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概要

合集下载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记忆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记忆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记忆规律
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人们常常遇到遗忘的问题。

但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
浩斯提出了一种记忆规律,被称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这个曲线描述了记忆在时间上的衰退和遗忘的特点。

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我们会在学习后快速遗忘大部分的信息,然后随着时间
的推移,忘记的速度会逐渐减缓。

具体而言,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显示了在第一次学习后不久,我们会忘记大约50%的信息。

然后,在短时间内继续遗忘一定比例
的信息,直到大约过了一段时间后,忘记的速度会减慢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不仅仅揭示了我们如何遗忘信息,还提供了一种有效提高
记忆和学习效果的方法。

根据这个曲线,我们可以利用复习和重复来增强记忆。

通过在学习后短时间内进行复习,我们可以阻止遗忘的进程,并巩固记忆。

此后,逐渐延长复习的时间间隔,以巩固记忆的效果。

此外,艾宾浩斯的研究还提示我们,记忆的质量和持久性取决于学习和记忆的
质量。

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进行机械性的重复和背诵,记忆的效果将比较差。

相反,如果我们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如与其他知识相联系、进行理解和应用,那么我们的记忆效果会更好。

总结来说,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描述了记忆在时间上的遗忘规律。

通过了解和
运用这个规律,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和学习策略,提高记忆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质量和深度,并将复习时间间隔逐渐延长,以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记忆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掌握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对于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1、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规律解释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

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2oi8,vf8r,pou4v,hik43等等。

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时间间隔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100%20分钟后58.2%1小时后44.2%8-9小时后35.8%1天后33.7%2天后27.8%6天后25.4%1个月后21.1%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遗忘遵循先快后慢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1、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规律解释ﻫ德国有一位著名得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她在1885年发表了她得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得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就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得第一人、根据我们所知道得,记忆得保持在时间上就是不同得,有短时得记忆与长时得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得记忆得过程就是这样得:输入得信息在经过人得注意过程得学习后,便成为了人得短时得记忆,但就是如果不经过及时得复习,这些记住过得东西就会遗忘, 而经过了及时得复习,这些短时得记忆就会成为了人得一种长时得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得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 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得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就是错误得再认与错误得回忆,这些都就是遗忘。

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得时候就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得,她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得结论。

她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得音节, 也就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得众多字母得组合,比如2oi8,vf8r,pou4v,hik43等等。

她经过对自己得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时间间隔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100%20分钟后58。

2%1小时后44。

2%8—9小时后35.8%1天后33。

7%2天后27、8%6天后25、4%1个月后21。

1%然后,,这就就是非常有名得揭示遗忘规律得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得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得规律。

ﻫ遗忘遵循先快后慢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得遗忘就是有规律得,遗忘得进程不就是均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就是遗忘得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得原则。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您会发现,学得得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得25%)。

随着时间得推移,遗忘得速度减慢,遗忘得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艾宾浩斯单词记忆法遗忘曲线简介

艾宾浩斯单词记忆法遗忘曲线简介

艾宾浩斯单词记忆法遗忘曲线简介一、复习点的确定(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1.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2.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3.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4.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5.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6.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7.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8.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二、背诵方法:1.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a)单词外观,b)单词的中文释义,c)单词的记忆法2.每个lit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t按12页,每页10个单词计):a)背完一页(大约5分钟),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大约几十秒)b)按上面方法背完1~6页(大约在30分钟),回到第1页开始复习(两三分钟)c)按上面同样方法背完7~12页,一个lit结束d)相当于每个lit被分为12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统;每6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2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

背一个lit总共需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3.复习过程:a)复习方法:遮住中文释义,尽力回忆该单词的意思,几遍下来都记不住的单词可以做记号重点记忆。

b)复习一个lit所需的时间为20分钟以内c)当天的lit最好在中午之前背完,大约12小时之后(最好睡觉前)复习当天所背的litd)在其后的1,2,4,7,15天后分别复习当日所背的lit4.注意事项:a)每天连续背诵2个lit,并完成复习任务;b)复习永远比记新词重要,要反复高频率的复习,复习,再复习;c)一天都不能间断,坚持挺过这15天,之后每天都要花大约1小时复习;5.时间表(左边序号表示第几天,某号之后表示复习内容)1.lit1-2某lit1-22.lit3-4某lit1-2lit3-43.lit5-6某lit3-4lit5-64.lit7-8某lit1-2lit5-6lit7-85.lit9-10某lit3-4lit7-8lit9-106.lit11-12某lit5-6lit9-10lit11-127.lit13-14某lit7-8lit11-12lit13-148.lit15-16某lit1-2lit9-10lit13-14lit15-169.lit17-18某lit3-4lit11-12lit15-16lit17-1810.lit19-20某lit5-6lit13-14lit17-18lit19-2011.lit21-22某lit7-8lit15-16lit19-20lit21-2212.lit23-24某lit9-10lit17-18lit21-22lit23-2413.某lit11-12lit19-20lit23-2414.某lit13-14lit21-2215.某lit1-2lit15-16lit23-2416.某lit3-4lit17-1817.某lit5-6lit19-2018.某lit7-8lit21-2219.某lit9-10lit23-2420.某lit11-1221.某lit13-1422.某lit15-1623.某lit17-1824.某lit19-2025.某lit21-2226.某lit23-24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185-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首先,实验者记忆100个生单词,然后如图所示:时间间隔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100%20分钟之后58.2%1小时之后41.2%8-9小时之后35.8%1天后33.7%2天后27.8%8天后25.4%1个月后21.1%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1、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规律解释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

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2oi8,vf8r,pou4v,hik43等等。

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2、不同性质的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

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

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

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心理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记忆中信息遗忘的规律。

该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于19世纪末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和记忆的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了人类记忆中遗忘速度的变化模式。

根据该曲线,我们在学习某个新信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该信息的记忆会逐渐减退。

具体来说,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始遗忘:在学习信息的最初阶段,我们通常会迅速遗忘大部分内容。

艾宾浩斯发现,仅过去20分钟,我们就可能忘记了接近70%的新信息。

2. 稳定期:随着时间的过去,我们的遗忘速度开始放缓。

在稳定期,我们对信息的遗忘速度相对较低。

3. 长期记忆:如果我们在初始学习后经过良好的复习和巩固,该信息则能够进入长期记忆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遗忘速度相对较慢,但仍会有一定的遗忘。

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应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方式:1. 复习计划: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般而言,初学阶段后的短时间内进行复习可以提高记忆的保持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间隔性地进行复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所学内容。

2. 主动回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如果我们能定期主动回顾已学的知识,则可以延迟遗忘的发生。

通过阅读笔记、复习知识点或与他人讨论,我们可以加深对信息的记忆和理解。

3. 多样化学习方式:反复学习同一内容可能会导致学习疲劳和降低效果。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多种学习方式,如绘图、讲解、实践等,以增加记忆的深度和多样性。

4. 创造联系:将新的知识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相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信息。

通过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我们可以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迁移性。

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希望能帮到你。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

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

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

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
记忆有遗忘的规律,它是一个客观的事实,遗忘是人的心理
现象,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遗忘是规律,而且遗忘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对人类大脑记忆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对所学知识的
遗忘是先快后慢,在学习结束后的24小时以内,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

这一研究结果与人们的记忆经验相符合。


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研究成果,美国心理学家艾宾浩
斯根据自己长期的记忆经验编制了《记忆》这一科学记事本。


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发现:人对所学知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记忆高峰(大约在学习后的1小时左右);第二阶段
为遗忘高峰(大约在学习后4~8小时);第三阶段为恢复高峰
(大约在学习后9~12小时)。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规律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

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2oi8,vf8r,pou4v,hik43等等。

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时间间隔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100%
20分钟后58.2%
1小时后44.2%
8-9小时后35.8%
1天后33.7%
2天后27.8%
6天后25.4%
1个月后21.1%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遗忘遵循先快后慢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2、不同性质的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

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

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

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以往曲线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有共性的群体规律。

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

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