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

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

第一篇: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

论中医艾灸养生与保健

【摘要】中医养生和保健实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保健方法,以自我调节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本文结合课堂所学与资料查询,对中医在艾灸养生方面做了一定研究,并得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养生方法。【关键词】中医养生;艾灸;健康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宋代《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这段话的意思是: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可见针灸既是一种自古历代相传的古老医术,又是一种可以经常使用的调节人体阴阳的保健手段。

一、艾灸疗法的起源

艾灸疗法起源于——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二、艾灸的作用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之气不能着人。”他经常自灸,加上其他保

健措施,结果活了一百零一岁。唐代著名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这是说三十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弱现象。由此可见,艾灸确为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的好方法。

人们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保健灸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灵枢•经脉》说:“灸则强食生肉”。说明灸法有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灸法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等理论为指导,利用某种易燃材料或药物,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熏,借其温热性效能,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法对于使用针、药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或用于保健方面,往往奏效乃至神效。明代李延《医学入门》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三、保健灸法的常用穴位

(1)足三里灸: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补脾益肾、调和气血的功效。多灸此穴,以预防中风,为中、老年人保健要穴。用于预防中风,在平时可单灸足三里,有中风先兆时可配合绝骨穴。古人多采用化脓灸,有“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的谚语。灸此穴有预防老花眼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

(2)神阙穴: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为保健要穴,灸此穴,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益气延年之功效。其方法有隔姜灸、隔盐灸,每次3~5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3)气海穴:气海又名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4)关元穴:关元也称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冲任之功效。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5)身柱灸:清心宁神,降逆止呕之效。多采用温和灸法,用烟卷大小的艾条,每次5~10min,隔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

(6)风门灸: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有宣肺解表,祛风通络之功效,主治一切风证,多用于预防感冒,采用隔姜灸法,在感冒流行期间,每日灸1次,每次5~10min,连灸10天。

四、艾灸分类常用方法(1)隔姜灸

在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在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有亦有载述。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灸治方法与古代大体相同,亦有略加改进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2)隔盐灸

隔盐灸,也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疗霍乱等急症。后世的医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都有介绍。如《本草纲目》卷十一“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现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进,如在盐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疗的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已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3)隔蒜灸

隔蒜灸,又称蒜钱灸。本法首载于晋·《肘后备急方》。而隔蒜灸一名,则最见于宋陈自明的《外科精要》。古人主要用于治疗痈疽,宋代医家陈言在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中有较详细的论述:痈疽初觉“肿痛,先以湿纸复其上,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壮,即换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该书还提到另一种隔蒜灸法,即隔蒜泥饼灸:

“若十数作一处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灸之”。在明·《类经图翼》中又作进一步的发挥:“设或疮头开大,则以紫皮大蒜十余头,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钱,同捣成膏,照毒大小拍成薄饼,置毒上铺艾灸之”,发展成隔蒜药饼灸法。

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如何用最自然安全的方法保持身体健康已经被更多人关注。艾灸,作为一种自古就有的养生方法,也正在成为许多人日常保健的手段。不要为眼前的方便而随便放弃更健康的生活,这应该作为身为年轻人的我们需要牢记在心并在生活中践行的原则。

本学期通过对中医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更加清楚中医所遵循的理论体系,及他内部蕴含的哲学原理。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运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中华民族留意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遗产,虽然我们不是中医专业的学生,但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使用中医的技法,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第二篇:膳食养生:饮食矛盾与营养保健

饮食矛盾与营养保健

酸与碱:食物分为酸性与碱性,一般粮食类(大米、面粉、玉米等)、肉类(猪、牛、羊等)、禽类(鸡、鸭、鹅等)、水产类(鱼、虾、贝等)、蛋类、花生、核桃、糖类、用谷物酿制的酒等,含磷、硫、氯等元素较多,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红薯、土豆、海带、豆类、香菇、黄瓜等,含钾、钙、钠、镁等元素较多,则属碱性食物。酸性与碱性食物分别会给人体血液和体液带来酸性或碱性倾向。在健康状态下,人的体液一般呈弱碱性,如摄入太多酸性食物,会影响营养吸收,形成酸性体质,易患疾病;过多进食碱性食物会使人体液偏碱,也不利身体健康。日常膳食中应注意两类食物的适量搭配,力求酸碱平衡。

寒与热:食物从中医角度来说都可入药,且具寒、凉、温、热、平等性质。因体质应以阴阳协调为好,日常饮食应针对性多吃或少吃某些食物,使阴阳相调和,才是健康之本。某些病患更应注意食物寒

温性。适当忌口,更有利疾病治疗。如温性食物有鸡肉、芋头、南瓜、辣椒、生姜、大蒜、韭菜、糯米、柑桔、柿子、李子、石榴等,羊肉、狗肉、胡椒、荔枝、菠萝等则性热助火;寒性食物有鸭肉、猪肉、海带、田螺、竹笋、白菜、茄子、苦瓜、香蕉等;凉性食物则有黑豆、黄瓜、芥菜、梨子、桃果、柚子等;平性食物有鸡蛋、食糖、番茄、红薯、玉米、莲藕、苹果等。要注意不同食物性质的合理搭配,保持身体阴阳调和。体质虚寒者不宜多吃温热性食物,也应视气候适当择性偏食。

精与粗:现代人越来越食而偏精,近年来出现粗食杂食热。精食通过加工已属非天然食品,并不利健康;但精食在加工中损失大量营养物质,容易导致营养不平衡,产生高生活水平下的营养不良。因此,要改变“食不厌精”的不良饮食习惯,主食粗精搭配,保证充足营养。

肥与瘦:过去,人们爱吃肥肉以保证足够脂肪。生活好了,人们又怕脂肪过多产生脂胖或胆固醇过多,易患上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其实,脂肪在人体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肥肉中含胆固醇为每百克107毫克,远低于蛋黄、虾米、鱼籽等,但含有维生素A、D,所以应肥瘦兼取。特别是正在发育的青年人吃些肥肉更有益于生长。人们普遍爱食用植物油,更应适量进食肥肉,使部分动物油发挥调节营养作用。

软与硬:食物有软硬之分,饭也有干稀之别。幼儿应多吃硬食,利于牙齿生长;老年人体质衰退多进食软食以加快营养吸收。肠胃病患者不可常食太硬太干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诱使病情复发或加重。年轻人常食硬食利于保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故生活中可多食软性食物,保证营养充分吸收。最好软硬相配而有所侧重。咸与淡:盐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血容量,控制人体细胞内外水分的流通。人体进食盐分过少会影响健康,但食盐量过高已被证明与高血压、心脏病的高发病率有联系。目前人们的食盐量普遍过高,所以要适当控制食盐量。一般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盐的量应在5~6克之间,相当于15~35克酱油的含盐量。

甜与苦:常吃甜食能补气血,利于解除肌肉紧张,还有解毒作用;

但食甜过多会导致血糖升高和血液中胆固醇增加,使身体虚胖。青少年吃糖过多会影响营养吸收造成营养不良,故每人每年有8千克糖足矣。苦味食品多含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甙类、苦味素、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作用。研究发现苦味食物具抗癌及降血糖作用,适当多些“自找苦吃”,能得到“苦口良心”的好处。

荤与素:荤者,肉食也。荤食过多给现代人带来许多身体的不适和疾病,如使胆固醇增多,心血管疾病增加,高血压及肥胖症高发等,由此人们特别是国外开始兴起“吃素”。确实,荤食过多给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多吃素食会促进酸碱平衡,预防心血管疾病及避免肥胖,还能养颜美容,但长期素食也是弊多利少。素食者会使蛋白质得不到充分供给,人体某些消化功能逐渐衰退,引起物质交换失调,导致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长期蛋白质不足还是消化道肿瘤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原因。建议每周一素食或一日荤一日素的饮食方式。

快与慢:社会节奏加快,“快餐”应运而生,大受青睐,但快餐也存在不少问题,化学添加剂较多,营养不全面,卫生条件较差,有违传统饮食文化及饮食习惯。国外目前已在兴起“慢餐”运动,以保护历史形成的饮食文化为己任,推荐丰富多彩的传统烹调方式,提倡进餐时细嚼慢咽,以帮助消化,保护胃、胰、胆等器官不受强烈刺激,降低餐后高血糖。

饥与饱:人饿了要进食。现代人生活优越,有人以享口福为首选,大吃大喝引来身体诸多疾病。那么,人应该吃饱一些还是饥饿一些好呢?《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有节”是“度百岁乃去”的重要条件之一。孙思邈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现代人科学饮食观应是“凡食之道,无饥无饱”,即不可经常饿极也不可时常饱极。长期饥饿会使人体肝脏解毒能力降低,而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会超过肝、肾处理氨的能力,产生氨中毒,毒害中枢神经,故最好能做到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饥饱有度。有关医学研究还表明,人饥一餐或一日还可使人体处于空虚状态利于排除体内的废物杂质,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

身体代谢状况。

第三篇:饮食营养与健康养生论文

饮食营养与健康养生的论文

姓名:张雨婷

班级:z环艺092班

学号:200905023205

内容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认为不仅要吃饱,还要兼顾营养,吃出健康和品味。对于一日三餐的要求也有了大幅的提高,食物的营养成分越来越精细化。

伴随着我们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每日运动量的减少,导致了越来越多肥胖症人群、亚健康人群、“三高”人群等的出现,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合理的饮食。蔬菜,鱼、肉类,菌藻类食物都是保健菜的佳品。合理地进行营养补充,有益于身心健康。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要,今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怎样吃才能养生长寿。

关键字: 饮食营养

健康养生

大学生饮食

• 大学生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交际等方面受到强烈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选择与放弃、动力与压力、自我实现与社会适应等种种矛盾,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自己又不正确对待,便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心里反应,引起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引导他们去怎样健康生活,因此,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一、调节身心。乐观、开朗、心胸宽阔,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劳逸结合,工作量适度。

二、加强锻炼。运动能增强体质及抵抗力,防止骨质疏松症及冠心病发生,但要“适当”,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散步、慢跑、做操、舞剑、打拳、跳舞等活动。

三、合理饮食。多食含钙、锌、磷、铁和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注意粗细搭配。限食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少吃盐及糖。

四、加强自我监测。更年期是许多疾病的易发期,发现问题,应及时就医。• 一大学生营养需求• 1 生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代谢旺盛,骨骼、肌肉等器官、组织增长迅速,大学生每天用脑时间最多(平均10小时以上),属于中偏重体力消耗。另外,大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体育运动。• ·二对营养素和热能的需求2热能

热能(以下均以中等体力劳动的l8~26岁,体重60kg的男生计算)每人每日需要热能12.6mJ。人体所需热能来源于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合理营养要求热能的来源中,蛋白质占10% ~14%,脂肪占20% ~25%,碳水化合物占60% ~70%,1g蛋白质、1g脂肪、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分别可产生l6.7,37.6,16.8kJ热能。3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例如体内运输氧的血红蛋白是脑力劳动者的重要蛋白质),参与体内重要生理功能的调节(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也是一种能源物质。每人每日约需12.6×1 000×(10% ~14%)/16.7=75.5~105.6g(相当于372~520g瘦牛肉)。

4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从膳食中获得热能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神经系统只能靠碳水化合物供给热能。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基础。每人每日需12.6×1 000×(60% ~70%)/16.8=450~525g(相当于584~682g大米)。5 脂肪脂肪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份,也是机体能量贮存物质(含必需脂肪酸的脂肪更重要,其中富含脂溶性维生素A,D,E等)。每人每日需12.6×1 000×(20%~25%)/37.6=67~83.8g(相当于73~92g豆油)。6 无机盐

无机盐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和转化,只能从膳食中摄取,并通过一定途径(如肾、皮肤)排出体外。它不仅是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的主要物质,是血红蛋白运输氧必不可少的物质。每

人每日需钙800mg、铁12mg、锌15mg、硒50μg、碘150μg。

• 7水和膳食纤维也同等重要。在校大学生更加注重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养生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一、适应自然规律

“人与天地相应。”(《灵枢邪客》)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上相适应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规律,主动地采取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

二、重视精神调养

1、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不良刺激,主要包涵着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要尽量地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因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等,有利于精神的调养。

其二,要积极地治疗躯体性疾患,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躯体疾患既可给患者造成痛苦等不良刺激,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负担,其内源性刺激还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变化,加重病情,影响康复,遂致早衰。

2、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过激、过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调节范围时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首先与人的“志意和”密切相关。亦即《灵枢本脏》所说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具体言之,“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从而表现在对情志致病的耐受性、敏感性、易发生性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而要求人们能通过养生活动善于自我心理调摄,通过经验认识及思想活动过程来转移情绪情感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三、注意形体锻炼

形体的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劲强,肌肉

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对于形体的锻炼,一般要求运动量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并且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

养生-饮食方式

营养组合+巧选脂肪+三餐定量+凉吃有益+细嚼慢咽+多吃多动+少食多餐+摄入微量营养素=健康+健美

肥胖是人体健康的大敌。为保持身材的苗条、健美而过度节食,又能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营养组合:埃及著名学者努福尔经过长期研究指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对健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关键在于巧妙组合,即将富含油脂的食物与豆类蔬菜组合,尽量避免和米、面、土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吃。这样既能增加养分摄入,又有利于减肥。

巧选脂肪:完全不吃脂肪既不可能、又损害健康,兴利除弊的办法是巧妙选择。据营养学家分析,脂肪分三类:第一类可大量增加人体脂胆固醇含量,如各种畜肉及其制品;第二类对人体胆固醇含量影响甚微,如鸡肉、蛋类动物脂肪;第三类是能够降低胆固醇的脂肪,如橄榄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等。

三餐定量:合理掌握三餐的进食量是保持健美的又一关键。不能因个人的喜好,而导致每天的进食量相差悬殊。据测算,青年男女一天的进食量大致如下:粮食500克,蛋1个,瘦肉100克,鱼150克,豆类200克,蔬菜500克,牛奶200克,植物油25克。

凉吃有益:热食可增加人体热能,吃冷食要先经过热化才进入消化过程,因而能消耗掉一部分热量。就是说,冷吃耗能,特别身体较胖者在炎热的夏季更应多采取凉食。但应注意凉食不能过冷,过冷的食物刺激胃肠。

细嚼慢咽:咀嚼能够消耗一定的热能,吃同样的食物,细嚼慢咽比狼吞虎咽更有利于保持体重适中。据日本玛丽娜医科大学营养学教研室中村丁次观察,肥胖男子用8至10分钟吃完食物,瘦人需咀嚼13至16分钟;对同一种食物,肥胖者只咀嚼7.7至8.1次,瘦人却要咀

嚼8.9至9.4次。限制胖人进食速度19周后,男子减重可达4000克,女子减重达4500克。

多吃多动:虽然暴饮暴食不利于体重稳定,但有不少人难以避免,怎么办呢?合理的办法是牺牲下一餐,以抵消上一餐摄入的过多热量。为了不影响健康,以牺牲晚餐为妥。一来偶尔饿一顿对人体无碍,二来晚上入睡后消耗的热量很有限。而最根本的办法是多运动。

少食多餐:将同样多的食物分成五次以上吃,比起一日三餐,养分摄取不受损失,但体内产生热量要少得多。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每天进餐少于三次者,57.2%患有肥胖病,51.3%胆固醇增高;进餐五次以上者,肥胖的发生率为28.8%,胆固醇偏高者仅为17.9%。原因在于,每餐进食量减少,可降低血中胰岛素水平,从而增加脂肪酸燃烧。摄足微量营养素: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肥胖与某些微量营养缺乏有关,如维生素B1、B6与尼克酸等,它是脂肪分解的“催化剂”。钙、铁、锌等矿物元素也是体内能量转化的必需物质。这些微量营养素主要分布于粗粮、野菜、绿色蔬菜及干果之中,故三餐宜多样化,坚持荤素搭配、粗细相间的搭配原则,餐外也可以吃一些富含微量元素瓜果、干果。

《黄帝内经》有记载说:若想延年益寿,就要吃五色、五味、五香食物,这样才能五行合一。这五色中,白者入肺,青者入肝,红者入心,黄者入脾,黑者入肾。五色滋润五脏,强身健体。可见早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意识到饮食均衡的重要性。

五色蔬菜即白萝卜叶(青)、胡萝卜(红)、牛蒡(黄)、白萝卜(白)、香菇(黑),五色分属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行蔬菜汤从五色属五行入五脏,通过对五脏的调理来使之达到平衡状态。

我们从市场上了解到,蔬菜汤的用料比较容易在菜市场找到,唯独牛蒡不是常见的品种,它的根部瘦长达80公分,长有非常茂盛的菜叶,是用来煮汤的配料之一。在“五行蔬菜汤”的五种配料中,可能对“牛蒡”比较陌生。据专家介绍,牛蒡,别名东洋萝卜,中医称大力子,中药以其籽入药。其地下根茎(黄色)为菜,肉质根营养丰实,

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强身功效,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蔬菜。

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对健康的渴求显得越来越强烈,健康将成为新世纪人们的基本目标,追求健康成为所有人的时尚。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高质量的生活。生命是宝贵的,俗话说:“长江一去无回头,人老何曾再少年”,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回程票。要做到身心健康,养生之道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时下有不少人辛辛苦苦为了美好的未来而拼命工作,惟独把自身的健康而不顾。假若你是一位豪富、知名人士,一旦失去健康,这些荣誉、财富、地位、权力、成就能伴您有多久?。身体是生活和工作的本钱,人人都期盼健康。但如何做到不生病或少生病,每个人的做法就不一样了,有的舍得花大钱购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有的肯在住院保险上一掷千金,却不愿花几百元钱做一次体检,注射一针疫苗;许多疾病的发生,是与我们的愚昧、无知有着密切相关性,是由我们的不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饮食嗜好和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在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以后,常缺乏健康生活观念的指导,忽视诸多的致病因素,导致被称为“富贵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上升,使老年病提早患病、提早衰老,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生命之树过早地枯萎。养生之计在于人,每个人的健康靠自己去争取。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恳请各位朋友,平常花一些时间学习一些保健知识,多懂一点医学道理,提高养生与保健意识。珍惜自己,珍惜健康, 珍爱生命, 活得舒心畅意,为社会、为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我们衷心祝愿人们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拥有健康的体魄,享受现代社会的繁荣、祥和、文明、进步、幸福与快乐的生活,让人们的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养生四季》康维主编

《养生必读》邱幸凡等编著

《黄帝内经》

《中国医学食疗养生网》

第四篇:中医饮食与养生

中医饮食与养生

中华医学与饮食论文

饮食和养生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的饮食,使人能获得各方面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和促进病体康复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有“治病当论药功,养病方可食补,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因此,饮食在中医养生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传统的养生观点首先强调了“调和阴阳”,在《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次为“填补元气”,人的元气源于父母,藏于体内,为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元气,故而用药食填补元气。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常理,“安谷则仓,绝谷则危”,饮食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饮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围绕着这个目的,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饮食养生理论。自有烹饪以来,饮食与养生就紧密的联系起来,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丰富与深化。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饮食。二者,相辅相成。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相

互作用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很深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但饮食养生不同于饮食疗疾,饮食养生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病”。这种治“未病”之法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养生之道。

平衡膳食是养生的根本。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我国古代先贤有如下精辟的论述: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一百四十余种蔬菜可供选择食用,所以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结构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即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医食同源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之说。我国医学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美饮食”与“饮食有节”能够防病延寿,文中记述的“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类,食养尽之”具体指出,饮食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把以药治病和以食调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恰当搭配的日常饮食,能够达到营养培元,蓄精益气,预防疾病,延年健身的目的。唐代养生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强调:“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指出:“药性刚烈,犹若御兵”,而“食能排邪而安脏,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本也”。事实正如此,日常饮食之物,大凡有养生和防治疾病的功效,如大枣、芝麻、薏苡仁、蜂蜜、山药、莲子、桂圆、百合、菌类、柑桔等;而各类中药的原

料,也多为可食用的天然植物、动物。医食同源的思想观念,使中国形成了独有的传统和制度。

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顺应自然,天人相应,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支柱之一。调和饮食滋味,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以饮食养生疗疾,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和调顺四时的原则。《礼记内则》上说:“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也论及饮食与四时、气候的关系,并对四时的主食提出了他的主张:春宜食麦,夏宜食绿豆、菽,秋宜食麻,冬宜食黍。由于四季气候存在着春温、夏热、暑湿且盛、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的特点,而人的生理、病理过程又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故要注意使食物的选择与之相适应。如在阳气生发的春季,特别是少雪温盛、气候异常时,饮食应该清淡,不宜过食油腻烹煎动火之物,并应选食鸭梨、荸荠、桔子、甘蔗等果品为辅助,常食绿豆汤、绿豆芽等食物,取其清淡、甘凉,以免积热在里。在夏季,遇暑热兼湿之候,肤腠开泄、汗出也多,使人常易贪食生冷。寒冷之物太过则更伤脾胃。因此炎暑之季,切忌过食生冷与油腻厚味,宜食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常可选食西瓜、冬瓜、白兰瓜等瓜果,常饮绿豆汤,并以灯心、竹叶、酸梅水、冰糖煎水代茶饮用,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攻。秋气凉燥,当少食辛燥,选用蜂蜜、秋梨等柔润之物,山药、苡米等健脾补胃之品。冬季万物潜藏,天寒地冻,阴盛阳衰,进食胡桃、羊肉之类,自可补肾助阳,以迎来年。

中医饮食与养生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包括“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的健康观;“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食疗观;“审因施食、辨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故大众遵循:“饮食清淡,素食为主”、“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食,不可无绿”等平衡膳食原则。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五谷为养”之“五谷”,泛指米、谷、麦、豆等多种粮食,即中国

人常说的“主食”,这些主食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脂肪含量极少。按照中医理论,五谷能养五脏之真气,故称为“养”。应该说是抓住了摄取营养素的主体和根本。“五果为助”之“五果”,泛指苹果、梨、香蕉、桃等多种鲜果和干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有机酸。食用“五果”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在人体摄取营养素时,它能起到辅佐和协助的作用。“五畜为益”之“五畜”,泛指猪、牛、羊、鸡、鸭、鱼等动物性食物,即中国人常说的“副食”。它们含有丰富的脂肪、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用动物性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修补机体组织,弥补植物蛋白在质量上的不足。“五菜为充”之“五菜”,泛指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菌类等多种多样的蔬菜。它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胡罗卜素、B族维生素、钙、钾、镁、铁等营养素。完全合理的食物结构还必须有蔬菜辅佐、补充,才能使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得以充实、完善。因此合理的膳食结构提倡人们杂食五谷,并以此为主食,在为益的五畜、为充的五菜、为助的五果配合下,主副食互为补充,辩证施食,就能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气味和而服之”是指所吃的谷、果、畜、菜必须性味和合,才能补精益气,利于健康。

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偏,《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古人主张饮食的五味要配合得当。大凡古人调和食物,按五行归类,酸属春,苦属夏,辛属秋,咸属冬,所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用酸、苦、辛、咸四味调和食品。

五味进食得当,能营养五脏,增进食欲,有益健康;但是偏颇太过,相关脏腑不胜负担,反易得病。饮食五味之入五脏,各有其走向,哪一味偏嗜都会使脏腑之气过剩,失去平衡。五味进食不及会造成营养缺乏,太过也会导致疾病,平衡适宜方能益于健康。现代医学认为:酸辛太过,会诱发或加重溃疡病;食用糖过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病、近视、龋齿都有密切关系;食用盐过量,是引起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饮食宜清淡,忌味重肥浓。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说“:厨膳勿使脯肉常盈,常令俭约为佳”,“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凡可食之肉

本无毒,或自死及着疫死,则有毒,食之者心困闷而吐痢。”清淡,是与浓厚肥腻相对来说的。一是指五味的进食适可而止,口味不可过重。二是说,宜常食新鲜蔬果、杂粮等营养丰富而易吸收的食物。少吃些肉,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其他有益食物是很重要的。清淡的食物,一般都有利于消化吸收,而且可防止多疾病。现代营养学证明,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有50种左右,可概括为七大营养素,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健康的人要全面摄取这些营养物,而不宜偏于某一种。多吃肉,特别是肥肉,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所以饮食结构以素为主,荤素同食,比较合理。

祖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学习中医饮食与养生的理论知识,使我更加清楚中医养生所遵循的理论体系,及他内部蕴含的哲学原理。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中医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运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中华民族留意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遗产,而且不止这样,我们还应该把中医养生文化发扬光大。

第五篇:饮食营养与健康养生的论文

饮食营养与健康养生的论文

姓名:张雨婷

班级:z环艺092班

学号:200905023205

内容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认为不仅要吃饱,还要兼顾营养,吃出健康和品味。对于一日三餐的要求也有了大幅的提高,食物的营养成分越来越精细化。

伴随着我们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每日运动量的减少,导致了越来越多肥胖症人群、亚健康人群、“三高”人群等的出现,所以,

人们越来越关注合理的饮食。蔬菜,鱼、肉类,菌藻类食物都是保健菜的佳品。合理地进行营养补充,有益于身心健康。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要,今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怎样吃才能养生长寿。

关键字: 饮食营养

健康养生

大学生饮食

• 大学生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交际等方面受到强烈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选择与放弃、动力与压力、自我实现与社会适应等种种矛盾,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自己又不正确对待,便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心里反应,引起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引导他们去怎样健康生活,因此,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一、调节身心。乐观、开朗、心胸宽阔,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劳逸结合,工作量适度。

二、加强锻炼。运动能增强体质及抵抗力,防止骨质疏松症及冠心病发生,但要“适当”,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散步、慢跑、做操、舞剑、打拳、跳舞等活动。

三、合理饮食。多食含钙、锌、磷、铁和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注意粗细搭配。限食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少吃盐及糖。

四、加强自我监测。更年期是许多疾病的易发期,发现问题,应及时就医。• 一大学生营养需求• 1 生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代谢旺盛,骨骼、肌肉等器官、组织增长迅速,大学生每天用脑时间最多(平均10小时以上),属于中偏重体力消耗。另外,大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体育运动。• ·二对营养素和热能的需求2热能

热能(以下均以中等体力劳动的l8~26岁,体重60kg的男生计算)每人每日需要热能12.6mJ。人体所需热能来源于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合理营养要求热能的来源中,蛋白质占10% ~14%,脂肪占20% ~25%,碳

水化合物占60% ~70%,1g蛋白质、1g脂肪、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分别可产生l6.7,37.6,16.8kJ热能。3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例如体内运输氧的血红蛋白是脑力劳动者的重要蛋白质),参与体内重要生理功能的调节(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也是一种能源物质。每人每日约需12.6×1 000×(10% ~14%)/16.7=75.5~105.6g(相当于372~520g瘦牛肉)。

4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从膳食中获得热能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神经系统只能靠碳水化合物供给热能。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基础。每人每日需12.6×1 000×(60% ~70%)/16.8=450~525g(相当于584~682g大米)。5 脂肪脂肪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份,也是机体能量贮存物质(含必需脂肪酸的脂肪更重要,其中富含脂溶性维生素A,D,E等)。每人每日需12.6×1 000×(20%~25%)/37.6=67~83.8g(相当于73~92g豆油)。6 无机盐

无机盐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和转化,只能从膳食中摄取,并通过一定途径(如肾、皮肤)排出体外。它不仅是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的主要物质,是血红蛋白运输氧必不可少的物质。每人每日需钙800mg、铁12mg、锌15mg、硒50μg、碘150μg。

• 7水和膳食纤维也同等重要。在校大学生更加注重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养生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一、适应自然规律

“人与天地相应。”(《灵枢邪客》)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上相适应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规律,主动地采取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例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种“顺时摄养”的原则,就是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律进行养生,从而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二、重视精神调养

1、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不良刺激,主要包涵着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要尽量地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因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等,有利于精神的调养。因而,要积极创建这种环境和氛围,尽量避免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

其二,要积极地治疗躯体性疾患,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躯体疾患既可给患者造成痛苦等不良刺激,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负担,其内源性刺激还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变化,加重病情,影响康复,遂致早衰。

2、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过激、过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调节范围时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首先与人的“志意和”密切相关。亦即《灵枢本脏》所说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具体言之,“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从而表现在对情志致病的耐受性、敏感性、易发生性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而要求人们能通过养生活动善于自我心理调摄,通过经验认识及思想活动过程来转移情绪情感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注意形体锻炼

形体的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而,运动养生是养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对于形体的锻炼,一般要求运动量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并且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

养生-饮食方式

营养组合+巧选脂肪+三餐定量+凉吃有益+细嚼慢咽+多吃多动+少食多餐+摄足微量营养素=健康+健美

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

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 第一篇:中医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论文 论中医艾灸养生与保健 【摘要】中医养生和保健实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保健方法,以自我调节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本文结合课堂所学与资料查询,对中医在艾灸养生方面做了一定研究,并得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养生方法。【关键词】中医养生;艾灸;健康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宋代《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这段话的意思是: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可见针灸既是一种自古历代相传的古老医术,又是一种可以经常使用的调节人体阴阳的保健手段。 一、艾灸疗法的起源 艾灸疗法起源于——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二、艾灸的作用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之气不能着人。”他经常自灸,加上其他保

中华药膳论文3000字

中华药膳论文3000字 篇一:中华药膳(文本) 中华药膳 目录 第一篇药膳理论 第二篇消化系统疾病食疗药膳 第三篇呼吸系统疾病食疗药膳 第四篇泌尿系统疾病食疗药膳 第五篇心血管疾病食疗药膳 第六篇感觉器官疾病食疗药膳 第七篇手术后食疗药膳 第八篇消暑药膳 第九篇美体养生药膳 第一篇药膳理论 一览古话药膳 我国传统医药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相应,比如我们民间所用的药膳.就是结合日常防治疾病的一些传统疗法。古书《周礼·天官》记载:“春发做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戚以和软”。这是当时人们对四季饮食养生方法的归纳,中同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斋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义载“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几,锌肉果蔬,食养尽之”说明药物以治疗、食物以养的关系。 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食物可以当作药物来应用,如红枣、芝麻鸿蛋、葡萄、芹菜等,开创以食当药之例。中国最早的热病学和内科学著作——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许多药食结合的方剂。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甘草小麦大枣汤等.是用汤剂来治病的。 盛唐时期孙思邈的《于金要方·食治篇》是我国第一篇专论食疗的论文.提出了饮食治疗的概念.记载了大量的药食结合的食品和方剂,如乌鲤鱼煮汤治疗

水肿病,现在还常应用他的弟子盂洗写了《食疗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疗法的专著.汁三卷二百二十七条.书中最早}己载了花粉食品。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是一本老年人食疗的专著。元代忽思慧《饮脯正要》中载有育婴、妊娠、饮膳、卫生,食性禁忌等,是一本营养学专著。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食物400余种、药酒75种、药粥42种.对代的药膳进行了汇总。 在我国食疗,药膳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明确了食物与中药相结合的关系。在中医理沦指导下.药以治疗.食以养生;以食佐药来治病.以药佐食来养生,构成了我国独特的食疗药膳的理论体系。 中医临床有辨证施治辨证施护和辨证施食完整的理论体系常人体质虚弱者称体虚,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体质虚弱分阳虚、阴虚、气虚、皿虚四种类型,结合五脏称五脏虚证。 食物有四气五睬的区分.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五昧是苦酸、甘、辛、咸。此外尚有平性与淡昧。不同的性昧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如生姜、辣椒性热能胜寒.羊肉、鸡肉性温能温阳补虚,绿豆、西瓜性寒能清火退热.甲鱼.鸭子性凉能清补阴康,桂圆、红枣昧甘能补脾胃,百合昧苦能补肺清热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性质和人体的阴阳气m的体质.又可将食物分为平补、温补、清补三类。 平补食物是指那些不论正常人或病人都可食用的食物,是维持健康和生命所必须的食物,如谷类、豆类、蔬菜及水果等。这类食物性能平和,或稍偏温,或稍偏凉,长期服用,一般没有不良反应,阴虚、阳虚、气虚病人均可食用。 温补指食性温的食物,如牛肉、羊肉、乳类、荔枝、桂圆等,阳虚者常吃这类食物可帮助生热,改善怕冷的感觉;阴虚之体则不宜多吃,多吃反会加重内热,而出现咽干、牙龈肿痛、出血、便秘等症。 清补指食性凉的食物,如生梨、生藕、芹菜、百合、甲鱼等。阴虚者常吃这类食物可以清火,能改善怕热的感觉,其中有些食物在夏天可以消暑;阳虚之体则不宜多吃,多吃反而会更加怕冷或影响消化,使大便变稀。 此外,尚有温散的食物,性味辛热,如辣椒、胡椒、桂皮、生姜、花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在寒冷和潮湿的地区,人们常用以御寒和除湿。这

【关于营养与健康论文3000字范文】 营养师论文范文

【关于营养与健康论文3000字范文】营养师 论文范文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需要食物提供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用以维持生理和生活的需要,保证人体的健康。下面是WTT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营养与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营养与健康论文3000字篇1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养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认为不仅要吃饱,还要兼顾营养,吃出健康和品味。对于一日三餐的要求也有了大幅的提高,食物的营养成分越来越精细。 但是现代人由于工作和时间长,一直坐着缺少运动,导致了越来越多肥胖症人群、亚健康人群、“三高”人群等的出现,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合理的饮食。蔬菜,鱼、肉类,菌藻类食物都是保健菜的佳品。同时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地进行营养补充,有益于身心健康。只有注重怎样吃才能养生长寿,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关键字: 饮食营养健康养生

青少年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是国家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交际等方面受到强烈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选择与放弃、动力与压力、自我实现与社会适应等种种矛盾,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自己又不正确对待,便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心里反应,引起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引导他们去怎样健康生活,因此,我们要自己调节身心。拥有乐观、开朗的胸怀是很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劳逸结合,工作量适度,同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及抵抗力对于预防肥胖具有很好的作用。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活动。都是很好的体育项目。在合理饮食方面多食含钙、锌、磷、铁和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注意粗细搭配。限食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少吃盐及糖。 (一)生理特点: 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身体代谢旺盛,骨骼、肌肉等器官、组织增长迅速,每天用脑时间最多,属于中偏重体力消耗。另外,每天都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所以体能消耗较多处于发育时期要即使补充营养。特别是对营养素和热能的需求。在热能方面,以中等体力劳动的l8~26岁,体重60kg的男生计算)每

饮食营养与健康养生的论文

饮食营养与健康养生的论文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养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认为不仅要吃饱,还要兼顾营养,吃出健康和品味。对于一日三餐的要求也有了大幅的提高,食物的营养成分越来越精细。 但是现代人由于工作和时间长,一直坐着缺少运动,导致了越来越多肥胖症人群、亚健康人群、“三高”人群等的出现,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合理的饮食。蔬菜,鱼、肉类,菌藻类食物都是保健菜的佳品。同时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地进行营养补充,有益于身心健康。只有注重怎样吃才能养生长寿,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关键字: 饮食营养健康养生 青少年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是国家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交际等方面受到强烈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选择与放弃、动力与压力、自我实现与社会适应等种种矛盾,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自己又不正确对待,便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心里反应,引起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引导他们去怎样健康生活,因此,我们要自己调节身心。拥有乐观、开朗的胸怀是很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劳逸结合,工作量适度,同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及抵抗力对于预防肥胖具有很好的作用。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活动。都是很好的体育项目。在合理饮食方面多食含钙、锌、磷、铁和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注意粗细搭配。限食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少吃盐及糖。 (一)生理特点: 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身体代谢旺盛,骨骼、肌肉等器官、组织增长迅速,每天用脑时间最多,属于中偏重体力消耗。另外,每天都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所以体能消耗较多处于发育时期要即使补充营养。特别是对营养素和热能的需求。在热能方面,以中等体力劳动的l8~26岁,体重60kg的男生计算)每人每日需要热能12. 6mJ。人体所需热能来源于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合理营养要求热能的来源中,蛋白质占10% ~14%,脂肪占20% ~25%,碳水化合物占60% ~70%,1g蛋白质、1g脂肪、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分别可产生l6.7,37.6,16.8kJ。(二)合理膳食: 同时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早餐吃得好。据营养学家实验研究发现,早饭吃得好(如牛奶、鸡蛋、巧克力、麦乳精、营养面包等)的人,整个上午血糖水平均保持在正常水平,所以不论是脑力劳动者或体力劳动者均感到精力充沛,效率很高。而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很差的人,在不到上午10点钟时血糖水平已降至正常以下,故感到体力不支,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另外,据统计长期不吃早餐或早餐不讲究者,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中医饮食营养学教育的学习意义论文(共3篇)

中医饮食营养学教育的学习意义论文(共 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学习现代中医营养学的意义 1现代中医营养学的诞生 近现代营养学的演变与确立 营养学作为一门既十分仰仗于基础研究,以揭示许多相关机理,又十分依赖于生活实践,只有深深渗透进民众日常生活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兼有基础与应用双重属性特点的学科,既需要得到其他学科知识的滋润,又一定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锐变、升华。近代的物理学与医学科学革命,无疑催生了近现代意义上的营养学。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了带有一定地域特色和传统意韵的中医营养学。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营养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有“营养学之父”之称的法国化学家Lavoisier首先阐明了生命过程是一呼吸过程,并提出呼吸是氧化燃烧的理论;德国化学家Liebig做了很多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并将不同食物按其对动物的功能进行了分类;Rubner 确定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系数,Lusk

研究了基础代谢和食物热效应,并撰写了经典著作TheScienceofNutrition。 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从发现第一种氨基酸一亮氨酸(1810年)发现血糖(1844年)和肝糖原(18的发展为探索生命奥秘奠定了理论基础,分析技术的进步又大大提高了营养学研究的速度和有效性。酶、维生素、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不断得到深入揭示,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阐明。可以说,20世纪中后叶,现代营养学的学科体系己完全确立。与此同时,营养学家也竭力以各类人群为对象,着眼社会生活实践来研究宏观营养,发展公共营养事业,让现代营养学更多地造福于人类健康,在这一过程中,它也完成着学科自身的普及化及生活化过程。 社会的强烈需求,触发学科变革 在中医营养学现代化进程中,从事中医营养学研究最多的和最热衷的是中医界、预防医学界和烹饪界学者。1973年叶桔泉的《食物中药与便方》,书中收载食物中药183种,与其配成的便方901条。叶氏以其丰富的临证经验,博采广集编辑成书,深受欢迎。1981年窦国祥的《饮食食疗指南》,全书48万字,是一本较为全面的食疗书籍。1987年钱伯文、孟仲法等的《中国食疗学》较为完整地总结了各种疾病的治疗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 五篇关于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范文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5篇中 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希望在中医食疗论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 发与帮助。 论文篇一 题目:浅析《滇南本草》与现代食疗养生 关键词:《滇南本草》;食疗养生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有些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500多 年前的兰茂先生,经长期实践总结了应用药物和食物对身体进行治病和调 理的经验,撰写了《滇南本草》,它不仅是一部价值很高的药物学专着, 为现代云南医药的研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十分注重食疗的作用,对现代食疗养生具有指导意义。书中收载了药物近500种,涉及当今 生活中常见九个类别近百种的食物。通过学习,浅析兰茂先生对食物的药 用价值和运用方法。现分类举例浅述如下。 1蔬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蔬菜类有“藕、金针菜、苤蓝、白菜、青菜、芥菜、萝卜、黄芽白菜、甜菜、菠菜、莴笋、茄子、慈姑、芋头、葱白、韭菜、大蒜(青蒜)、茭瓜、茼蒿”等。 以藕为例,“藕,味甘、平,多服润肠肺,生津液…生食令人冷中, 熟食补五脏”[1]。其中藕节是具有止血功能传统的中药,现代研究认为,莲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鞣质、多酚化合物、钙、磷、铁等,具有补血、抗氧化、抗癌等多种食疗效果[2]。

2水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水果有“石榴、山楂、枇杷、花红果、苹果、杏、桃、樱桃、李子、梨、菠萝蜜、桑葚子、拐枣、葡萄、橙子、龙眼、荔枝、甘蔗、荸荠、无花果”。 以苹果为例,“苹果,气味甘、微酸,无毒。主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同酒食治筋骨疼痛,用蜜酿,久服延年之品也…”现代研究认为,苹 果含多酚、三铁、果胶、膳食纤维,具有抗癌、降血压、增强记忆力、促 进发育、减肥、促进睡眠的作用。 3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瓜类有“冬瓜、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葫芦、丝瓜、苦瓜”等。 其中记载的丝瓜“味甘,性凉,无毒。主治解热、凉血、通经、下乳汁、利肠胃,并治痰火及痈疽疮、胎毒”。丝瓜络具有“通经活络、清热 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的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丝瓜煎服能治咳嗽 多痰[4],丝瓜果实甘、寒、无毒,入肝、胃经,可治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等病[5]。 4豆类。 《滇南本草》中收载的豆类有“南扁豆、毛豆、红豆、刀豆、蚕豆、 豇豆”。 5粮食类。 《滇南本草》记载的粮食类药材有“大麦芽、粳粟米、稷米、野粟、 粟米、秫米、玉蜀黍”。

关于食品营养与健康的优秀论文

关于食品营养与健康的优秀论文 健康饮食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健康饮食教育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论文篇1 摘要 现代社会,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们的饮食和营养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社会大群体里,大学生这个群体也以其人数的逐渐庞大、身份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其中饮食与营养是关注度较高的方面。大学生的生理特点、膳食营养特点以及针对以上特点应该采取的饮食策略等等,都是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健康身体和美好前程必须考虑的事情,而这也需要每一位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生理饮食营养健康 前言 平时,我们总能看到关于儿童、中年人、老年人营养健康的分析与建议,却鲜见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饮食营养的探讨。但现在,对于大学生饮食营养的探讨也慢慢多起来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目前大学还是精英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发展就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大学生饮食存在着问题,因为有问题,所以会去探讨,探讨,就有可能发现更大的问题。大学生在饮食和营养上究竟有怎样的一些情况呢?且听慢慢道来。 正文 一、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大学生,一般年龄是18岁至25岁。青春期,是指个体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一般是在10~20岁之间,从这一个概念出发,大学生普遍是处于青春期的后期。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身体外部基本发育成熟,男的更结实,女的更丰满; 2、身体内部各器官机制如呼吸、神经系统发育渐趋稳定; 3、身体各部分系统机制都达到最佳水平 4、性器官发育成熟。 这一时期是生长发育最为完善的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较为复杂。虽然身体各方面相对于青春期里长身体阶段已经发育成熟,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更多的营养,同样是需要的,大学生需要营养去维持这样一个身体完善的阶段,需要更多的动力去支持平常身体器官的运行,这动力来自于能量和营养,因此更需要日常饮食的摄入,获得合理的营养。况且,大学生这一社会特殊群体,是处于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地位,面临着艰巨的学习任务,在脑力和体力两方面都要求严格,思维能力活跃而敏捷,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其营养状况的优良以及是否懂得科学饮食将直接关系到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因此,注重饮食、注重合理营养的摄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的营养需求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生理特点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同样需要很多的营养。那具体有哪些呢?我结合我平时的生活和观察到的情况一一来分析一下。 1、糖、脂肪、蛋白质 这是生活中的每一个都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大学生对它们的需求,我觉得会更大。大学生学业繁重,经常熬夜,大部分人不仅忙自己的专业学习,有时候也会忙各种社团组织或自己去学第二专业,有时候还得出去实习,经常往返于学校和实习地之间。对于这些情况,如果没有充足的精力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大学生首要的就是能够提供能量、补充能量的营养,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当然就是糖、脂肪、蛋白质了。人体依靠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素供给能量,维持日常生活的运行。 2、钙、碘、铁等矿物质 上面也讲过,大学生还是处于青春期后期,身体还在成长,钙和

中医养生论文(保健营养)

中医养生论文 我国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自殷商年代,人们的祈祷活动就体现了对养生的向往;春秋时期,更有道家的养生观,尤以老子和庄子的学说为代表;儒家更有孔孟学说为代表,以仁爱为核心,中庸为准则。它采用的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即用形象思维方式,以观察,直接领悟,去类比象的方法,研究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经络,四诊八纲等,注重整体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疾病观和治未病,治病求本的防治观。 中医在生理上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即心在腑为小肠,在体为脉,在窍为舌;肝在腑为胆,在体为筋,在窍为目;脾在腑为胃,在体为肉,在窍为口;肺在腑为大肠,在体为皮毛,在窍为鼻;肾在腑为膀胱,在体为骨,在窍为耳及二阴。在病理上,中医重视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部分的影响。在诊断上,从整体出发,察外而知内,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在治疗上,中医从整体出发,注意脏腑体窍之间的联系。 中医养生的诊法为望闻问切,并通过此收集病情。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中医养生的基本准则有六点,一是要顺应自然,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有常,动静合宜,衣着适宜,调配饮食,以适应四时气候等环境的变化,还要不断调整心态,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二是要形神兼备,它不仅指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静以养神,以神清而不烦为度。三是要保精护肾,即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四是要调养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五是要综合调养,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包括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内容。六是要持之以恒,即养生贯穿一生,练功贵在精专,养生重在生活性。 中医养生的内容主要有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 1精神养生;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

养生保健药膳饮食的推广应用论文(共2篇)

养生保健药膳饮食的推广应用论文(共2 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养生保健药膳饮食的推广应用实践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养老成为必然趋势,怎样在老年公寓中开展养生保健工作特别是饮食保健成为老年公寓曰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福州市中医院2010年开展了科研课题《养生保健药膳在福州市老年公寓中的推广应用研究》,经过两年研究实践,总结经验,以望为将来在更多的老年公寓中开展药膳保健工作提供借鉴。 1养生保健药膳推广应用思路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老年人的保健工作已引起广泛的重视。老年保健的方面很多,重要的一条是药膳保健。饮食与老年人的健康关系密切,药膳保健对于老年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如《养老奉亲书》里说:“若少年之人,真气壮,或失于饥饱,食于生冷,以根本强盛,未易为患;其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说明对于五脏、气血都已经虚弱的老年人,饮食调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近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改变,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老年人重要的养老场所,老年公寓也是开展老年人养生保健工作重要的场所。在老年公寓开展药膳保健工作,由公寓食堂进行统一的制作有利于药膳质量的保障,它具有集中性、可控性的特点。老年人动手能力差,特别是居住在老年公寓的老年人缺乏主动使用药膳的条件。因此,在居住在老年公寓老人中进行养生保健药膳的推广应用,研究适用于老年人及老年公寓易于操作的养生保健药膳,必将成为集公益性、慈善性为一体的关爱老人,关注弱势的一项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的医疗支出,解决了老年人家庭的后顾之忧,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优势,提高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养生保健药膳推广应用实践 药膳调配原则《黄帝内经》认为配膳原则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由此说明,膳食必须包括谷类、果类、肉类和蔬菜,以使营养全面而均衡。对于老年人而言,除了饮食要有规律夕卜,在膳食调配方面,一

中医养生与保健论文2篇

中医养生与保健论文 中医养生与保健 第一篇:中医养生的原理与实践 中医养生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保健中。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防病于未发”,即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以及恰当的饮食和运动方式,预防疾病发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阴阳失衡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五行学说强调人体与自然界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体的生理活动受五行的调动而变化。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流动,可以达到调整阴阳平衡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根据中医养生的理论指导,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实践方法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首先是调理饮食。中医养生强调饮食的平衡和适度,注重调节饮食的五味、热量和营养成分的摄入。不同的体质和季节需要不同的饮食方案,比如寒冷的冬天可以适当增加暖性食物的摄入,夏天则要注意清热解暑。 其次是合理运动。中医强调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和调节心理状态。不同的人体质和年龄需要不同种类和强度的运动,比如年轻人可

以进行激烈的有氧运动,而老年人则适宜选择轻松的气功或太极拳。 此外,中医养生还注重心理调节。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和压力过大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放松和调节心情的方法来保持身心的平衡,比如听音乐、读书、做瑜伽等。 总之,中医养生是一种重视防病和保健的方法,通过调 节饮食、运动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养生的原理和实践方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健康保健指南,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借鉴和践行。 第二篇:中医养生的具体实践与效果 中医养生作为一种民间传统保健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心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中医养生既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还能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症。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具体实践与效果。 首先是调理饮食。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 体质和季节的变化,合理选择食材和烹饪方式。比如,在夏季天气炎热时,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等,以帮助身体降温。而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蒜、辣椒等,以保持体温和御寒。 其次是适量运动。中医养生主张运动的原则是“动而不伤”,即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运动过度或不足。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年龄,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饮食营养与身体健康的论文

饮食营养与身体健康的论文 现代人的生活节凑快,工作压力大,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饮食问题,营养饮食保持个人的个人身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饮食营养与身体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饮食营养与身体健康的论文篇1 摘要: 于康教授说:“病从口入”,也就是说人在吃上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会导致疾病。不管何时健康对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面对着社会上各种食物不断涌现而诱发的新疾病,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 关键词:饮食营养健康 前言: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宗大事。“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每根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一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生活在快节奏社会里的我们。 1 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类每天饮食,位的是获得营养物质。那么,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大地有哪些呢? 1.1 蛋白质 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集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它是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成分。它大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奶、和某些植物种子。 1.2 碳水化合物 是机体功能的主要物质,提供人类生命正常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它主要来源于大米、小麦、玉米等等。其中水占机体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它主要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液体环境,溶解各种物质,保障各项机体代谢正常进行。缺少水分,人类无法生存。

1.3 脂类 是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被称为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放出的能量约是糖类的两倍。同时,在人体内的脂肪具有减小机体内器官的摩擦作用,器官抗震作用。它的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和乳制品等等。 1.4 维生素 其种类繁多,主要是调节机体的生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有些是能从外界吸收,如维生素A;有些只能在体内合成,如维生素D。机体对其需求量很小,但是不能缺少。它的主要来源是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等等。 1.5 矿物质 其种类繁多,但是对机体很重要。它参与构成组织和调节酶活性因子,具有调节细胞代谢、激素分泌、酸碱平衡等作用。 2健康与营养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营养学家对营养所作的解释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3、如何饮食 3. 1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的结构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一: 论文题目:中医饮食养生 摘要: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长期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主要从三因制宜,五味调和、营养均衡,饮食有节、适寒温,顾护脾胃、清淡饮食,把握饮食宜忌及疾病禁忌等6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着重强调了疾病饮食禁忌属于中医饮食养生的一部分,应提高人们对其的认知度,以便让食养适应不同的群体,同时使人们对饮食养生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进行饮食保健。 关键词:中医;饮食养生;基本原则;疾病禁忌;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如何科学、合理的饮食,达到保养形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也是古往今来各医家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一,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饮食养生,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食物的性能,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作用,合理地调配膳食,从而保健强身、防老抗衰.中医饮食养生针对的不仅仅是健康人,其对亚将康及患病之人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论述。 三因制宜 1 因时制宜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是因为随着季节的交替,日月更迭,人的体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养生保健时要顺应时气的变化特点,做到毋逆天时,勿失气宜【2】.饮食养生也应因遵循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选取适当性味的食物,如《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述: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当春之季,万物复苏,应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夏令之时,气候炎热,机体阳气最为旺盛,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主湿,气候闷热,应减甘增咸以养肾气;当秋之际,万物生长平缓主收,气候干燥,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令之时,万物收藏,气候寒冷,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五脏应四时,根据五脏乘克关系,使五脏之气处于平衡状态,不至于太过或不及。2因地制宜 2因地制宜 《素问-异法方宜论》曾载:";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其民华食而脂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民乐野处而乳食";";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地域不同,气候、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食养也须参考地域差异。北方天气寒冷,其人体质壮实,饮食厚浊,在进补时可选羊肉、狗肉等大温大热之品;南方人,体质柔弱,宜选用鸡肉、猪肉等温补之品。西北地区,干燥多风,燥易伤肺,宜

女性中医养生论文(共2篇)

女性中医养生论文(共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女性中医养生的研究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性变化时起至最终月经后1年内的期间。据报道,围绝经期年龄一般为45~55岁。围绝经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大部分女性可表现为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引起的症状,如月经改变、汗出、潮热、面部烘热、阴道干涩、抑郁、情绪不稳、烦躁、失眠、头痛和血压波动等。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女性到了青春期体内产生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作用的物质“天癸”。到围绝经期“天癸”将竭,肾精亏虚,机体阴阳平衡失调,生殖功能亦将衰竭,冲任失调,五脏失养,从而产生一系列病变。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因此,在这一时期积极进行适当的养生保健,能有效缓解或

解除围绝经期的不适,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深入研究中医养生理论对缓解或解除女性围绝经期的不适具有重要意义。 1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在中医文献中,又称“摄神”、“养神”、“调神”是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情志等活动来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统一、祛病延年的一种养生方法。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发生焦虑、烦躁、悲观、失落等心理反应,甚至产生心理障碍《灵枢·邪客篇》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悲哀忧怒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喜怒不节……生乃不固”。女性在围绝经期是情绪变化最明显的时候,易怒、易忧郁,同时对围绝经期知识的匮乏,导致很多女性在面对围绝经期时会过于紧张、害怕,导致主观放大这种影响。因此,步入围绝经期的女性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理解这一生理过程,正确认识疾病的表现和各种功能性不适的感觉,解除顾虑,尽量避免或减少应激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同时应根据围绝经期女性的具体情况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听音乐、栽种花草、书法、下棋等。还要学会自我宣泄,

中医饮食与养生

戒I 中医饮食与养生 中华医学与饮食论文

饮食和养生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的饮食,使人能获得各方面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和促进病体康复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有“治病当论药功,养病方可食补,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因此,饮食在中医养生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传统的养生观点首先强调了“调和阴阳”,在《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次为“填补元气”,人的元气源于父母,藏于体内,为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元气,故而用药食填补元气。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常理,“安谷则仓,绝谷则危”,饮食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饮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围绕着这个目的,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饮食养生理论。自有烹饪以来,饮食与养生就紧密的联系起来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丰富与深化。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饮食。二者,相辅相成。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相互作用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

中医药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学论文 【摘要】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用药调理。本文阐述了不同体质的养成、变化和养生原则,并根据自身属于气虚体质的特点,从自己本身的饮食、生活和药理保健出发,结合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的内容,提出合适的养生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民以食为天药食同源无为而治 【正文】 名以食为天:从古至今,关于饮食的话题和食材的研究一向被人所津津乐道,也因此探究出了不少由饮食入手的养生之道。饮食搭配和调养得当,可以充分地补充我们日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提高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所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饮食是人赖以生存之本,合理地调配饮食,才能固气养精,供给五脏六腑的正常运作,长期合理的饮食规划,从长远看来对身体的衰老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从饮食的过程来说,饮食要“定时”,即三餐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能使脾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养分。在学习和工作中忙碌的我们常常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或是畏寒索性睡过了早餐的时间,三餐的时间也比较随性,无规律可言,长此以往会损害营养的吸收效率和消化的程度,对身体的损害是可观的。 饮食也要“定量”。看见喜爱的食物就多食甚至到饱胀的程度,不喜欢就少食,这样的偏食和过量饮食都是不对的。吃得太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超负荷地工作,使胃壁变薄,胃粘膜受到损伤。《内经·素问》中提到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正是这个道理。 饮食也不可过于追求速度。饮食应当细嚼慢咽,充分发挥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提高消化吸收的效率。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和工作再忙碌,我们也不应该牺牲饮食的时间来增加工作效率,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反效果。 同时,饮食也提倡“专致”。也就是说饮食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许多人以为这么做是节省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其实不然。饮食的过程中血液大量回流到消化道以促进吸收,脑部的血液供给就相应减少了。边饮食边工作,不仅此时的工作效率低,并且影响了肠胃的运作,可谓得不偿失。 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4)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4) 论文题目:《黄帝内经》养生方法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渐提高,逐渐意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着作,不仅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于养生防病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笔者对《内经》的养生方法作一简述。 1《内经》养生思想的形成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之气的产物。因此说,人的养生保健也要做到与天地同步。中医养生保健思想形成于《内经》。唐-王冰撰《黄帝内经-素问序》说:";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11 这段话充分强调了《内经》对养生保健的贡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9 自然界的四时交替其实是阴阳变化作用的结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其变化的规律,养生保健也应遵循此规律,要取法于阴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1 以上论述,强调了养生防病的重要性。 养生主要通过修身养性、情志养生、饮食养生、生活起居养生、运动养生、房室养生等多个方面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内经》中常用的养生方法 2.1 修身养性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养性在中医养生思想里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修身养性可使人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在现代养生保健中,人们不仅要重视身体健康,还要注重心理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1 《内经》认为养生保健要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乐天知命,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修身养性首先要做到心胸开阔,目光长远,不要计较眼前的利益得失,不患得患失。其次要学会坦然处事,遇事能够从容处置,不可忧心忡忡,瞻前顾后。另外,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因为一些小事而生气,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圈。 自然界存在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人们在养生过程中,也应顺应自然界变化,调节脏腑的机能活动,注意保持机体阴阳平衡。养生防病的核心是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而精、气、神是人体活动的基础,也是中医养生中最重要的方面。精充、气足、神旺为养生之基础【2】.只有精、气、神充足,才能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和养生的目的。

中医食疗论文范文参考(精选6篇)

中医食疗论文范文参考(精选6篇) 中医食疗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食物或配合药物,以食借药力、药助食威,进行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该学科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人类药理学的原始资料";.我们在这里分享6篇中医食疗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学到更多知识。 中医食疗论文范文第一篇:中医食疗法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食疗法联合健身气功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食疗联合健身气功,对照组不进行特别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及血脂水平。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的HR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中医食疗联合健身气功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心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食疗;健身气功;冠心病;心功能;血脂水平 冠心病是我国国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2011年据WHO报道,我国的冠心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二位。冠心病患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调节血脂是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他汀类调脂药物能调节患者的血脂,但长期服用药物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中"胸痹";的范畴,中医治疗、护理冠心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食疗是一种自然疗法,是通过饮食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健身气功属于我国民族传统健身运动,在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我院2016年6~12月对4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食疗以及健身气功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