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教案

异养
细菌的生殖方式:
细菌的分裂生殖
释放芽孢
芽 孢
一个芽孢形成一个细菌
形 成 芽 孢 芽 孢 萌 发
细
菌
3、棉花枯萎病、水稻
稻瘟病、小麦叶锈病。 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 细菌引起的。
细菌和真菌营寄生生活,通过从活的动植物体 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在豆科植物的根瘤 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 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 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 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 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 有机物。 3、动物肠内的细菌能够帮动物分解纤维素 4、人体大肠中的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 和K
2、发面馒头和面包为什么总是暄软多孔? 酵母菌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遇热膨胀使馒头喧软多孔
菌盖 菌褶 菌柄
子 实 体
地下菌丝
吸收水分和有机物
根据生活经验你能简述霉菌的 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吗?
异养(腐生或寄生) 孢子生殖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比较表
比较项目
结构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种类
病毒 细菌 真菌
第一节 病毒
1、大小 :极其微小 (电子显微镜 ) 2、形态 球形 杆形 蝌蚪形 3、结构 没有细胞结构 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 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构成 4、生活方式: 寄生 5、生殖方式: 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
细菌病毒
细菌的营养方式:
异养 ----没有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外 界现成的有机物作为食物。 腐生 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如枯草杆菌 腐生细菌 寄生 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酵母菌
小型真菌 霉菌
大型真菌 蘑菇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液泡
2024年七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

2024年七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2024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第1章“走进生物世界”,详细内容涉及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第2章“生物圈”,包括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和生物圈中的不同生态系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能够描述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生物圈的结构。
3.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地球生态系统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教材第1章和第2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圈的结构。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2. 生物的分类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按生活环境分类按营养方式分类3. 生物圈的结构地球表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不同生态系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
简述生物的分类方法。
描述生物圈的结构。
2. 答案: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方法:按形态结构特点、生活环境、营养方式分类。
生物圈的结构: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不同生态系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圈的结构掌握程度。
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认识生物圈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重点:生物与生物圈的相互关系,生物圈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生物圈的调节作用和生物圈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
教学准备:图书、幻灯片、板书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思考。
2. 学习生物圈的概念:讲解生物圈的定义和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圈等部分,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圈的构成。
3. 探讨生物圈的功能: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圈在地球上的作用,如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方面,并总结归纳。
4. 理解生物和生物圈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生存适应和相互依存关系。
5. 复习生物圈中的物质与能量循环:通过举例生物圈中水循环、碳循环等过程,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
6. 拓展延伸:通过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7. 总结反思:回顾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开讨论对生物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资源:课本、生物教材、网络资源等。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生物与生物圈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参与活动和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反馈: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和生物圈教案年级:初中课时:2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生物和生物圈。
2. 掌握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课:1.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第二节课:1. 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让学生简要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分类。
2. 学习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不同生物在其中的分布。
第二节课:1. 探讨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列举一些例子。
2. 讨论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生物在生物圈中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并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
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老师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解释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概念。
2. 图片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圈的组成和结构。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关系,促进思维交流和合作学习。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是否能理解生物和生物圈的关系。
2.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生物和生物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保护环境,爱护生物,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生物复习教案(精选8篇)

生物复习教案(精选8篇)生物复习教案篇1㈠.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㈢.教学重点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生物教师单元复习备课
教学过程
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复习课
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生物圈是
所有生物的家,这节课
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和
熟悉这个家。
接受复习课题,明确复习内容。
2
通过本单元
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生物
圈是所有生
物的家。
明确目标指导学生明确复习目
标
阅读复习学案上的复习目标
2
自主复习构建网络知识梳理
1、指导学生自主复习
课本,完成知识梳理。
2、反馈知识梳理
①展示台展示学生的
知识梳理情况
②引导学生进行补充
完善
1、复习课本,梳理知识
2、交流展示知识梳理
3、补充完善知识梳理
4、强化记忆课本内容
11
对学生知识
进行梳理。
典例
剖析
互动
探究
典型题例1、指导学生上台板演
例题
2、评析例题
1、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例题
2、呈现结果,展示观点,归纳
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提高做
题的规范水平
据图回答:
⑴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
图中是生产者,他们不仅
养活,还为动物的生存提
供;兔、蛇是,
个体数目最多的是。
15
对案例进行
剖析。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

1.举例说明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
2.人类能否在地球以外找到生存空间,为什么?
3.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5.你是怎样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
6.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彼此之间是否有联系?
要求:1、组长组织、每位组员都要参与讨论; 2、读书找到相应的部分,经讨论形成答案; 3、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三、总结本单元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发现生物学中有很多概念,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是生物课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找出重要概念理解记忆。
四、课堂练习(内容见课件)
五、作业 :
优化练习17页1—9题;第10题选做。
梳理知识点
巩固练习
过程与
方法
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观察、调查、对照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1掌握和区别生物的共同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
难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生物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物和生物圈
年级
七
科目
生物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一单元复习(2课时)
授课类型
复习课
课依据
1、认识生物;2、了解生物圈;
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复习课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复习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生命的特征和生物分类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 遗传与变异4. 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5. 生物体的调节和协调教学步骤:一、复习生物知识点(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生命的特征、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等。
2. 整理生物知识点的脑图,帮助学生理清复习重点。
二、生物知识运用(15分钟)1. 设计生物知识运用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答,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情况。
三、实验与观察(15分钟)1. 安排简单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2. 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四、小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1. 分组讨论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并共同解决。
2.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互动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生物学学习中的问题。
2. 总结生物知识,强调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复习生物知识点,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参与了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积极互动,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价学生学习的水平和学习态度,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指导。
扩展延伸:学生可以继续进行生物知识的拓展学习,参加生物学科竞赛或科普活动,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生物科普读物,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强化了生物知识的复习和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
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次的单元设计是为初二结业考服务,考虑到参加结业考的学生要复习八个单元的内容,而每个星期只有两节生物课且有些单元的重点知识都很多,在这种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本人采用的是抓主干去枝叶的复习思想。
知识点的确定参考《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对本单元的要求(见附件1、2)。
题目来源于《中考总复习》及历年的初一测试试卷,在题目的选取上以精简、典型及涵盖主要考点相对多为原则。
复习策略先复习各知识点,然后再构建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分两章,其中有两个对照实验。
由于对照实验既是生物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故本人将这两个实验放到对照实验专题复习课,这样处理,使本单元的复习时间为两节课。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本课时的复习知识点:
1.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9.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1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先复习此知识块。
边提问复习边由教师构建此知识框架。
或给出框架的局部(组成学案的一部分),在教师引领下,红色部分学生完成。
(2)此知识框架操作的顺序
先复习生物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生存所需条件。
接着指出生物所需要条件由生物圈提供,再进入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的复习。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几种常见的现象,进入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复习,明确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第四步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最大的生态系统)及组成。
第五步由生物的捕食关系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让学生加强对食物链的数法和写法、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捕食过程中能量的流动的掌握,其中还贯穿着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这种理念,让学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相应练习:
1、仙人掌适于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
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2、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鸭、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另一类。
请问:这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A、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D、按照这些生物的数量
3、在我省红树林保护区生长的红树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地防止海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红树的根系发达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历史上西汉武帝修筑扶荔宫,把本来应该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的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并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其施以极刑。
你知道荔枝没被栽活的原因吗()
A、阳光不充足
B、水土不适
C、人工养护不当
D、温度不适宜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说明蛙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2)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
6、判断对错:
1、树←蝉←螳螂←黄雀()
2、树→蝉→螳螂→黄雀()
3、阳光→蝉→螳螂→黄雀()
4、树→蝉→螳螂→黄雀→细菌()
5、蝉→螳螂→黄雀()
附件一《教师教学用书》对本单元的教学活动要求
本单元分两章,教学用书要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要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尝试观察、实验、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学习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附件二《生物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要求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