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导流能力测定实验指导书(1)

合集下载

导流能力分析测试仪操作规程

导流能力分析测试仪操作规程

压裂酸化裂缝导流能力测试分析系统操作规程1 实验准备(1)打开仪器电源开关,预热半小时。

(2)打开计算机,运行仪器控制软件。

(3)在液体进出口及测压孔放入不锈钢滤网,将带有密封圈的导流室底部活塞平放入导流室,并在导流室底部放入一只不锈钢金属片。

(4)倒入一定量的支撑剂在导流室内,并用刮平工具将支撑剂平铺在导流室底部。

(5)在支撑剂上面平放另一只金属片,将带有“O”型圈的活塞平行压入导流室。

(6)将安装好的导流室置于液压机两平板之间。

(7)手动控制大泵至压力打至1MPa左右(该压力须小于第一闭合压力),停泵,关闭送油阀。

(8)打开闭合压力自动控制开关,打开压力自动补偿泵电源,补偿泵会自动升压到第一个闭合压力时停泵。

(9)调节位移传感器,用游标卡尺测量导流室上下活塞面板之间的距离。

2 操作步骤(1)关闭阀门24、阀门3、阀门4、阀门5、阀门9及真空缓冲容器的上下阀门,打开阀门10。

(2)打开真空泵电源开关抽空,同时将实验流体准备就绪(如需加热,先加热使之恒温。

设定温度不能超过95℃)。

(3)抽空30分钟后,启动平流泵,打开阀1排空,待流体持续滴出时关闭。

(4)待平流泵憋有一定压力后打开阀24。

继续抽空,直到真空缓冲容器中不断有水流出时,关闭阀10;同时关闭真空泵,打开真空容器上下的阀放空,此时支撑剂会继续饱和流体。

(5)打开阀9,待出液口持续出液时打开阀3、阀5,关闭阀6,等待导流室压差稳定。

(6)点击软件界面上的“导流能力测试”按钮,输入基础数据;确定后点击“实验开始”,激活“压力自动补偿”按钮;当压力补偿至设定压力后,输入空样品室+支撑剂的厚度,计算机将按预先设好的程序依次测定各闭合压力下的导流能力及渗透率。

(7)实验完毕后,关闭阀3、阀5、阀24及阀9,打开阀6,打开油泵的送油阀、回油阀,关闭仪器总电源。

3 实验结束(1)将导流室从液压机上取下,取出导流室中的支撑剂并将其清理干净。

(2)填写仪器操作运行记录。

延大采油工程实验指导04裂缝导流能力模拟实验

延大采油工程实验指导04裂缝导流能力模拟实验

实验四裂缝导流能力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岩石被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变化的关系;2.熟悉压力试验机的操作及实验流程。

二.实验原理裂缝的渗透率可由气体渗流的流量来反映,测量气体在不同入口和出口压力下的流量后,可通过气体径向渗流的达西公式来确定裂缝的导流能力。

≡.实验仪器和材料1.仪器:压力试验机,空气缩机一供气源,精密压力表,浮子流量计,岩心(钢板)模,游标卡尺,放大镜。

2.材料:不同产地的压裂砂、陶粒。

四.实验步骤1.试验支撑剂样品之前,在没有装入支撑剂时,用尺子测量每一个闭合压力值下的岩心室垂向尺寸,也可测量压力机上两个压力盘之间的距离,将这些值作为测量支撑剂填充厚度的基础值。

2.将岩心室腔体内部处理干净;给下底盘放上矩形圈,涂上黄油后装入腔体,并铺放一层不锈钢垫片保护矩形圈。

3.根据实验所需量处支撑剂体积,装入腔体(为了得到更好的重复性,建议为加载时支撑剂最大填充厚度为 1.3cm,最小填充厚度为0.25cm),并用刮屏工具刮平,不能用震动敲击方法,否则会将较细的支撑剂沉到下面,再放入一层不锈钢垫片。

4.利用装夹工具就爱那个上端盖装入腔体后放在压力机上。

5.开压力机电源,打开油路开关,关闭回油阀,逆时针旋转打开送油阀。

待压力接近实验所需压力值,关小送油阀。

微调送油阀是指针指向实验所需压力值不懂。

测量两个压力盘之间的距离,将这两个值记录下来。

6.连接号实验流程,打开空气压缩机,超压报警停止工作后顺时针打开解压器,将压力值调节到0∙25Mpa;调节定值器,待流量和压力稳定后从U型管压力计读出上压,从浮子流量计读出流量。

7.再将压力机跳到下一个闭合压力点(最大必和压力为IOOMpa,645KN),重复5-6过程。

8.试验完成后关闭空气压缩机,关闭定值器,解压器。

打开压力机回油阀,关闭压力机电源后拆掉流程管线。

9.拿下岩心室,利用卸甲工具将上端盖,下底盘卸下,清出支撑剂,冲洗岩心室各种组件。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一、引言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是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在地下岩层中注入支撑剂,形成裂缝以增加油气储集层的渗透性和产能。

然而,支撑剂在注入过程中可能出现聚集现象,导致裂缝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为了评估支撑剂的裂缝导流能力,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介绍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和流程、实验结果及其分析,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应用前景。

二、目的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的目的是评估不同类型支撑剂在地下岩层中形成裂缝后的导流能力,为石油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实验装置和流程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 岩心模型:模拟地下岩层,用于注入支撑剂和测量裂缝导流能力。

- 注入装置:用于将支撑剂注入岩心模型,可以控制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参数。

- 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裂缝导流能力,包括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

2. 实验流程实验流程如下: 1. 准备岩心模型:选择合适的岩心样本,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和制备。

2. 注入支撑剂:将支撑剂注入岩心模型,控制注入参数,例如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

3. 测量裂缝导流能力:通过压力传感器等测量装置,记录裂缝导流能力相关的数据,如注入压力、裂缝宽度、流量等。

4. 分析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算裂缝导流能力的指标。

四、实验结果及其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 支撑剂注入过程中,裂缝宽度和注入压力的变化曲线。

- 不同类型支撑剂在地下岩层中形成的裂缝宽度。

- 支撑剂注入后的裂缝导流能力,包括流量、渗透率等指标。

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进行如下数据分析: - 不同类型支撑剂的裂缝导流能力对比:比较不同支撑剂的导流能力,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

- 注入参数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分析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参数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程度,为优化注入过程提供依据。

- 支撑剂聚集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支撑剂聚集现象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探讨减少聚集的方法。

裂缝导流能力

裂缝导流能力

撑剂在裂缝中的铺置浓度(层数)有关,也与储层岩石硬度、温度、流体性
质、盐水环境、非达西流动条件、承压时间以及压裂液对支撑剂层的伤害 等因素有关。
一、裂缝导流能力的定义
一、裂缝导流能力的定义
二、影响导流能力的因素
1.闭合压力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作用在裂缝中支撑剂上的闭合压力由下式确定:
二、影响导流能力的因素
裂 缝 导 流 能 力


一、裂缝导流能力的定义源自二、影响裂缝导流能力的因素
三、提高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的方法
一、裂缝导流能力的定义
裂缝导流能力定义为在储层的闭合压力下渗透率(Kf)与裂缝支撑缝宽
(Wf)的乘积,常以(KW)f表示。支撑剂的作用在于泵注停止和返排后保持裂
缝处于张开状态, 支撑剂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裂缝长期导流性能。 裂缝导流能力的大小主要与裂缝闭合压力、支撑剂的物理性质以及支
二、影响导流能力的因素
(1)裂缝闭合压力增加,裂缝导流能力下降,压力达到一定值,
支撑剂颗粒破碎,有大粒径颗粒变为小粒径颗粒,裂缝导流能力可求。
(2)低闭合压力时,支撑剂未破碎或破碎少,此时渗透率较大,裂 缝导流能力较大。
(3)高闭合压力时,支撑剂破碎现象明显,支撑剂主要处于被压实,
破碎后的小粒径颗粒孔隙度低,此时渗透率较低,裂缝导流能力明显 较低,裂缝导流能力主要随破碎率的增加而减少。
汇报完毕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差愈大,裂缝导流能力愈低。粒样均匀(颗粒尺寸较窄)的支撑剂在裂缝
闭合后,分布在颗粒上的应力也相当均匀,可以承受较长时间的应力不 致破碎,从而为裂缝保持较高的导流能力。
二、影响导流能力的因素
(2)圆度与球度
当支撑剂颗粒很圆且粒径尺寸相同时,支撑剂内部应力分布十分均匀, 能够承受很高的负载;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一、实验介绍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是评价支撑剂在裂缝中的导流能力的一种实验方法。

该实验可以模拟地下水流动环境,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裂缝中的水压变化来评估支撑剂对于水流导向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当地下水流经岩石裂隙时,由于裂隙内部摩擦力和黏滞阻力的存在,会形成一定的水压差。

而支撑剂作为填充物进入裂隙后,会改变裂隙中的孔隙度和渗透性,从而影响水流在其中的通透性和导向性。

因此,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支撑剂填充后裂隙内部的水压变化情况,可以评估支撑剂对于地下水流动态行为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包括试样(模拟岩石裂缝)、注液装置、压力传感器等。

2. 制备试样:将试样材料(如砾石、沙子等)放置于模拟岩石裂缝中,并按一定比例混合支撑剂。

3. 安装试样:将制备好的试样安装在注液装置中,并连接压力传感器。

4. 开始实验:通过注液装置向试样中注入一定流量的水,并记录压力传感器输出的裂缝内部水压变化情况。

5. 改变实验条件:可以改变水流速度、支撑剂填充比例、裂缝宽度等实验条件,以评估不同条件下支撑剂对于水流导向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裂缝内部水压变化情况,可以得到支撑剂对于地下水流动态行为的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1. 支撑剂填充比例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当支撑剂填充比例较低时,裂缝内部孔隙度较大,导致水流通透性较强,而当填充比例逐渐增加时,孔隙度减小,从而限制了水流通透性和导向性。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填充比例。

2. 水流速度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当水流速度较慢时,水流容易被支撑剂阻挡,从而导致水压变化较小;而当水流速度逐渐加快时,水流可以穿过支撑剂层,从而导致水压变化较大。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地下水流速度选择合适的支撑剂类型和填充比例。

3. 裂缝宽度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当裂缝宽度较大时,水流通透性和导向性较强,因此支撑剂对于裂缝内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当裂缝宽度逐渐减小时,支撑剂填充后可以有效限制水流通透性和导向性。

实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

实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

实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实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致密砂岩储层的水力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储层渗透率和采收率。

水力压裂通过注入高压液体使岩石崩溃和形成裂缝,进而改善岩石的导流性。

然而,对于致密砂岩储层来说,压裂施工的效果往往受到裂缝导流能力的限制。

准确评估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导流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实验方法来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

1. 实验目的与背景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背景。

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导流能力决定了水力压裂的成功与否,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估。

该实验旨在探索一种可行的方法来确定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导流能力,为水力压裂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装置与流程为了模拟实际的水力压裂过程,并测量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导流能力,我们将搭建一个实验装置。

2.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压力控制系统、压力传感器、流量计、岩心模拟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

压力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实验中的注水压力,并保持稳定。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实验过程中的压力变化。

流量计:用于测量实验中流体的流量。

岩心模拟装置:用于模拟致密砂岩储层,并设置裂缝模型。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2.2 实验流程(1)准备岩心样品:根据实际储层条件,选择合适的岩心样品,并进行表面处理和尺寸修整,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岩心样品装配:将岩心样品安装到岩心模拟装置中,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

(3)注水压力控制:通过压力控制系统,将注水压力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模拟水力压裂过程中的注水压力。

(4)测量裂缝导流能力:通过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测量实验过程中的水流量和压力变化。

(5)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出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导流能力。

3.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完成后,我们可以获得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

混凝土裂缝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裂缝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为进一步细化裂缝的现场检测工作,保证检测记录、检测报告更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检测工作的有效、准确、顺利进行,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二.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检测技术规程》CECS21:2000三.抽样规则对于结构及构件中的混凝土裂缝检测均为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委托,检测部位均由委托方指定。

四.检测设备及辅助工具裂缝测宽仪、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钢卷尺。

五.设备要求1.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应具有波形稳定、显示稳定的示波装0.1μs;2.裂缝测宽仪的最小示值宜为0.02mm;3.钢卷尺分辨率为1mm。

六.检测方法裂缝检测包括裂缝外观形态、分布特征的描述;裂缝宽度检测;裂缝深度检测。

检测前应首先通过沟通尽可能获取下列信息:1)裂缝出现时间及已出现裂缝的数量和分布情况;2)对混凝土结构应详细了解混凝土施工浇筑情况;3)检测部位钢筋分布情况、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4)检测原因。

6.1裂缝外观形态、分布特征的描述结合委托方提供的信息,初步查看裂缝的外观形态,手绘裂缝分布图,准确记录裂缝的条数、位置、长度和走向,宜记录并存储构件典型裂缝的影像资料。

6.2裂缝宽度对委托方选定的裂缝采用裂缝测宽仪进行宽度检测,一条连续裂缝上宜布置2个以上裂缝宽度测位,对每个测位检测两个测点,每个测点重复检测三次,取平均值做为该点裂缝宽度值,精确至0.02mm 并在裂缝分布图中标注检测部位。

6.3裂缝深度裂缝深度检测采用超声法,根据裂缝深度与被测构件厚度的关系以及可测试表面情况,可选择采用单面平测法、双面斜测法或钻孔对测法进行检测。

被测裂缝表面应清洁、平整,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裂缝的估计深度不大于500mm且比被测构件厚度至少小100mm以上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要求在裂缝深度测试部位的两侧分别具有清洁、平整且无裂缝的可进行检测的混凝土面,裂缝两侧的可测试表面宽度分别不小于估计缝深,检测测试部位混凝土的声速、跨缝的声时并测量换能器的间距,计算测试部位处的裂缝深度。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研究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研究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研究摘要:裂缝导流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水力压裂效果的好坏。

准确的预测出地层裂缝导流能力的大小对石油的采收率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分别从影响地层裂缝导流的的外部环境因素,闭合压力,温度,裂缝宽度三个方面和支撑剂自生因素,支撑剂的强度,均匀度,铺砂浓度以及压裂液四个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

关键词:裂缝导流能力;水力压裂;外部环境因素;支撑剂水力压裂是油气增产的有效措施,在油田有很广泛的应用。

对于不同的裂缝应采用不同支撑剂,支撑剂的作用在于泵注停止并且缝内液体排出后保持裂缝处于张开状态,地层内流体可以通过高导流能力的支撑带由裂缝顶端流向井底支撑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裂缝的长期导流能力。

对于不同的地层如何评价支撑剂的性能和选用什么类型的支撑剂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本文对影响导流能力的环境因素和影响导流能力的支撑剂做了实验研究,对评价支撑剂的性能和选用什么类型的支撑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实验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FCES—100型裂缝导流仪,实验严格按照API 的程序进行操作,闭合压力按每6MPa 递增。

FCES-100型导流仪使用API标准导流室,支撑裂缝渗透率依据达西定律,通过测得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得到。

不同闭合压力下的裂缝宽度由位移计测量。

二、实验评价与分析(一)外部环境因素1 、闭合压力因素对导流能力的影响闭合应力是裂缝闭合所产生的,由地层传递给支撑剂。

闭合应力作用的后果是引起支撑剂破碎,使支撑剂颗粒尺寸减少,圆球度变差,面积增大,粒径不均匀,这些因素都将引起支撑剂充填层渗透率降低。

闭合力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压实充填层支撑剂,使得孔隙度减小,从而降低渗透率。

另一方面闭合压力的作用,可使支撑剂嵌入地层,导致缝宽减小,渗透率降低。

对中等硬度的砂岩的研究表明,当闭合压力大达到一定的数值时,表现为渗透率下降,导流能力减小。

随着闭合压力增大,渗透率将迅速下降。

压力对地层导流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油井的周期性关井,会产生交变应力,当交变的压力作用到支撑剂时,其导流能力将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裂缝导流能力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岩石被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变化的关系、以及在相同闭合压力条件下铺有不同层数的支撑剂的裂缝导流能力的差异;2.分析说明达西公式与二项式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不同的原因;3.熟悉压力试验机的操作及实验流程。

二、实验原理裂缝的渗透率可由气体渗流的流量来反映,测量气体在不同入口和出口压力下的流量后,可通过气体径向渗流的达西公式来确定裂缝的导流能力。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及流程1. 仪器: NYL—2000D型压力试验机,空气压缩机—供气源,定值器—气源开关,精密压力表,浮子流量计,岩心(钢板)模,游标卡尺,天平。

2. 材料:不同产地的压裂砂、陶粒。

3.流程:四、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1. 在附表1中记录使用的砂子产地、粒径、名称及某温度下的气体粘度;2. 用游标卡尺量出岩心模的外径ro及孔眼的内径re记录附表1中,用作计算岩心模面积;3. 称一定重量的砂子(记下砂子的颗粒直径)均匀地铺在模拟岩心面上,要保持单层,铺完后用放大镜检查一下砂子是否铺的均匀和紧密。

然后称剩余砂子的重量,二者之差即为铺在岩心上的砂重,并按下式计算出支撑剂的浓度:2cm g ,铺有支撑剂岩心的面积单层支撑剂的重量支撑剂(砂子)的浓度将此浓度值记入表1中。

4. 将上岩心片(孔眼向下)放于下岩心片的上方,然后上下岩心片放在试验机下承压板中心位置。

5. 认真记录试验机载荷数显表上显示的加载值。

(二)岩心加压法1. 岩心放在下承压板上,用手旋转螺杆将上承压板合并,压住岩心模型,准备加载。

2. 旋紧回油阀,按绿钮开机器,用送油阀慢慢加压,通过控制送油阀开启程度控制加压速度,当主动指针(黑针)转到1.5吨(或1KN )时,将送油阀放慢关闭维持此点上,将定值器打开使气体进入浮子流量计中,同时浮子上升,调节定值器旋钮,使浮子指示到流量计刻度的最高度值。

3. 送油阀继续开动,当指针加到所规定的吨数时,保持指针示数不变。

同时读出流量数Q 和对应的压力P (精密压力表示数)。

4. 需要载荷分别依次加到30、50、70、100、150、180、200、250、300kN 读出相应的P ,Q 值,记录在表2中,用达西公式计算。

在测点120KN 处,保持载荷不变,改变P (调定值器阀),读出 Q, 每测点共记5组数据于表3中,用于二项式公式计算。

5. 试验结束后,关送油阀,按红钮关电源,慢慢打开回油阀卸载,将岩心取出,观察支撑剂破碎情况。

6. 双层支撑剂测定:将重量为岩心上铺设单层时支撑剂重量二倍浓度分量的支撑剂铺于岩心表面,依次按步骤(二)进行操作,测出不同载荷下的P 及Q 值记入表2、表3中。

五、注意事项(1)不要触摸在压力试验机下的岩心室;(2)开动压力试验机前,一定要检查回油阀是否处在关闭状态;(3)观察的浮子流量计应读取测量时间内的平均值;(4)要保证岩心室处在压力试验机下承压板的中心位置;(5)出现意外情况时先关闭电源。

六、数据处理(1)实测数据表1 基本参数表2 变载荷下的流量与压力关系数据(2)数据计算①计算闭合压力(以30kN载荷为例))(辅有支撑剂的岩心面积)加压载荷(闭2cm kg P =②用达西公式计算裂缝导流能力K f W()22lnoi eon f P P r r P Q W K -=πμ式中:Q ——气体流量,cm 3/s ;µ——气体的粘度,mPa*s ; Pi ——气体上游压力,atm ; Po ——大气压力,atm ; ro ——供给半径,cm ; re ——模拟井半径,cm; Pn ——平均压力,atm.同理可求出其他测点的闭合压力和裂缝导流能力,如表4。

表4不同载荷下的闭合压力和裂缝导流能力③用二项式公式计算裂缝导流能力载荷为120kN22BQ A QP P oi +=-22,以(Pi 2-Po 2)/Q 为纵坐标,以Q 为横坐标,作直线如下图所示:图1. 22i o P P Q-与Q 关系曲线cm m r r AW K eof ⋅=2lnμμ七、思考题1.画出实验流程图。

2. 运用达西公式算出导流能力并画出导流能力与闭合压力的关系曲线。

3. 分析达西公式的使用条件。

4. 写出运用达西公式和二项式公式计算在120KN时铺单层砂、铺双层砂的计算过程。

压裂酸化工作液动态滤失实验一、实验目的1.在模拟地层压力,地层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液体渗透率测定;2.用动态或静态方法测定如下参数:滤失系数、滤失速度、初始渗透率、恢复渗透率、渗透率损害率、滤液侵入深度等。

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流速下使液体通过岩心,通过测定岩心的进出口压差和流过岩心的液体的流量,结合其它参数,根据达西定律计算岩心液体渗透率。

三、实验设备及流程该仪器主要由注入系统、模型系统、计量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组成。

注入系统:由注入泵、中间容器、管阀件组成,可将各种流体按一定流量注入到模型内。

模拟系统:由动滤失岩心夹持器、恒温箱、环压泵、回压系统等组成。

计量系统:包括压力测量、温度测量、流量计量等。

自动控制:计算机自动控制注入泵的流量,环压泵、自动跟踪内压,恒温箱加热恒温等。

数据采集处理:由各种数据采集卡、工控机、打印机、采集处理软件组成,可适时采集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并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

实验流程:(见下页)四、实验步骤1.岩样准备(1).岩样的钻取切割:将岩样钻成φ25的圆柱体,两端切割平整,切割面与轴线垂直。

实验流程图(2).岩样的洗油(3).岩样的烘干岩样烘干温度控制在60~65℃,烘干24h后,每隔8h称重一次,两次称重的差值小于10mg时,记下岩样的实测质量。

(4).测量岩样的几何尺寸:长度(L)、直径(D)。

(5).岩样气体渗透率测定(参见油层物理实验)。

(6).岩样抽空饱和油(水),称湿重,计算岩样孔隙体积。

(7).将饱和好油(水)的岩样浸泡在油(水)中,待用。

2.流程准备保证储液容器、各种泵内液体充足,不足时请添加。

3.岩心的安装从烧杯中取出预先饱和好的岩心,放入夹持器胶套内,装上夹持器堵头,顶紧岩样。

4.加环压密封岩样(1).手动加环压将控制面板上手动、自动开关打到手动位置,打开环压泵开关,增压至需要压力值时,关环压泵开关。

(2).自动加环压将控制面板上手动、自动开关打到自动位置,在计算机实验程序上,点击实验开始键后,计算机自动控制环压泵的启动与停止,并自动跟踪驱替压力,维持环压与驱替压力差。

5.加回压回压控制是通过对回压阀施加控制压力而实现的,外加控制压力最好是气体,以保证控制精度。

打开回压排液阀,关闭进气阀和回压吸液阀,顺时针摇泵加压,逆时针摇泵减压。

6.加温先打开面板上恒温箱风机开关,再打开加热开关,在其控温仪上设定需加热的温度,温控仪自动控制恒温箱加热,至所需温度恒温。

温控仪温度设定方法详见温控仪使用说明书。

停止加热只需将加热开关断开,或将温控仪温度设定到低于环境温度。

7.正反向驱替当岩心需要进行正反向驱替时,通过开关夹持器两端的阀门改变液体流向来实现。

详见流程图8.模拟剪切剪切转速0~600r/min可调。

转速100r/min时剪切速率170S-1左右。

9.实验评价滤失试验时,管线必须用盐水充满。

10.操作规程(1).打开仪器电源预热一小时以上,(要加热需提前打开加热开关,设定加热温度预热)检查压力显示表是否是零,不是零的将仪表调零。

(2).将动滤失夹持器搅拌装置卸下,将饱和好液体的岩心放入动滤失夹持器,用夹持器右边堵头将岩心顶到于滤失端面相平。

再装上左边堵头。

(3).将手动、自动开关拨到手动,打开气瓶上的气源阀(调节减压阀输出压力0.5MPa左右),打开环压开关加2MPa左右环压停泵,将手动、自动开关拨到自动,再将滤失出口管线接到夹持器右堵头的阀门上,渗透率进口阀上的管线接到右堵头的两通上,测压点8上的管线接到左堵头上。

将天平放到仪器左边的出口管线处,做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天平上的杯子里液体不能漫出。

要加回压,打开回压排液阀,关闭进气阀和回压吸液阀,顺时针摇泵加压,逆时针摇泵减压。

(4).打开渗透率进口阀、滤失进口阀和右堵头上的阀,关闭容器上面的阀门,启动平流泵(泵要设为恒流状态)等滤失出口处管线不断出液,关闭右堵头上的阀门。

(5).打开测试软件,点击“基质渗透率损害测定”将岩心参数录入,选择岩心夹持器类型,选择注前渗透率测定,选择岩样号,点击“开始”,等驱替压力稳定,采集的流量稳定,将判断误差改到5%左右,按“回车键”,软件自动判断测试结束。

手动将泵停止。

(6).将右堵头上的阀门打开将进口压力放空后关闭此阀,将左堵头拆下换上短堵头,关闭夹持器下面的阀门,将滤失的液体加到容器和夹持器里,装上搅拌装置,打开搅拌开关,调节调速表上的旋钮选择速度。

将容器上φ6管线接到夹持器上,打开容器上的阀门和滤失进口阀门,关闭渗透率进口阀,将平流泵设到恒压状态(3.5MPa)启动泵。

将天平放到仪器右边的出口管线处,做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天平上的杯子里液体不能漫出。

(7).点击“滤失性测定”,录入滤失液体的基本参数,再点击“滤失测定”选择样品号,将天平清零,等恒压泵压力恒定后,先点击“开始”,再打开夹持器右堵头上的阀门,恒压滤失半小时后手动停止采集,再将夹持器下面阀门打开放空。

(8).将搅拌装置拆下,将里面液体放掉,再将左边堵头拆下换上长堵头,将管线接到测压点8处,关闭容器上面的阀门和右堵头上的阀门,打开渗透率进口阀和滤失进口阀。

启动平流泵(泵要设为恒流状态)将天平放到仪器左边的出口管线处,做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天平上的杯子里液体不能漫出。

(9).打开测试软件,点击“基质渗透率损害测定”选择岩心夹持器类型,选择“注后渗透率测定”,选择岩样号,点击“开始”,等驱替压力稳定,采集的流量稳定,将判断误差改到5%左右,按“回车键”,软件自动判断测试结束。

手动将泵停止。

将右堵头上的阀门打开将进口压力放空,放完后,点击软件界面上的“放空”按钮,将环压放空,环压放空时请将仪器左面板处的环压放空调节阀完全打开,放空后在复原。

将夹持器左右堵头都拆下,取出岩心。

(10).清理容器和夹持器里残液,将仪器插干净,关闭总电源开关和气源阀。

五、注意事项1.平流泵要定期清洗,其详细维护请参阅平流泵说明书。

2.电子天平要避免强烈振动,切不可过载,其详细的注意事项请阅读天平说明书。

3.本仪器所配计算机为仪器的专用控制机,切忌乱拷软件,尤其是来历不明的软盘,计算机病毒可能会导致控制及数据采集的混乱和错误。

4.仪器所有与液体接触的部分均为不锈钢材质,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但并非一劳永逸。

对流程管汇部分需经常清洗,尤其是注完酸或其它强腐蚀液体后要立即用清水清洗。

流程长期不用时,流程管汇内注满油或用高压气吹干,以防锈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