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菌对植物抗盐碱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内生真菌对披碱草耐盐性的影响

内生真菌对披碱草耐盐性的影响
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 0 1 6 , 3 9 ( 4 ) : 2 7 7 ~2 8 O
J o u r n a l o f Xi n j i a n 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8 6 1 4 ( 2 0 1 6 ) 0 4 — 0 2 7 7 — 0 4
植 株 在 不 同盐 胁 迫 水 平 下 生理 指 标 的变 化 , 内生 真 菌侵 染 植 株 的分 蘖 数 、 地 上和地下干重 、 脯 氨 酸 和 可溶 性 糖 含 量 以及 根 冠 比均 显 著高 于未 侵 染 内生 真 菌 植 株 。 内生 真 菌 可 能 通 过 促 进 渗 透 调 节 物 质 的 累 积 和 根 系 生 长 而显 著 提 高 披 碱 草 的 耐盐 性 。
SHI Ch o ng,HU ANG We i ,W ANG Ch un — l i
( C o l l e g e o f Pr a t a c u l t u r a l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 Xi n j i a n 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Ur u mq i
关 键 词 : 披 碱 草 ;内生 真菌 ; 耐 盐 性 中 图分 类 号 :¥ 5 4 3 . 9 文 献 标 识码 : A
Ef f e c t s o f En d o p h y t i c Fu n g i o n S a l t To l e r a n c e o f El y mu s da h u r i c u s

植物内生菌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

植物内生菌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

植物内生菌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体内的微生物,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内生菌通过生物和化学途径,与宿主植物进行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这种共生关系在植物界普遍存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植物内生菌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农业意义。

植物内生菌可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一些内生菌通过促进植物的氮代谢和吸收,提高植物叶面积、根系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从而增加了植物的生长速率和光合作用效率。

例如,一些固氮菌可以在植物根部结节中固定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用的氨或硝酸盐,提供给宿主植物。

这样,内生菌可以为植物提供额外的氮素营养,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植物内生菌可以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

一些内生菌通过合成促生物质激素、酶和抗氧化物质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这些物质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减少逆境引起的损伤。

研究表明,一些内生菌可以帮助植物对抗逆境条件下的低温、干旱和盐碱胁迫等。

另外,植物内生菌还可以调节植物的激素平衡,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内生菌可以产生类似植物激素的物质,如生长素和赤霉素,从而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侧芽分化和开花过程。

研究还发现,一些植物内生菌可以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途径,调控植物茎伸长和细胞分裂。

这些调控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至关重要。

此外,植物内生菌与植物营养吸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内生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共生,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一些内生菌可以分解有机肥料、磷矿石和钾矿石等,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

一些内生菌还可以分解和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提高植物的抗性。

这些作用有助于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增加植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总的来说,植物内生菌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具有多种方面的影响。

内生菌通过提供氮素营养、增强植物抗逆性、调节植物激素平衡以及促进植物养分吸收等途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积极作用。

菌根对植物抗盐碱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菌根对植物抗盐碱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增加植物在盐 渍土 壤 中的适应 能力 以及 如何提 高盐 渍 地植 物生产力等方 面做 了大量工作 。这 些研究表 明 , 菌
根真 菌在改 良盐碱地 、 强植物抗 逆性方 面能起 到关键 增
作用 。 2 1 丛 枝 菌 根 真 菌 对 植 物 抗 盐 碱 能 力 的改 良 .
第一作 者简 介 : 小琳 (9 4 ) 男 , 东省 潍坊 人 , 士 , 主 要 从 殷 18 一 , 山 硕 现
北 方 园 艺 20)2 2 0 ( :9 3 152~ 3
・ 专题综 述 ・
菌 根对 植 物 抗 盐碱 性 的影 响机 理研 究
殷 小 琳 ,王 冬 梅 ,丁 国 栋 ,王 晓 英
(. 京林 业 大学 水 土保 持 学 院 , 1北 水土 保持 与荒 漠 化 防治教 育 部重 点 实验 室 , 京 108 ;. 北 0 032 沃德 兰特 北京 生 态环 境技 术 研究 院 , 京 108 ) 北 000
越来 越 多 的重 视 。
根真菌 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前 2 上 , 种 因为它们在 提高植
物抗盐性及改 良盐碱地方面作用显著 。
菌 根 真 菌 具 有 很 强 的适 宜 性 , 在 多 种 生 态 环 境 下 可
生存 , 因此资 源极其 丰富。它们除 了大量 分布 于农 业和 森林土壤 中外 , 沿海 滩涂 、 盐碱土壤 、 沙漠 、 珊瑚礁 、 贫瘠 土壤甚至废 矿 区土壤 、 工业污 染 区、 蚀土 壤 中等都 发 侵 现 有 丛 枝 菌 根 真 菌 ( rucl , cr i lF n i A b sua Myor z ug, r ha A ) MF存在 。AMF不仅 自身适应 能力强 , 它们 的宿 主种
与荒漠 化 防治研 究工作 。E ma :m a g 1 6 cm。 - i d w n @ 2 .o l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植物内生菌是一种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它们在植物的内部生活并与其共同生长。

近年来,对植物内生菌的研究逐渐增多,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对植物生长和环境适应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农业的潜在价值。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与植物共生的菌根菌、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是常见的植物内生菌。

这些微生物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通过与植物根系接触,提供养分、促进生长、增加抗逆性和减少害虫的侵害。

植物也为内生菌提供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植物内生菌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植物内生菌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据研究发现,菌根菌和内生细菌通过产生一些特定的酶,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内生菌还可以合成一些植物生长所需的激素,例如赤霉素和生长素,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内生菌还可以帮助植物抵抗外界环境的逆境因素,如干旱、盐碱和病虫害的侵害。

内生菌通过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

虽然植物内生菌对植物生长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对植物内生菌的种类和功能了解不足,有待深入研究。

植物内生菌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明确。

植物内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影响的微生物,对植物的促进作用和对农业发展的潜在价值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对植物内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它将为人类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希望未来能够加强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揭示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机制,加速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实现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能力的作用机制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能力的作用机制

土壤盐 碱化 是 一个 世界 性 的生 态 问题 。据 统计 , 盐土 约 占世界 总 面积 的 7 %,耕 地 的不 断盐化 将 造成
类十分 丰 富”1 12 年 ,M sn 98 。 ao 首次 发现 A 能 够侵 MF
染盐 生 植 物 。AM F可 以 提高 植 物 的抗 盐 能力 ,接 种 A 后 植物 的生产 陛能改变 已有 多方 面的报道 。本 文 MF
白酶来提 高植物的耐盐性。在 以上基础上,还对该问题的研究前景提 出了设 想,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关 键 词 :丛枝 茵根 真 菌 ;菌根 植 物 ;耐 盐 能 力 中图分 类号 :¥ 40 4 5 .3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4 3 2 1 ) 6 0 0 — 4 6 3 8 0 (000 —0 5 0
分解物 ,通 过不 同途径 改善植物生长性 能。
德 国植物 生 理学 家 Fak ( 5 rn 18 )发 现 一些 真 菌 8
组 织 能 与 植 物 根 系 共 生 结 合 ,首 次 提 出 了 “ 根 ” 菌
( yori 1 个 术 语 。丛 枝 菌根 真 菌 (rucl m cr z )这 ha absua r m cr i lug,简 称 AM )是 广泛存 在 的一 种 内生 yor z ni h af F 菌根 ,能与 自然 界 9 %的植 物形成 共生关 系 ,并 且通 0
不同。在某些条件下 ,菌根真菌并不增加其寄主植物 的抗 盐碱 性 ,有 时甚 至有 相 反 作 用 。冯 固等研 究 发 现 ,接种 V M真菌 对 甜瓜 生 物量 未产 生 明显 的菌 根 A 效应[ 9 1 。他们认 为 ,菌根仅仅增 加 了植物对 P 的吸收能

内生菌群对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适应的影响研究

内生菌群对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适应的影响研究

内生菌群对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适应的影响研究内生菌群是指一种存在于植物内部,与其共生的微生物群体。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它们与植物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共生状态。

内生菌群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

一、内生菌群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内生菌群可以通过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激活植物生长激素的合成、提高植物免疫力等方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1.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内生菌群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等途径帮助植物吸收营养,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比如,一些根际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其中的养分释放出来供植物利用。

2.激活植物生长激素的合成内生菌群可以影响植物内部激素合成,使植物产生更多的生长激素,促进其生长。

例如,一些真菌可以在植物根系中释放一种叫做“生长素”的物质,促进植物根系向土壤深处延伸,从而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

3.提高植物免疫力内生菌群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使其更能够应对病原菌、逆境环境等压力。

比如,一些放线菌可以分泌一些有益物质,抵御植物病原菌。

二、内生菌群对植物环境适应的影响植物在不断遭遇各种环境压力时,必须依靠自身的适应能力来生存。

而内生菌群作为植物共生的一部分,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调节植物根系生长内生菌群可以通过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调节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比如,一些菌根真菌可以形成菌根与植物根系相互交织的结构,提高植物根系的可持续吸收能力。

2.增强植物的耐盐碱能力随着大量的农业化肥和工业化废弃物排放,土地盐碱化越来越严重。

研究表明,通过与植物共生,一些具有耐盐碱的内生菌群可以帮助植物增强对盐碱的耐性。

3.提高植物对逆境环境的适应能力逆境环境包括干旱、高温、低温、病虫害等。

内生菌群可以通过增强植物的免疫力、调节植物体内的激素合成等方式,帮助植物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比如,一些内生细菌可以通过合成氨基酸等有益物质,促进植物对干旱的适应。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体内并与其共生的微生物。

这些内生菌包括细菌、真菌和古菌等多种微生物,它们与植物根系等部位互相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对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在植物生长中的功能、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植物内生菌的种类和功能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根固氮菌、木质素分解菌、磷解析菌等。

这些内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氮素固定根固氮菌是一类能够固定空气中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氨的细菌。

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将固定的氮素供应给植物,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这对于生长在氮素贫瘠土壤上的农作物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根固氮菌能够帮助植物获取充足的氮源,提高作物产量。

2. 磷解析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很多土壤中的磷难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磷解析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磷解析菌能够分解土壤中难以吸收的无机磷酸盐,将其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从而为植物提供充足的磷营养。

3. 木质素分解木质素分解菌则是一类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木质素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分解木质素,帮助植物释放出其中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植物内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植物内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

内生菌能够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而植物则为内生菌提供生存栖息地。

这种共生关系能够提高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其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1. 根固氮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根固氮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根瘤是一个典型的内生菌与植物的共生系统。

在这种共生系统中,根固氮菌通过根瘤中的固氮酶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提供给植物使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为根固氮菌提供生存环境和所需的碳源,使其得以生存和繁殖。

2. 磷解析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磷解析菌与植物根系也形成了共生关系。

植物内生菌研究新进展

植物内生菌研究新进展

植物内生菌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独特的微生物群体,它们在植物内部生存并与其建立紧密的联系。

这些微生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这些研究进展,重点关注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生态功能、应用前景及其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

通过总结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植物内生菌研究的新视角和深入理解,为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特性植物内生菌,即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而不引起明显病害的微生物,它们与宿主植物形成了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的生态学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内生菌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种群动态以及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等。

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丰富,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个类群。

这些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因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生长阶段等因素而异。

例如,某些植物可能携带大量的内生细菌,而其他植物则可能以内生真菌为主。

这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植物内生菌的适应性,也为其在植物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提供了可能。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体内的空间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来说,内生菌更倾向于定殖在植物的营养组织,如叶片、茎秆等,而不是生殖组织,如花、果实等。

这种空间分布特点与内生菌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性有关,也反映了其与宿主植物的共生策略。

再者,植物内生菌的种群动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宿主植物的生理状态、环境条件、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内生菌的种群结构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植物幼苗期,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可能较少,而随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内生菌的多样性和数量逐渐增加。

植物内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而多样。

一方面,内生菌可以通过产生抗生素、竞争营养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强宿主植物的抗病性。

另一方面,内生菌也可以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内生细菌
根据植物与内生细菌的关系可以将内生细菌分为专性内生细菌(Obligate endophytic bacteria)和兼性内生细菌(Facultative endophytic bacteria)。大多数内生细菌属于兼性内生细菌,它们既可以在植物体内存活也可以在根际或土壤中存活。目前在各种植物中发现的内生细菌已超过129种,分属于54个属[8]。这些内生细菌多为土壤微生物种类,其中常见的属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以及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等,同时有很多新种被发现[1]。
2.3改变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
2.3.1脯氨酸含量
在盐碱胁迫下,许多植物都会出现大量积累游离脯氨酸的现象[21]。王正凤等[15]认为在盐胁迫下E+野大麦较E-野大麦更能够通过显著地增加脯氨酸含量来减轻受盐胁迫的程度,且这一减轻作用在浓度高时表现明显。与此同时,缑小媛[17]研究发现与E-植株相比,在盐胁迫下内生真菌侵染可导致来源于盐碱地的醉马草叶内脯氨酸含量增加,但是对来源于非盐碱地的醉马草植株而言,内生真菌侵染却不能增加宿主植物叶内的脯氨酸含量。而任安芝等[21]研究发现内生真菌感染可导致黑麦草叶内的脯氨酸含量增加,但同时其生物量却下降,推测盐胁迫下感染植株中脯氨酸的积累可能具有双重性。综上所述,目前游离脯氨酸积累是否与植株抗盐碱性存在必然联系还尚不能证明,而且盐碱胁迫和内生真菌的双重作用使脯氨酸的变化更加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对脯氨酸累积的生理意义做出综合性评价。
抗氧化酶类和抗氧化剂在各自行使功能的同时,又互相补充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抗氧化网络来共同清除细胞内过剩的ROS。但内生菌是如何引发植物抗氧化系统响应盐碱胁迫的,还尚不清楚。
2.2缓解活性氧对细胞的伤害
逆境胁迫下,过多的ROS会引发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其产物丙二醛(MDA)会严重损伤细胞膜系统。因此,MDA含量反映出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与此同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一些渗透物质流出,导致电导率增加。在王正凤等[11]对野大麦的研究中显示出在低浓度NaCl胁迫下,E+、E-野大麦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NaCl浓度在300 mmol/L时,E-种群MDA含量显著高于E+种群,增幅为27.2%。付艳萍等[20]认为在盐胁迫下植物促生菌可减少植物体中MDA的积累,降低MDA对植物组织的伤害,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盐碱能力。卜宁等[16]研究发现,随着Na2CO3胁迫浓度的增加,E-植株MDA含量显著高于E+植株。缑小媛[17]报道在盐胁迫下,E+醉马草的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E-植株。可见,内生菌能够缓解盐碱胁迫对植物细胞的伤害,这种缓解作用与抗氧化系统的增强有关。
1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
植物内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有近300000种植物体内都存在着一种或多种内生菌,根据植寄主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预计可能有多达100万种不同的植物内生菌存在[3];研究发现内生菌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系统地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组织的细胞或细胞间隙中[1];内生菌自身种类也多样,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7]。
1.3内生放线菌
内生放线菌绝大部分是从植物的根部和叶片中分离到的[10]。目前已被描述的放线菌至少有180个属,4000多种[11]。内生放线菌在红树林、热带多年生树木及一些药用作物中研究较多,主要为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链轮丝菌属(Streptoverticillum)、游动放线菌属(Antinoplanes)、诺氏卡菌属(Nocardia)、小单胞菌属(Micromono sp.ora)等[7],兰克氏菌作为固氮菌被广泛研究,目前世界上已经报道了大约8个科24个属,约200个树种具有与弗兰克氏菌共生结瘤固氮的能力[10]。
抗氧化酶类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还原酶(GR)等。而SOD、POD和CAT是植物体内清除活性氧的重要保护酶,其活性和含量与植物的抗性呈正相关关系[13-14]。在王正凤等[15]的研究中发现,内生菌侵染(E+)野大麦在高盐浓度时SOD活性显著高于内生菌未侵染(E-)野大麦。在卜宁等[16]对Na2CO3胁迫条件下内生菌对水稻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随着Na2CO3胁迫浓度的增加,E+水稻叶片POD和CAT活性明显高于E-植株的。在缑小媛[17]关于内生真菌对醉马草耐盐性影响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可见内生菌对盐碱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2可溶性糖含量
盐碱胁迫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糖分利用率降低,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2],可溶性糖能够增加细胞内溶质的浓度,防止细胞过度脱水,从而减少环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关于内生菌对盐碱胁迫下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有研究显示在无盐和低盐处理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野大麦和黑麦草的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王正凤等[15]的研究中显示,在盐浓度为200和300 mmol /L时,E+野大麦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E-野大麦,分别高出17.86%和22.83%。在付艳萍等[20]的研究中也发现相同浓度盐胁迫下加入促生菌更能增加植物体内可溶性糖的积累。而任安芝等[21]报道,在高盐浓度下,与未感染种群相比,内生真菌感染黑麦草显著降低宿主中可溶性糖含量。Hardy等[23]曾报道,在充足灌水条件下,内生真菌感染不影响高羊茅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由此可见,内生菌对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内生菌的种类、植物的种类及所处的盐碱胁迫浓度而异。
2.4改变Na+和K+及K+/Na+的比率,增强植物抗盐碱性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植物细胞内离子保持相对平衡状态,而在盐胁迫下,植株体内P和S含量减少,而Na+、K+和Cl-含量增加,细胞质中不平衡的离子状态会对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生伤害[24-25]。在缑小媛[17]的研究中发现,在盐胁迫阶段及恢复阶段,耐盐性及非耐盐性的E+醉马草叶片和根系K+含量和K+/Na+比值均比E-醉马草的大,Na+含量则相反。Sabzalian和Mirlohi[26]报道在盐胁迫下,内生菌感染显著降低高羊茅和草原羊茅根部Na+与Cl-的含量,却显著增加了两者地上部分K+的含量,而植物吸收的Na+主要积累于根部,阻止Na+向地上部运输机制是植物具有较强耐盐性的主要原因之一[27]。可见,内生菌能够改变盐碱胁迫下宿主植物的离子平衡,从而减轻离子毒害、缓解盐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内生菌对植物抗盐碱性的影响
李娇1,张宝龙1,赵颖1,辛士刚2,陈强2,宋宁宁1,李雪梅1
(1.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师范大学实验中心,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土壤盐碱化是制约我国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增强农作物的抗盐碱特性,已成为我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重大课题。植物内生菌存在于植物内部,数量庞大,在增强植物抗病、抗虫、抗旱等胁迫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内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对植物的显著影响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并从植物的ROS清除系统、细胞中渗透调节物质、矿质元素吸收以及光合作用等方面来说明内生菌对植物耐盐碱能力的影响。
2.5提高光合作用,增强植物抗盐碱性
土壤盐分过多使细胞内RuBP羧化酶活性降低,叶绿体趋于分解,光合色素生物合成受阻,气孔关闭,使光合速率下降[28]。卜宁等[16]报道,E+水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的含量都明显高于E-水稻,而在高浓度Na2CO3胁迫下,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也有着相同的趋势。Khan等[29]从大豆植株中分离到一株能够产赤霉素的内生真菌,在盐胁迫下能够降低植物脱落酸含量,而脱落酸的多少又与气孔的开闭有关[30]。内生菌调节气孔开闭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内生菌侵染虽不使宿主植物表现症状,但它作为宿主植物的入侵者,使宿主植物长期受到胁迫,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借助于信号转导引起宿主激素水平的改变,使宿主对胁迫更加敏感,因而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带菌的水稻叶片对水分亏缺的反应更迅速,气孔关闭更快[31]。
非酶类抗氧化剂主要包括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生物碱和胡萝卜素等,这些物质与抗氧化酶类协同作用,既可直接同ROS反应将其还原,又可作为底物参加酶反应,从而清除活性氧[12]。AsA可被ROS氧化成单脱氢抗坏血酸(MDHA)和脱氢抗坏血酸(DHA)[18],在完全氧化的DHA产生的情况下,GsH作为还原剂参与AsA的再生,同时GsH还可以被ROS氧化,产生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可以通过谷胱甘肽还原酶(GR)得到还原。AsA-GsH循环在活性氧的清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有研究表明[19],在逆境下内生菌能够激活植物组织内AsA-GsH代谢途径,从而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Helmut等[19]研究发现,在NaCl胁迫条件下,根部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的侵入削弱了大麦叶部由于NaCl引起的脂类过氧化反应,同时显著提高了大麦抗坏血酸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被侵染的大麦植株不只表现出耐盐性,还表现出抗病和增高产量多重效应,可见内生菌对于植物抗性的诱导有其复杂的一面。
关键词:内生菌盐碱胁迫抗性植物
0引言
19世纪中叶,De Bary为了将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的微生物与那些生长在植物表面的表生菌(epiphyte)相区别,首先提取了内生菌(endophyte)的概念[1]。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Stierle等[2]从短叶红豆杉韧皮部分离到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人们对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才广泛开展起来。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是指那些将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又不会引起植物明显病害的一类微生物[2]。植物内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有近300000种植物体内都存在着一种或多种内生菌,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同,预计可能有多达100万种不同的植物内生菌存在[3]。然而如此庞大的微生物类群,至今已被研究过的种类不到15%[4]。在大多数情况下,内生菌与植物之间是互惠共生的,一方面内生菌通过植物体获得营养物质、庇护和传播,另一方面寄生的内生菌可能通过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借助于信号转导对宿主植物提供保护,增强植物抗病、抗虫、抗干旱胁迫等能力[3]。内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对植物的显著影响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