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NEW)周登嵩《学校体育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的表现 答: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 体育教导人们基本生活技能和正确的基本活动方法,不仅是今后生 产和生活的需要,也是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2)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 体育教育向人们传授关于身体健康的知识、各种运动项目的规则与 方法和锻炼身体的方法。 (3)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 体育比赛强调公平、公正,因此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都可 以通过体育教育、体育活动来建立。 (4)开展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比赛对大众来说,也是一次生动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3.什么是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包括哪些方面 答:(1)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 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 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2)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晶,是 引进消化吸收西方文明之后的创新型优秀文化。它位于中国体育文化的 核心层,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中华体育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③ 代谢特征
慢肌纤维中氧化酶系统如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X)、苹果酸脱 氢酶(MDH)和琥珀酸氢酶(SDH)等的活性都明显高于快肌纤维。 慢肌纤维中作为氧化反应场所的线粒体大而多,线粒体蛋白(各种氧化 酶)的含量也较快肌纤维多。快肌纤维中一些重要的与无氧代谢有关酶 的活性明显高于慢肌纤维,即其无氧代谢能力较慢肌纤维高。
3.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1) 不同点 ① 真稳定状态是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机体所需要的氧 可以得到满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供 能为主,很少产生乳酸和氧的亏欠,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课后习题详解(体育教学目标)【圣才出品】

第2章体育教学目标1.如何理解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答: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这个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它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1)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联系三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对体育教学系统的宏观理论认识和把握,对体育教学系统中的一切要素(包括体育教学目标)起到导向和指导的作用。
(2)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区别①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倾向于对理论的宏观定位,其语言表述呈现高度概括、高度抽象和高度精炼的特征。
②体育教学目标表现为对体育教学微观层面的行为规定,其表述要求具体、明确和清晰。
2.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出现哪些新趋势?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答: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1)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多维化学校体育功能观的建构,必然要导致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倾向。
拓展和超越了“三维化”(增强体质、传授“三基”、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体系。
(2)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受到“人本”理念的驱动,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等视为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准则。
(3)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包括三层含义:①教育的人性化、人文化。
②教育的个别化,如教育应考虑个体的身心特征,关注个体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及价值取向等等。
③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或不同年级、班级的个性特色。
(4)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评价的可行性,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测的。
3.谈谈你对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认识。
答:略。
4.国内外有哪几种较为典型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答:(1)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①布鲁姆等人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及其合作者们遵循的分类原则主要包括:a.教育的原则各类别之间的主要区分应大体上反映教师对学生行为所做的区分。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圣才出品】

第3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3.1 复习笔记一、学校体育的结构按照时间序列,学校体育系统的可以划分为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四个部分。
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1)学前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前教育阶段包括幼儿园和学前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3~6岁,他们生理和心理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
①在生理上骨骼、肌肉发育不成熟,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不完善。
②在心理上独立性增强,好奇、好动、好模仿、好强,喜欢被人称赞,胆子大,语言和动作发展较快,喜欢和同伴交际。
(2)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内容和主要特点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内容包括基本活动技能和体操。
此阶段体育一般以游戏和小型比赛等形式来组织。
(3)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发展和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注意对学生进行体育养成教育,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1)初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此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15岁,可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
①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一般是6~12岁。
a.从生理上看,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b.从心理上看,他们正处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
注意缺乏持久性。
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日益丰富,但自我控制力较差,容易外露。
②初中阶段初中生的年龄一般是11~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a.从生理上看,出现“第二性征”。
生理机能增强,但不宜进行运动量过大或时问过长的活动。
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强。
b.从心理上看,初中生感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增强,观察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逐渐占主要地位,情感易于外露,独立性和自觉性增强,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出现“自我反思”。
(2)初等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①小学阶段小学低年级(1~2年级)的体育内容以游戏和基本活动技能为主,采用讲授法,以动作示范为主,增加了一些体育和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1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简析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1)斯巴达的体育教育斯巴达的体育教育注重军事体育,教育训练的惟一目的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
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此外,还包括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
教育对象为7~18岁的男孩,要学习10年的时间。
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
(2)雅典的体育教育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雅典的体育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孩子在7岁时进入第一级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进行初步的体育活动;到了12岁,学生便进人体操学校学习。
体操学校以体育操练为主,学习内容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
(3)二者的异同①相同点a.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这五项竞技及游泳等运动项目是雅典和斯巴达的体育训练中共同具有的项目。
b.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使之成为身体强壮的人。
②不同点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视,体操学校要跟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配合,重视代表奴隶主意志的道德教育。
2.试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期,出现了美国的“新体育”学说。
(1)产生的背景“新体育”学说也称为自然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
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2)历史意义①它带来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它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②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体育教师)【圣才出品】

第2章体育教师2.1 复习笔记一、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劳动特点1.体育教师的地位(1)近代学校教育发展中体育教师地位的确立①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学堂中设体操课,教员大多聘请外籍人员。
②清末“新政”时期体操教师的职业在我国取得了法定的地位。
③1906年,清廷学部通令全国兴办体育学堂或在师范学校增设体操专修科,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培养体育师资的专门学校和体育专业开始出现。
④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后体育教师培养的学制年限不断延长。
⑤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比较低下。
(2)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师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师地位随体育学科地位不断改善而提高。
体育教师地位的保障与改善,不仅与体育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日益完善、自身素质的日益提高密切相关,与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地位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关系。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②国家加强对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③1995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广泛推行,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3)当代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师地位的要求体育教师是学校一切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要深刻认识体育教师的应有地位及其所担负的重大职责和使命,广泛宣传体育教师的工作意义和劳动贡献,大力倡导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和尊重体育教师的良好风气。
②改善和落实体育教师的待遇,努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2.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体育教师是在各级学校中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工作者,是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
体育教师的劳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师“一育兼一科”的工作广泛性学校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也是学校教育设置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劳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第4篇学校体育管理第1章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1.1复习笔记一、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职能与方法1.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机构与职能(1)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机构我国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实行宏观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是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两大系统构成。
同时,全国各行业系统的学校工作也受到其他部委主管本行业系统教育工作的部门以及有关社会团体的指导与协助。
图1-1我国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机构设置(2)学校体育宏观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①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是由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是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施领导和管理的职能部门。
它的主要职能是:a.根据有关方针、政策,拟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总体规划与目标。
b.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制度和法规,并检查和监督各级政府和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贯彻执行情况。
c.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工作及其改革进行指导、监督和宏观调控。
d.拟定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审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材。
e.拟定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卫生人员的编制、配备和培训计划,学校体育经费计划、体育场地设施标准。
f.组织全国性的学校运动竞赛和组队参加国际性大、中学生运动竞赛。
g.进行国际间学校体育的各种交往。
②体育总局体育总局是国务院主管体育的行政部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全国的体育事业。
体育总局对学校体育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下设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处是具体负责对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指导和监督的职能机构。
③各级体育管理机构各级体委均设有群体处、科、股。
省级以下的各级体育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本地学校体育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要求,并给予业务指导和人、财、物等的支持,保证国家对学校体育宏观管理职能的层层落实和形成本地区学校体育特色。
④各级体育教研部门各级体育教研部、中心教研室,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室)和地方体育科研室等在学校体育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a.研究、指导和管理学校体育教学业务。
(NEW)周登嵩《学校体育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 和练习的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 难度不高而没有必要进行分解的运动项目。完整法的优点是教学中能保 持动作结构的完整性,易于形成动作技术的整体概念和动作间的联系。 其缺点是用于应该分解而不易分解的动作(如体操运动中的翻转动作) 时给教学带来困难。
4.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内容是什么?[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 结果。它是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 出发点,也是我们评价学校体育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学校体育目标制 定得正确与否,一方面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 运用;另一方面又关系到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和规格。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内容有:
(1)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体现了学校体育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当前我国 社会、教育体育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比较符合当前我国学 校体育的实际,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 标是:
①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 的和谐发展;
②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 良好的基础;
平。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这枚“硬币”的两 面,二者相辅相成,有着必然的联系。正确处理体育(与健康)课程和 课外体育活动两者的关系,使它们之间可以产生相互促进、相互加强、 互为补充的积极作用。
(3)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
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 如校园、校舍、各种体育场地、器材、各种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学校体 育的传统与风气以及师生关系等。实践证明,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体育 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营造良好的 学校体育环境,不仅要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还要努力构建学校体 育传统与风气。学生置身于这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中,能够在耳濡目 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化,从而产生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 教育效果。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竞技运劢作“教材化”的处理。竞技运劢教材化的改造工 作可以概括为“分解——提取——改变——重构”。竞技运劢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有:
(1)简化性原则 ①要简化竞技运劢的技戓术难度。 ②适当降低负荷量。 (2)普及性原则 改制的竞技运劢要适合全体学生参不,以参加中体验乐趌、体会体育文化为要旨。 (3)适应性原则 改制的竞技运劢要适合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等条件,要根据学生身心的特征,形式 灵活多样,运用方便,有广泛的适应性。 (4)教育性原则 改制的竞技运劢要强调其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从身心群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全面贯彻教 育方针。教材化了的竞技运劢比直接按标准竞技运劢迚行的教学效果要好的多。竞技运劢教 材化的优点: ①竞技运劢教材化,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二学生掌握运劢技术。 ②竞技运劢教材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竞技运劢教材化,丌仅解决了以往体育教材直接照搬竞技运劢项目的弊端,而丏有利 二在学校普及群众性竞技运劢,提高学生运劢技术水平。
①社区体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靠社会成员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而学校体育是
2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这种体育兴趌、习惯和能力的来源。 ②如果学校体育没有体现“体育内容的长效性”,则丌能成为社区体育的基础。 (2)社区体育带劢学校体育的改革 社区体育的迅速发展,对学校体育的改革也产生带劢作用,主要体现在社区体育的活劢
家庭、里弄、街道相结合。
(4)管理体制丌同
①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从体育师资、课程建设、体育设施到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
等方面都具有无比的优势。
②社区体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④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美、德、法、英等国颁布了许多关于学校体 育的法案,标志着学校体育体制的确立。
⑤20 世纪初期,出现了美国的“新体育”学说。 a.产生的背景 “新体育”学说也称为自然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 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 b.内容 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 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c.评价 第一,它带来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 了对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它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 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⑤奥地利教育家高尔霍菲尔和其助手施特莱歇尔在战前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较为 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实践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 1923 年规定各中学开设体育必修课。1927 年又制定了第 一个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 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校体育逐渐转而注重对运动技术和体力增长的研究与教育。学 校体育出现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和游戏内容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b.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男女分班教学和分组教学等已成为各国的普、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雅典 的体育教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孩子在 7 岁时进入第一级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进行初步的体育活动,如跳、跑、 游戏以及站、走、坐的姿势的训练。
2 / 8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①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教育要求体魄健美,反对蔑视体格的锻炼,恢复了古代的体育制度,体育重新 获得了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a.新教派提出了文化知识与身体并重的教育主张,开班新学校进行实践。 b.夸美纽斯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②资本主义初期 从 1640 年到 18 世纪初,进步资产阶级教育家充分肯定了体育在教育中的价值,为近代 学校体育的发展和繁荣做了重要的舆论准备。 a.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体育、智育做了明确的 区分,并着眼于实际的锻炼。从医学角度提出了一套科学性的保健主张。 b.法国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和体 育思想,直接影响了 19 世纪以后的教育和体育的实施,推动了人们研究体育和教育的热情。 c.英国资产阶级学者斯宾塞在《论教育》一书中指出:健康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 础。他的思想促进了体育的进一步科学化,对后来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①1774 年,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他把体育列 为正式课程,并创造了著名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 ②博爱派教育家古茨穆茨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他主张全民体育,并创造了自 己的体操体系——八项运动,使学校体育彻底改变了贵族的性质。 ③19 世纪初,在博爱派致力于学校体育实践的同时,欧洲各国开始发展自己的学校教 育。多个国家先后将体操规定为中小学必须课程。
4 / 8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各国在学校推行了体育测试达标制度。 d.在社会主义国家,课间操等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在欧美国家,非常重视运 动俱乐部。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 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1.1 复习笔记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1.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奴隶社会时期,学校的出现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性条件。在公元前八世纪,斯 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代表。 (1)斯巴达的体育教育 ①特点 斯巴达教育注重军事体育。 ②目的 斯巴达教育训练的惟一目的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 体格健壮的武士。 ③教育内容 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 枪。此外,还包括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 ④教育对象 男孩 7~18 岁,要学习 10 年的时间。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 (2)雅典的体育教育 ①学校分类 学校一般分为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 ②学校的分级构成
b.到了 12 岁,学生便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体操学校以体育操练为主,学习内容包括赛 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
(3)二者的联系 ①相同点 a.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这五项竞技及游泳等运动项目是雅典和斯巴达 的体育训练中共同具有的项目。 b.在课的目的要求上相同,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使之成为身体强壮的人。 ②不同点 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视,体操学校要跟文法学 校和音乐学校配合,重视代表奴隶主意志的道德教育。 2.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1)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①希腊化时期 该时期提出的体育“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是对原本军事体育思想的 重大超越。 ②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 罗马时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受到排挤。此后一直到中世纪,体育几乎完全退出了学校 教育的舞台,其身影只能在“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即骑士教育”中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