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句中停顿方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文言文朗读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1、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需要查这些关联词语的含义)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如:(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2)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一战。

(“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例:(1)忘∕路之远近(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4、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A、除了名词做状语外,一般情况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停顿永之人/争/奔走焉。

"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停顿十二要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主语和谓语构成单句的结构,诵读时要停顿。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里“禽兽之变诈”是主语部分,“几何哉”是谓语部分,中间要停顿。

又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4)其一/犬坐于前可爱者 /甚蕃(5)土地/平旷,屋舍 / 俨然(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谓宾之间要停顿。

宾语也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独立性较强,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停顿。

例:衔/远山,吞/长江,这里“衔”和“吞”是谓语中心语,“远山”和“长江”是宾语,中间要停顿。

又如:(1)恐/前后受其敌(《狼》)(2)恐/托付不效(《出师表》)(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4)燕雀 / 安知/ 鸿鹄之志哉(5)广 / 故数言/欲亡三、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直接要停顿。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例: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这里“受任”“奉命”都是谓语中心语,“于败军之际”“于危难之间”都是补语,它们之间要停顿。

又如:(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刻/ 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4)其一/ 犬坐/于前四、前置状语与主语之间要停顿。

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

如:(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五、“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有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则是两个单音节,意义也有所不同,诵读时中间要停顿。

例:中/ 间/ 力拉崩倒之声,这里“中”是中间的意思,作主语;“间”是夹杂的意思,作谓语中心语,它们之间要停顿。

又如:可/ 以/ 一战而/乡邻之生/ 日蹙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六、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如:①佳木/秀而繁阴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④问/今是何世⑤忘/路之远近2.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如: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二)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

(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于”“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如:(1)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孟子二章》)(2)盖 / 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4)至于/夏水襄陵(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问/(渔人)所从来(《桃花源记》)“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划分文言文句子停顿

划分文言文句子停顿

如何划分文言古诗文中的停顿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

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

“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

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 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例7、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2、? 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8、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例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 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例10、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和技巧总结

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和技巧总结

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和技巧总结
1. 嘿,你知道不,文言文句子停顿可有规律啦!就好像咱走路,一步一步得有节奏。

比如说,遇到“而”“则”这样的字,就像遇到个小拐弯,得停一下。

2. 咱拿“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来说,读到“而”这儿就得顿一下,要不读起来可就别扭啦,就像跑步喘不过气儿似的。

3. 还有啊,那些个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啥的,那也是要停顿的。

就好比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之秋”后面得停,像是给它单独的时间站出来一样。

4. 有次我读文言文,就是没注意停顿,结果读得乱七八糟,家人都笑话我呢,就跟那刚学说话的小孩儿似的。

5. 再就是句子意思转折的时候,也得停顿哦!就像走在路上突然改变方向了似的。

6. 记得有回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读文言文,有个同学停顿错了,一下子全班都哄笑起来啦。

7. 另外,那些特殊句式,像判断句、倒装句啥的,都有它们专门的停顿地方。

这就像是给它们量身打造的停顿规则。

8. 哎呀呀,掌握了这些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和技巧,读起文言文可就顺溜多啦,再也不会闹笑话咯!。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如下:
1. 望文断句法:通过直接根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和句意来进行
断句。

2. 主谓宾判法:依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来确定断句位置。

3. 修辞断句法:利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来辅助断句。

4. 迂回断句法:根据句中的逗号、分号、顿号等停顿标点来进行断句。

5. 主次断句法:根据句子结构的主次关系来进行断句。

6. 分段断句法:将长句分成多个段落,每段都有自己完整的句子结构。

7. 重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来确定断句位置。

8. 前后呼应法:根据句子中的前后呼应、对仗关系来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用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的句中停顿方法
一、教学设想:
最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停顿成为了一个考点。

然而,学生对于如何停顿并不太熟悉,不懂得停顿的一些基本的规律。

加上我校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文言停顿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

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停顿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我想,对于学生的文言停顿水平的提高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基于这种思路,我设计了这节课。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

新课标也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有效的备考,老师也能更有效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停顿的重要性,掌握停顿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总结归纳停顿的方法。

3.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停顿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三、教学方法:练习、讨论、归纳、总结
四、教学重点:文言文停顿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五、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运用对联引入,了解句中停顿的重要性: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二).做练习归纳总结规律:
A.小试牛刀: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1.饮少辄醉2.仲永生五年
3.恐托付不效4.今齐地方七百里
B.大显身手: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然后总结规律。

1.夫战,勇气也。

2.盖大苏泛赤壁云。

3.然胡不已乎
4.若夫淫雨霏霏
总结: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之后,关联词语之后,应当停顿。

C.大显身手: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然后总结规律。

1.臣之妻私臣……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总结:主语和谓语构成单句的基本结构,诵读时主谓之间要
停顿。

D.大显身手: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并总结规律。

1.广故数言欲亡。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总结:宾语也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独立性较强,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停顿。

E.大显身手: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并总结规律。

1.受任于败军之际
2.奉命于危难之间
3.躬耕于南阳
4.苟全性命于乱世
5.不求闻达于诸侯
总结:动补之间在诵读时要稍做停顿,也就是说谓语中心语与补语之间要做停顿。

F.大显身手: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并总结规律。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今天下三分……
3.荆之地方五千里……
总结:有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则是两个单音节词,意义也有所不同,诵读时中间要稍有停顿。

J.大显身手: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1.先天下之忧而忧
2.后天下之乐而乐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6.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 .杂然而前陈者
8.泉香而酒洌
总结:古汉语中有的词语表示承接、修饰、并列、转折关系,这样的句子在表示承接、修饰、并列、转折关系的词语前面停顿。

H.文言句中停顿的方法:
1、正确地将句子翻译出来准确地理解文意。

2、借助文言句中停顿的规律进行停顿:
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之后,关联词语之后,应当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

谓语和补语之间要停顿。

“古二今一”词语中间要停顿。

在表示承接、修饰、并列、转折关系的词语前面停顿。

I.文言文句内停顿口诀:
文言停顿莫为难,熟读深思是关键,章法结构全理解,方可停顿加斜线。

(四).达标反馈:
A.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1.足肤皲裂而不知2.媵人持汤沃灌3.至若春和景明4.则有心旷神怡
5.搜于国中三日三夜6.宋之地方五百里
B.根据句意及结构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不止一处)。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五).拓展延伸:断句
1.据说明末著名画家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

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

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那行字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2.从前有一位吝啬的财主,给儿子请先生,想在吃饭上省些钱,于是说:“吾家尚不宽裕,饭食需节俭。

”先生说:“好吧!但得有个标准,就写个文书吧,免得费口舌。

”财主同意了。

先生写了文书,内容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财主一看,心想:“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于是满口答应。

谁知,中午饭菜一上,先生即大嚷:“怎么只一碟青菜一点荤腥没有”财主说:“我是按文书做的呀!”先生拿出文书,念到:“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财主自是不愿,又怕声张出去被人耻笑,只好照办。

3.据说旧时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

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儿预立下遗嘱:七十老翁产一子人
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

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

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
4.从前,有个财主要开一家酿造厂,悬赏征求对联。

一个秀才前去应征。

他写完对联吟道:“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


得此佳联的财主却矢口否认赏金之事,秀才没办法只好离去。

酿造厂开张那天,秀才又来了,他在很多宾客面前大声诵读对联:
“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人多病,少财富。


财主听后气得浑身发抖,看热闹的人全都哄堂大笑。

(六).推荐作业:
把《醉翁亭记》的第四段划分出节奏。

(七).课后反思:
附:板书设计
文言文的句中停顿方法
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之后,
关联词语之后,应当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
谓语和补语之间要停顿
古二今一词语中间要停顿
在表示承接、修饰、并列、
转折关系的词语前面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