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 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2020九年级全一册测试(有答案)

初中物理2020九年级全一册测试(有答案)

……○…………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初中物理2020九年级全一册测试一、单选题1.(3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改进机械的性能可以使机械效率达到100%B .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C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D .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2.(3分)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 B .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放出了热量D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3.(3分)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S ,电路正常工作。

过了一会儿,灯L 熄灭,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 或电阻R 上。

合理的判断是( )A .若电压表有示数,一定是电阻R 断路B .若电压表有示数,一定是灯L 短路C .若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电阻R 短路D .若电压表无示数,一定是灯L 断路 4.(3分)电现象中有三个同学非常熟悉的实验:a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 、伏安法测电阻; c 、伏安法测电功率.这三个实验均要多次测量电压与电流值,但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式并不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实验是为了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B .b 实验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C .c 实验是为了比较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D .b 、c 两个实验都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5.(3分)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试卷第2页,总17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A .电磁铁A 、B 下方都是N 极 B .通过电磁铁A 和B 的电流相等C .电磁铁B 的磁性比电磁铁A 的磁性弱D .向左移动滑片P ,电磁铁A 、B 磁性都增强6.(3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 、b 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 比a 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灯泡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大B .利用此装置只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的关系C .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D .为了准确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压表二、多选题7.(4分)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灯L 的电阻均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后,在变阻器的滑片P 从中点向b 端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B .电灯L 的亮度变暗C .电流表A 1的示数变小D .电流表A 2的示数变大 8.(4分)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A .功率越小,则做功一定越慢 B .做功越多,则功率一定越大 C .功率越大,机械效率一定越高D .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在总功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三、填空题9.(2分)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有两个:①减小误差;②寻找普遍规律。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 测试题及答案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 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 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某同学用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一钢管外径,他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则关于这四种方法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方法①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1 cmB .方法②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90 cmC .方法③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6 cmD .四种测量方法均是正确的,把四种方法结果取平均值就是钢管外径2.下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 .卷尺B .游标卡尺C .螺旋测微器D .挂钟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 、12.36cm 、12.35cm 、12.7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12.45cmB .12.34cmC .12.35cmD .12.36cm4.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 .135m/sB .168.75m/sC .2.25m/sD .2.81m/s5.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图像可知 s /mt /min 30060090012001500s/m604020/sA.物体在2-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4-6s内运动的速度是10m/sC.物体在0-2s内比在4-6s内运动得快D.物体在0-6秒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0m/s6.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7.仔细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8.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9.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

2020年秋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六章测试题附答案(各一套)

2020年秋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六章测试题附答案(各一套)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五章测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通过人体电流过大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两手间电阻约为2kΩ;穿干燥胶鞋时,手与地间电阻约为800kΩ.如果分别加220V电压,则前一种情况通过人体的电流约为后一种的()A.2倍B.400倍C.220倍D.800倍【考点】IH: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根据欧姆定律I=,分别计算出两种情况时的电流,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首先进行单位换算:2kΩ=2000Ω;800kΩ=800000Ω。

第一种情况的电流:I1===0.11A;第二种情况的电流:I2===0.000275A;==400。

前一种情况通过人体的电流约为后一种情况的400倍。

计算也可以采取简单方法:====400。

故选:B。

【点评】要求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

通过这道题能看出,双线触电(一只手碰火线一只手碰零线)比单线触电更加危险。

2.(3分)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U AB>U BC,I AB=I BC B.U AB<U BC,I AB=I BCC.U AB>U BC,I AB<I BC D.U AB=U BC,I AB<I BC【考点】H!: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A: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IH: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串联时电流相同,根据公式U=IR可知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

【解答】解:已知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且长度相同,BC的横截面积大于AB的横截面积,所以BC的电阻小于AB的电阻,串联时电流相同,根据公式U=IR可知,AB两端的电压大于BC两端的电压。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要熟记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本题应用了控制变量法解题,这是今后学习中最长用的解题方法之一。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 测试题及答案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 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 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某同学用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一钢管外径,他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则关于这四种方法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方法①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1 cmB .方法②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90 cmC .方法③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6 cmD .四种测量方法均是正确的,把四种方法结果取平均值就是钢管外径2.下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 .卷尺B .游标卡尺C .螺旋测微器D .挂钟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 、12.36cm 、12.35cm 、12.7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12.45cmB .12.34cmC .12.35cmD .12.36cm4.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 .135m/sB .168.75m/sC .2.25m/sD .2.81m/s5.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图像可知 s /mt /min 30060090012001500s/m604020/sA.物体在2-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4-6s内运动的速度是10m/sC.物体在0-2s内比在4-6s内运动得快D.物体在0-6秒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0m/s6.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7.仔细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8.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9.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各章节测试题(共20套)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各章节测试题(共20套)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各章节测试(共20套)第十三章内能(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

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的C.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D.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该物质一定是固体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3、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4、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强的爸爸已经发誓戒烟很久了,小强的妈妈出差回家闻了闻被子,小强爸不得不承认吸过几口,这是分子热运动保留了证据B.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发现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外抽活塞使气体体积增大也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引力的作用D.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6、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7、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8、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密闭的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当铁锅突然打开时,随着“砰”的一声,玉米变成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B.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C.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D.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9、山东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我省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下表列出的是2013年4月23日内陆城市济南和沿海城市青岛两地的气温情况。

9年级2020物理试卷【含答案】

9年级2020物理试卷【含答案】

9年级2020物理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A. 力B. 速度C. 质量D. 加速度2.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与下落时间的关系是?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成平方关系3.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牛顿第一定律?A. 惯性B. 动力C. 静力D. 平衡力4. 下列哪种能量不属于机械能?A. 动能B. 重力势能C. 弹性势能D. 热能5.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镜面反射B.漫反射C. 全反射D. 折射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4.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

()5.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______。

2.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______成反比。

3. 光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最快,在______中最慢。

4. 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和电压成正比。

5. 磁场的方向是由______指向负极。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解释光的反射现象。

3. 描述电流的形成过程。

4. 什么是磁感线?它的作用是什么?5. 简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速度达到10m/s,求物体的加速度。

2. 一个小球从10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求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3. 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器接入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为0.5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4. 一个平面镜将光线反射,入射角为30°,求反射角。

5. 一个磁铁的磁场强度为0.5T,一个面积为0.01m²的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求穿过这个平面的磁通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13章内能一、选择题1. 《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

煎、炒、蒸、拌的四种烹调方式中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 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C.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把菜蒸熟D. 拌:将调味品拌入凉菜中入味,加快了分子无规则运动【答案】C【解析】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质地比较坚硬的物理性质,A错误.B. 炒: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B错误.C.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把菜蒸熟,C正确.D. 拌:将调味品拌入凉菜中入味,是扩散现象,没有说加快了分子无规则运动,D错误.故选C.2. 《舌尖上的中国II》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四川的腊肉、香肠受到人们的青睐,火锅更是以麻、辣、鲜、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比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B. 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C. 灌制好香肠后,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D. 往火锅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答案】ABC【解析】A. 在比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B. 腌制腊肉时,盐会扩散到肉中,B错误.C. 灌制好香肠后,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C错误.D. 食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D正确.故选ABC.3. 目前,各地十分关注空气质量,主要是PM2.5值走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低于0℃,PM2.5不具有内能B.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C. 颗粒之间存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D. PM2.5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答案】D【解析】物体内能不可能为零,A错误;PM2.5不是分子,所以不属于分子热运动,BC错误;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所以PM2.5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正确。

最新2019-2020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最新2019-2020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60分钟满分80分)班级:学号:姓名:总分:一、单项选择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1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受油机 B.大地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 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躲进云里 B.太阳从东方升起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 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2.为了传递信息,我国自周朝起就形成邮驿制度,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到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其中“金牌”1昼夜传递500里(已知1昼=24小时,1里=500米),由此可推算出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约________m/s,等于 km/h 13.如图2是广东跨海第一桥——海湾大桥的雄姿,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的时间约为10分钟,则东海大桥全长约为________千米,坐在该车上的小王同学,看到洋山深水港逐渐向他靠近,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图2 图314.如图3所示是某小组同学所做的两个小实验,其中研究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______图,研究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______图16.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4所示。

从图像可知,___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m。

图4五、实验题(19小题7分,20小题6分,共13分)19.(1)如图7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其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为 cm。

A、B两把刻度尺精确度更高。

(2)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8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8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经过的路程是k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 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某同学用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一钢管外径,他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则关于这四种方法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方法①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1 cmB .方法②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90 cmC .方法③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6 cmD .四种测量方法均是正确的,把四种方法结果取平均值就是钢管外径2.下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 .卷尺B .游标卡尺C .螺旋测微器D .挂钟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 、12.36cm 、12.35cm 、12.7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12.45cmB .12.34cmC .12.35cmD .12.36cm4.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 .135m/sB .168.75m/sC .2.25m/sD .2.81m/s5.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图像可知 s /mt /min 30060090012001500s/m604020/sA.物体在2-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4-6s内运动的速度是10m/sC.物体在0-2s内比在4-6s内运动得快D.物体在0-6秒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0m/s6.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7.仔细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8.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9.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 .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10.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

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

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

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公路两旁的房屋 C .他骑的自行车B .公路两旁的树 D .对面驶来的汽车11.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是12.学校运动会上4×100 m 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 .都站在原地不动B .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C .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D .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甲、乙所示.(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____;(2)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____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3)测得木块的长度为____. 飞奔的猎豹 A 放在桌面上的书B 缓慢爬行的蜗牛C 站在上升扶梯的人D甲 乙14.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cm 。

15.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___.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t s v ,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___(①/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 和km/h ,其关系是1m/s =___km/h .16.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____,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____,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____.17.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____km/h ,合_____m/s .18.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 也内加速跑完了36m ,接着保持8m/s 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___s 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

19.如图所示,汽车通过高速公路ETC 通道时,不停车也能缴费通行.如果通道长是15m ,车速3m/s ,汽车通过通道的时间是____s ;该汽车以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20.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江北大道上,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_____,以大道两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21.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1)图中A 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处控制噪声.(2)图中B 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_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 至少需要___s ,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的.(3)图中C 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__的___像.22.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 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 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 .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 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 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___m/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23.如图,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其中甲表示石英钟,它的分度值是____,它现在读数是____;乙表叫____,它的分度值是___,它现在的读数是____.若体育课上要测量跑200 m 所用的时间,应用___表;要测一集电视连续剧的时间,应用____表.(后两空填“甲”或“乙”)ABC超声波 A A 运动方向 B甲 乙 24.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乙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5.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 ,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 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 B =___m/s ;(2)分别求出小球A 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 1=___m/s ;小球A 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 2=___.(选填“变大”或“变小”)(3)小球A 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四、计算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6.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10 m/s 的速度向前方50 m 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 m 处以30 m/s 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t /s s /cm甲 乙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27.某物理小组研究“驾车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减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1)在一次实验中,某志愿者正常驾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该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0.5 s,汽车行驶距离为35 m.则发现情况后汽车匀速行驶多少距离才开始减速?(2)为了对比研究再次实验,这一次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驶同一辆汽车,仍以72 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内相同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43 m,这次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假定两次制动距离相等)(3)根据以上计算,请分析并初步提出对安全行车的建议.参考答案1.B2. D3. C4. C5.D6. C7. C8.C9. D 10.C 11.B 12.B13.(1)0~10cm (2)乙 (3)3.80cm14.B 2.4615.相同时间比路程 ② 3.616.地面 路程 大17.90 2518.16 6.2519.5 地面20.静止 运动21.(1)声源(2)限制汽车速度不超过5km/h 72 运动(3)倒立 缩小22.42.523.1min 10h7min 停表 0.1s 200s 乙 甲24.米尺 秒表 气泡的速度为2.5cm/s25.(1)0.8 (2)0.5 (3)变大 (4)变大26.野兔跑到树洞所用时间:t =s v =50 m 10 m/s=5 s 秃鹰和野兔的速度差:Δv =30 m/s -10 m/s =20 m/s则由等量关系式可求得追击距离:s =Δv ×t =20 m/s×5 s =100 m因为100 m <110 m ,所以秃鹰追不上,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27.(1)已知刹车反应时间是0.5 s ,此时的速度:v =72 km/h =20 m/s汽车运动的距离:s 反应=vt =20 m/s×0.5 s =10 m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5 m ,经过10 m 距离汽车才开始减速.(2)据(1)知,刹车后汽车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距离:s 减速=s 总-s 反应=35 m -10 m =25 m 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43 m ,汽车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仍为25 m ,则此时汽车在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s ′反应=s ′总-s 减速=43 m -25 m =18 m由v =s t得,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t ′反应=s ′反应v =18 m 20 m/s=0.9 s1、三人行,必有我师。

20.8.68.6.202006:0806:08:14Aug-2006:08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〇二〇年八月六日2020年8月6日星期四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