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认识多媒介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媒介运用的实践活动,总结不同媒介的特征。
2.通过信息文本辨析,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和媒介素养。
导入同学们,大家平时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呢?短视频、公众号、广播、报纸、电视...很多元。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调查报告。
这是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图表显示,进入媒介多元化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变化,不再仅限于图书、报纸、期刊等传统纸质媒介阅读;新兴媒介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的主要阅读媒介。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而今,身处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各类媒介传播给我们的信息。
所以,提高媒介素养,迫在眉睫。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如下,请同学们齐读。
预习检测课前我们已经自主学习了课本上“学习资源”部分的三篇文章,现在我们来做一个预习检测。
(判断题)有请两位同学到台前答题,其他同学在纸上答题。
...我们一起来看作答情况...通过自主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各类媒介。
任务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学校近期即将举办戏剧节,我们班参演的戏剧是《雷雨》。
为了展现班级戏剧编排特色,以赢得更好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分小组设计了跨媒介宣传方案并完成了作品。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本组《雷雨》的跨媒介宣传作品,分析其媒介特征。
要求:①挑选一名发言人来介绍小组宣传作品②挑选一名记录员来板书所选媒介特征媒介传播特点归纳表媒介传播特点语言特点校报校广播校电台网络(公众号、朋友圈等)刚才各小组在自己的实践中总结了不同媒介的特点,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梳理一遍...,2.检测:请为以下《雷雨》文案,匹配符合其语言特征的宣传媒介...不同的媒介让我们对《雷雨》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感,这就是跨媒介阅读的魅力。
作为信息传播者,我们要善用多媒介来表达交流,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律性,确保传递信息的真实性。
那么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我们要具备辨别信息良莠和真假的能力。
任务二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1.现在请同学们阅读以下几组文本,判断哪些信息是不可靠的,请说出你的判断的依据?①某报刊信息:曹禺曾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认识多媒介》课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二、主流媒介具体形式及特点
5 信息2.0传播
具体形式:社交媒体、评论区、弹幕等。 特点: 固定端→移动端,门户网站→APP, 单向传播→多向互动,图文信息→视听信息。 语言特征:创新性、随意性、简洁性
活动二
3、为了宣传校园戏剧节,请根据 学校特点,根据宣传方案适当选用媒 介广播、电视台宣传。 ④利用网络公众号。
作业: 请你为校电视台播放的
校园戏剧节宣传短片撰写一 则画外音文稿。
感谢 您的指导聆听!
三、各种媒介的影响 如果周朴园求复合被拒,那么不同的表白途径
会给双方带来怎样的舆论压力?
3、通过电台、电视台表白等电子传播方式失败:知情人较 多,证据不易销毁,舆论压力较大。
三、各种媒介的影响
如果周朴园求复合被拒,那么不同的表白途径 会给双方带来怎样的舆论压力?
4、通过在微信、qq、微博、抖音等处发布表白文字或视频 等网络传播方式失败:知情人极多,证据无法销毁,舆论 压力极大。
单感官(听觉)、信息量很小、传播面很窄(面对面)、 不易留存(转瞬即逝)、可靠性不确定 语言特征:通俗化、口语化、随意性强
二、主流媒介具体形式及特点
2 图文传播
具体形式:书籍、报纸、杂志、画报等 特点: 单感官(视觉)、信息量较小、传播面较窄、 容易留存(实体存储)、较可靠 语言特征:真实准确、简明精练、生动想象
活动二
学校近期拟举办戏剧节,作为学 生会文艺部的成员,请你为本次戏剧 节写一个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结合 要求,请完成下列活动。 1、请小组讨论戏剧节宣传主题。
戏剧筑梦,青春飞扬
活动二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高参与、自主性、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本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习单元,人文主题是媒介素养。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此外,由于广播和电视播报的信息是通过声波传递,无法像文字那样被反复阅读,信息往往稍纵即逝。因此广播和电视新闻中的语言往往多短句,少长句。在关键信息处,有时会放慢语速,或是增加播报的频次。比如在校园广播中,通常在通知一些会议安排的时候,广播员会反复强调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往往还会将整段通知播报两遍。在电视新闻中,若要介绍某次大会的与会代表,往往会放慢语速,一一念出代表的姓名。这些都是为了让听众更有效地接收并记住信息而对语言做出的特殊处理。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不少非直播电视节目已经可以做到给视频配上字幕。但由于信息的传播依然依托于口头表达,因此,电视媒介的语言依然是有别于纸质媒介的。
制作完成后的注意事项在整个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媒體使用的自律性。这包括在使用文字或图文资源时不做“标题党”,不侵害他人权益(尤其是隐私权),不发布不正当的以及未经核实的言论,以及在涉及他人知识产权或学术成果内容时应使用注释或其他必要的标识。在全部方案落定之后,可根据方案落实宣传过程。在这期间,还应明确因所选媒介的区别,而采取不同的发布频率和最终发布时间。如选择校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推送信息时,可选在手机使用的高峰时段发布,以提高阅读量,扩大宣传效果。最后,可对在互动性设计中所接收到的观众信息或调查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将分析结果用于下一步的宣传计划或节目的优化调整,以期收到更佳的展示效果。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目录(必修2册+选修3册)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目录(必修2册+选修3册)部编版高中语文材目录(必修2册+选修3册)word版可修改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1、沁园春·长沙/XXX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XXX红烛/XXX*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XXX/XXX3、百合花/XXX*哦,香雪/XXX单元研任务第二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XXX/XXX*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XXX*“探界者”XXX/XXX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XXX6、芣苢/《诗经·周南》XXX外孙入村收麦/XXX单元研任务第三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7、短歌行/XXX*归园田居(其一)/XXX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XXX*琵琶行并序/XXX9、·赤壁怀古/XXX*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XXX单元研任务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研究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第五单位整本书浏览《乡土中国》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0、劝学/XXX*师说/XXX11、反对党八股/XXX12、拿来主义/XXX13、读书:目标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XXX单元研任务第七单位14、故都的秋/XXX*荷塘月色/XXX15、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赤壁赋/XXX*登泰山记/XXX单元研任务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研究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2、掌控古今词义的接洽与区别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必修下册第一单位1、XXX曾XXX有公西华侍坐/《论语》*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庖丁解牛/《庄子》2、XXX退秦师/《左传》3、*鸿门宴/XXX单位研究义务第二单元4、《窦娥冤》(节选)/XXX5、《雷雨》(节选)/XXX6、*《哈姆莱特》(节选)/XXX单位研究义务第三单元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8、*中国建筑的特征/XXX9、说“XXX”/XXX单位研究义务第四单位信息时期的语文生活研究活动一、认识多媒介2、善用多媒介三、辨识媒介信息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XXX在XXX墓前的讲话/XXX11、谏逐客书/XXX与妻书/XXX第六单元12、祝福/XXX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XXX装在套子里的人/XXX14、促织/XXX*变形记(节选)/XXX第七单位整本书浏览《红楼梦》第八单元15、XXX十思疏/魏征*答司马谏议书/XXX16、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XXX单元研究任务诗词诵读登岳阳楼/XXX桂枝香·金陵怀古/XXX ·过洞庭/XXX游园(【皂罗袍】)/XXX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XXX2、大战中的插曲/XXX*长征胜利万岁/XXX3、别了,“不列颠尼亚”/XXXXXX*县委书记的好榜样--XXX/XXXXXX单元研任务第二单位4、《论语》十章大学之道/《礼记》*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5、《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庄子》6、*兼爱/《墨子》单位研义务第三单元7、XXX(节选)/XXX8、复活(节选)/XXX9、*百年孤独(节选)/加西亚马尔克斯10、*白叟与海(节选)/海明威单元研任务第四单位逻辑的力量研究活动1、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诗词诵读XXX《诗经•秦风》春江花月夜/XXX将进酒/XXXXXX•乙卯正月二旬日记梦/XXX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1、记念XXX/XXX为了忘却的记念/XXX2、包身工/夏衍3、荷花淀/XXX*小二黑结婚(节选)/XXX*党费/XXX单元研任务第二单元4、社会汗青的决意性根蒂根基/XXX5、改造我们的研究/XXX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7、*修辞立其诚/XXX*怜悯是人的天性/XXX人应当坚持正义/XXX单位研义务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XXX10、*苏武传/班固11、过秦论/XXX*五代史伶官传序/XXX单元研任务第四单元12、玩偶之家(节选)/XXX13、迷娘(之一)/XXX自己之歌(节选)/XXX*“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意思的人……”/叶夫图申科*树和天空/思郎斯特罗姆单元研任务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高适XXX篌引/XXXXXX/XXX书愤/XXX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氓/《诗经·卫风》离骚(节选)/XXX2、孔雀东南飞并序3、蜀道难/XXX*蜀相/杜甫4*望海潮(东南形胜)/XXX*扬州慢(淮左名都)/XXX单元研任务第二单元5、XXX正传(节选)/XXX*边城(节选)/XXX6、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艾青*再别康桥/徐志摩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XXX*秦腔/XXX8、茶馆(节选)/老舍单元研任务第三单位9、XXX/XXX*项脊轩志/归有光10、兰亭集序/XXX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11、*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2*石钟山记/XXX。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善用、辨识媒介信息》课文详解及教学设计案例

一、单元目标1. 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2. 比较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高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 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方法和注意点,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
4. 了解辨识媒介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二、编写意图本单元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同时,课标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作了如下说明:(1)了解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
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
(3)关注当代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辩证分析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提高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
(4)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丰富语文学习的手段。
这些内容包括“了解”“辨析”两条学习主线,密切贴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并在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中暗含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这些都是本单元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
本单元围绕“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展开设计。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多种传播媒介相融合的信息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了解社会、与他人沟通、与群体产生联系、与周围世界交换信息和进行各种决策等都需要借助媒介,而且是多种媒介。
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也受到多种传播媒介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新的特点。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多媒介》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多媒介》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之一《认识多媒介》。
第四单元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媒介索养”。
意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性面对全媒体时代,善于运用各种媒介与人交流沟通,获取信息;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辨别真实与虚假,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学习本单元,重在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要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方法;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辨识其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形成独立判断;还要学会正确面对海量信息,恰当筛选利用。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学习任务群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1)了解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
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
”二、教材分析社会的进步与媒介的发展相互促进,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
各种传播媒介的互补与融合,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来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本课内容是“学习活动”之一,通过教学认识多媒介。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2.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3.学会通过媒体来获取信息。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辨识其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而正确的判断。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篇目在人教版教材的出处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下册篇目及在人教版的出处必修上必修下附2:部编版必修下目录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庖丁解牛/《庄子》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鸿门宴/司马迁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4《窦娥冤》(节选)/关汉卿5《雷雨》(节选)/曹禺6*《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8*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9说“木叶”/林庚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学习活动一认识多媒介二善用多媒介三辨识媒介信息第五单元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1 谏逐客书/李斯*与妻书/林觉民第六单元12祝福/鲁迅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14促织/蒲松龄*变形记(节选)/卡夫卡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6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单元学习任务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杜甫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游园(【皂罗袍】)/汤显祖附1:部编版必修上目录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俄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莱3 百合花/茹志鹃*哦,香雪/铁凝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4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探界者”钟扬/叶雨婷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6 芣苢/《诗经·周南》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7 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9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六单元10 劝学/《荀子》*师说/韩愈11 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12 拿来主义/鲁迅13*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王佐良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14 故都的秋/郁达夫*荷塘月色/朱自清15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赤壁赋/苏轼*登泰山记/姚鼐单元学习任务第八单元词汇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古诗词诵读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最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下)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全目录

与妻 书/林觉民
第六 单元
12祝福/鲁 迅
13林教头 风雪 山神 庙/施 耐庵
*装在 套子 里的 人/契诃夫
14促织/蒲松 龄
*变形 记( 节选 )/卡 夫卡
单元 学习 任务
整本 书阅 读
《红 楼梦 》
第七 单元
整本 书阅 读
《红 楼梦 》
第八 单元
15谏 太宗 十思 疏/魏征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 单元
1氓/《诗经·卫风》
离骚 (节 选)/屈原
2*孔雀东南飞 并序
3蜀 道难/李 白
*蜀相/杜 甫
4*望海 潮( 东南 形胜 )/柳永
*扬州 慢( 淮左 名都 )/姜夔
单元 学习 任务
第二 单元
5阿Q正传(节选 )/鲁迅*边城(节选)/沈从 文
6大堰 河 — — 我 的保 姆/艾 青*再别 康桥/徐志 摩
单元 研习 任务
第四 单元
12玩偶 之家 (节 选)/易卜生
13迷娘 (之 一)/歌 德
自己 之歌 (节 选)/惠特 曼
*“世 界上 不存 在没 有意 思的人⋯ ⋯”/叶夫 图申 科
*树和天空/思郎斯特 罗姆
单元 研习 任务
古诗 词诵 读
燕歌 行并 序/高 适
李凭 箜篌 引/李 贺
锦瑟/李商 隐
书愤/陆 游
人的 正确思想 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
6实 践是 检验 真理 的 唯一 标准/《光 明日 报》 特约 评论 员
7*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怜悯 是人 的天 性/卢梭
8*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 图
单元 研习 任务
第三 单元
9屈 原列 传/司马 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广播 (1)传播特点 ①传播范围广,传播迅速快,时效性强。 ②信息受众广泛,覆盖面大。由于广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只要有收音机就可以收听。 ③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声情并茂。 ④制作简便,成本低。 ⑤接收方便。
(2)语言特征 ①口语化。广播新闻的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说”给听众听是广播新闻的 最大特点,因此,广播新闻语言要朗朗上口,清楚流畅,让人一听就能懂,使 人一听就能明白是在说什么事情。 ②形象化。广播语言的形象化,就是运用具体、生动、鲜明和逼真的词语,将 广播新闻中听众看不到、摸不透的事件和景象,通过广播的语言独特地展现在 听众面前,使听众获得真切的感受,如身临其境一般理解事件背后的道理。 ③大众化。新闻语言,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采写新闻稿件的语言和播新闻时 主持人的语气,都要平易、平和,尽量做到生活化,实现艺术和生活的有机结 合。
3. 电视 (1)传播特点 ①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②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 ③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于为受众接受。 ④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存查。新闻语言一定要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②导向性。鲜活直观的画面使电视新闻具有导向性的特点,加上生动、优美 的语言报道后,可以使导向性的特征更加直接、鲜明、突出。 ③概括性。电视主要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对观众的感知系统进行作用,因 此电视新闻语言通常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电视新闻语言尽量能够高度浓缩、 概括,尽可能精练、简洁,不要拖泥带水。 ④贴近性。电视新闻语言应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尽可能使每 个人都能听得懂,因此电视新闻语言应该尽量口语化,少用专业术语和书面 语。
2.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下面是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以得 到更多同学的关注和响应。选择几种你熟悉的传播媒介,根据其传播特点对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如调 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 招聘启事
校报拟招聘两名编辑,具体信息如下。 岗位职责: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 招聘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 应聘条件:1. 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2. 能够细致认真 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截止日期:3 月25 日。 校报编辑部 3 月1 日
活动事例
1. 用广播发布的招聘启事 同学们,下面广播一则招聘启事: 校报因为工作需要,招聘两名编辑,主要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
校内新闻采写工作。招聘对象为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聘的条件 有三个,第一,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 平;第二,能够细致认真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第三,具备良好 的沟通能力。
活动资料
1. 报纸 (1)传播特点 ①发行面广,覆盖面宽。 ②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 ③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④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接收信息。 ⑤信息容量大,选择方便。
(2)语言特征 ①真实性。新闻是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的,语言首先必须具有准确性,尽 可能使用中性词,切不可因追求语言的轰动效应,用大话套话拔高报道对象, 带有主观色彩。 ②群众性。新闻应尽量使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站在群众的角度上写新闻, 给群众以亲切感,体现媒体对群众的一种关怀。 ③文学性。要使新闻最大限度地向新闻受众延伸扩展,必须艺术地再现事实, 通过文学性更好地体现接近性。用细节生动地表现人物与事件,运用幽默风趣 的笔调增强感染力,拟制形象化标题产生冲击力。
认识多媒介
社会的进步与媒介的发展相互促进,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报刊、广播、 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来沟通交流,传播 文化,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活动提示
1.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围绕近期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开展一次有关“身边人获取 信息的习惯”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展开分析,归纳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注意要抓住与 调查目标相关度较高的设问要点,如:平时获取新闻的途径、得知这一新闻事件的最初渠 道、这一事件中最感兴趣的新闻点、想深入了解事件时的首选媒介。调查时应考虑被调查 者职业、年龄等的代表性,以获得较为全面的调查数据。
4.网络 (1)传播特点 ① 多种传播符号组合,表现形式丰富。 ② 信息丰富,资源共享。 ③ 网上信息可随时更新,时效性强。 ④ 实现信息双向传播,建立传受平等的新型传播模式。 ⑤ 信息选取由“推”到“拉”,便于搜索查询。 ⑥ 网上信息以超链接的方式发布,信息之间关联性高。 ⑦ 通信方式迅捷便利。
(2)语言特征 ① 创新性。通过对数字、字母、符号、谐音、拆字、错字及符号的运用,创造出新 颖奇特的字、词或者语句。比如,“亲亲你”在网络环境中可以写作“771”。 ② 鲜明性。为张扬个性,网民在网络用语上,会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创造性 使用网络用语。比如女孩子为在网上树立娇小动人的形象往往在用词上选择用“哒” 做尾词,诸如“好哒”“明白哒”等。而男孩子则为了彰显时髦与冷峻,则在网络 用词上选择“哥”作为昵称,诸如“不要迷恋哥”“哥很忙”等。 ③ 随意性。网络对语言运用限制较小,网民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相对较为随意。 在词语选择上,会根据字形对文字的原意进行曲解,同时赋予文字新的含义。 ④ 简洁性。为避免长篇大论,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情感,网络语言通常用缩写、 谐音、数字或符号等方式将语言缩减、整理,提高沟通的效率。例如,数字“88” 表示“拜拜”。
有意向的同学可在3 月25 日前,将个人简历发至邮箱××××。
2. 用学校网络论坛或班级微信群发布的招聘启事 校报招聘两名编辑
高一、高二学有余力的同学,如果你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 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能够细致认真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请你3 月25 日前把个人简历发到邮箱××××。
感谢大家观看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