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LED信息发布系统技术要求
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机房工程技术要求

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机房工程技术要求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机房是指为汽车客运站的智能化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行环境的重要设施。
机房工程技术要求是指机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应满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下面是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机房工程技术要求的详细介绍:1.机房选址要求:机房的选址应位于汽车客运站控制中心附近,便于与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数据交互和监控。
同时,选址还需要考虑到环境条件,应远离噪音、电磁干扰等影响机房设备性能的因素。
2.机房建筑要求:机房的建筑物应符合消防、安全、环保等相关标准,确保机房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数据的安全性。
机房的结构要坚固,避免建筑物震动对设备带来的不良影响。
3.防护设施要求:机房应配备防火、防水、防雷等设备,确保机房设备在意外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同时,还需要进行温湿度控制,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设备带来的影响。
4.供电系统要求:机房供电系统应具备备用电源,确保在停电情况下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隔离建筑物电源与机房电源,减少供电故障对机房设备的影响。
5.空调系统要求:机房空调系统应能够控制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机房内设备的正常运行。
空调系统应具备冷却、加热、湿度控制等功能,并能自动控制温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6.通风系统要求:机房通风系统应能够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避免机房内过热。
通风系统应具备过滤功能,防止灰尘和颗粒物进入机房,对设备造成损害。
7.网络布线要求:机房应进行合理的网络布线,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布线应遵循规范,包括走线、接线等各个环节。
8.安全管理要求:机房应具备完备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视频监控、门禁系统、安全防护等,确保机房内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9.设备选购要求:机房设备的选购应符合工程技术要求和相关标准,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低能耗等特点。
同时,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10.机房管理要求:机房的管理应遵循标准的管理规范,包括设备维护、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安全管理等。
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1.l系统概述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IIS)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软件为核心,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将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弱电子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体,实现系统的信息共享,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提高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供个性化服务。
其功能是为向建筑内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新电视台包括种类繁多的机电设备和系统,如变配电、照明、冷热源、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梯、消防、安防等,智能化中央集成管理系统就是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集成管理,使各子系统和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调一致的状态下运行,在为建筑提供安全保证和舒适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省能耗和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费用。
1.2系统概述智能化中央集成管理系统集成内容包括以下各智能化应用子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包含以下的子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电梯监控系统。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包含以下的子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电力监控系统。
系统应实现所集成子系统的实时监控应用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联动控制的机制和监控功能。
-各实时监控系统报警、故障、维修信息及数据的采集、备份、列表、查询、显示;-各实时监控系统间联动控制信息及数据的采集、备份、列表、查询、显示。
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实现方式:-与各实时监控系统间的信息及数据集成,采用智能化专业以太网网络结构连接,采用开放性的TCP/IP协议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交互。
一与各实时监控系统间的联动控制可通过现场控制总线,采用开放性的OPC协议进行联动控制信息和数据的交互。
1.3集成功能1.3.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集成通过智能化集成系统,在一个统一的图形界面上,可以对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所监控的以下机电设备装置以及系统本身进行监视控制,对各种报警、故障、维修信息及数据的采集、备份、列表、查询、显示,并且自动记录各装置的启停状态及故障报警等,通过图形、数据显示所监控设备的故障警报、运行状态、技术参数并进行相关控制。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1.1系统概况本工程在大楼的主要出入口、办公区与候车区交界处、无障碍卫生间等部位设置入侵报警探测器或紧急报警按钮,对非法入侵、紧急事件进行实时的探测和报警,并可联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报警复核。
1.1.1系统构成1)系统由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室外红外对射探测器、紧急报警按钮、总线扩展模块、入侵报警主机、管理键盘、声光报警装置、管理工作站及监控软件构成。
2)系统总控中心设于负一层弱电中心机房。
3)报警主机采用总线连接总线扩展模块。
扩展模块的8 个信号接收端口与相应的入侵报警探测器、紧急报警按钮星型连接,实现探测器与主机的通信。
1.1.2系统防区划分1)每个探测器、报警按钮单独划分为一个独立的防区。
2)公共区域的探测器防区通过监控中心的管理键盘/工作站统一布/撤防。
3)报警按钮防区为永久防区,不可通过键盘撤防,报警信号直接传送回监控中心。
1.1.3联动要求1)联动视频监控系统:报警主机通过通信接口,将报警信息、地址信号送至视频监控系统,根据预先编定的程序,自动将报警点附近摄像机的画面调出在主显示屏上显示;同时,报警主机输出干接点信号至网络硬盘录像机报警输入,录像机自动将报警前后时间段的录像画面登记,作为不可修改及覆盖的信息储存,作为日后事件处理的依据。
1.2系统总体技术要求1)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法定机构检验或认证合格。
2)系统应采用总线制或多线制等有线传输方式。
3)系统报警主机应能显示出报警发生的区域或地址;管理工作站应采用电子地图方式显示报警点;报警后系统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4)多个同时报警时,系统报警主机应能依次显示出报警发生的区域或地址,管理工作站电子地图应同时显示全部报警点。
5)报警发生后,系统应能手动复位,但不应自动复位。
6)系统应具有防破坏及故障报警功能,触发报警内容包括:探测器机壳被打开;报警控制器机壳被打开;报警信号传输线被断路、短路;探测器电源线被切断;报警控制器电源故障等。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要求1.1 系统概况本工程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建筑内的候车厅、售票厅等公共区域自动监控,以达到节能、有效地延长灯具的寿命、美化照明环境和方便管理维护的作用。
1.1.1系统构成本工程采用个一套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控制服务器设在负一层弱电中心机房,对各区的照明设备进行管理。
系统与中央集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由服务器、工作站、可编程开关控制器、可编程调光控制器、可编程场景切换控制面板、彩色液晶触摸屏、照度传感器、红外感应器、时钟管理器、手持式编程器等部件组成,将上述各种具备独立功能的模块通过数据通讯总线联接起来组成一个控制网络,系统开放通信接口及协议,向上与智能化集成系统(IIS)进行系统集成。
1.2系统总体技术要1)选用先进的分布式总线系统或EIB总线系统,系统必须符合国际标准(ISO/IEC14543-3)和中国国标(GB/Z-20965),总线电源应为标准安全电压(DC24-30V)。
2)控制回路采用多种控制形式,即可以集中控制、区域就地控制;任何模块的损坏不会影响到其它模块和功能的运行,中央监控功能停止工作不影响各分区功能和设备运行,网络通信控制也不应因此而中断。
3)系统有开放的通信接口和协议,方便与总集成联动。
4)所有产品必须是同一品牌产品,且为品牌原厂制造的合格产品,须提供相应产品的CE认证证书。
5)可选择2路、4路、6路、8路和12路智能控制模块,其中最大的模块宽度应≤12个模数(每个模数为18mm),以符合现场照明配电箱的安装尺寸。
6)带电流检测功能,可手动开关7)系统应支持不少于2000个控制回路,具有365天时钟管理功能。
8)系统控制器、面板、感应器等应采用总线连接,每条总线带有的元件总数要求不大于64个,总线最大传输距离要求不少于1000米,总线上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9.6Kbit/S。
9)系统每个控制器应能直接接收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发出的干接点报警信号,并按要求开启应急回路灯具。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LED信息发布系统技术要求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LED信息发布系统技术要求1.l系统概况1.1.1LED屏设置在车站出入口、售票厅、候车厅、检票口、停车卡位等位置设置61块室外室内外LED屏(全彩、双基色、单色)。
10.1.2系统构成1)本工程LED信息发布系统由室内外LED屏(全彩、双基色、单色)、控制器(工控机)、视频处理器、管理服务器及其管理软件组成。
2)信息发布终端可显示字体、图像、视频等信号。
用户可根据使用需要选配录像机、激光视盘、电视信号等作为信息源。
1.2系统技术要求1)同步LED屏通过支持以太网的播放控制器(工控机)进行播放并接收服务器控制。
异步屏内置通讯管理器,支持TCP/IP。
各异步屏通过以太网接受服务器的管理。
2)LED信息发布系统需向上集成到客运站综合业务系统中去,应支持基于IP的开放数据库协议。
如果采用专用接口数据协议的话,要对客运站综合业务系统无条件开放,由客运站综合业务系统进行接口数据协议转换以实现集成。
3)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网络接收客运业务系统平台LED信息发布软件模块的送信息数据,并根据其控制需求发布相关信息。
4)LED信息发布系统与站务管理系统实现集成,在各不同LED屏上显示设置的动态站务信息(站点、车型、票价、班次号、到达地、班车状态等。
5)编辑软件作用是实现视频节目制作,字幕合成、播出时间的控制等功能的编辑管理软件。
要求软件界面简洁、美观,可改变软件中页面大小的设置,可制作4:3>16:9、9:16、1:1等多种显示模式。
6)编辑软件能提供强大的数据库表现功能,可支持任意的ODBC数据库的连接和更新,同时可对数据库表格中任意一项进行单独的显示。
字幕或Logoanimation均可实现32bit满屏输出,并支持TGA序列、FLASH的动画输入及PPT输入,可支持多种的视、音频编码。
如:MPEG1、MPEG2>MPEG4>AVLMP3等,支持视频片段的截取功能,可对AVI、MPGE2等视频文件进行片段的截取,并在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的切换中加入淡入淡出、上滚、下滚等特级,可通过PC的系统时钟建立数字时钟显示,并可把数字时钟调节成年、月、日、上下午等显示选择。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客运站综合业务系统技术要求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客运站综合业务系
统技术要求
1.1系统概况
本工程客运站业务管理系统由:售票管理、检票管理、报班系统、调度子系统、打单子系统、财务管理、票据管理、用户管理、领导查询子系统、行包托远管理子系统、安检子系统、业务信息发布系统(含广播、1ED信息发布、液晶电视、触摸屏等)、业务一卡通等系统组成。
要求系统设置站务系统综合数据库,采用一套管理平台软件满足站务业务工作流程的所有需求(包括:售票、检票、报班、调度、导引信息发布、业务广播、入站检查、出站检查、行李安检、触摸屏信息查询、出入站管理、行包托运),系统管理平台应采用模块化(组件)软件技术,使各业务子系统既具有独立性又能相互协作。
管理平台软件管理平台采用B/S系统架构,需具有详细、严格的权限管理方式,能控制车站不同授权等级的用户的操作范围。
如售票、退票、废票、加班、改票价等,均有相应的权限。
察看每一张报表,均有各自的权限。
未经授权的用户,不允许相应的操作。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及管理员的管理能力。
本系统的业务软件平台由第三方提供,本项目业务系统所需
的相应硬件及非业务系统软件在本工程招标范围内。
1.2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车站业务软件由第三方提供,不在本项目范围内。
1.3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要求
1.3.1业务管理服务器及数据库管理服务器
1.3.4各业务子系统终端计算机(工作站)
技术规格要求
序号项目技术参数要求
1.3.5检票扫描器
^¥1项目技术参数要求
1.3.8翼式闸机。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要求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要求11系统概况本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分为办公网与业务专网,两个网络在硬件上物理隔离,组成相互独立的局域网。
办公网是一个以IP应用为基础的办公业务综合平台,在这一网络平台上集成的应用包括:数据传输、数据库查询、WEB应用等多种应用。
业务专网主要作为各业务子系统数据交换、运行监控及管理部门内部信息处理的使用;办公网与业务专网在硬件上物理隔离,组成相互独立的局域网。
1.2系统总体技术要求1.2.1办公网1)计算机公共网采用二层星型的网络拓扑结构,主干网络采用交换千兆以太网。
系统分为二层:核心层和接入层。
接入层用于用户终端的接入,核心层兼汇聚层用于各区域的接入层的接入汇聚及高速数据交换并在其上进行安全策略的布署;2)网络核心层由5台万兆多业务路由交换机组成。
核心交换机支持电源的冗余配置,支持高性能的IPV4/IPV6业务;3)接入层由楼层内的可堆叠交换机组成,每一个堆叠单元配置两个千兆端口上连至核心层交换机,通过千兆以太网技术实现10/100M交换到桌面,满足当前及将来的计算机应用需求。
1.2.2业务专网1)业务专网采用二层星型的网络拓扑结构,主干网络采用交换千兆以太网。
系统分为二层:核心层和接入层。
接入层用于用户终端的接入,核心层兼汇聚层用于各区域的接入层的接入汇聚及高速数据交换并在其上进行安全策略的布署;2)网络核心层由2台万兆多业务路由交换机组成。
核心交换机支持电源的冗余配置,支持高性能的IPV4/IPV6业务;3)接入层由楼层内的可堆叠交换机组成,每一个堆叠单元配置两个千兆端口上连至核心层交换机,通过千兆以太网技术实现10/100M交换到桌面,满足当前及将来的计算机应用需求。
1.2.3网络管理1)网络性能管理:收集网络运行各种统计信息,例如设备和链路的负载、可用性及可靠性、网络的可用率等,优化网络性能,消除网络中的瓶颈,实现网络流量分布的均匀性,实现各种策略管理。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业务及公共广播系统技术要求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业务及公共广播系统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长,铁路新客站和汽车客运站成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为了提高客运站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智能化系统工程和公共广播系统成为必要的设备和技术。
一、铁路新客站和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业务的技术要求:1.自动售票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售票、售票查询、退票、改签等功能,并能够方便地联网购票。
2.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候车大厅、站台、安检区域等重要区域,以保障旅客的安全。
3.客流分析系统:能够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对进出站旅客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站点管理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4.等候区域管理系统:能够准确掌握候车区域的客流情况,根据客流情况合理安排站台、座椅、候车区域等资源。
5.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实现公告、导航、时刻表、天气预报等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更新,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6.车辆管理系统:能够对停靠在站点的车辆进行管理和监控,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7.人员培训和管理系统:能够对站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8.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重要区域进行视频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9.手机APP应用服务系统:提供方便的手机APP应用,方便旅客查询车次信息、购票、退票等。
10.数据管理系统:对智能化系统所得到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为站点的运营和规划提供支持。
二、公共广播系统技术要求:1.音频设备:选用高音质音箱和背景音乐系统,以提供清晰、舒适的听觉环境。
2.话筒系统:选用高品质、抗干扰性能好的话筒设备,以满足广播人员的需求。
3.混音技术:采用混音技术,可以使声音平衡、和谐,并减少杂音。
4.定时广播系统:具备定时播放功能,可以按照预定的时间自动启动广播。
5.广播区域覆盖:保证广播声音能够覆盖到候车大厅、站台、候车区域等重要区域,确保旅客能够听到广播。
6.事件语音报警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根据事前设定的语音报警内容,及时、准确地通知旅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新客站汽车客运站智能化系统工程LED信息发布系统
技术要求
1.l系统概况
1.1.1LED屏设置
在车站出入口、售票厅、候车厅、检票口、停车卡位等位置设置61块室外室内外LED屏(全彩、双基色、单色)。
10.1.2系统构成1)本工程LED信息发布系统由室内外LED屏(全彩、双基色、单色)、控制器(工控机)、视频处理器、管理服务器
及其管理软件组成。
2)信息发布终端可显示字体、图像、视频等信号。
用户可根据使用需要选配录像机、激光视盘、电视信号等作为信息源。
1.2系统技术要求
1)同步LED屏通过支持以太网的播放控制器(工控机)进行播放并接收服务器控制。
异步屏内置通讯管理器,支持TCP/IP。
各异步屏通过以太网接受服务器的管理。
2)LED信息发布系统需向上集成到客运站综合业务系统中去,应支持基于IP的开放数据库协议。
如果采用专用接口数据协
议的话,要对客运站综合业务系统无条件开放,由客运站综合
业务系统进行接口数据协议转换以实现集成。
3)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网络接收客运业务系统平台LED信息发布软件模块的送信息数据,并根据其控制需求发布相关信息。
4)LED信息发布系统与站务管理系统实现集成,在各不同LED
屏上显示设置的动态站务信息(站点、车型、票价、班次号、到达地、班车状态等。
5)编辑软件作用是实现视频节目制作,字幕合成、播出时间的控制等功能的编辑管理软件。
要求软件界面简洁、美观,可改变软件中页面大小的设置,可制作4:3>16:9、9:16、1:1等多种显示模式。
6)编辑软件能提供强大的数据库表现功能,可支持任意的ODBC数据库的连接和更新,同时可对数据库表格中任意一项进行单独的显示。
字幕或Logoanimation均可实现32bit满屏输出,并支持TGA序列、FLASH的动画输入及PPT输入,可支持多种的视、音频编码。
如:MPEG1、MPEG2>MPEG4>AVLMP3等,支持视频片段的截取功能,可对AVI、MPGE2等视频文件进行片段的截取,并在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的切换中加入淡入淡出、上滚、下滚等特级,可通过PC的系统时钟建立数字时钟显示,并可把数字时钟调节成年、月、日、上下午等显示选择。
7)管理软件应可以根据TCP/IP协议管理网络中不同制作端与播出端,使用用户与密码管理确定不同的使用者,并在播出端播放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更新或更改播出文件。
8)管理软件应能设定各个播出端不相同的使用权限,并可根据紧急情况赋予不同播出端对播出文件修改的权限,网络管理软件对不同的区域及不同的具体应能进行分组管理,并监视各播出端播出状况。
1.3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要求1.1.1服务器
温湿度调节软件、智能上电软件等
1.1.6P4.74室内双基色显示屏
1.1.7P4.00室内单色显示屏
1.1.8P6室内全彩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