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10)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85143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85143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9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1. (10分)下列选项明显有错误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国的“史学双璧”。

B.《黄河颂》一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骇浪”“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

D.光未然在《黄河颂》中直抒胸臆,以奔放的热情,高声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2. 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 bǔ yù()下发扬滋长!(2)我想起红布似的 gāo liáng()。

(3)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 ké sou()起来。

(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 lù()。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带上她的眼睛》由刘慈欣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写,他的代表作还有《三体》《流浪地球》等等。

()(2)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家,他在《登幽州台歌》中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抒发了内心的愁苦之情。

()(3)《河中石兽》选自明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三、默写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4. 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专项训练 字音、字形和词语(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专项训练 字音、字形和词语(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专项训练一字音、字形和词语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漂.白(piǎo)字帖.(tiè)锲.而不舍(qiè)B.梳.头(shū) 疙瘩.(da) 鲜.为人知(xiǎn)C.校.对(xiào) 调羹.(gēng) 迥.乎不同(jiǒng)D.薪.金(xīn) 涉.猎(shè) 气冲斗.牛(dǒu)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亘.古(gèng)忏.悔(chàn)更.互(gēng)盘虬.卧龙(qiú)B.拯.救(zhěn) 钦.佩(qīn) 鲁莽.(mǎng) 忧心忡.忡(chōng)C.遨.游(áo) 俯瞰.(kàn) 炽.热(zhì) 至死不懈.(xiè)D.凸.现(tū) 稠.密(chóu) 无虞.(yú) 浩浩荡.荡(dàng)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愧怍.(zuò) 揩.油(kāi) 诲.人不倦(huǐ) 忍俊不禁.(jīn)B.震悚.(sǒng) 别.扭(biè) 心有灵犀.(xī) 血.气方刚(xuě)C.山寨.(zhài) 机杼.(yǔ) 字平如砥.(dǐ) 心有灵犀.(xī)D.自矜.(jīn) 麂.子(jǐ) 怏.怏不乐(yàng) 兀.兀穷年(wù)4.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攀谈迷茫不可捉摸仙露琼桨B.污秽猥琐颠沛流离祸不单行C.竹蔑修葺海市蜃楼不耻下问D.淤泥恳切千均重负目不窥园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闲瑕蔚蓝合拢耐人寻味B.失意吟唱辜负不期而至C.书斋点缀蒙眬天崖海角D.哆嗦概率严瑾惊心动魄6.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谣言幼稚笼罩可歌可泣B.渺小丰饶瞬息语无伦次C.堡垒默契朔气悲天悯人D.头颅繁密幽寂锋芒毕漏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奠.基(diàn)深霄.(xiāo)卓.越(zhuō)慷慨淋漓.(lí)B.报.歉(bào) 炽.痛(zhì) 榜.样(bǎng) 沥.尽心血(lì)C.漫.步(màn) 轮廓.(guō) 保佑.(yòu) 妇儒.皆知(rú)D.萋.萋(qī) 气氛.(fēn) 哺.育(bǔ) 苛.捐杂税(kē)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执着./着.急默契./锲.而不舍鲜.为人知/味道鲜.美B.狂澜./斑斓.燕.山/燕.然勒功浩.浩荡荡/皓.月当空C.土壤./镶.嵌泄.密/一泻.万丈坚持不懈./令人不解.D.商酌./烧灼.禁.止/忍俊不禁.血.气方刚/血.海深仇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同步练习题

《老王》同步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个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3.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补充营养,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的什么品质?【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病情的严重和他身体极差的情状,为下文写老王的死做了铺垫。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0 阿长与《山海经》(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0 阿长与《山海经》(含答案)

第三单元10阿长与《山海经》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茉莉保姆大抵面如土色B.福橘烦锁竹竿晴天霹雳C.渴慕书斋投掷豪不相干D.粗拙胸脯和蔼深不可侧2.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摊成)一个“大”字,(挤压)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烘烤)得那么热。

(2)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责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3.根据句子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非常思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 (2)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的。

() 4.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5.将下列四句话分别填入文段横线处。

(只填序号)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B.一泓沙漠中的清泉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D.一片冬日的阳光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卜算子 咏梅》同步练习(含解析)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卜算子 咏梅》同步练习(含解析) 北师大版

第10课《卜算子咏梅》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卜算子”是这首词的;“咏梅”是。

答案:词牌名|题目解析:根据所了解的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直接解答即可。

“词牌”是词的曲调名,“词题”是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

点评:学习诗词,对诗歌常识性知识要有所了解。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ǒng_____________梅花枝qiào_____________答案:咏|俏解析:根据本诗内容判断读音即可,“咏”为“吟咏”的意思,所以是“口”旁;“俏”意为“俏丽”,是单人旁。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3、解释带点的字。

犹:_____________________ 俏: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还|俏丽解析:根据本诗内容判断字词意义即可。

点评:解释诗歌中字词意义,如果词语本义没有变化,就直接解释;如果有变化就要根据语境来理解。

4、《卜算子·咏梅》的小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填答即可。

本诗是毛泽东读陆游诗《咏梅》即兴而作。

注意小序中的“意”不要写成“义”。

点评:背诵诗歌时,诗歌的“牌”“名”“序”等关信息也要记忆。

5、比一比,组词。

寞摸犹尤俏消漫慢从丛答案:寂寞|摸着|犹豫|尤其|俏丽|消失|漫游|快慢|随从|丛林解析:分析字形结构,根据造字法中的“形声字”和“会意字”的特点,了解字义,然后组词。

点评:根据音形相近字组词对了解字义与词意的方法。

学习时要注意词语中字与词的关系。

6、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卜从答案:扑|朴|纵|枞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要将两字做为偏旁组字,根据文字积累解答即可。

点评:汉字纷繁复杂,很多汉字是形义结合体,记忆汉字要注意其字形的结构,分析字形辅助记忆字义。

7、查字典“卜算子”的“卜”用部首查字法,直接查部首,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答案:卜|b|bǔ解析:根据查字典的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判断即可。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224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224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1.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B.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D.现在只有三个疲惫、嬴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2.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B.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色彩的和谐、意境的至美体现了其诗画一体的艺术特点。

B.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创作的骈文《陋室铭》表达出安贫乐道的意趣。

C.《骆驼祥子》中出身农民的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城拉车,他辛苦三年积攒了钱买了一辆二手车。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手印。

5.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排比)B.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

(夸张)C.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比喻)D.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拟人)7.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常见的活动有登高望远、饮雄黄酒、吃重阳糕。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老王 习题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获奖完整打印版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老王 习题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获奖完整打印版

前言:该习题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习题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习题)10.老王A组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滞.笨(zhì)荒僻.(pì) B.取谛.(dì)愧怍.(zhà)C.攥.着钱(zuàn)惶.恐(huáng) D.骷髅..(kū lóu)伛.(yǔ) 2.下列选项中说话人的语意不合适的一项是( )A.小王见到一童颜鹤发的老人,便上前一抱拳:“老人家,您老高寿?”B.刚坐下,服务员就过来了:“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点什么?”C.张老板狠狠地踢了小乞丐一脚:“小兔崽子,赶快滚!”D.王部长眯起眼睛,伸手拿过玉佩:“那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3.根据以下这则信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

2月3日中午,秦小亮去银行帮助哥哥及83岁的父亲存钱,途经上海长宁区北翟路与协和路路口时,所带钱款被风吹散,不少被路人“捡拾”。

随着路人逐渐送回,秦小亮最终收回7 800元,同时收到了好心人的捐款14 650元。

2月16日上午,是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

在上海市慈善会长宁区分会,秦小亮带着女儿,在上海当地媒体记者的见证下,捐出了之前收到的全部捐款。

年前寒风中丢钱的突发变故,有关丢款数字的流言和好心人的捐款,让今年32岁的安徽籍农民工秦小亮广为人知。

当天,在拿到了上海市慈善会的捐赠证书后,秦小亮牵着女儿在镜头前咧着嘴笑了。

他告诉本报记者,捐出捐款后,他一身都轻松了。

此次将14 650元全部捐出,他还特意将10岁的女儿带在身边,他想用这个行动告诉女儿,她爸爸是好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2159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2159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50分)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A.②④③①B.③②④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它们都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我几日前登门拜访,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调离的事告诉我了。

D.律诗共有八句,分为四联,其中第三句和第四句称为颈联。

3.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瑶族老人立即走到他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

(《驿路梨花》)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紫藤萝瀑布》)C.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

(《一颗小桃树》)D.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伟大的悲剧》)4. 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学生用书见P7]自读导航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阅读指导本文通过叙述作者与鲁迅先生一家交往过程中的生活小事,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魅力。

这篇文章不仅是回忆怀念鲁迅文章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

阅读本文,了解作者萧红与鲁迅的生平事迹;学习精读的方法,学习从生活琐事中去展项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字词积累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舀.子(yǎo) 咳嗽.(sou) 调羹.(gēng) 绞.肉(jiǎo) 薪.金(xīn) 校.对(jiào) 草率.(shuài) 悠.然(yōu) 吩咐.(fù) 抹.杀(mǒ) 疙.瘩(gē) 深恶.痛绝(wù) 2.给下面两组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澡zǎo (洗澡)燥zào (干燥)躁zào (浮躁) ⎩⎪⎨⎪⎧魂hún (灵魂)瑰guī(玫瑰)魄pò(气魄) 3.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深恶痛绝:__极端地厌恶、痛恨。

(2)不以为然:__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课前预习1.在下面的语段中找出介词并说说它的含义。

①邓稼先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答案】“在”,表示地点。

“于”,表示时间。

②在这期间,邓稼先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答案】“在”,表示时间范围。

“关于”,表示对象。

2.文章的事例表现了鲁迅先生哪些美好品德?【答案】文中的事例表现了鲁迅先生生活朴实、为人宽厚、待友真诚的美好品德。

课堂实践一、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咳嗽.(shù)校.对(jiào)油腻深恶痛绝B.玫瑰.(gui) 弄.堂(nòng) 薪金不以为然C.毡.帽(zhān) 揩.拭(kāi) 抹杀气喘吁吁D.解剖.(pōu) 嘱.咐(zhǔ) 浙沥尽心竭力【解析】A项,咳嗽.(sou);B项,弄.堂(lòng);D项,淅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年轻人要勇于挑战艰难的工作,但也不要以为工作很容易,就轻视它,草率..地去做。

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绝....。

C.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D.有这么一句古话,叫作“十年树木....”,可见“树人”之难。

....,百年树人【解析】C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多用来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0多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

【解析】A项,介词掩盖主语,应删去“由于”或“使”;C项,搭配不当,“看到”不能和“悦耳的鸟鸣”搭配,可改为“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听到悦耳的鸟鸣”;D项,前后矛盾,“大约”和“多”应删去其一。

二、课文理解1.读完全文,文中所写的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案】示例一:文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形象。

示例二:文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善解人意、乐观幽默、好客健谈、关心爱护青年、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2.本文选取鲁迅先生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对待工作等方面的一些琐事刻画鲁迅,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参照示例,概括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

示例: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走路姿态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的性格特征。

【答案】①鲁迅先生的性格随和、体恤他人的性格特征__②鲁迅先生幽默、淡泊名利、严谨细致的性格特征__③鲁迅先生珍惜时间,不顾病情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2.(1)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吩咐坐车、读信、看电影、陪客人等对待他人的细节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随和、体恤他人的性格特征。

(2)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开玩笑、吃饭、用校样擦桌子、吃鱼丸、包书等生活琐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淡泊名利、严谨细致的性格特征。

(3)文章通过鲁迅先生的工作时间和带病工作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珍惜时间,不顾病情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3.课文的批注一共提出了九个问题,请细读批注的相应段落,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仍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怎样的态度?【答案】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心,这种关心一方面表现他对青年要求严格,同时也对每一个青年都认真负责和辛勤培植。

(2)“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答案】这句话写出了鲁迅先生有着普通人一样的平静而祥和,表现出了他外表朴实、不张扬和慈爱的特点。

拓展阅读至深至纯师生情——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苏培成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

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

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

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

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

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担任”,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

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入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

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

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

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

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

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

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

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

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

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

八月份,评选开始。

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

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

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

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

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

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

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

”“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

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

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

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

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

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

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

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

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

《语文书简》出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

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

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

”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

(改编自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1.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答案】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的几件事。

2.选文第③段“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答案】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

3.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答案】①点明中心(揭示主题);②照应题目(点题)。

4.你认为选文中哪几件事能够正面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答案】①主动提议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而不署主编之名;②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以后,自己买了三本先生文集,亲自参加评审,并评为特等奖;③自己担任评委时,拿不准的地方请教先生,先生很快就回信,提出自己的意见。

④作者与先生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师生来往书信118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