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GIS软件基本功能及操作

合集下载

GIS原理实验一实验报告

GIS原理实验一实验报告

GIS原理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验一:GIS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GIS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计算机;
2.ArcGIS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1.实验原理: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来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的系统。

它通过将地理数据与属性数据结合起来,可以用来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

GIS技术在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实验方法:
四、实验步骤:
1.启动ArcGIS软件,在主界面点击“打开”按钮,选择一个已有的地理数据文件进行加载。

3.通过“绘制”工具栏的不同绘图工具,可以在地图上绘制点、线、面等地理要素。

4.选择“选择”工具栏,可以对地理要素进行选择操作,如选择一个
区域内的所有要素。

5.选择“查询”工具栏,可以对地理要素进行属性查询操作,如查询
其中一字段大于其中一值的要素。

6.选择“分析”工具栏,可以对地理要素进行空间分析操作,如计算
两个要素之间的距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六、实验总结: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GIS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ArcGIS
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查阅相
关资料和询问老师的帮助,我顺利完成了实验。

实验中,我发现GIS技术
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我们理解地理问题和进行地理数据分析非常有帮助。

我会继续学习和研究GIS技术,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ArcGIS 实验指导手册

ArcGIS 实验指导手册

实验一ArcGIS 10、2软件基本功能介绍及地理数据浏览一、实验目得1.认识ArcMap图形用户界面。

2.了解地理数据就是如何进行组织及基于“图层”进行显示得。

3.通过浏览与地理要素关联得数据表,您可以了解地理数据就是如何与其属性信息进行连接得。

4.掌握GIS两种基本查询操作,加深对其实现原理得理解。

5.初步了解设置图层显示方式——图例得使用。

二、实验准备1.软件准备:ArcGIS 10、22.数据准备:huadong、mxd华东地区矢量数据(包括行政区界、河流、公路、铁路、省会等多个矢量图层)三、实验内容1、启动ArcMap执行菜单命令:开始->所有程序->ArcGIS->ArcMap。

当出现ArcMap对话框时,点击"一个新得空地图" 单选按钮,然后点击OK,确定。

如果您得ArcMap界面与上面得图瞧起来不一样,也不用在意,这不会对练习得结果产生影响。

当您在ArcMap中进行各种操作时,您得操作对象就是一个地图文档。

一个地图文档就是存储在扩展名为、mxd文件中。

2、检查要素图层执行菜单命令File->Open。

浏览到包含有您下载得练习数据得文件夹,然后点击huadong、mxd,点击Open按钮。

打开地图文档huadong、mxd后,您会瞧到中国华东地区得地图。

地图显示以图层表示得几种类型得空间实体。

在ArcMap窗口得左边区域称为图层控制面板(TOC),它显示得就是图层列表。

窗口得右边区域显示得就是图层控制面板中各图层得图形内容。

例如,所有油炸圈饼店就是点实体(以房屋符号表示)且被组合成名为Donut Shops图层。

名为Land use得图层表示Redlands市土地利用现状,在这个图层中,根据多边形得地类将其组合成不同类型得土地利用多边形。

3、显示其它图层4、查询地理要素在“工具”(Tools)工具栏上,点击查询按钮。

如果瞧不到“工具”(Tools)工具栏,在菜单“帮助”(Help)得右边得菜单栏上点击右键,然后点击“工具”(Tools)选项。

实验一 ArcGIS的基本操作

实验一 ArcGIS的基本操作

实验一ArcGIS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熟悉ArcGIS软件环境;了解ArcGIS的体系结构及功能模块;2、熟悉ArcInfo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1、了解ArcGIS的体系结构、桌面GIS的模块构成;2、ArcGIS的安装;3、ArcMap基本操作,包括新地图文档创建、数据层的加载、数据层的基本操作、数据层的保存、ArcCatalog的具体操作;了解ArcToolBox的功能;4、投影转换;5、影像纠正;6、数字化。

三、实验步骤(一)ArcMap模块1.熟悉ArcMap的用户界面我们可以通过菜单“tools->Cu stoms…”或者在菜单区或者工具条区按鼠标右键进行界面的定制。

2.数据层操作A.数据层加载a)在主菜单中选择“File-Add Data…”,或者在standard工具条中选择,或者在contents窗口的Display标签或Source标签内选择“Layers”, 并点击鼠标右键选择“Add Data…”;b)如果用ArcCatalog加载,可以从ArcCatalog的Catalog树或内容窗口中选择要加入的数据,然后拖到ArcMap的Contents窗口或地图窗口内,即可完成数据层的加入;c)ArcMap可以加载多种数据类型,诸如AutoCAD矢量数据DWG,ArcGIS的矢量数据Coverage、GeoDatabase、TIN和栅格数据GRID,ArcView的矢量数据ShapeFile,ERDAS的栅格数据ImageFile,USDS的栅格数据DEM等。

B.数据层选择:我们可以对数据层显示进行选择:在Contents窗口中的Display、Source、Selection面板中均可选择需显示的数据层。

C.数据层名更改直接在需要更改名称的数据层上点击左键,选定数据层,再次单击左键,数据层名称进入可编辑状态;或右键选择Properties…——General选项卡,更改名称即可。

arcgis实验报告

arcgis实验报告

arcgis实验报告ArcGIS是一款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广泛应用于测绘、地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以一次ArcGIS实验为例,介绍这款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ArcGIS软件的常用功能,包括地图制作、数据分析、空间查询等。

二、实验步骤1、新建地图打开ArcMap软件,选择Blank Map,新建一个空白地图。

2、添加数据在左侧的Catalog中选择要添加的数据,包括地图、图层、要素等。

将数据拖动到地图上方的Data Frame中即可添加到地图中。

3、设置底图在左侧的Contents中右键选择底图(Base map),选择合适的底图,例如Shaded Relief、Satellite等。

4、设置符号样式选择需要设置符号样式的图层,在Properties中设置符号样式、颜色、大小等。

5、空间查询选择Geoprocessing → Buffer,设置缓冲区距离、单位等,进行空间查询。

结果显示在地图上方的Results中。

6、统计分析选择Analysis → Summary Statistics,设置统计字段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在地图上方的Results中。

三、实验结果本次实验通过调试ArcGIS软件的各项功能,完成了一张包括底图、矢量数据、符号样式、查询结果和统计分析的地图。

在过程中,还学习了GIS数据格式、坐标系统、数据属性设置等相关知识。

四、实验感悟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GIS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ArcGIS作为一款常用的GIS软件,不仅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可视化方法,为科研和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也发现ArcGIS的操作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熟悉,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方法和应用。

未来,我将继续学习GIS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将GIS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地理信息处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MapGIS的基本功能及图形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MapGIS的基本功能及图形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实验一、MapGIS的组成及基本功能一、MAPGIS 的主要功能1.数据输入在建立数据库时,我们需要将各种类型的空间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数据输入是GIS的关键之一。

MAPGIS 提供的数据输入有数字化仪输入、扫描矢量化输入、GPS 输入和其它数据源的直接转换。

2.数据处理输入计算机后的数据及分析、统计等生成的数据在入库、输出的过程中常常要进行数据校正、编辑、图形整饰、误差消除、坐标变换等工作。

MAPGIS 通过图形编辑子系统及投影变换、误差校正等系统来完成,下面分别介绍之。

(1) 图形编辑该系统用来编辑修改矢量结构的点、线、区域的空间位置及其图形属性、增加或删除点、线、区域边界,并适时自动校正拓扑关系。

图形编辑子系统是对图形数据库中的图形进行编辑、修改、检索、造区等,从而使输入的图形更准确、更丰富、更漂亮。

(2) 投影变换地图投影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将地球表面(椭球面或圆球面)表示在地图平面上。

这种表示方法有多种,而不同的投影方法实现不同图件的需要,因此在进行图形数据处理中很可能要从一个地图投影坐标系统转换到另一个投影坐标系统,该系统就是为实现这一功能服务的,本系统共提供了20 种不同投影间的相互转换及经纬网生成功能。

通过图框生成功能可自动生成不同比例尺的标准图框。

(3) 误差校正在图件数字化输入过程中,通常的输入法有:扫描矢量化、数字化仪跟踪数字化、标准数据输入法等。

通常由于图纸变形等因素,使输入后的图形与实际图形在位置上出现偏差,个别图元经编辑、修改后可满足精度要求,但有些图元由于发生偏移,经编辑很难达到实际要求的精度,说明图形经扫描输入或数字化输入后,存在着变形或畸变。

出现变形的图形,必须经过数据校正,消除输入图形的变形,才能使之满足实际要求,该系统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

通过该系统即可实现图形的校正,达到实际需求。

(4) 镶嵌配准图象镶嵌配准系统是一个32 位专业图象处理软件,本系统以MSI 图象为处理对象。

实验1了解GIS基本功能(M)

实验1了解GIS基本功能(M)

实验1 了解GIS的基本功能6学时一、目的:了解MAPGIS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要求:熟悉主菜单的基本操作;掌握软件的基本设置;建立一应用工程,了解编辑子系统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操作如下:(一)执行MAPGIS主菜单,从这里了解MAPGIS五大基本模块:1.图形处理模块数字测图子系统图形编辑子系统输出子系统文件转换子系统升级2.库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属性库管理子系统地图库管理子系统影像库管理子系统3.空间分析模块空间分析子系统DTM分析子系统网络编辑子系统网络分析子系统4.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分析子系统电子沙盘子系统高程库管理子系统5.实用服务报表编辑图形裁剪集成网络分析底图浏览投影变换误差校正(二)从主菜单点击“设置”,进入MAPGIS环境设置界面:1.数据类型分单机数据源与网络数据源,这里选择单机版。

2.客户端设置:工作目录:对后期操作各类文件的默认保存目录,非空。

矢量字库目录:系统字库目录,默认为\\mapgis\clib,非空,如有其他字库,可以进行设置。

系统库目录:为系统的各类线型等说明和定义,非空,可以设置为其他系统库,默认为\\mapgis\slib。

临时目录:保存系统操作时的中间文件,默认为\\mapgis67\temp。

为了系统的正确运行,各目录必须正确设置。

(三)进入图形编辑子系统:“图形处理”-“输入编辑”,启动子系统后提示如下:1.新建文件2.新建工程3.打开已有工程或文件这里选择新建工程。

进入工程地图参数界面:从文件导入:以现有文件为基准建立工程的地图参数,主要包括制图数学基础。

编辑工程中的地图参数:直接编辑工程的地图参数。

设置好地图参数后点击确定。

进入定制新建工程项目文件界面。

这时建立了空的工程框架,下面需要再建立点线面文件。

(1)建立点文件:在左侧控制台右键,“新建点”,根据提示输入文件名字和保存路径,“确定”。

(2)建立线文件:右键,“新建线”,根据提示输入文件名字和保存路径,“确定”。

GIS实验报告

GIS实验报告

GIS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 GIS 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 GIS 在地理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对地理空间信息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软件为 ArcGIS 106,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实验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道路数据等。

三、实验内容1、数据导入与预处理首先,将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导入 ArcGIS 中。

在导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格式的兼容性,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坐标系的定义、数据的裁剪和拼接等。

通过这些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奠定基础。

2、空间数据编辑在 ArcGIS 中,使用编辑工具对空间数据进行修改和完善。

例如,对道路数据进行线段的添加、删除和修改,以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同时,对土地利用数据中的错误分类进行纠正,保证数据的质量。

3、空间分析运用 Arc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1)缓冲区分析:以道路中心线为基础,创建一定宽度的缓冲区,用于评估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

(2)叠加分析:将土地利用数据与地形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

(3)网络分析:通过构建道路网络模型,计算最短路径、服务范围等,为交通规划和资源配送提供决策支持。

4、地图制作与输出根据分析结果,制作专题地图。

在地图制作过程中,合理选择地图符号、颜色和标注,以清晰直观地展示地理信息。

同时,添加图例、比例尺和指北针等地图要素,增强地图的可读性。

最后,将制作好的地图以多种格式输出,如图片格式(JPEG、PNG 等)和 PDF 格式,以便于分享和使用。

四、实验结果1、数据预处理后,各类数据的坐标系统一,数据完整性得到保障,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2、空间数据编辑使得道路和土地利用数据更加准确和合理,提高了数据的质量。

GIS原理实验一实验报告

GIS原理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一)实验一1、学习本实验预备知识相关材料,结合GIS原理总结ArcGIS Desktop 主要特点。

(1)功能强大;(2)可伸缩性;(3)标准、开放和互操作性;(4)技术成熟、安全稳定;(5)操作简便、易于开发。

2、GIS 中两种基本查询的原理是什么?查询,通常是通过语句或表达式来定义的,用以在从地图上及数据库中选择要素。

GIS 软件中两种基本查询原理是:根据位置查询要素属性和通过属性来查询要素最普通的GIS查询就是确定在指定的位置有什么。

在这类查询中,用户知道他感兴趣的要素的位置,但是想进一步了解与之相关的特征。

在GIS中,这是很容易实现的,因为地图显示区中的地理要素与它们的属性是(描述性的特征)相互关联的,属性信息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

在GIS中,你可以在地图上点击一个要素来查看数据库中与之相关联的属性。

另一类型的GIS 查询是确定符合给定条件的要素它的位置在哪里。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知道要素的重要特征,他想要找出具有这些特征的那些要素的具体位置。

假定你想查找人口数大于2000万的内陆国家。

你应该使用这个限定条件创建一个查询表达式。

一旦GIS找到符合查询限定条件的要素,将会在地图上高亮显示这些要素。

3、回答如下问题:a)在ArcMap中, 打开Redlands.mxd。

街道名称为“NEW YORK”的是什么类型的道路?Local street(本地街道)Minor street(次要街道)Interstate(州际道路)Major street (主要街道)b)在ArcMap中, 打开Redlands.mxd 。

在Railroads图层中有多少条铁路线。

答:a)“NEW YORK”的道路类型(CLASS_DESC)为“Local street(本地街道)”(具体见下图)b)Railroads图层中有11条铁路线(具体见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实验一、GIS软件基本功能及操作
1实验目的
1)熟悉ArcGis Desktop 10的主要模块功能
2)熟悉ArcMap、ArcCatalog的基本操作
3)了解ESRI软件的Geodatabase、Shapefile、Coverage矢量数据结构及栅格数据结构
2实验软件及数据
2.1实验软件
ArcCatalog 10、ArcMap 10
2.2实验数据
1)高程栅格文件emidalat、河流shapefile文件emidastrm.shp 文件;
2)land(Coverage文件)
3)emidatin,数字高程模型TIN
3实验步骤
3.1ArcCatalog的基本操作
1)启动ArcCatalog,建立与数据源的联系;
使用文件菜单“连接文件夹”功能或“”工具连接到实验文件夹。

2)点击目录树中的emidalat,通过“预览”查看数据高程值,通过“描述”查看数据元数据等相关信息;
3)通过“自定义”菜单中“ArcCatalog项目”功能,切换到“元数据”选项卡,修改“元数据样式”。

再通过描述查看数据的ArcGIS元数据信息、FGDC元数据信息。

问题:元数据主要有哪些内容,元数据有什么作用?FGDC是指什么?
4)同3,查看emidastrm.shp文件元数据相关信息,在“预览”时,在下方选择中选择“预览选项”。

问题:预览选项中,如果选择的是表,则预览窗口中显示的是什么?
5)创建一个个人geodatabase,并将emidalat、emidastrm.shp 导入该geodatabase中。

右键点击目录树中的目录,选择“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点击新建的数据库,重命名为“mytest.mdb”。

点击“mytest.mdb”,右键选择导入,选择栅格数据集将emidalat 导入,选择要素类将emidastrm.shp导入,在“导入要素类(单个)”时需要指定“输出的要素类”名称。

6)练习在ArcCatalog中复制、移动文件。

将emidastrm.shp复制拷贝,并成为emidastrmcopy.shp
3.2ArcMap的基本操作
1)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图层组MyTask2。

将emidalat、emidastrm.shp添加到MyTask2中。

问题:内容列表的图层中,加入的图层是怎样排列的?首先绘制的是最上面的图层吗?
2)通过ArcMap“视图”菜单或“”按钮切换数据视图和布局视图,数据视图用于查看数据,布局视图用于地图打印输出结果。

3)通过emidastrm.shp属性的“符号系统”,选择预设river作为显示样式。

4)修改emidalat的显示样式,通过属性的“符号系统”进行分类显示,按小于900m、900-1000m、1000-1100m、1100-1200m、1200-1300m、大于1300m来分出高度带,并修改“标注”。

a)通过修改符号系统中的分类进行设置,手工修改分类值
b)在“色带”设置右键,将“图形视图”中取消。

c)选择Elevation #1作为“色带”
d)修改显示标注
问题:通过“符号系统”中的分类显示,将emidalat按6类进行渲染,emidalat的数据是否同时更改成6类?
3.3Coverage数据结构
1)启动ArcCatalog,在目录数中展开land,该Coverage包括四个要素类:arc、label、polygon和tic,其中arc可显示线(弧段)、label 显示每个多边形的标识点、polygon显示多边形、tic显示land的控制点。

2)点击目录树中land,右键,查看相关属性。

点击目录树中polygon,右键,查看相关属性。

3)与land有关的数据存储在两个文件夹中,land和info。

可以通过Windows浏览器查看这些文件,其中arc.adf表示弧的清单,pal.adf表示多边形-弧清单,同一数据库中的其它coverage共享一个info文件夹,Info文件夹包含了arc000.dat、arc000.nit等属性文件。

问题:Coverage数据结构保存拓扑关系没有?
3.4TIN数据结构
1)在ArcMap中加载emidatin数据,查看数据属性。

问题:emidatin有多少三角形?
2)在属性的符号系统中,取消“高程选项”,点击“增加”按钮,选中不同的渲染器,查看数据展现。

4实验要求
(1)使用ArcGIs桌面系统完成以上步骤
(2)按照实验模板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及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