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华卷专题一 生物与生物圈- 试卷

2019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华卷专题一 生物与生物圈- 试卷
2019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华卷专题一 生物与生物圈- 试卷

第1 页共4 页

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

一、选择题精准练

考点精准练1 生物的特征

1.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 海马

B.向日葵

C. 香菇

D.烟草花叶病毒

2.生物都有其相应特征。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A.钟乳石和含羞草

B.生石花和珊瑚虫

C.珊瑚礁和病毒

D.克隆羊多莉和机器人

3.2017年10月,“女性”类人机器人Sophia被授予沙特国籍,下列有关Sophia的描述正确的是()A.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将具有沙特国籍

B.Sophia是生物,因为她是女性

C.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是类人机器人

D.Sophia 不是生物,因为她不能生长和繁殖

4.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③④

6.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A.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生活需要营养 C.能进行呼吸 D.能生长和繁殖

考点精准练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7.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8.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9.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11.如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带解析)

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 一.选择题 1.(2017·苏州学业考)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A。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过程。分析示意图可知,④和⑤为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小肠内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彻底消化,选项A正确。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选项B错误。③为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选项C错误。X是小肠,能够吸收a葡萄糖、b 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选项D错误。 2.(2017·长沙学业考)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下图是一幅获奖作品。请回答问题:

(1)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更应注意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____而平衡的营养。 (2)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们应每天按营养学家设计的“____________”均衡地吃那五类食物。 (3)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__期。 (4)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5)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解析】(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地摄取五类食物。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类、薯类及豆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②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带解析)

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血缘关系”,这里的“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 ) A.血液 B.遗传物质 C.血细胞 D.血浆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血缘关系的理解。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遗传物质,血缘关系近的人,遗传物质越相似。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白毛和白毛 B.兔的白毛和黑毛 C.兔的白毛和长毛 D.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 【解析】选B。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判断。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判断相对性状有三个关键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判断时三者缺一不可。选项A为同一表现类型;选项C不是同一性状;选项D不属于同一种生物,故选B。 3.下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的代码1、2、3、4依次为( ) A.细胞核、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C.遗传信息、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D.遗传信息、细胞核、双螺旋结构、基因

【解析】选C。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4.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 【解析】选C。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选项A 中,A、a位置不同;选项B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选项D中,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因此只有选项C正确。 5.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C.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隐性性状只有在子二代中才能表现出来 【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

2020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含答案)

专题训练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 1. 下列关于海带、葫芦藓、肾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葫芦藓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B. 海带有根和叶,没有茎 C. 三种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 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 2. 地球上的生物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有关下图四种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卷柏用孢子繁殖后代 C.银杏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D.月季有花、果实等器官 3. 下列关于樱桃植株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B.芽在发育时,营养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C.茎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D.植株生长需要施肥,主要是给植物提供有机物 4. 清代诗人袁枚在《苔》中描写苔藓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下列有关苔藓和牡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苔藓和牡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B.苔藓和牡丹都有根、茎、叶 C.苔藓和牡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和牡丹都能开花结果

5.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B.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构成 C.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D.木本植物的茎能逐渐加粗,主要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 6. 玉米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在开花期恰逢阴雨连绵,就会因传粉不足果穗缺粒减产 B.玉米籽粒中的营养物质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玉米籽粒里的淀粉主要在胚芽内 D.玉米果穗上有许多籽粒是因为其子房内有许多胚珠 7. 2019年,位于北极圈附近的世界种子库已建成10年,其储存的种子样本已经超过100万份。下列关于种子的储存和萌发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较低的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储存 B.低氧条件下种子能储存较长时间 C.只要有充足的水分种子就能萌发 D.建立种子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8. 菜豆种子萌发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符合事实的是( ) A.菜豆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B.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C.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

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资料大全 专题一科学探究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纵观东营近五年中考,科学探究的方法中对照实验的设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中考中都有考查,分值在2~4分之间,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尤其是近几年开始出现实验中设计表格、实验变量的控制,考查比较明确。预测2019年将继续加重学生实验能力的检测。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常见的几个问题、动植物细胞的观察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都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预测2019年也一定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关于细胞裂、生长和分化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进行考查,预测2019年对本专题的考查变动不大。 命题点一科学探究过程 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2.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 3.实验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 (1)要设计对照实验;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需要数值时求多组的平均值,尽量减小误差;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要设计重复组或增加实验对象数量,减小实验偶然性。 命题点二细胞的结构与观察 1.显微镜使用问题汇总。 (1)成像问题:显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图像相比,呈180°旋转,即将试卷旋转180°,倒过来看到的图像与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一致的。 (2)移动问题: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如物像偏左上方,玻片就向左上方移动。 (3)视野亮度问题: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4)倍数问题: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三变: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图像变大。 2.细胞的结构功能与观察。 (1)细胞的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大致经过以下几步:擦、滴、取、放、盖、染。其中植物细胞滴清水,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染色用碘液。注意:盖的时候一定要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 (2)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整合:

初中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带解析)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生物分类的图解,其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生物正确的是( ) A.桃树、酵母菌、流感病毒 B.草履虫、枯草杆菌、乙肝病毒 C.醋酸菌、蘑菇、眼虫 D.小麦、醋酸菌、甲型流感病毒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分析图示,①同时满足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属于植物;②同时满足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细胞核,属于细菌;③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 2.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 ) A.形态特征 B.内部构造 C.生理功能 D.生存环境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将生物划归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单位,叫做生物的分类,生存环境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3.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称,最近七年,在大湄公河流域发现了279种鱼类、15种哺乳动物、4种鸟类、88种蜘蛛、46种蜥蜴等近千种新生物。科学家进行如上归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生存环境 B.形态结构 C.运动方式 D.生活习性 【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依据。对于动物要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内部构造以及生理功能进行分类。 4.小李同学把小麦、杨梅和雪松归为一类,把卷柏、海带和葫芦藓归为另一类,则小李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种子的有无 B.果实的有无 C.根的有无 D.陆生或水生 【解析】选A。本题考查植物的分类。卷柏、海带和葫芦藓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小麦、杨梅和雪松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可见其分类依据是有无种子。 【互动探究】 (1)根据生活环境,可以把上题中的植物分为哪两类? 提示:水生:海带;陆生:小麦、杨梅、雪松、卷柏、葫芦藓。 (2)根据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可以把上题中的植物分为哪两类? 提示: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小麦、杨梅、雪松、卷柏。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海带、葫芦藓。 5.下表列出了四种植物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次的单元设计是为初二结业考服务,考虑到参加结业考的学生要复习八个单元的内容,而每个星期只有两节生物课且有些单元的重点知识都很多,在这种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本人采用的是抓主干去枝叶的复习思想。知识点的确定参考《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对本单元的要求(见附件1、2)。题目来源于《中考总复习》及历年的初一测试试卷,在题目的选取上以精简、典型及涵盖主要考点相对多为原则。复习策略先复习各知识点,然后再构建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分两章,其中有两个对照实验。由于对照实验既是生物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故本人将这两个实验放到对照实验专题复习课,这样处理,使本单元的复习时间为两节课。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本课时的复习知识点: 1.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9.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1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复习建议

建议:(1)复习方式 先复习此知识块。边提问复习边由教师构建此知识框架。或给出框架的局部(组成学案的一部分),在教师引领下,红色部分学生完成。 (2)此知识框架操作的顺序 先复习生物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生存所需条件。 接着指出生物所需要条件由生物圈提供,再进入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的复习。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几种常见的现象,进入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复习,明确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第四步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最大的生态系统)及组成。 第五步由生物的捕食关系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让学生加强对食物链的数法和写法、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捕食过程中能量的流动的掌握,其中还贯穿着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这种理念,让学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相应练习: 1、仙人掌适于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2、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鸭、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另一类。请问:这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A、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D、按照这些生物的数量 3、在我省红树林保护区生长的红树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地防止海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的根系发达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历史上西汉武帝修筑扶荔宫,把本来应该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的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并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其施以极刑。你知道荔枝没被栽活的原因吗() A、阳光不充足 B、水土不适 C、人工养护不当 D、温度不适宜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说明蛙能对外界刺激作出。(2)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word

2018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查字典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分)(2018?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 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

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2.(1分)(2018?郴州)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 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 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中考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生物圈(含部分答案)

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生物圈例题: 1.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考查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易错点】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学生易混淆,特别是环境影响生物与生物影响环境学生极易出错. 【分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 【解答】解:A.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行,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B.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C.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D.硼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硼对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因此,对防治油菜“花而不实”,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D 2.下图为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同答: (1)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家禽、家畜、人属于成分,沼气池中的甲烷细菌、食用菌属于成分。

(2)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过一段时间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3)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可以作为培养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培养基;蘑菇、木耳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繁殖后代。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分比较简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因此其弱于森林生态系统。 (5)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多途径的利用农作物可使其储存的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考查点】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毒物质的积累、有机物的利用、真菌的生殖、自动调节能力以及生产者的作用. 【易错点】有毒物质的积累与物质的流动特点学生易混淆,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的利用以及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数量的关系学生也易出错. 【分析】(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人和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家禽、家畜、人属于消费者,甲烷细菌、食用菌属于分解者。(2)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富集,食物链最末端是人,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3)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活需要有机物,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蘑菇、木耳属于真菌,依靠孢子繁殖后代。(4)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丰富,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农业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5)一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答案】:26.(7分)(1)消费者分解者(2)人(3)有机物(或营养物质) 孢子(4)自动调节能力(5)光台作用(或叶绿体)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物质循

(高考生物)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2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复习指要: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范围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 生物圈是最大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典例解析: 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D)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了某一地点的全部生物又包括了环境。A、B、C都只说了部分或全部“生物”,没有指出“环境”;只有D符合生态系统的含义。 答案:D 例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B)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水、空气等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要利用无机环境中的阳光、水、空气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分解者可以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在理论上,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也能维持。答案:B 例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C)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有答案))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选择题 1.同卵双胞胎胖瘦相差很大的原因可能是( )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 D. 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 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DNA位于染色体上 B.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C.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 染色体是由DNA和基因组成 3.我国春秋末期的大军事家孙武,世称孙子,是古乐安即今广饶县人,其第22代嫡长孙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体内的遗传物质能确定是从孙武身上继承下来的是 A.显性基因 B.Y染色体 C.X染色体 D.常染色体 4.关于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Y B.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c.卵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 D.精子和卵细胞的性染色体都是23条 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A.44+XY和X、Y B.22+XY和X、Y C.44+XY和22+X D.44+XY和22+X、22+Y 6.科学家将某些农作物的种子放在神舟八号飞船里,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后,经试种,个别种子的某些性状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原因是()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B.使种子里的一些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淘汰了某些不良性状D.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7.如图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 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D 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8.鸡冠有两种性状,玫瑰冠和单冠。如果亲代个体都为玫瑰冠,后代个体有玫瑰冠和单冠,(用R 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玫瑰冠是隐性性状 B.单冠是显性性状 C.亲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D.子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9.一对夫妇,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

2016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键入文字] 2016 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 分)(2014?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 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 1

生物中考总复习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1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 2.生物能进行________;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 5.生物能____________; 6 生物都要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________构成。 考点2:科学方法--观察和调查 考点3:调查我们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调查周边环境中生物的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调查⑤归类⑥整理考点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空气、、土壤、、湿度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合作、竞争、寄生)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 1)生物对环境的:骆驼尿液少,骆驼刺的根很长,海豹皮下脂肪厚,蛔虫体表角质层,鲸的四肢退化,蛇的冬眠。保护色警戒色 2)生物对环境的: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松土、南海赤潮。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考点5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如草→鼠→蛇→鹰 (1)强调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的关系,这就形成了。(2)书写方法: ①食物链中只包括(),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②起点是,终点是最高级的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规律总结 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逐渐。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教案

课题 复习一生物和生物圈(7上)课型复习 考纲要求1、列举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 境条件。Ⅰ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 切的联系。Ⅱ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Ⅱ 4、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Ⅰ 5、描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Ⅰ 6、描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Ⅰ 7、认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Ⅰ 教学重点1、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食物链的书写表达。 教学难点1、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 联系。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所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教学准备 “双基优化训练”,试卷,课件,课本,(学生 还需准备作业笔记本)主备教师李林招使用教师教学时间 4.28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开放

一、明确复习主题 1、展示本课复习内容及考纲要求。 2、揭示复习主题1—“生物圈” 师: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倡导全社会努力改善环境的质量,保卫人类赖以生存的 共同家园。 问:还记得人类以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是指什么吗?(生物圈) 二、自主学习1(了解生物圈) 1、说明:“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在中考所占分值为6分;阅读“双基优化训练P13-14”学习 相关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试卷上的“考点1—4:生物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态系统”。 三、互助释疑 1、小组内交流复习情况,结合课本P12--31的 内容进行对照。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适当做好相关笔 记)。 四、互助提高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显微镜

显 微 镜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①是 ,②是 ,④是 。 (2)反光镜[ ]:一面是 (光线强时用),一面是 (光线弱时用)。 (3)粗准焦螺旋[ ]:转动它,镜筒的升降范围 ; 细准焦螺旋[ ]:转动它,镜筒的升降范围 。 (4)遮光器[ ]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 。 知识总结: 1、光线强时,用 面镜, 光圈;光线弱时,用 面 镜, 光圈。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3、区分目镜和物镜: 上有螺纹, 上没有 螺纹。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 越 。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 的位置。 2、对光:转动 ,使 物镜正对通光孔;将遮光器的一个适合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要 。转动反光镜,目镜内出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 。 3、观察: (1)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让标本正对 。用压片夹固定后,从侧面看着 ,转动 ,使镜筒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2)左眼在 上观察,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看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可略微转动 ,使物像清晰。 4、收镜:压片夹转向 ;反光镜移到 方向;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偏到载物台的 ;镜筒降至 。 三、显微镜的成像 1、显微镜视野里成的像是 像。 2、物像移动: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光线到达眼睛依次经过的结构: → → → → → → →眼睛 视野中的黑点可能存在的三个位置: 、 、 。 标本 视野中的物像 6 b p 69 bpdq

4 、视野中的:一般来说,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 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发亮(见下图)。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它就会变形或移动。 5、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的视野: 右上图①是下的视野,②是下的视野。 对比可知,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内的3点变化:细胞体积由变,细胞数目由变,视野的明亮程度由变。 四、基础练习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将视野亮度调得暗一些,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此时除调节遮光器(光圈)外,还可以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2.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①选用大光圈②选用小光圈③选用平面反光镜④选用凹面反光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用显微镜观察写在载玻片上的英文字母“d”,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A.d B.q C.p D.b 4.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右图)。为了进一步 对该细胞进行观察,应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则临时装片的移动方向为()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5.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然不动, 则污点在() A.目镜上B.物镜上C.玻片上D.反光镜上 6.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7.右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8.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倍数为10×,物镜倍 数为40×,则物像被放大了倍。 (2)小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到一个细胞(如右图),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 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向方向移动。 9.有甲、乙、丙三位同学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如右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

中考生物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生物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5次实验的结果统计为80%的鼠妇在光下活动,乙同学对10次实验的结果统计为70%的鼠妇在暗处活动。你认为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 A.甲可信 B.乙可信 C.都可信 D.都不可信 2.校园植物能减少沙尘飞扬,下列不是植物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3.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水 C.阳光 D.空气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的是() A.能吸收水分 B.能进行呼吸 C.能生长和繁殖 D.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5.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A.蓝藻 B.肺炎双球菌 C.枯草杆菌 D.蘑菇 6.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7.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温度 B.水 C.光 D.土壤 8.以下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9.以下各种关系中,描述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A.牛吃青草 B.大鱼吃小鱼 C.狼捕食羚羊 D.小鸡吃虫子 10.据报道,截至2010年4月8日,中国西南旱情: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7907亩。此报道中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土壤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一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为: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空气 C.光照 D.水分 12.科学探究常要进行对照实验,实验中应注意()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B.所有变量都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不相同 13.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一项是() A.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 B.鼠类对农田、草原造成破坏 C.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D.骆驼刺等沙生植物能够防风固沙14.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属于()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15.下列各项中,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教案设计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教案设计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教案设计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2)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3)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4)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2.复习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复习,主要是要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本节课的重点。3.复习方略先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互动探究训练,寻求解题规律,强化自身能力。二、补弱深化,供你自主研学,构建网络同学们,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象人体的各个器官和肢体一样,请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建构本章的知识网络。你一定能行喔! 1.你复习可温习或获得的知识: (1)你还记得什么是生物圈吗?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生物圈为她的所有家庭成员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的生存条件?(第一节) (2)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能举出你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吗?针对探究实验你了解多少?(第二、三节) (3)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的组成是怎样的?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你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多少了解?(第四节) (4)生物圈是生态系统吗?你知道生物圈中还有哪些生态系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关于生物圈II号,思考:(教材33页科学.技术.社会) A.生物圈II号模拟的是什么?生物圈I号是什么? B.设想科学家们是怎样维持生物圈II号的? C.分析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伴你整理要点(知识网) 请同学们以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例如表格、概念图等)构建你对本章所掌握的知识网络: 三、跟踪训练,能力提升(组内合作探究) (一)选择题1.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叫( ) A.大气层B.生物群落C.生物种类D.生物圈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水圈、大气圈C.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D.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 3.人类的立足点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4.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压太大B.光线太弱C.盐度太高 D.温度太低 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反映出桃花的开放与哪一种非生物因素有直接关系? A.水分B.温度C.光照 D.地形 6.决定菊科植物深秋开花的因素是( ) A.光照B.高温C.低温D.土壤7.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 ①青蛙②蚯蚓③甘薯④蛇⑤猫头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8.为确保探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对影响实验的其它变量应( ) A.相同 B.不同 C.相似D.随意9.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 ) 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 B.便于观察 C.控制变量 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10.法国梧桐树在冬天叶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 A.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C.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11.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并能主宰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12.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C.羊和草D.蚂蚁和蚱蜢1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 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C.食物链和食物网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泰山林区B.黄河中的鲤鱼C.一瓶纯净水D.内蒙草原上的羊群15.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

初中中考生物专题训练:动物的主要类群(带解析)

2018中考专题训练: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蛔虫消化管结构简单,适于在人体消化管内寄生生活 B.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C.鲫鱼用鳍游泳,适于在水中生活 D.家鸽体温恒定,适于在空中飞行生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蛔虫消化管结构简单,吸食人体半消化的食物,有利于寄生生活;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于在干燥的环境中生活;鲫鱼用鳍游泳,适于在水中生活;家鸽体温恒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不是与在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章鱼、乌贼和河蚌都属于水中生活的软体动物,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B.身体是辐射对称 C.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D.身体由体节构成 【解析】选A。章鱼、乌贼和河蚌都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下列属于鸟类特有的特征是( ) ①体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③体温恒定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⑤前肢覆羽成翼⑥善于飞行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选B。本题考查鸟类特有的特征。体温恒定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共有的特

征;除哺乳动物为胎生外,其他大部分动物通过产卵繁殖后代,昆虫、蝙蝠等善于飞行。 4.小华同学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已对7种动物中的6种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分类标准是胎生还是卵生 B.其分类标准是体温是否恒定 C.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1中 D.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2中 【解析】选C。青蛙、大雁是卵生的,野兔是胎生的,所以A项不正确;青蛙是变温动物,大雁、野兔体温恒定,所以B项不正确;分类标准是类别1都是脊椎动物,类别2都是无脊椎动物,所以鲫鱼是脊椎动物,应该划分到类别1中,故C项正确,D项不正确。 5.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范围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 B.具有翅 C.具有三对足,尤其是跳跃足 D.头部长有多种感觉器官 【解析】选B。昆虫为节肢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