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42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与CT诊断分析

42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与CT诊断分析

别采用x 线与C T 技术 进 行 检 查并 对 影 像 学 检查 结 果 进行 对 比分 析 。结 果 : I 级 、 Ⅱ级 显示 结 果 两 种检 查 方 法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而在 Ⅲ一Ⅳ级显示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骶髂关节面的侵蚀、硬化及囊性病变的敏感性 、特异
女1 2 例 ;年 龄2 l 一6 4 岁 ,平 均3 2 . 5 岁 ;病 程5 个 月 一1 O 年 ,平均 3 . 1
由于强 直性 脊柱 炎骶 髂关 节病 变病 因较 为复杂 ,因此 为了提 高 临床 治疗 的有 效性 及 改善 预后 ,则 必须 做到 早诊 断 、早治 疗 。 早 期 的强直 性脊 柱炎 病 变部位 主要 集 中在 骶髂 关节 ,但 是骶 髂关 节 结构 较为 复杂 ,而 目前 临床 诊 断则 主要 采用x线 、C T 检查 。其 中x线平 片 在骶 髂关 节 检查 中虽应 用 较为 普遍 ,但 是 由 于其在 关 节 面的清 晰度 及分 辨率方 面仍 然与 C T 检 查存 在较 大差距 ,行 常规 C T 检查 可清 晰显示 脊柱 小关 节 、骶 髂关 节病 变 的位 置 、数 目、大 小 、形态 以及 韧带 钙化 情 况 ,其 中可发 现较 多 的病变 细节 ,从 而 准确 显示 病 变 的范 围 ,为 后期 治疗 提 高必 要 的依 据 [ 2 ] 。在 本文 研 究 中 ,笔者 尝试 在 强直 性脊 柱 炎骶 髂关 节 病 变诊 断 中分别 采 用x 线和C T 扫描 进行 检查 ,其 检查 结果 显示 , I Ⅳ级别 中x线检 出 率 分别 为2 8 . 6 %、3 3 _ 3 %、2 8 . 6 %、9 . 5 %;而 C T 扫描检 出率 分别 为 1 6 . 7 %、5 0 %、2 3 . 8 %、9 . 5 %, I 级 、 Ⅱ级显 示结 果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而 Ⅲ ~Ⅳ级显示 结果 两种检 查方 法差异 无统 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通 过对检 查结果 进行对 照分析 ,C T 扫描在骶

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效果论文

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效果论文

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骶髂关节病患者50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x线检查和ct扫描检查。

结果:x线和ct诊断影像学征象情况无明显差异,x线和ct诊断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影像学征象和临床分期和ct诊断无明显差异,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x线;ct【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21-01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轴关节性病变,常会累积到骶髂关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是我科室研究的重点问题。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影像学资料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影像科2009年3月-2011年8月诊治的确诊或疑似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骶髂关节病患者5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22岁-46岁,平均年龄29.8±10.9岁,临床表现:腰部酸痛33例,髋关节痛40例,腿痛16例,骶髂关节活动受限、晨起僵硬42例,病程1年-16年。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骶髂关节病患者50例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别通过x线检查和ct扫描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x线检查:采用东软800ma数字胃肠机拍摄x 线片检查,对双侧骶髂关节正位片,对双侧骶髂关节斜位,主要对骶髂关节间隙,关节面和附近的软组织变化情况。

ct扫描检查:采用西门子多层螺旋ct扫描,患者仰卧,以骨窗及软组织窗及多曲面重建观察。

1.3 观察指标1.3.1 观察x线和ct诊断影像学征象情况:关节面硬化、关节面囊性变、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强直、腰5骶1关节突病变。

1.3.2 观察后x线和ct诊断临床分期情况:骶髂关节病的分期:ⅰ期:髂骨的侧关节面的骨皮质浓密模糊,有部分的骨皮质消失;在骨皮质和骨松质紧靠的部位很难辨认骨小梁;关节间隙变狭窄;ⅱ期:可见骶髂关节的临近的区域模糊;ⅲ期:邻近区域有浓密的模糊,关节面有小的透光区;ⅳ期:骶髂关节的邻近区域不浓密,关节面已经融合。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目的探讨X线以及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摘取4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X线以及CT检查。

结果CT检查能够更准确检出早期病变,Ⅲ、Ⅳ级诊断中,X线以及CT检查的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CT检查能够更加准确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并且还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病变分期。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lesions X-ray and CT diagnosis of observationWANG?Yam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Inner Mongolia Forestry General Hospital,yakeshi 02215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X-ray,CT appearances and their values in th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Methods Gather 40 cas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disease patients with X-ray and CT examination. Results CT inspection can more accurate detection early pathological changes,andⅢ,Ⅳlevel diagnosis,X-ray and CT examination are no obvious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CT inspection can more accurately diagnose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early pathological changes,and also can accurately tell patients lesions installment.[Key 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Sacroiliac joint pathological changes;X-ray;CT diagnosis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主要作用于患者的中轴骨关节、脊柱、骶髂关节以及髋关节等。

X线片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分析

X线片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分析
测在诊断骶髋关节病变时 比较 ,C T扫描具有较高的检 出率。应用 C 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髋 关节病 变患者诊 断更具有 临床价值 。
【 关键词 】 强直性脊柱炎 ; x线 片; C T ; 骶髋关节病变
中图分类号 R 6 8 1 .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9 — 0 0 5 0 — 0 2
患 者发生强 直性脊柱炎 后 ,早期会 表现 出病 变关节处疼 痛 ,同 时伴 有病变 周 围肌 肉痉 挛 ,且晨起 时较为 明显 ,部分患者 会表 现 为夜 间疼 痛加剧 ,伴 随着病情 的发展 ,到晚期后患者 的整个
脊 柱及下肢 会呈现 弓形并 向前 弯 曲,给患 者的工作及 生活带来 极 大的不便 。有研究 表明 ,大约有超过 9 0 % 的强 直性 脊柱炎患
治的 4 2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髋关节病变患者 ,分别对其进行 x线片检查及 C T检查 ,比较两种检查对骶髋关节病变的检 出率 。结果 : 4 2例患者的关节
面侵蚀、 关节面下骨质囊变、 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 关节间隙狭窄及关 节强直的C T 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 线片的 检出 率。结论: C T 扫描与X线片检
病变位 置为腰 、颈 、胸段脊 柱关节及骶 髋关节 ,大多数患者 在 发病初期病 变首先发生 于骶髋 关节 ,而后病变上行 累及 颈椎 。 种 分辨率高 、层 面干扰轻 的检测手段被普及 应用 口 】 。 . 此次笔者 所在 医院也将骶髋关节 发生病变 的主要 因素进行 了分析 ,现将 结果 总结 如下 : f 1 ) 感染 因素 ,骶髋 关节处 于特殊 的解剖位 置 ,同时骶髋 关节 的组 织结构也相 对特殊 ,这样 就增
强直性脊柱炎 ,英 文简称 A s ,是一种 侵犯患者脊柱 、骶髋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与CT对比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与CT对比分析

两 种 手 段 的检 查 结 果 进 行 对 比分 析 。结 果 骶 髂 关 节 0 一Ⅱ级改 变 X 线 检 率 低 于 C T检 查 ( P < 0 . 0 5 ) , Ⅲ一 Ⅳ级 改 变 两 种 检 查
诊断符合率较高 ( P > 0 . 0 5 ) 。结 论 C T检 查 对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骶髂 关 节 初 级 病 变 的诊 断 率 和 准确 性 较 高 , 在 早 期 病 变 诊 断 中 临
检验 , 在P < O . 0 5时 , 视 为 差异存 在 统计学 意 义
2 结 果
1 . 2 . 1 研 究 方法 对 以上 统计 的研 究 对象 分 别采 取 X线 和 C T两种 手 段 进行 检 查 . 并 对 两种 检 查 方法
型 表现 . 临床诊 断存 在 较大 的 困难 近 几年 随着 C T 技 术 的 不 断成 熟 和 日渐 发 展 .使 得 其 在强 直性 脊
柱 炎诊 断 中发 挥 了重 要 的作 用 。 曾有研 究 显 示 【 2 ] .
8 a r m, 层 间距为 8 mm, 对患 者展开轴位薄层扫描 .
C T检 查 .并对 两 种检 查 方法 的诊 断结 果进 行 了对
比分 析 . 现汇 报结 果如 下 。
1 资料 与 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研 究 对 象 为 我 院收 治 的临 床 确 诊 强直 性 脊 柱炎 患 者 。 共计 1 2 1例 . 包括有男 9 1例 , 女 3 0例 。 年龄 1 6 — 5 8岁 , 平均( 2 9 . 1 + _ 1 3 . 5 ) 岁, 病 程 4个 月 一 1 7年 . 平均 ( 5 . 6 ± 1 . 3 ) 年 。所有 患 者 均经 临 床确诊 . 在人 院后 接 受 了 X线 和 C T检查 . 自愿 接 受 临床 研 究 . 并 签 署 了《 知 情 同意 书》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分析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x线、CT、MRJ三种不同影像中改变的特点。

方法:收集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2003年6月~2008年11月诊治的79例患者影像资料,患者全部拍骨盆正位片及行骶髂关节CT扫描,其中10例患者行MR骶髂关节检查。

观察分析骶髂关节骨质、滑膜、关节软骨、关节间隙及关节下骨组织的改变。

结果:158个关节中x线:O级26个(16%),I级27个(17%),Ⅱ级55个(35%),Ⅲ级36个(23%),Ⅳ级14个(9%)。

CT表现:O 级2个(1%),I级37个(23%),Ⅱ级58个(37%),Ⅲ级45个(29%),Ⅳ级16个(10%)。

MRI:X线、CT检查为0级患者MRI显示关节软骨间断线样高信号并伴有不同程度增厚,梯度回波序列可见骨髓腔内水肿信号。

对x线CT检查后仅见轻微变化的关节可以显示关节面下T。

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质受侵改变。

结论:x线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具有方便经济的优势。

CT对关节面骨质的侵蚀破坏、关节间隙内线样钙化较x线片清晰。

MRl对早期滑膜水肿、骨髓腔内的水肿敏感特异。

三者结合可准确反映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改变,对患者能进行准确分级。

标签:骶髂关节;强制性脊柱炎;x线;CT;MP,I目前认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tis,AS)为具有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数青少年时期发病,20~30岁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3-5:1。

早期诊断缺乏临床标准,影像变化则为重要诊断依据,并可为l临床分级及治疗观察提供重要信息。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jnts,SU)改变在不同影像检查中的特点,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打下基础。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6月~2008年11月经过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9例。

X线和CT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上的诊断价值研究

X线和CT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上的诊断价值研究

X线和CT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上的诊断价值研究目的观察与研究X线和CT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上的诊断价值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采用CT平扫,对照组采用X线扫描。

扫描结束后,观察在X线扫描和CT 平扫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表现及程度。

结果观察组(CT平扫)的产出明显高于对照组(X线扫描)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0级~Ⅱ级时,观察组的检查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Ⅲ级~Ⅳ级时,观察组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上CT平扫的诊断价值更高,可有效的发现早期的病变,减少误诊率。

标签:CT平扫;X线扫描;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炎症疾病的一种。

在发病时,患者通常表现为背部、肩背部出现剧烈的疼痛,不能够正常行走[1]。

在患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无法直立及四肢麻木等情况,存在着一定的致残率[2]。

因此,我院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平扫和X线扫描进行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卫生院制定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

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5±22)岁,平均病程为(11±6)年;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4±21)岁,平均病程为(11±6)年。

诊断完毕后,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性的生理疾病检查和确诊(如白细胞抗原B27阳性,C-反应蛋白阳性等),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体征检查,发现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扣击疼痛与骶髂按压疼痛,且两组患者的脊柱关节活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X线及CT表现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X线及CT表现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X线及CT表现分析【摘要】目的: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征象的认识。

方法:分析山西大医院2012年1月至6月临床确诊的56例as骶髂关节病变x和ct表现。

结果:ct扫描是最敏感和最准确的检查方法,但是x线检查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结论:x线片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基本可以确诊as,对于不确定的早期病变应进一步ct详查。

【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52-01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慢性结缔组织病,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引起关节强直和纤维化。

最早侵犯骶髂关节,逐步向脊柱发展,并可侵犯四肢大关节和其他脏器,骶髂关节炎是诊断as的一个重要依据[1],患者中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b27)阳性者占 93%[2]。

对山西大医院2012年1月至6月临床确诊的56例as 骶髂关节病变x和ct表现及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共计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5~63岁,病史4个月---30年。

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腰痛,腰骶部僵硬感,间歇怀或两侧交替出现腰痛和两侧臀部疼痛,严重者累及大腿。

1.2 方法x线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x光机,摄取患者骨盆正位和腰椎正、侧位片。

ct 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双元ct 机,患者取仰卧位,两腿伸直,以骶髂关节下缘为基线,向头部作连续扫描,层厚5mm,间隔5mm,骨窗w1800/ l300,软组织窗 w250/ l20。

1.3 诊断标准x线片及ct均按1996年纽约标准[3]分为 5 级。

0级:正常;ⅰ级:可疑(是否存在侵蚀、硬化);ⅱ级:轻度异常,有明确的侵蚀和硬化,但关节间隙不明显;ⅲ级:中度异常,关节面的侵蚀、硬化明显,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表现为大部分或完全强直、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的效果。

方法分析5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通过X线诊断和CT扫描检查。

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分级和分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X线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无明显差异,X线与CT扫描均可以为临床资料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标签:X线;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机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的表现是中轴骨关节受到累及,大多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等[1]。

患者往往出现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可能出现不能直立行走,对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选择合适的诊断措施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2]。

笔者通过对我院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32例,女18例,年龄21~58岁,平均(29.8±11.3)岁,病程0.6~13年,平均(5.8±3.4)年。

患者有腰部酸痛,髋关节痛、腿痛灯临床症状,尤其是骶髂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在夜间可能有疼痛加重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50例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别通过X线诊断和CT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

1.2 方法
X线: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针对性的对病变的胸椎或者颈椎进行拍摄。

CT:常规扫描,层厚为5~10mm,进行连续扫描。

扫描范围主要包括病灶和病灶上下方至少10mm。

对非病灶部位进行对照扫描。

针对病变的骶髂关节进行扫描,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特点加对胸椎、颈椎、腰椎等关节的扫描。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分级情况0级:骶髂关节边缘清晰,没有发现狭窄、增宽、破坏等。

Ⅰ级:骶髂关节早期病变,表现为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增宽。

除此之外,患者骶髂关节可见轻度的骨质侵蚀和关节缘模糊。

Ⅱ级:X线表现以关节面破坏性病变为主,如关节边缘模糊、不齐。

还可出现较明显的骨质侵蚀,可见囊性变,并且伴轻度的骨密度减低和增高。

Ⅲ级:X线表现
主要有骨质破坏与重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模糊伴有明显的骨密度增高,并且可有明显的囊性变。

Ⅳ级:X线表现以硬化改变为主,关节间隙基本消失,骨密度明显增加,骨小梁通过,关节呈硬化改变。

1.3.2 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影像学分期情况主要分为早期、进展期、稳定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建立数据库,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分级情况
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分级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种检查方式影像学分期情况
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分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四肢各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的炎性疾病,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腰、肩部疼痛,四肢可能有麻木和肌肉萎缩出现,身体不能平卧[3]。

骶髂关节的解剖位置较特殊,及早进行临床诊断可以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提供重要的依据[4]。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理学改变主要是从滑膜炎样病理改变开始,滑膜出现充血和水肿,滑膜囊内有渗液,滑膜肉芽组织呈现绒毛状的增生,关节软骨出现营养障碍,关节软骨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有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是骶髂关节面模糊不清,骨质可能出现轻度脱钙,关节间隙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增宽,大多数累及骶髂关节的下面三分之二,软骨下可见弥漫性毛糙[5]。

X线操作简单,反映的信息量大,其可以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发生部位,但是对骶髂关节面显示的清晰程度有一定的限制[6]。

CT密度分辨率较高,其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骶髂关节和脊柱病变,同时可以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情况[7-8]。

CT可以调节扫描范围,扩大强直性脊柱炎的观察面,增强扫描还可以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密度差异[9-10]。

CT利于准确测定关节间隙、关节宽窄及关节强直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平行或垂直于关节面的纤细线样钙化情况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Ⅰ级主要是骶髂关节的骶骨侧部的软骨变薄,关节滑膜可见炎症反应,Ⅱ级主要是骶髂关节炎症的进一步发展,Ⅲ级主要是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面粗糙性改变,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Ⅳ级骶髂关节均受到炎症反应累及,可出现桥梁式的钙化,关节间隙消失。

笔者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50例临床资料,采用X线诊断和CT扫描检查,结果表明,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分级和分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提示X线和CT观察患者骶髂关节解剖情况,都可以
对骶骨段软骨下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侵蚀充分的显示,从而有利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影像学分级和分期情况的诊断。

综上所述,X线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无明显差异,X线与CT扫描均可以为临床资料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若X线表现不典型时,可用计算机核素扫描、同位素放射造影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可发现早期的骶髂关节炎性病变,有利于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 马亚宁,朱亚男,李小民,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1):3-6.
[2] 陈爱丽.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6):939-940.
[3] 王雅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114,142.
[4] 杜飞.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71-72.
[5] 蔡军,王慧英,周佳,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探析[J].求医问药,2012,10(9):74-75.
[6] 李振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116-117.
[7] 石璐,王夕富,王嵩,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MSCT评价[J].上海医学影像,2008,17(3):213-215.
[8] 马伟峰,张进.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4):339-340.
[9] 李亚春,王彦军,刘芳.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7):86-87.
[10] 张伟民.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分析[J].影像与介入,2009,16(10):75-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