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解析)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解析)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解析)

2018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

量少未必精,量多未必滥,精练之魂,在透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

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俊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

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A·解析(实考过程模拟):

A:吻合题意:据题干所言,商汤网开三面,当属仁善之举,因此得拥护而灭夏建商。保留。

B:以偏概全,也不符史实。“见野外有人捕猎”,从语意看,“捕猎”是偶然行为;夏商

时期,主要经济活动应是农业。排除。

C:保护鸟兽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范畴,跟题干是有所关联的,又是当代热点。保留。

D:歪曲题意,也不符史实。商汤灭夏建商,主因是夏桀暴虐无道的统治丧失人心。排除。

对比没有排除的 A 和 C:仔细体味两项的差别和题目的主旨,哪一项的描述更严谨?哪一

项更能比较完整的体现题意?哪一项更具历史价值? C 项描述的依据只是材料的前半部分,有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之嫌。至此,可以考虑排除了。

题旨:仁德之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

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

地兼井、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

收·B·解析:

A:不符史实。重农抑商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错误。

B:首先明确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的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结合、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然后对照题干信息,看看是否有着某种联系。题中“必须把粮食换成钱

币”,必然会影响到自耕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状态;题中“加剧了土地兼井、农户流亡”,

势必也会对自耕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的状态形成冲击。这种冲击或影响,对于自

耕农经济来说,正符合该项所描述的“受阻”。

C:生产热情如何?题干没有明确体现。(注:仅作疑点存在,也不可就此而武断排除,需

要对比 B 项后确定)

D:歪曲题意。题中的“操纵物价”,不等于操纵税收。税收是由国家执行。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重农抑商;自然经济)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莺台平章

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C·解析(实考过程模拟):

A:曲解题意。据材料,中书、门下二省仅是变更了名称,没有涉及职能的变化。排除。

B:不符题旨。该项从逻辑上看,并没有明显错误。但不符合问题的主旨:“目的”。(实

际做题时,一般不可排除,看后面两项有没有更适合的,再作决定。)

C:题中“低品级官员??议政”表明,这些官员品级低,他们依附于皇帝的权威,必然唯

帝命是从,然而权力却很大,同于宰相,他们跟凤阁、鸾台的宰相之间必然形成相互制约

的状态,这利于避免宰相权力独大的局面出现,自然也便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可

联系明清内阁和军机处设立的情形,以更好的领会该现象)。符合题意,保留并排除B。

D:不符题意及题旨。首先,题中并未体现出对于宰相职能的强化;其次,中国古代封建

统治者调整政策的目的,通常都是为了加强集权,维护统治地位。该项“强化宰相?职能”

的说法,并非真实目的。

考点: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

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都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

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D·解析(实考过程模拟):

A:心学强调的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这些特征,跟昆曲这种艺术形

式的流行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可以考虑排除,但并无十分把握,还得留下。

B:不符事实。据题意,昆曲明朝已流行,而京剧是清末道光年间才形成的。从时间上看,

就不可能存在该项描述的情况。错误。排除

C:不符题意。题干始终围绕宫廷及士大夫阶层与昆曲的互动情况说事,尤其这句,“演戏

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足以体现出等级意识是很浓的。所以该项可排除。

D:如果不是很肯定的排除ABC,一般也是不敢轻易选择 D 的。从题中信息看,“不敢不用”、“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透露出一种被动接受的信息,跟该项“符合文化品位”

的主动性语意不太相符;再者,该选项内容比较表象化,好象并没有什么历史价值可言,

难道这么长串材料就为了说明这样一个轻飘飘的现象?如果仅是“符合品位”还好理解一

点,可以从其所处阶层、价值观上体现。

回顾前面的各选项看, B 可依据知识排除;C可据题意排除;至于A,还真不敢随便排除,因为,不少时候,我们看不到联系,不等于没有联系。假如想得多,比如上面所述的

关于 D 项的语意,那结果恐怕就比较遗憾了。考虑越周到,倒越容易出错!!!

PS:从材料看,是因为官方的重视,上流社会的逢迎与虚荣做派在推动,把这样的现象归

为“符合?文化品味”,花了好些时间,坦白说,还没想透。

考点:京剧艺术;陆王心学。

28.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

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D·解析(实考过程模拟):

A:无中生有。题目无该项所描述的内容。排除。

B:自相矛盾,不符事实。“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意味着,朝贡体系依然存在,该项描述

的“已经解体”明显错误。排除。

C:曲解题意。题中,地方督抚只是尽其本分上奏和建议,这跟该项所说的干预朝政不是一

码子事。排除。

D:题中“邀请?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是按国际规则来解决外交问题,

而不再是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下的朝贡外交做法。该项符合题意,故选。

考典:近代中国外交观念的转变。

29.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

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

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

标·C·解析:

回顾基本史实:孙中山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始终坚持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的目标。据此,可以首先排除不符史实的A、 B 两项。

至于 D项,其中“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语意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对封建势力的具

体斗争对象改变了,二是反封建的大目标改变了,如果只考虑到后者,便可以排除,因为

反封建是实现民主共和的前提,是没有改变的。但若也考虑到前者,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干

扰。不过,就算该项的内容完全不知道是否符合史实,也不应该有大的影响,目标改变与

否,不是题目的主旨,题中材料始终围绕的核心内容,是对革命未成功的反思和探索。

C:吻合题意。孙中山反思的结论是“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

师法。”简言之,就是要效仿俄国革命领导集体“组织之方法”。俄国革命的成功,从领导层

面看,正是因为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考点: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 “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

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

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

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A·解析(实考过程模拟):

A:材料描述了这样的情况,根据地农民一改过去被压迫的境况,有了选举权,甚至可以参

与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决策活动中来(“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这可是激动人心的变

化啊,然而,在抗日战争背景下,这些权与利并没有落袋为安,还必须继续努力取得抗战

胜利。换句话说,正如该项所言,利于“抗日热情”的激发。保留。

B:不符题意。题中“减租减息”,只是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土地所有制没有改

变,依然是地主土地所有。排除。

C:国民革命(1924-1927 年)的基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抗战时期的中国,依然处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状态,任务还没有实现,努力中。排除。

D:国民党的影响?哪方面影响呢??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题干中关于根据地的政策,

也确实是有别于国民党做法的新现象,越想越糊涂。

这时候,拿保留下来的 A 来对比,可以从两方面考虑放弃 D 项。一, D 项中“ 排除了”的说法是不是显得有点绝对?二,也是最重要的依据,两者权衡的时候,看历史价值,看

题目主旨,题中材料的描述始终都是围绕着A。

题旨:抗战时期,中共已注重民生和民主政治建设。

31. 图 5 为 1956 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 画中字 : “奶奶的尺—

—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

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B·解析:

A:不符题意。该项描述符合历史背景(一五计划期间),但题中关于“尺”做“新衣”和

搞土地“测量”,却不是工业化的内容,更不能体现工业化为中心。

B:该项简直就是题干的直译,没有错误,保留。(这么表象化?有点怀疑是吧,应该的。)

C:不符史实。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于1958 年。

D:不符题意。图片上看起来,场面更象是农村。其实是城是乡都不要紧,反正只有一个场

景,而且题干中也没有城乡差别的任何对比性内容。

最后,本来有点疑惑的 B 项,也只好当仁不让了。

题旨:男女平等观念;“军工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十五的月亮)。

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

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思格斯曾评论说 : “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

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

利·C·解析:

题干解读:既然是问斗争结果,那么相关信息就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使贵族和

平民“完全溶化在国家中”,引号内容的理解是关键,而对它的理解不应该是绝对而单一

的,需要参照选项来领会。

B 项不符史实,可以先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6 世纪《民法大全》的汇编完成。(共和国时期是公元前509~公元前 27 年。)

D项概念混淆,不符史实,也可排除。该项的“自由民”,是除了奴隶之外的居民的

统称,包括材料和前面选项涉及到的公民、平民和奴隶主。结合教材,长期斗争后的法律

应是公民法,而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也就是说,不应该包括平民。

A、 C两项需要进行仔细的对比PK。“完全溶化在国家中”,如果理解为“无差别”的话,这两项同题干是多多少少总有些关系的,而且意思都相近,需要比较出最佳项。

从语言逻辑上看, C 包含 A,可以考虑排除A。关于 A,还有一个大疑点,奴隶制时代的法律,本质上是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服务的,取消贵族特权的可能性不大。

C项的“公民”又是怎么回事?这与题干中“平民”是否有冲突?没有,因为公民属

于平民的范畴。该项与题意的吻合度是极高的。故选。

特别提示:做高考题,用“材料没有反映”“与材料无关”这样的理由来排除某些选

项,是比较常见的,也常常是有效的。不过,下结论和排除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

“没有反映”“无关”之类的情况,有时候只是存在于我们有限的观察和思考范围之内,

并不一定真正的“没有反映”或“无关”。事实上,更重要的是,高考训练过程中,注意

养成“多疑”的习惯。

考点:罗马法

33.图 6 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

盛·A·解析(实考过程模拟):

A:奴隶贸易可以大赚,可以使财富流入欧洲,可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原始资本积累。

该项很切合材料的,保留。

B:不符史实。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

C:“日不落帝国”,指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的英国。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是通过一系列

的殖民活动,包括对西班牙、荷兰、法国的殖民战争,殖民掠夺、贸易等,更是因为资本

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所以,该项有过分夸大奴隶贸易在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中的地

位之嫌。排除的可能性极大,与 A 项一对照,便可果断排除。

D:之所以把奴隶卖到美州,是因为那里有市场,什么市场呢?挖矿、种植园农活等,白银

开采也在其中,逻辑上看,是合理的,该项不能就此排除。至于这些奴隶主要搞白银开采还是搞其它的,这不重要,无须深究,难道该项完全符合事实的话,就入选吗?不能,因为还有 A 项在。我们就顺着该项的“因”字看,欧洲贩卖奴隶的主因,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给

美州输送劳动力?结果不言自明。(该项如果在是否属实上花工夫的话,就上套了。)题旨:认识欧洲奴隶贸易是积累原始资本的重要手段。

34.1836 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

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A:不符题意和史实。疑点一,题中没有该项所描述的情况;疑点二,1861 年改革后,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题中的1836 年是处于沙皇专制体制之下。排除。

B:“巴结、行贿”官员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正是官场腐败的表现。该项与题意吻合。留

存。

C: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主要特征,是有着极富想象力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从题干的

描述来看,却是写实性的,揭露社会弊端且具有明显的批判性,应属现实主义风格。排除。

D:拜金主义,是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

为。题干跟金钱有关的唯有“行贿”一词,可见,题意并不在此,讽刺的应是人们对权力

的盲目崇拜。相比之下, B 项更适合题意,也更具历史价值。

35.20世纪60~70 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

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解析(实考过程模拟):

A:马歇尔计划1947 年已启动,对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起着重要作用。该项“开始发挥作

用”与题中“ 60~70 年代”的时限差距太大,明显错误,排除。

B: 50 年代初,欧洲经济一体化便已启动,1967 年,欧共体成立。时间上看,跟题干没有

冲突;题中的法、意、联邦德国都是欧共体成员国;经济一体化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综合

起来看,该项没有明显的不当之处。保留。

C:疑点一,时间上吻合度不高,西欧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就已建立。疑点二,与题意的吻合

度不高,福利制度主要是服务性和保障性功能,而题中强调的是农民因生产水平提高走向

富裕(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综合下来,对比 B 项,便可排除。D:如果你事先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70 年代以后的事,该项就很容易排除。实际上,有不少考生是不知道的,因为当前高中教材并没有明确这一知识点。下面,就站在不

知情的角度来看如何选。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建立的货币金融体系,利于推动世界经济

发展,其瓦解,跟“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有什么关联呢?如果有

关于摆脱美国控制而生出的某种结果倒还可以继续考虑。既然有疑问,那就放弃,选择没

有纰漏的 B 项。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欧共体、西方福利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

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

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

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 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

视为健康食品。 19 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

1910 年,美国已经拥有280 多个大豆品种,1931 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 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

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

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 分)特点:我国最早种植,历史悠久;由北到南逐渐推广;与其他作物轮种;注重经验的积累;

重要食材;重要的经济作物,政府重视。

作用:利于改良土壤;改善饮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政府财源之一,国家重要的备用物

资;推动农业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 分)

(答案结构:大豆自身因素+相关背景)

可作饲料或绿肥;健康食品;对种植环境的普适性高;近代自然科学不断发展,在科

技推动下,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世

界市场形成和发展,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 分)

加强各国各地区的联系与交流,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有助

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丰富人们的生活;物种本身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改良、进化,价

值与功能得到深度开发,更有效的为人类文明服务。

题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国家坚持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联想(题外语):

对材料中做红色标记的内容有何想法?是否也联想到四大发明,为何我们率先开发的

某些东西,到了国外,其功能、效益和影响力会更大?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889 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练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

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

大冶铁矿,开始等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

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 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

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

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 年后收归国有。

——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

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

(一)领会题意,找到阅读方向。

企业发展案例的启示,不外乎经验,或者教训。那么在阅读材料时就注意朝这个方向

去观察,去发现。

(二)阅读材料,发现问题,获取启示。

材料叙述了汉阳铁厂摸石头过河的曲折历程。

从曲折“教训”角度看,一、未能全盘规划,谋定而后动,这属策划管理上的问题。

二、当有人提醒后依然坚持先购机炉,这可能因为对新科技的认识不够,也折射出当时专

制体制下一言堂的弊端。

从成功“经验”角度看,一、坚持改革创新(包括科技、管理、募资等)。二、材料中,“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

功”。试想,若是私营,早亏得渣都不剩,汉阳铁厂能经受如此折腾,得益于国家这个强有力的后盾。

(三)立足当下,整理思路,定位“启示”。

“启示” 这种问题并不局限于案例本身,还需要切合社会现实,古(近代)今(现代)

结合,借古喻今。一般情况下,只要入题点不背离材料,用来说明的史实是可以比较开放

的。

就前述的紫色有下划线部分为例进行整理,可以初步形成这几个概念:先进管理的重要性;重视科技的重要性;政治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保障性意义;善于学习,坚持改革创

新;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同时,也必然去联想每一种启示能不能比较好的予以说明。拿准了就立即落实答案,

一开始想得多一点,是为了多给自己选择的机会,选择是为了能更迅速的回答。

(四)结合所学,组织和落实答案。

首先,别忘了“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注:所有示例仅为提示性的,意在抛砖引玉,谨供参考。

示例 1:(吸取先进管理经验正是对外开放目标之一)——现实意义,下同。

启示:先进管理是近代企业成功的保障

说明:(后面附一例别人分享的答案)

示例 2:(科教兴国战略)

启示:技术创新是近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说明:近代中国企业在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均明显落后于西方;半殖民地,发展艰难,效

率低,质量差,成本高,竞争力弱(也适当引用材料提供的部分信息)?;现代中国改革

开放,对教育、人才、技术的重视,使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

示例 3:(加强和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启示:民主政治是经济近代化的重要前提

说明:结合材料入题;洋务运动单引进技术没有变制度而失败(反证);新时期经济体制

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进行。

示例 4:(坚持改革开放理念)

启示:坚持改革创新是近代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说明:部分材料;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新时期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创新什么呢?

技术、管理等都可以)

示例 5:(宏扬家国情怀)

启示:国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说明:部分材料;洋务运动;改革开放。

附“示例1”答案参考(引用)

启示:科学的管理是近代企业成功的保障。

说明:

19世纪 60、 70 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创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这些企业多采

用落后的封建管理方式,或采用“官督商办”,同时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未能激活企业的发

展,最终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

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劝,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生产者和经

营者,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最终调动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管理方式的提高,只有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保

障企业的成功发展。

?????????????????????????????.

45.选考题:[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

材料

1949-1966 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

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 年 9 月,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提工作的机构。在

《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平奋发努力, 学政洽、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部生制度,制定了

新的留学政策。1978 年 11 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

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 年 12 月 , 国务院料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

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纯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丹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

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设明1977~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青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 分)

答案参考(引用)

(1)“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

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46.选考题: [ 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

材料

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苏四国的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

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 年 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

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 月 9 日,中、美、英、苏

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

内容。 1945 年 4 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

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 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 6 月 25 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

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

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分)答案参考(引用)

(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

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

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

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47.选考题: [ 历史一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三娘子 (1550~1613)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 “事无巨细, 成听取裁” ,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 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 年末。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 , 双方关系顿时紧张 , 在三娘子的劝说下 , 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

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

开市时 , 蒙汉人民“醉饱讴歌 , 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

塞下” ,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 , 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 , 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1581 平 , 俺答汗去世后 , 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

庸兵之患 , 沿边旷土皆得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 分》

答案参考(引用)

(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

会进步

(完整word)2018高考英语全国2卷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 英语试题 第二部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Summer Activities Students should read the list with their parents/carers, and select two activities they would like to do. Forms will be available in school and online for them to indicate their choices and return to school. Before choices are finalised, parents/ carers will be asked to sign to confirm their chil dren’s choices.

21. Which activity will you choose if you want to go camping? A. OUT. B. WBP. C. CRF. D.POT. 22. What will the students do on Tuesday with Mrs. Wilson? A. Travel to London B. see a parade and fireworks. C. Tour central Paris. D. Visit the WWI battlefields. 23. How long does Potty about Potter last?

(精校版)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3.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4.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5.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专项训

训练历史评价影响类 1.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 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2.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 A.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3.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A.孔孟的仁义之道B.老子的辨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D.墨子的非攻主张 4.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5.有学者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2018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卷2)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

2018高考历史全国2卷(答案版)

2018全国2卷历史 一、选择题 A B C D D C A B C A B B 二、材料题 (1) 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豆制品;农书对 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 物资。 (2) 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 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 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构建。 说明: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取落后的封建管理或“官督商办”的方式,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未能使得中国走上自强求富的道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企业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由此可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方式是企业改革成功的保障。 (1) “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 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 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 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 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 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 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1) 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 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 步。

2018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文综历史试题 (黑吉辽蒙疆宁陕青渝甘使用)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解析】材料核心词:“去其三面”(体现其仁德高尚),获得诸侯拥护,灭夏立商。答案A。B、C都不是材料核心意思,D项与材料无关。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偏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B 【解析】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自耕农失去土地)。AC均与材料无关。D调换了宾语,富商大贾操纵的是物价不是税收。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 【解析】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典型的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宰相数量大增非权力大增,排除A(今年高考有多道试题涉及此类干扰项)。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青”,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都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2018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打印版)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俊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井、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莺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同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都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答、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 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思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款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 “正方形” “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 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 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 ,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 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卷 一、单选题 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4.(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5.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6.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7.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8.图为1956年的一副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Ⅰ卷)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拥兵自重不上供的只占少数(约1/5),大部分都是由朝廷任命、上供或者少供,由朝廷驻重兵(区别于“拥重兵”),功能主要是“防骄藩”(防范骄纵的藩镇)。结合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朝延续“百余年”的信息可以判断出,D选项正确。A、B根据材料都无法得出。C选项片面解读了材料,这一时期的“藩镇”设置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其权力进行了限制,但“藩镇”对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依旧存在,只是比之前有所降低而已。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井主所雇工匠”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些竹简井属于民营手工业,数量成百上千,因此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是否高,B 错误。雇佣劳动是否已经“普及”无法判断,C错误。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的结论无法得出,D错误。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 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解析: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 B正确。图画仍属于传统绘画,无法体现新类型,A错误。海禁政策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朝臣思想的愚昧,并未体现传统观念的更新,D错误。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A、B、D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2018全国高考文综(全国2卷)历史部分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8. 19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9.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着。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 WORD格式 WORD格式整理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 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 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 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 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WORD格式 WORD格式整理 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8.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 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 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28.188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 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31.1977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 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 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恢复同意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 教育的普及 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 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 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发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 初步形成 专业知识分享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 WORD格式整理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 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专业知识分享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WORD格式整理 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8.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 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28.188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31.1977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 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 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恢复同意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 教育的普及 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 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答案及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I卷 文综地理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44 分。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 米以下,据此完成1~3 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 .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 D ?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 1.C 2.D 3.B 【解析】第 1 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精密机械设备组装或加工对精准度要求较高,轻微的误差都会影响产品品质,将此类工厂建在地下,可以减少地表和地面大气温度变化引起的物理膨胀收缩变化,以及地面各类振动引起的轻微变化,从而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 第 2 题,考虑到产品精度和安全需要,地下工厂设计和施工要注意防渗水、防噪声和防坍塌,日本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除了需要考虑以上因素,还需着重考虑地震的影响,而大连相对来说考虑的就较少。第 3 题,根据第1 题的分析,该类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精密度和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品质。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解析版(高清)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②④ 2 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D、防地震 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1.C 2.D 3.D 解析: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1.难度中等。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对该精密机械设备工厂为何要布局在地下我们开始也不知道,但是通过选项能给出一些线索,①相对于地表,地下受外界影响小,确实温度更加恒定,抓住关键词“精密机械”对外界环境要求高,如温度、湿度、震动等都会影响要机械的精确性,如智能传感器技术、精密仪器等,所以确定①对;②选项很明显地面以上也可以用于存储,而且材料中提到要在地面10米以下,很明显不只是为了存储;③地下生产需要深挖,前期投入成本很高,后期运行成本也大所以不能降低成本;④在地面以下10米深确实可以减少车辆、行人等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地面振动,以减少对精密机械的影响,所以选C ①④。 2.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无论在哪里布局地下工厂都需要考虑防渗水、防噪声、防坍塌,所以ABC排除,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收到地震的影响,因日本正好处于地震带上,所以还要特别考虑防震问题,答案选D 3. 考查综合思维能力。与第一题有很大关联性,A/C在题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精密机械不能等同于军事工业或地下兵工厂,而是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增加市场份额,所以排除A/C;D建在地下确实可以节约一定土地资源,但这只是部分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解析)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 量少未必精,量多未必滥,精练之魂,在透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俊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 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A·解析(实考过程模拟): A:吻合题意:据题干所言,商汤网开三面,当属仁善之举,因此得拥护而灭夏建商。保留。B:以偏概全,也不符史实。“见野外有人捕猎”,从语意看,“捕猎”是偶然行为;夏商时期,主要经济活动应是农业。排除。 C:保护鸟兽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范畴,跟题干是有所关联的,又是当代热点。保留。 D:歪曲题意,也不符史实。商汤灭夏建商,主因是夏桀暴虐无道的统治丧失人心。排除。 对比没有排除的A和C:仔细体味两项的差别和题目的主旨,哪一项的描述更严谨?哪一 项更能比较完整的体现题意?哪一项更具历史价值?C项描述的依据只是材料的前半部分,有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之嫌。至此,可以考虑排除了。 题旨:仁德之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 地兼井、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B·解析: A:不符史实。重农抑商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错误。 B:首先明确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的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然后对照题干信息,看看是否有着某种联系。题中“必须把粮食换成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