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动机》说课稿
【精品】《电动机》教案

【精品】《电动机》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定义,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及其特点,了解电动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不同类型的电动机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类型的电动机、演示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表格、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动机,引发学生思考电动机的作用和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电动机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其工作原理。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动机的工作过程,理解其工作原理。
4. 例题讲解:讲解不同类型的电动机的特点,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电动机的特点。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动机》2. 板书内容:(1)电动机的定义(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3)不同类型的电动机特点(4)电动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动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3)举例说明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动机的发展历程,探索新型电动机的研究与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不同类型的电动机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动机的工作过程,理解其工作原理。
4. 作业设计:确保作业题目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电动机知识点的掌握。
一、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1. 工作原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电动机》说课教学课件

1.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实验结论
1.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2.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力方向与电 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当电流方向 或磁场方向发生改变时,导线的受力 方向也发生变化。
思考与讨论 如果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则通电导线的受力 方向是否改变?
不改变
思考:如果把一个通电的线圈放在磁场里,线圈会运动吗? 怎样运动?
思考:如果把直导线按一定的方向绕螺线圈后再通 电,能否吸引大头针呢?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活动
通电螺线管
1. 如图,用导线绕成螺线管后通电, 观察是否能吸引大头针。 2. 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或一枚 铁钉,再观察吸引大头针的现象。 3. 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想一想这 说明了什么。
活动
1. 将导线绕成螺线管,通电后观察是否能吸引大头针。 能吸引大头针,但吸力不强
3.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时,要改变直流电动机的 转动方向,可以( A ) A.将磁体的N、 B.将电源的正、负极和磁体的N、 C.改变磁性强弱 D.改变磁性强弱和电流大小
4.某个直流电动机的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发生的故
障原因可能是( C ) A.磁铁磁性太强
B.电源正、负极接反了
C.换向器和电刷接触不良 D.轴与轴架的摩擦太小
一、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1.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1.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实验现象
1. 把导线AB放在磁场中,当闭合开关 使导线AB通电时,看到导线AB由 静止开始运动。
2. 改变通过导线AB中的电流方向,导 线运动的方向与原来运动方向相反。
3. 保持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不变,改变磁 场的方向,导线运动的方向与原来的 运动方向相反。
说课实验演讲稿电动机

说课实验演讲稿电动机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我将围绕电动机这一主题进行说课实验演讲,带领大家深入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它通过电磁场的作用使得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电动机可以分为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电动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其次,我们来讨论电动机的分类。
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可以将电动机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大类。
直流电动机具有转速调节范围广、启动转矩大、结构简单等特点,适用于需要频繁启动和制动的场合;而交流电动机则具有结构紧凑、维护方便、运行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工业生产和家用电器等领域。
此外,根据电动机的工作方式和运行原理,还可以将电动机分为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电动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最后,让我们来探讨电动机的应用领域。
电动机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电动机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生产线、输送设备等领域,为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在交通运输中,电动机被应用于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在家用电器领域,电动机被应用于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
电动机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希望通过今天的演讲,大家能够对电动机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
谢谢大家!。
电动机说课稿

电动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动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动机”这一内容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先介绍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为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奠定基础。
通过对电动机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电与磁相互关系的认识,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注重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电路知识、磁场的基本性质以及电流的磁效应等内容,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对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生动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知道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能量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以及电动机的工作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2、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换向器的作用,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电动机说课1

《电动机》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王欢,我的参赛题目是:电动机。
首先是我的说课展示。
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六节。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生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出磁场对通电导体会产生力的作用,从而提出这一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电动机,所以它是本章内容的核心之一。
同时本节内容也为后面学习磁生电作了铺垫,起着呈上起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
并且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他们已经了解了电路的基础知识,磁场的基本性质以及电流的磁效应等。
在思维方面,虽然他们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生活中的电动机又都是封闭的,这不利于学生对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结合以上教学任务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并且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以及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
教学难点确立为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
根据这一基本教学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课前我还分别准备了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授课。
首先,我将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风扇,思考是什么带动扇叶转动的?之后给出电风扇的内部结构图,引导学生说出电动机的概念。
再让学生将课前发给大家的电动机模型通电,观察到电动机转动了,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其中奥秘的兴趣。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电动机的结构。
从而引出了我们第一个探究问题。
《电动机》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6 电动机》说课稿说课教师:何海萍说课时间:年月日执教班级:课题:8.6 生活用电常识一、说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一节课,知识点的要求比较浅,大部分的知识点只是要求、知道,而没有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但与其后和发电机,在结构、工作过程中有相似之处,因此,也很重要的。
这节内容分为三部分: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2.实验:制作“小小电动机”。
3.直流电动机,总体思路是:从生产、生活密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两个小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电动机的简单原理;再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小小电动机”引出学生的疑惑,带着疑惑解决本节中的难点——换向器的工作原理,再由换向器的工作原理反推实验过程的疑难点,得出结论,知道电动机的过程,收获快乐。
提示性的教学:1.“通过观察,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了解三个方向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提示性的教学。
2.制作“小小电动机”,对于没有接触电动机的学生来说,暗示了电动机的结构。
3.由于所用材料的简单易得,降低了学生对于电动机的畏难情绪。
4.作手工实验时“刮半圈”引起了学生的疑惑,为换向器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5.最后介绍大型电动机中的定子转子,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应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理念,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二、说学生:1、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具有了观察——归纳——总结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为本节的探究性学习做了铺垫。
且大部分学生动手做实验,有着极大的热情。
2、由于本节的知识是由理论直接联系到生活实际,而且线圈的转动又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部分同学会感觉难以把握。
3、从导线再到线圈,从直线运动到转动,学生不太容易去理解。
4、弱化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外加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互相垂直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三个方向互相垂直的立体空间感是很弱的,不介绍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兴趣来说是有帮助的。
物理《电动机》教案设计通用

物理《电动机》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三节《电动机》。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动机的原理、构造以及电动机的工作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动机的构造,培养学生对电动机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动机的原理、构造及电动机的工作特点;2. 能够分析实际情境中的电动机工作过程;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动机的原理、构造及电动机的工作特点;难点:电动机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动机模型、电源、开关、导线等;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台电动机工作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电动机原理讲解:介绍电动机的原理,通过电动机模型演示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3. 电动机构造讲解:讲解电动机的构造,包括线圈、磁铁、换向器等部分。
4. 电动机工作特点讲解:分析电动机的工作特点,如启动、运行、停止等。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电动机实验,观察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6. 例题讲解:利用实验数据,讲解电动机的启动、运行、停止等原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8.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电动机工作原理图,并简述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电动机1. 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2. 构造:线圈、磁铁、换向器等;3. 工作特点:启动、运行、停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电动机工作原理图,并简述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在讲解电动机构造和电动机工作特点时,结合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电动机》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电动机》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电动机》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4节“电动机”二、实验器材电动玩具、小电机、小扇叶、自制简易电动机、安培力演示器、学生电源、自制线圈、电池组、自制线圈转动模型、小小电动机、自制铅笔电动机、隧道小火车、锡箔纸电池直线电机三、实验创新要点(一)改进:自制线圈代替课本的传统演示实验,成功的演示了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在平衡位置附近摆动,而不能持续转动。
(二)改进:自制线圈转动模型代替课本的立体图,形象直观的解释了线圈不持续转动的原因——在越过平衡位置后,动力变为阻力。
(三)补充:利用身边的物品制成的铅笔电动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拉近了学生和物理之间的距离。
(四)创新:隧道小火车、锡箔纸电池直线电机等实验,把电动机从旋转电机拓展到直线电机,从而又拓展到磁悬浮,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四、实验原理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五、实验教学目标(一)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二)了解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
(三)通过分组实验和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分组实验:拆解小电机,了解电动机的主要结构。
(二)演示实验:自制简易电动机演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三)探究实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以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自制线圈”演示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五)分组实验:“小小电动机”探究如何才能让线圈在磁场中持续在转动。
(六)“隧道小火车”、“锡箔纸磁铁电池”直线电机揭示电动机本质:电能转化机械能。
七、教学实验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用生活中常见的电动玩具引入新课,从中拆解出小电机并让电动机通电工作,这里通过增加小扇叶放大了电动机轴的转动。
进一步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解小电机,了解电动机的主要结构:线圈和磁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9.6〔电动机〕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9.6〔电动机〕说课稿
9.6〔电动机〕说课稿
各位领导、同行:
我说课的课题是〔电动机〕
一. 说教材
1.〔电动机〕一课选自初中八年级物理课本下册第九章第六节,教学内容包含两局部:一是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二是让学生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本节课在这一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生磁的根底上,进一步深刻挖掘出磁场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从而提出这一理论在人类生活的今天,它的实际应用——电动机,故其是本章内容的核心之一。
3.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教学关键:作好演示实验。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
依据这一根本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我采纳了如下教学方法。
1.观察法: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使学生观察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运动了,然后分别改变通电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观察通电导线又是如何运动的,运动方向如何。
2.分析概括、总结归纳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主动猎取知识。
3.学生探究法:学生X模拟电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操作变量法:在研究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时,我们让磁场的方向不变。
5.其它方法:演示法、问答法、借助挂图等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1.课题的提出
演示电动机的工作过程,问:给电动机通电,它就能转动,为什么?通过提问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引起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很自然引出主题。
2.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完成的目标
第—局部内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首先,重做奥斯特实验,观察到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说明导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体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问题:磁场对通电导体是否有力的作用呢?
学生猜想:〔提示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设计实验:〔1〕实验需要哪些器材〔2〕这些器材如何组装〔3〕实验研究的对象
然后,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观看大屏幕:
把导线ab放在磁场里,接通电源,让电流通过导线ab,观察它的运动方向。
问:导线运动了,说明了什么?
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观察它的运动方向。
问: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了什么?
再改变磁场的方向,观察它的运动方向。
问: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了什么?
采取边问边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教师将导线换成线圈,观察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问:得到了什么结论?
第二局部内容: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学生X模拟电动机。
这是探究实验,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
2.介绍电动机的结构:转动的线圈和固定不动的磁体组成
3.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4.介绍工作过程:利用挂图说明。
解释为什么将线圈一端的漆皮全部刮去,而另一端只刮去半周。
最后指出:直流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从而使电动机连续转动。
小结时,引导学生总结电动机有哪些优点,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从实践到理论需要走一段困难而又曲折的路,同样,从理论到实践仍需付出困难的劳动。
这种劳动包含了人类的制造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