掷鲜花的场面。
音乐的第二段是一个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的抒情性主题,被称为是舒伯特创作的最美丽的旋律之一。
后面这个主题经过作者巧夺天工的多次转调,充分体现了舒伯特在旋律发展方面的天才与技巧,历来为世人所赞叹。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下册《(演唱)摇篮曲》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下册《(演唱)摇篮曲》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音乐家舒伯特——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领略摇篮曲的意境,体验深深的母爱,懂得感恩;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情感)
2.用柔和歌声深情地演唱歌曲。
(能力)
3.通过欣赏与感受、体验与参与等,使学生真正感受摇篮曲的风格。
(认知)
教学重点:
把握摇篮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
掌握装饰音、附点节奏的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
手风琴、播放器、课件、沙锤、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发音练习,创设音乐课堂氛围,为学生演唱做准备。
1、学生听琴声,做手势做C调跳音音阶练习。
1、学生听琴声,做手势做C调延音音阶练习。
二、导入新课,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弹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播放舒伯特《摇篮曲》。
师:这两首短小的曲子节奏相同吗?情绪相同吗?舒伯特的《摇篮曲》有什么特点?
师:这样一首不长,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短小精练的乐曲,居然能卖到4万法郎,全世界家喻户晓,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创作经历?。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摇篮曲》说课稿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摇篮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歌曲的节奏较慢,适合学生通过音乐来放松身心,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稳定的节奏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概念,并能够通过歌唱和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音乐术语和技巧,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摇篮曲的概念,学会演唱《摇篮曲》,并能够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摇篮曲》,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摇篮曲》,并能够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摇篮曲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音频、视频、乐器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首熟悉的摇篮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并激发他们对摇篮曲的兴趣。
2.新课教学:介绍摇篮曲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和演奏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摇篮曲的概念和演唱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摇篮曲的概念2.《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3.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的演唱和演奏能力:通过课堂表现和练习成果来评价学生的演唱和演奏能力。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摇篮曲》教案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摇篮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一首四年级音乐教材中的经典曲目,它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展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呵护。
这首歌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母爱。
通过对本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善于通过模仿和参与活动来掌握新知识。
此外,他们对于关爱和感恩的主题有较高的认同感,能够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摇篮曲的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摇篮曲》的歌词,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
3.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感恩和珍惜的情感。
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摇篮曲的特点,学会《摇篮曲》的歌词。
2.难点:理解歌词中的情感内涵,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感情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其他学生模仿。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3.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故事、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摇篮、娃娃等。
4.分组标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经典的摇篮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摇篮曲?它有哪些特点?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摇篮曲》的歌词,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歌词内容。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歌词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摇篮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在模仿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等问题。
接着,分组进行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演唱《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感受母爱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1.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保持兴趣
1.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
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
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
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
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
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
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
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
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放歌曲范唱,学生静听《摇篮曲》。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
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用“恩”轻唱歌谱。
5.听唱法学唱歌曲
a、整体随琴听唱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怎样?
b、重点练唱带附点与装饰音的乐句
对比演唱带附点和不带附点的不同,感受摇篮“摇荡的的感觉”,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学生可模仿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形,随音乐摇晃身体或作拍宝宝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摇荡的感觉。
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
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表现出妈妈无限的温柔与慈爱。
C、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学生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四、品味亲情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
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
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
师: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
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