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4课 地球 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以下哪项重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
A.蒸汽机B.发电机C.打印机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3.我国造成损失比较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洪涝和地质灾害C.台风4.下列属于抗灾精神的是()。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B.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学海无涯心存高远5.只有把握反思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方法B.技巧C.时机二.填空题(共5题,共32分)1.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这些文化遗产是()的骄做,更是人类文明的()。
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
2.人类居住的地球,约()的面积被()覆盖。
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3.一批有识之士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为()、(),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4.(),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
我们都进行过反思,都有一定的()。
当我们思考过去的事情,并从中得到()或()时,就是在反思自己。
5.反思无需太长,每日(),必有()。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吃饭排队的时候,看到前面是你的“哥们”,于是就排到他前面。
()2.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所有文化。
()3.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是我们和平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4.保护地球是国家的事情,不关我的事。
()5.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四.连线题(共2题,共13分)1.连线题。
(将国际组织的标识图片与其名称连在一起)二十国集团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联合国东南亚国际联世界贸易组织2.人类的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请将古代文明与其发源地连起来。
五.简答题(共5题,共32分)1.请解释“君子和而不同”的涵义?2.今年的早春二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危及着人们的生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 地球——我们的家园 知识点梳理(填空题+问答题形式)

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1.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宇宙空间很大,有数不清的星球,但这些星球都不能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适宜的(温度)、(氧气)和(水)的要求。
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研人员建成的模拟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建成后一年宣告失败,说明(人类居住环境无可替代)。
4.浙江乌镇依水而建的小屋、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用冰砖垒砌的御寒冰屋,都因地制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近百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需求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
6.由于人类过度开采资源,无节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等,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7.说一说下列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燃煤电厂排放废造成(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海洋上大面积石油泄漏,会造成(海水污染,海洋生物死亡);沙漠面积扩大会造成(农田、耕地、草场锐减,导致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会造成(海岸退后,陆地面积减少,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加剧),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会造成(降水减少,气候干旱,气温升高)。
8.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
9.2016年4月,175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0.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我国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11.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12.循环经济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高效回收)。
13.你知道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
14.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15.仿写日本水俣病案例,写两个类似的图示。
例:(人类排放未处理的废水)—(海水污染)—(鱼虾中毒)—(人类染病)(1)(人类过度砍伐树木)—(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化)(燃煤发电排放废气)—(空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影响健康)15.说一说你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测试题(原创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测试题班级 ____ 姓名 ____ 考号____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2.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
3.为了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_______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签订_______、制定_______的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
4.人与自然是______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_______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_______。
5.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________。
6.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要大力发展________经济,实现_______发展。
7.如果人类不能_____自然,必然受到大自然的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后边打“√”,错误的打“×”,每小题3分,共21分)1.离开了地球,人类照样能够生存。
()2.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我们应该和地球和谐相处。
()3.2016年4月22日,175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
()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地球日。
()5.保护环境既是我们的权利,有时我们的义务。
()6.水能、生物能是清洁能源。
()7.煤炭、石油、风能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A.地球B.太阳C.月亮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污染B.亚马逊热带雨林遭受破坏C.沙漠在悄然扩大3.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我国修订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A.太阳能B.风能C.煤炭5.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应做些()。
A.制定垃圾分类处理的政策B.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学C.我们年纪小,保护地球与我无关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什么是循环经济?2.地球上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3.请列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两个案例?五.情景分析题(11分)材料:周末我和小伙伴去公园玩耍,公园里可真热闹,一个小女孩正在折断一枝观赏花,还有许多人在公园里搭帐篷、放风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作业4 地球——我们的家园

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研人员建成了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 2号”。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实验宣告失败。这说明了什么? 人类的居住环境无可替代,人类离开地球不能生存。 4.为什么人类离开地球以后就不能生存了呢? 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其他星球缺少适 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氧气、水等。
A.早期的火星与地球十分相似 B.火星表面的温度能达到27℃,所以火星适宜人类居住 C.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推断火星的自转轴是倾斜的,角度几乎与地 球自转轴倾斜的角度相同 D.火星上只有极少量的氧气和水
9.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C )。
A.浙江乌镇“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 B.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C.东北林海地区“消耗资源,发展经济” D.中国哈尼族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B )。
( ✕)
10.人类可以离开地球生存,但地球不能没有人类。
( ✕)
能力提升
四、连线题。 将下列保护环境的节日与其对应的日期连起来。
五、简答题。 1.你知道的清洁能源有哪些?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 2.为了保护地球,我国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方式?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2)我国把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 (3)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 续发展。
5.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大人的事,和我们小学生没关系。
( ✕)
6.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我国制定了一些关于保护地球的法律。
(√)
7.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
8.我们可以随意开采煤炭,因为煤炭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测试题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48分)1、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地球是人类美好的_______,大自然是我们的________。
3、地球出现了资源_______、环境_______和生态_______等问题。
4、如果人类不能_______,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_______,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_______。
5、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碧绿还给______,把蔚蓝还给_______,把清澈留给_______。
6、为了更有效地_______,实现_______,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定、_______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
我国还把_______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7、人与自然是_______。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_______,这是无法抗拒的______。
8、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_______,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清洁能源与______相结合,大力发展_______,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B.人与自然已经和谐C.破坏自然必将威胁人类自身的发展D. 保护环境必然要停止对资源的开发2、下列属于“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是( )①随地吐痰②毁林开荒③围湖造田④过度放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据悉,我国奥运会所有场馆都采用了中水回用系统,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100%。
五棵松体育馆通过中水、雨水和自来水“三水合一”,充分发掘可再生水资源,有效减少外排流量,每年可节约自来水约17万立方米。
我国奥运会所有场馆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我国( )。
A.人口压力过大B.生态平衡遭到破坏C.水资源相对紧缺D.环境污染严重4、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是()A.宪法B.环境保护法C.土地管理法D.水污染防治法5、( )会给人类生存带来一系列危害,例如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大气条件恶化、导致物种绝灭。
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活动园问题答案4地球——我们的家园

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活动园、阅读角、案例分析题)问题答案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框【我们生存的家园】活动园1:1.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①宇宙空同很大,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
如果地球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去?②我们能不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出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呢?读了下面的资料,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星球氧气温度水月球无-180~ 120 无液态水火星极少量 -138~27C 极少量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
八名科研人员计划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地进行探索。
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实验宣告失败。
【假如离开地球,人类将不能生存。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活动园2:请选择下图中的一个案例,说一说图中的人们是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①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
中国浙江乌镇随处可见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
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冰砖垒砌防风雪、御严寒的冰屋。
③森林一村寨一梯田一水系。
中国哈尼族人的村寨一般建在半山腰,村寨上面的山坡分布着涵养水源的森林,村寨下面的山坡密布若梯田。
【“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反映了人们爱护水资源,水养育着人类的良性循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反映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大自然的特点而和谐生活的做法;“森林一村寨一梯田一水系”反映了树木、人类、土壤和水和谐共生的画面。
】★第二框【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活动园3:下面的图片分别反映了哪方面的环境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危害。
燃煤电厂排放废气——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泄局——热带雨林遭受破坏——海平面上升——沙漠面积悄然扩大【“燃煤电厂排放废气、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泄漏”属于环境污染;“热带雨林遭受破坏、海平面上升、沙漠面积悄然扩大”属于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会危害动植物生长,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环境破坏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最终会导致人类灭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及当堂试题

4.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目标:1.初步养成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行为与习惯。
2.知道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
了解地球给与人。
教学难点:初步归纳出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理由,对地球产生敬畏和珍爱之情。
教学准备:PPT ;生了解如果离开地球,人类是否还能生存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地球的介绍》视频2.师:看了刚才的视频资料,你了解了什么?3.师:浩瀚的宇宙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星球,但是有一颗它很特别。
蔚蓝色的它或许是茫茫宇宙中唯一有大里生命繁殖,有着人类文明的星球。
它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
它不但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
4.揭示课题:4.地球——我们的家园二、新知探究活动一:我们生存的家园(一)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地球1.图片欣赏我们壮美的祖国河山。
2.说一说: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3.师: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江河,缤纷的花草,可爱或凶猛的飞禽走……这一切构成了可爱的地球王国。
人类依靠地球赐予的自然之物生存或繁行,人类更应该爱护珍惜这些资源。
4.思考:如果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还能生存吗?(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进行资料展示(3)学生思考: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能生存吗?(4)师:那我们又可不可以自己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美国在之前就做了尝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
8名科研人员满怀希望地走进了这个“世外桃源”,计划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地进行探索。
但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实验宣布失败。
5.学生说感受6.师小结:在太阳系中,其他星球没有具备地球赠与生命的一些条件,所以也就很难有生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共10题,共20分)1.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遗存。
其中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到商朝的是()。
A.骨耜B.甲骨文C.鸮尊D.玉龙2.波斯帝国的建设没有融合()的艺术成就。
A.古希腊B.古埃及C.古印度D.古巴比伦3.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每个人的力量都显得微不足道()。
A.所以我们可以袖手旁观B.所以我们要躲得远远的C.但是我们可以伸出援手D.因此我们不必出手相帮4.如果()反思,则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
A.主动B.被动C.远离5.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标志是()。
A.电灯的发明B.火车的发明C.蒸汽D.电气6.下列说法你不赞同的是()。
A.战争能够让人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B.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世界极少数国家和地区C.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让人们追求和平的愿望不断面临挑战7.尊重他人不仅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落实在()。
A.劳动上B.行动上8.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
A.君子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和谐融洽的相处,但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必附和他人,人云亦云。
B.君子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能和谐融洽的相处,但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必附和他人,人云亦云。
C.君子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和谐融洽的相处,但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必附和他人,人云亦云。
D.君子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和谐融洽的相处,但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可以附和他人,人云亦云。
9.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做法符合环境保护的是()。
A.将垃圾分类B.使用塑料袋购物C.随意破坏森林资源D.使用一次性筷子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思就是给自己找错,找的错太多了就不知道怎么改好了B.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再想也没什么用处了C.争取每天都能反思自己的生活,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二.(共10题,共50分)1.()是当代最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测试题班级____ 姓名____ 考号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2.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
3.为了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_______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签订_______、制定_______的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
4.人与自然是______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_______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_______。
5.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________。
6.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要大力发展________经济,实现_______发展。
7.如果人类不能_____自然,必然受到大自然的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后边打“√”,错误的打“×”,每小题3分,共21分)
1.离开了地球,人类照样能够生存。
()
2.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我们应该和地球和谐相处。
()
3.2016年4月22日,175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
()
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地球日。
()
5.保护环境既是我们的权利,有时我们的义务。
()
6.水能、生物能是清洁能源。
()
7.煤炭、石油、风能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
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A.地球
B.太阳
C.月亮
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污染
B.亚马逊热带雨林遭受破坏
C.沙漠在悄然扩大
3.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我国修订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风能
C.煤炭
5.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应做些()。
A.制定垃圾分类处理的政策
B.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学
C.我们年纪小,保护地球与我无关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什么是循环经济?
2.地球上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3.请列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两个案例?
五.情景分析题(11分)
材料:周末我和小伙伴去公园玩耍,公园里可真热闹,一个小女孩正在折断一枝观赏花,还有许多人在公园里搭帐篷、放风筝。
我们发现,很多吊床系在还未完全长大的小树上,小树的树皮都被勒破了。
还有的小孩在草坪里追逐打闹。
问:你发现材料中有哪些环境问题?请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
一.填空题
1.空间环境资源
2.基本国策
3.可持续协定法律
4.生命伤及规律
5.义务
6.循环可持续
7.尊重惩罚
二.判断题
1.×
2. √
3. √
4. ×
5.×
6. √
7.×
三.选择题
1.A
2.A
3.B
4.C
5.B
四.简答题
1.答: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高效回收。
2.答: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3.答:①因纽特人用冰砖垒砌防风雪御严寒的冰屋。
②中国乌镇随处可见依河而建绕水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五.情景分析题
1.攀折花木。
2.把吊床系在小树上。
3.践踏草坪。
建议:1.公园添加醒目的警示牌。
提醒大家不要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让吊床远离小树。
2.增设一些简易的木桩,方便游人绑吊床。
3.公园要加强巡视的力度,随时提醒违规的游人。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