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概论第一章
现代科技概论重点

现代科技概论重点现代科技概论第⼀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论第⼀节现代科学技术的含义⼀、现代科学技术的概念社会上俗称⾼新技术,诞⽣于20世纪40年代的⼀个⾼新技术群。
是以材料、能源和信息科学技术为三⼤⽀柱,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兴起的世界新技术⾰命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新科学技术群。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新技术群2.发展创新速度快:如:1904年发明真空⼆极管到发明晶体⼆极管⽤了44年。
3.科学和技术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明显加强,各种新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出现了众多边缘学科或交叉技术。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
4.影响⼤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事记1.能源科学技术领域2.信息科学技术领域3.空间科学技术领域4.⽣物⼯程领域5.其它领域第⼆节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命对⼈们,社会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命的主要特点、⽅向和研究⽅法1. 主要特点:带头技术是电⼦科学技术、带头产业是信息产业,以知识和技术⾼度密集形态出现,不只出现在企业⽽且出现在⾼等学校、研究所与企业协同作战,对世界、国民经济的影响⾯⼴。
2. 主要⽅向3. 研究⽅式三、各国对现代科学技术⾰命的反响1. 制定发展⾼科技计划:863⾼科技发展计划、“⽕炬”计划2. 制定各种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和措施3. 增设科研机构,⼤⼒培养和吸引⼈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4.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励风险投资,吸引外资四、⾼新技术产业⾼新技术的实⽤化和商品化。
特征:⾼风险、⾼难度、⾼速度、⾼知识、⾼资⾦、⾼竞争、⾼效益、⾼功效。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研机构、⼤专院校与企业三位⼀体的新型组织形式。
以开发⾼新技术、开拓新产业为⽬标,促进科研、教育和⽣产相结合,推动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基地。
我国⼤陆最早1985年的深圳科技⼯业园。
第⼆章⾃然科学基础学科⾃然科学分段古代⾃然科学(16世纪以前)近代⾃然科学(16—19世纪)现代⾃然科学(20世纪以后)六⼤分⽀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天⽂学、地球科学、⽣物学第三章材料科学技术第⼀节基础知识⼀、材料科学技术中的⼀些基础名词:晶体与⾮晶体;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刚度,塑性等);热处理(淬⽕,回⽕等);化学热处理;相及相变等.⼆、材料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的发展:显微结构的研究,热⼒学的研究等三、研制材料的新⽅法、新⼯艺1、新⽅法: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表⾯处理的研究;破坏过程的研究;计算机的介⼊凑试法2、新⼯艺:快速凝固、离⼦注⼊四、材料的发展第⼀代天然材料:存在于⾃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物质第⼆代烧炼材料:烧结材料和冶炼材料第三代合成材料:化⼯合成,特种合⾦和超铀元素(原⼦序数⼤于92的元素的统称)第四代可设计材料:如复合材料第五代智能材料:如记忆合⾦五、材料的分类1的来源分类:天然材料(矿物,动物和植物材料)和⼈⼯材料(陶瓷、玻璃、合⾦)2:结构材料(利⽤⼒学性能承受⼀定负荷的材料)和功能材料(利⽤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材料)3:传统材料和新兴材料4:⾦属材料,⽆机⾮⾦属材料和有机⾼分⼦材料注意:⾦属陶瓷属于复合材料第⼆节材料科学技术的地位⼀、材料科学技术的概念材料:专指⼀些有⽤的物质.材料科学技术:是以⼒学、固体物理学、热⼒学、化学、晶体学等为基础,结合冶⾦、化⼯等技术科学,从总体上研究材料的种类、功能、基本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的科学。
刑事科学技术概论(1)

刑事科学技术第一章刑事技术基本理论1.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科学证据的专门技术。
刑事技术手段行使的主体是公安司法机关及其所属的、被授权承担刑事技术工作的科研部门和院校;研究的对象是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物证;任务是运用技术手段发现、提取从而收集证据,通过检验和鉴定物证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学科性质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法制服务。
2.刑事技术的对象概称为物证。
有以下几种:①人体物证②痕迹物证③文件物证④物品物证⑤关联物证3.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任务:①现场勘查,收集物证②物证检验和鉴定③研究和开发新技术4.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①为立案提供客观依据②查明案件的初始情况③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④利用物证串并案件⑤甄别、印证其他证据5.刑事科学技术内容:①痕迹检验②文件检验③刑事化验④刑事摄影6.刑事科学技术检验手段㈠形态分析①直接观察②间接观察③图像比对㈡物理检验①物理量的测定②可见光检验③不可见光检验④荧光检验⑤吸附与转印㈢化学检验①溶解试验②颜色反应③沉淀反应④结晶反应⑤燃烧反应⑥电解反应㈣仪器分析①色谱法②分子光谱法③原子光谱法④声谱分析7.刑事技术的种属鉴别是以物证检验所获取的科学事实为依据,对物证和留下物证的人或物的种类归属进行鉴别和判断的过程。
种属鉴别理论依据:①事物种属关系的实在性是种属鉴别的客观基础②事物种类的差别性是种属鉴别的分类依据③具体事物的共同性是种属鉴别的归类根据8.种属鉴别的基本方法:提取特征、比肩鉴别、综合判断。
9.同一认定:是指客体自身的同一,即他(它)只能是他(它)自己,而不是别的人或物。
同一认定是以解决嫌疑人或物与侦查工作所要寻找的人或物是否为同一人或同一物为目的,进行检验和论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同一认定科学依据:①客体的特定性②客体的稳定性③客体的反映性10.同一认定的类型:人身同一认定和物的同一认定。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专接本复习

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等)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起着指导作用。
2.技术科学在基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某类技术的特殊规律,并解决工程技术中普遍性问题的科学。
3.工程科学具体研究把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
4.实验技术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自然客体所采用的技术,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的基础。
包括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
5.基本技术既可以为实验技术提供仪器、设备来推动其发展,又可以通过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来推动产业技术的进步。
按照人工自然过程的四种基本形式,基本技术可分为四类: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
6.产业技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技术组成。
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
基本技术的开发必然会促进产业技术的巨大发展。
7.大科学(对比小科学P21)是相对于小科学而言的,是指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研究的事业。
诞生标志:1942年美国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
8.高技术指那些与基础科学理论的前沿紧密相连,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技术群。
标志事件:1942年12月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运行。
9.高技术产业指把产生过程和产品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产业。
是一项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资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辐射效果的新型产业。
10.可持续发展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危害”,即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扩大对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理(简答、填空、判断等)1.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要点:参考图1-1叙述即可。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绪论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含义1、科学: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倾向,一个是活动倾向。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
包括四层含义:一、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二、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三、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
四、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
2、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
狄德罗的技术构成的四个要素:目的性、规则性、“工具”性、“体系”性。
两个属性:一、它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知识、经验和技术同一定的物质手段相结合的系统体现.二、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它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因此也可以说,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实际上不过是技术的不同表现形态而已。
3、科学与技术的差别:一、任务和形态不同。
二、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
三、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
联系:一、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二、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
三、互相渗透。
第二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基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
它分:纯基础研究、定向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
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
开发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现有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生产产品或工程任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
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2、科学的分类:基础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技术科学(是研究如何将基础科学中的理论用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工程科学(是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与方法,为改造世界提供手段的科学)。
3、技术的分类:实验技术(分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分广义机械技术、广义物理技术、广义化工技术、广义生物技术)、产业技术。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科学技术概论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研究,总结出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制造出各种工具、设备和机器,以及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等活动。
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两个方面。
二、科学技术的分类1.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和现象之间的规律。
2.工程技术:包括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等领域,主要应用自然科学所得到的知识,设计制造各种设备和工具,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1.古代:人类最早开始掌握火种,并使用石器等简单工具。
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器具和轮子等更为复杂的工具。
2.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大学,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同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
3.近代:启蒙运动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爆发,机械制造、煤炭开采等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同时,电气技术、化学工业等新兴产业也开始崛起。
4.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人类探索太空、深海等领域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科学技术的应用1.生产领域: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学工业等。
它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2.农业领域: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如种植新品种作物、使用化肥农药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缓解了全球食品危机。
3.医疗领域:科学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新药物的研发、医疗器械的制造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延长了人类寿命。
4.环境保护领域: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如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平衡。
五、结论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01章 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

公认比较系统全面的是“狄德罗 ”论
18 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对技术的内涵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在其主编的《百科 全书》中技术的定义为: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而共同协作组成 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同时明确指出了技术的四个构成要素:
即技术的四个属性
1. 目的性:凡技术都是为某一特定目而产生的。即社会 属性:受到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教育等各种社 会条件的制约 规则性,技术的主要表现是规则和技能; 工具性:技术的实现离不开设备和条件;包含硬件 (实体、工具等)和软件(工艺、规则等)两套系统。 体系性:完整的技术与科学一样是成套的知识系统。
科学的分类
基础科学
现代科学
技术科学
工程科学
1、基础科学 研究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各种基本运动形态、运动规律
基础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质学 力学 生物学
化学
物 理 学 物质结构 相互作用 运动规律 热学和分子物理学 波动学和声学 光学 电磁学 原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
2、技术科学
研究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中的共同性规律
技术概念的发展
古代的技术:人的主观技能和技巧。 现代的技术:科学的应用,科学应用于生产过 程的中介。
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
技术被看作是科学的应用,是科学应用于生 产的中介。这样的技术具有两个属性: 第一,技术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 的产物,也就是知识、经验和技术同一定的 物质手段相结合的系统体现。 第二,技术的现实的生产力,渗透于生产力 的各个要素之中。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根本目标一致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 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互为前提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而技术创新和发 展则既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又为科学探 索提供必要的手段和物质基础。现代科学的发 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先进、复杂的技 术手段;现代技术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 上依赖于科学的进步。
科学技术概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南科技大学

科学技术概论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西南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通常科学通常可分为()两类。
参考答案:广义科学和狭义科学2.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是()。
参考答案:科学事实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四科”是()。
参考答案: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4.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被称为()。
参考答案:科学方法论5.在20世纪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趋势已开始显现出来,即()、技术科学化并且相互依存。
参考答案:科学技术化6.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在于()。
参考答案:科学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技术为科学提供研究手段;二者都要用科学方法;二者都使用仪器设备;二者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交替发生;二者不可分割7.下面关于科学与技术的表述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科学是技术的归纳和升华;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8.科学与技术从本质上说没有区别。
()参考答案:错9.科学与技术可以完全隔离开,科学自已发展,技术自己发展。
()参考答案:错10.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科学和技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相辅相成。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勇敢提出“日心说”观点的科学家是()。
参考答案:哥白尼2.维萨里于()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参考答案:15433.()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基本思想的奠基者。
参考答案:伽利略4.()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被称为17世纪物理数学百科全书。
参考答案:16875.1896年,人类首次发现了()元素所具有的天然放射性。
参考答案:铀6.19世纪80年代,人们曾寻找“以太”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实验是()。
参考答案:迈克尔逊-莫雷实验7.()体现了光的粒子性。
参考答案:光电效应;单缝衍射8.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受益于量子力学,例如()。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目录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 (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 (1)第三章现代科学的发展 (2)第四章现代技术革命 (4)第五章科学技术与社会 (6)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界定及关系 1一、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界定与特征----1(一)科学1、科学的含义6点2、科学的特征3性1力----3(二)技术1、技术的含义4点2、技术的特征2产物1标志---5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7(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
技术“做什么、怎么做”。
2、遵循两条不同的创新路线;3、具有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4发展有不同的动力和机制------8(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条件2---手段3、---桥梁-----8第二节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9一、科学共同体二、科学共同体的表现形式----10(一)科学组织的社会内在形式:1、科学学派;2无形学院(二)科学组织的社会外在形式:1、学会;2、---科研组织;3、科研中心。
三、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5个要求-------11第三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3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3个阶段----13二、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14(一)现代科学的宏观结构(二)现代科学的微观结构三、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15(一)技术体系的宏观结构(二)技术体系的微观结构:三个要素----16第四节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17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一)带头学科更替(二)科学中心转移模式(三)指数—逻辑增长模型----18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18(一)大科学及其特点:3点(二)高技术:六大领域----19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20(一)综合化、(二)加速化、(三)数学化、(四)社会化:表现为三个方面----2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第一节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与发展----22一、科学与技术的早期萌芽(一)科学知识的萌芽(二)技术的早期发展:1、石器的发展;2火的利用;3、手工业的发展;4、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近代自然科学最辉煌的成就
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首先发展
并成熟起来、形成独立体系的是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
批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科学家主要有伽利
略、开卜勒、惠更斯、胡克、哈雷、牛顿等。
力学体系为什么首先建立?
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次序是土、木、火、地、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 为 30 年、 12 年、 2 年、 1 年、 9 个月、 80 天 (后来精确测量为 88 天);恒星固定在天球上。
意义:
(1)描绘了太阳系的真实结构,正确说明 了一些天象; (2)结束了长达1000年之久的“地心说” 和“日心说”之争,使得天文学建立在 科学的基础之上; (3)它是自然科学向宗教神学的挑战,自 然科学从此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究课题、资料和必要的物质手段。
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 14世纪,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在意大利地中海 沿岸地区发展起来,随后,德,法,英,荷,西班 牙,葡萄牙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15-16世纪, 纺织、酿酒、玻璃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部门逐渐 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一方面迫切 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依托,另一方面, 又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研究课题、资 料和必要的物质手段。近代科学技术就 是在资本主义创业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哈维确立血液循环理论
1628年,哈维出版了《动物的心血运动及解剖学研究》,
阐明了他的血液循环理论。 由于哈维贡献,他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 哈维去世后,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荷兰科学家列 文虎克分别于1660年和1688年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了毛 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在动、静脉末端有通过毛细血管 把二者相连的预言。
14
科学革命的突破
事件: 1、天文学革命 2、医学革命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标志:
A.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与“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人物: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 B. 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 人物:维萨留斯-塞尔维特-哈维
15
哥白尼 Mikolaj Kopernik ( 1473.2.19 ~1543.5,24 )
1543年5月24日,已经双目失明的哥白尼 抚摸着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说: “我终于推动了地球。”
16
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
1.哥白尼的生平及学说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一1543)
1506—1512期间,用了6年时间写下了代表作——《天
体运行论》,创立了近代天文学。
25
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
1.维萨留斯对解剖学的新贡献
维萨留斯坚持亲自主刀解剖,按系统叙述了人体结构;同
时,用事实批驳了宗教宣扬的在人体内存在“复活骨”以
及男人的肋骨比女人少一根的胡说。
人体内根本不存在什么永不毁坏的“复活骨”,男人和女 人的肋骨数是相同的,都是24根;在解剖基础上维萨留斯 于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奠定了医学的基础。
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发生在公元14—16世纪,它是资产阶级 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的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的文 化运动,争取政治上的统治权 。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出现,后来遍及欧洲各国。
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提倡人权,反对神权;
神启
人性
人的主体 地位确立
信仰
理性
天堂
世俗
上帝力量 被弱化
9
• 文艺复兴增进了人对自然观察的兴趣,通过对自然的 研究,科学研究开始走向重视实验的道路。这时候, 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艺术创造空前繁荣,使得久已 压抑的人性和主体理性得到空前拓展。出现了文艺复 兴时期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以 及三大作家: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但丁。 同时,文艺复兴促进了技术与知识的集合——手 工艺人(最初缺乏文化知识)+以文本为导向的知识 者(这些知识最初总是被手工艺人和工匠所忽视)。 手工艺人和学者的相互作用,“艺术家-科学家”的 诞生。
3
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2.航海探险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原料、资金、劳动力 和市场,急需打开通往外界的通道,于是一些冒险家先 后组织船队进行航海探险。 最先组织大规模航海探险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他
们早就利用航海到非洲掠夺黑奴,寻找黄金和象牙。
航海探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造船技术等的进步。 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开拓进取 精神。 • 远洋探险的代表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 代表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21
日心说面临的两大难题
• 恒星视差:哥白尼的解释不是太有 力。和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 前310-230)的解释一样。19世纪上 半叶才被发现。 • 地动抛物:解释这个现象需要对亚 里斯多德的运动学革命。
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
2.布鲁诺和伽利略对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捍卫和发展 (1)布鲁诺的捍卫和发展。 他是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忠实捍卫者和发展者,在近代科 学史上是向宗教神学斗争的勇士。 1584年,他在英国出版了《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 宣传并发挥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多太阳系和宇
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1.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伽利略简介:伽利略(1564~1642)生于意大利 的比萨.巧合的是在他出世后三天文艺复兴时 期著名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逝世.伽利略的父 亲是当时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和数学家,他的学 术研究对伽利略产生很大影响,但他却希望儿 子学医而不是数学.1581年伽利略被送到比萨 大学学习医学.1583年,由于听了几次关于欧 几里得几何学的演讲,伽利略很快对数学着迷. 由于他执意不学医学,所以未取得学位就于 1585年离开了比萨大学.
3.哈维确立血液循环理论
哈维(1578—1657)是英国生理学家,解剖过七十多
种动物,观察其心脏搏动,发现心脏每分钟大约跳
动72次,1小时,心脏排出的血量为相当于人体重量
的1.5倍。 哈维意识到可能是血液在全身沿着一条闭合路线作 循环运动。
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
3.哈维确立血液循环理论
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如:开矿、建筑、机械 制造、航海等需要静力学、动力学、 流体力学. 第二,受天文学发展的影响.托勒密地心说和哥白尼 太阳中心说都说明行星绕一个中心转动,但是这些 行星为什么既不掉下来,也不飞走,还不相撞,是什 么力量的作用?这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思考. 第三,力学比较简单、直观,符合 人们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
第三卷是讲太阳运动的计算方法; 第四卷是讲月亮运动; 第五、六卷是讲行星的运动,推算星历表,预告星位。
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
太阳中心说的基本观点: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
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转着;月球是地球的
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
的对话》,分析了托勒密体系的不合理性,论证了哥白
尼体系的合理性,支持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立场。
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
----西方医学的特点:对外科的研究和以解剖学为基础。 ★达芬奇,为确定人体的正确比例和结构,解剖尸体,曾 画出尸体解剖图和心脏瓣膜图,表述了血液循环的概念; ★1543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发表《人体的结构》,确定 男女肋骨数目相等; ★1553年,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提出血液小循环理论; ★英国医生哈维提出血液大循环理论,奠定了生物学发展 的基础,使生理学成为一门学科。
10
• 但丁——最先主张人有自由意志,他说“自由的第 一原则是意志的自由,意志的自由就是意志的自由 判断,”但丁从自由意志的存在推出人应思想自由 和行动自由。
• 薄加丘——在<<十日谈>>中表达了平等的愿望:“人 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构成的,我们的灵魂都 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天生是一律平等的”。 • 莎士比亚——在名剧<<亨利五世>>中说出了“国王 就跟我一样,也是一个人罢了,”表达了平等和民 主的观念。针对教会要求人们献身于天主、追求来 世的教义。
宙无限性思想。
在哲学上,他认为最好的哲学是“最符合于自然的真理”。
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
2.布鲁诺和伽利略对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捍卫和发展 (2)伽利略的捍卫和发展。 1609年,他用自制的、可放大30倍的望远镜观察天空时 发现:太阳有黑子;月亮有山谷;木星犹如一个小太阳 系,有4颗卫星;还证实了哥白尼所说的金星有盈亏。 1632年,他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
第一章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产生
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
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
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五、数学的发展
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中世纪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神奇速度一下发展起 来,其首要原因应归功于资本主义兴起。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一方面迫切需要先进的科 学技术作依托,另一方面又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研
12
(2)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德国神甫马丁· 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运 动,反对教会特权,主张自己寻求信仰,追求自 由与平等,动摇了封建教会和宗教神学。为近代 自然科学的产生逐渐铺平道路 --中国的印刷术 为新教的思想宣传奠定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