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注意事项2:
初三物理期中考备考前的注意事项与答题技巧

初三物理期中考备考前的注意事项与答题技巧在初三物理期中考试即将来临之际,同学们都在紧张备考中。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要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针对初三物理期中考试的备考注意事项和答题技巧进行论述,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注意事项:1. 复习规划在备考前,同学们应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确保扎实复习每个知识点。
尤其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是基础重要。
2. 重点难点突破针对初三物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同学们在备考中应该加强学习和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或同学,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提升解题的能力。
3. 实验掌握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备考期间也要注重实验的掌握。
要熟悉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掌握实验操作的要点。
可以通过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数据等方式来提高对实验的理解。
4. 刷题训练进行大量的物理题目练习是备考的关键。
通过刷题可以巩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培养解题思路。
可以选择做一些历年的期中考试题目,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进而提前感受考试的氛围。
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在考试中,同学们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要求。
注意关键词,看清楚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已知量,确定解题的思路。
不要草率行事,以免出现低级错误。
2. 注意计算步骤物理是一门注重计算的学科,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计算步骤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尽量使用标准的物理公式,将单位和数值进行转换,计算过程清晰明了。
3. 图表分析物理题目中经常会涉及到图表、实验数据等形式化的内容,同学们要学会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规律。
可以通过画图、标注数据等方式来辅助分析,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义。
4. 实践动手能力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同学们在解答物理题目时,可以通过构建模型、绘制图像、举例说明等方法来增加解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灵活运用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效率。
2012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第一讲 实验专题(第二课时)

2012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第一讲实验专题(第二课时)课时第二课时增删内容复习过程二、16个大型探究性实验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例题:图表示小明和小丽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结果表明点燃的蜡烛所在位置A点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B点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且A点与B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像的大小像的正倒l 30 15 缩小倒2 20 20 等大倒3 14 35 放大倒4 10 / 不成像/5 8 / 放大正(1)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5次实验中,从一侧瓶过透镜看到在一侧放大的像。
4、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例题:如图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
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1)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2)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3)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5、研究浮力实验例题: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设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
(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汗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填序号)。
6、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例题: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2012届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苏教版)第7课时 物体的运动

2012-4-14
·江苏科技版
│考点聚焦
考点2 机械运动 考点 1. 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机械 定义: 定义 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 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时间相同比________; 路程相同比________; ① 时间相同比 路程 ; ② 路程相同比 时间 ; 比较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 内通过的路程. ③比较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知识纵横 知识纵横
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 测量误差 测量错误
产生 原因
①与测量人的估读有关; ①不遵循测量和 与测量人的估读有关; 仪器使用规则; ②跟测量工具的精确度 仪器使用规则; 有关; 读数、 有关; ②读数、记录结 ③受环境等因素影响 果时粗心
①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 减小或 值; 避免的 ②采用更高精确度的测 量工具; 方法 量工具; ③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2012-4-14
·江苏科技版
│考点聚焦
2. 参照物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 照物. 照物. [点拨 ①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 点拨] 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 点拨 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 如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 ,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②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 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对于同一物体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③对于同一物体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 运动情况往往不同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课计划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课计划XXXXXXXXXXXXXXXXXX一、2009—2011三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考命题趋势,摸清中考动向,探寻中考命题规律,为了2012年中复习课能准确把握,首先对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发现有以下特点:总体特点:陕西省近三年中考物理试卷,题目素材贴近生活,试卷设置人性化、科学化,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又能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题目难度与题型设计相对稳定,命题立足教材,贴近课标,主要考查知识点包括:透镜、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内能、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能量十大重点知识。
整卷重、难点设置合理,图文并茂,试题起点适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实际,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物理知识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考查,突出学生基本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环保节能意识的培养,符合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为今后的物理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1、注重“双基”的考查。
基础知识考查全面,基本技能考查到位。
素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来源于课本。
例如:(11)年第26题、28题、30题就是以课本上的图片为原形,巧妙的改变了考查角度,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亲切感。
在此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初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2、试题布局图文并茂,让学生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观察图片,利用了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类试题呈现出连年增加的趋势。
11年第1题、4题、24题、25题、26题、27题、28题、29题、30题、31题、32题、33题均配有图片,这种命题思想符合新教材理念,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起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作用。
3、试题进一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09年第3题中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第18题中的“龙门塔吊”;10年第11题中的新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13题中的太阳能旋转吊钩,23题中的LED高效节能灯;11年第1题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的长安塔,第4题环保材料石墨纸,第24题创新题材“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第25题新科技“纳米发电机”,新材料“电饼铛”,这些题材与科技发展相结合,情景设计新颖,是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

中考物理答题注意事项

中考物理答题注意事项拿到试卷后首先要整体了解试卷和要求,如印刷质量、总页数(题量)、答题要求等。
作答时做到以下几点:一、认真审题1、心理出声将题目读两遍;2、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索;3、全面分析包括文字、图形、图像、表格以及实物图中的已知条件,特别注意隐含条件;4、看清题目要求,不受复习过程中做过题目的影响和干扰。
二、快速思考认真审题时要做到“眼看”、“嘴读”、“手画”、“脑思”。
三、准确运算运算过程一般不会太复杂,但单位换算必不可少。
“快”中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
尽量不要“跳步”,避免出错。
四、巧破难点大多数难题一般都以一大题带一小题的形式出现,合理运用各小题的结论,一般能大大降低整道题的难度。
当运用一些常现的思维方法解题感到困难时,不妨试试“旁门左道”法,如极值法、特殊值法、猜想法、代入法等。
对于一些题“繁”和解“繁”的题目,解题时要保持冷静,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再加上运算时仔细一些,相信必能化“繁”为简。
五、细心验证验证时,不要机械重复前面的解题思路,尽可能采用一些其它方法。
六、答卷时一般要按题号顺序做题,遇到很困难的题目,或计算很繁琐的题目,不要纠缠太长时间,待其它题目完成后再作答。
七、对20、21、22多选题(特别是22题),没把握的选项要慎重选择,先保证得2分,再争取得3分。
八、对作图题作答要借助必要的作图工具,禁止“素描”式作图。
画图时可以用铅笔(其它部分答题不可用铅笔),以便更改,但完成后要将线条描重,或将其用碳素笔描黑,避免阅卷时看不清楚。
九、在填空题中,如果计算结果除不尽,要写小数,不能用分数表示(比例除外),还要注意是否需要写单位;对于填空中方向的描述要准确,如“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沿斜面向上”等,不能简单写成向上、向下;题目中给出选择内容的填空,要直接引用原句,不能变通填写,如,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为“增大”,不能写成“变大”、“升高”或“增强”等。
2012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质量及其测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012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质量及其测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一、学习目标: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 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 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三、考点分析:(1)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中考中常出选择题。
(2)了解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中考中常在计算题的第一问出现。
(3)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中考中常出实验题。
本讲考点内容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大约为4—6分。
一、质量: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吨(t)、克(g)、毫克(mg)(1g=10-3kg 1mg=10-3g=10-6kg 1t=103kg)2.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二、托盘天平(一)保持天平测量值精确度的具体要求:1. 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 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 将天平水平放置。
2.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3. 将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
知识点一: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的理解及质量的单位换算例1. 在下列情况下,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 水桶中的水全部结成了冰B. 烧红的铁钉被锻打成铁片C. 公园里的冰雕逐渐变小了D. 当飞船由地面升到预定轨道时,飞船里的宇航员此题答案:C思路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012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八年知识归纳(泸科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归纳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即假设不动的物体)3.静止: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的物体的,是静止的物体。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为了研究简单,常常选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5.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世界上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带有刻度的)(三角板、直尺、米尺、卷尺等等)2.单位:主单位:m 其它单位及换算:1光年=9.46053×1015m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06um=109nm3.正确使用刻度尺:a.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b.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的刻度面垂直;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一定要写好单位;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三、测量误差1.定义: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是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2.影响测量误差的因素:a.测量者(包括方法);b.测量工具(精度的高低)3.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a.选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四、快与慢1.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V=S/t →S=Vt →t=S/V3.单位的统一:a.路程(m)、时间(s)、速度(m/s) b. 路程(km)、时间(h)、速度(km/h)4.速度单位互化:1m/s=1×3.6 km/h=3.6km/h 1km/h=1÷3.6 m/s=5/18 m/s5.实验室测量方法:a.用刻度尺测量路程S(m)b.用停表测量时间t(s) c.用V=S/t求出速度。
6.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始终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7.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段改变的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注意事项2 3、物理规律:
光的色散;
物体的颜色;
光的直线传播;
平面镜成像;
光的发射;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二力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
力与运动的关系;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
杠杆平衡条件;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欧姆定律;
电流做功;
焦耳定律;
电流的磁场;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磁感应;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实验器材专题:
5、2011版课标中的标注,初中物理必做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