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科学概论

合集下载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概论》题集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概论》题集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概论》题集大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A. 数字化B. 网络化C. 手工化D. 智能化2.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什么?A. 计算机技术B. 通信技术C. 控制技术D. 传感技术3.下列哪个不是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A. CPUB. 内存C. 硬盘D. 键盘(作为输入设备,在此特指非组成部分)4.互联网起源于哪个国家?A. 美国B. 英国C. 中国D. 日本5.下列哪项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A. 光纤通信B. 烽火传信C. 狼烟报警D. 飞鸽传书6.下列哪个不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A. 大量化(Volume)B. 多样化(Variety)C. 高速化(Velocity)D. 精确化(Precision)7.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包括哪项?A. 机器学习B. 手工编织C. 传统农业D. 古代兵法8.下列哪个不是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A. 智能家居B. 智能交通C. 手工制造D. 智能医疗9.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模式不包括哪项?A. IaaSB. PaaSC. SaaSD. DaaS10.下列哪个不是区块链的主要特点?A. 去中心化B. 不可篡改C. 高度透明D. 单一信任源大题二:填空题1.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包括计算机技术、______和控制技术。

2.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是______协议。

3.大数据的4V特性包括Volume (大量化)、Velocity (高速化)、Variety (多样化)和______。

4.在人工智能领域,______是一种通过让计算机从数据中学习并改进其性能的方法。

5.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品与______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6.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IaaS、PaaS和______。

7.区块链技术通过______机制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安全性。

大题三:判断题1.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概论

信息技术概论

第2 讲信息技术知识点 1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中,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技术。

其中计算机起到了关键作用,(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机)通过计算机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信息的整理、加工、分析和存储等工作;其次,通常计算机也是其他技术中的关键设备。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计算机更是起到核心的作用,而网络技术则是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延伸。

所以说信息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计算机直接或间接参与完成的。

知识点 2 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继工业化社会以后,以信息活动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活动的新型社会形态。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第三资源,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条件。

以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为主要经济形式的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经济为主导经济形式,信息技术为物质和精神产品生产的技术基础,信息文化导致了人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改变,导致了生活、工作和思维模式的改变,也导致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就是把信息的快速传输比喻为"高速公路"。

从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开始建设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干线,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目前已经建设了以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主干线,采用支线光纤和多媒体终端,用交互式传输数据、电视、语音和图像等多种形式信息的数万兆比特的高速数据网,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我国信息化建设情况起步工程三金工程:金关、金桥、金卡我国四大互联网络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一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一CERNet中国金桥网一ChinaGBN知识点 3 “计算机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定义:对于文化的定义,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即都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

信息技术概论

信息技术概论
信息技术概论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 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 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中,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 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技术。其中计算机起到了关键作 用,它首先是一种信息处理机,通过计算机可以高速度、 高质量地完成信息的整理、加工、分析和存储等工作; 其次,通常计算机也是其他技术中的关键设备。
•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经济为主导经济形式,信息技术为物质 和精神产品生产的技术基础,信息文化导致了人类教育理念 和方式的改变,导致了生活、工作和思维模式的改变,也导 致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信息高速公路
• 信息高速公路就是把信息的快速传输比喻为"高速公路"。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开始建设高速度、大容量、 多媒体的信息传输干线,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目前已经建设 了以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主干线,采用支线光纤和多媒体终端, 用交互式传输数据、电视、语音和图像等多种形式信息的数万兆 比特的高速数据网。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 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
文化为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 计算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计算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 生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这种形态具备了作为“文化”的各种基本属性。
• 2)计算机文化的具体体现
• 计算机理论及其技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泛渗透表现出丰富的文 化内涵;
• 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政府于1993年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 通俗说法。
•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概论结课论文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概论结课论文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自动化系选题类型:A摘要: 本文为《信息简史》的读书报告。

本文专注于信息传播技术这一方面,研究信息传播技术的要素,并顺着其发展史,探索由原始传播技术到电报,电话,互联网,量子通信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从中分析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简史,信息传播,影响,社会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its influence on societyAbstract: This is a book report of 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 We will focus on the aspec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ur aim is to outline the factors of 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ts development, from primi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telegraph, telephone, the Internet, a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In out discussion, we’ll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technology to the human society.Key Word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fluence, Sociology1引言《信息简史》一书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从人逐渐自觉地理解和运用信息,到信息深刻融入并改变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探寻和描述。

《信息学概论》第3章_信息组织、存储与检索

《信息学概论》第3章_信息组织、存储与检索

3.1 信息组织概述
(2) 耗散结构理论 Dissipative Structure
7
Ilya Prigogine 1969。耗散结构理论主要讨论一个系统从混 。 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 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研究耗散结构的性质及 其形成、稳定和演化的规律。它指出, 其形成、稳定和演化的规律。它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 放系统,当某个变量变化到一定的临界值时, 放系统,当某个变量变化到一定的临界值时,会通过涨落发 生突变,即发生非平衡相变。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就有可能 生突变,即发生非平衡相变。 转变为一种空间、时间、功能有序的新状态。 转变为一种空间、时间、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 衡态的非线性区形成的宏观有序结构, 衡态的非线性区形成的宏观有序结构,需要与外界不断交换 物质和能量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物质和能量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或不再因外界的微小扰 动而消失。 动而消失。这种需要耗散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其有序性的结 构称为耗散结构。 构称为耗散结构。
3.1 信息组织概述
14
信息学研究信息系统由旧结构不断演变为新结构这一过程的 规律性, 规律性,而协同理论正是以不同学科中现象复杂多样但宏观 质变行为却遵从共同规律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质变行为却遵从共同规律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这就提供了运 用协同理论方法研究信息学问题的可能性。 用协同理论方法研究信息学问题的可能性。这种研究的优越 性还在于,信息系统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的开放系统, 性还在于,信息系统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内 部存在着众多相互作用的子系统,运用协同理论无需从微观 部存在着众多相互作用的子系统, 上具体掌握其中每一个子系统的细节, 上具体掌握其中每一个子系统的细节,使用少量序参量就可 以表征系统的宏观特性(有序度),进而可以用序参量方程 以表征系统的宏观特性(有序度),进而可以用序参量方程 ), 描述系统由旧结构向新结构转变的复杂过程。 描述系统由旧结构向新结构转变的复杂过程。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1)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1)

Xi信息科学。

技术概论1.概念解释:信息: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应,是通过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及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信息量:信息量就是对消息中不确定的度量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

通信方式:是指通信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工作形式和信号传输方式,它是通信各方在通信实施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的问题。

通信手段:通信的信号传输方式。

3,通信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能否举例说明这些部分及其作用?信源: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者基带信号。

例如电话机、摄像机、电传机和计算机等各种数字终端设备。

发送设备: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例如调制是一种最常见的变换方式。

信道:传输信号的物理介质。

例如大气导线电缆光纤等。

噪声源:不是人为的加入设备,而是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并且是人们所不希望的。

接收设备:基本功能是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即进行解调译码编码等。

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相应的原始基带信号来。

信宿:是传输信息的归宿点,其作用是将复原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

如扬声器等。

4目前有哪些常用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手段?通信方式:根据通信对象数量的不同,通信方式可分为:点到点通信,点到多点通信,多点到多点通信。

根据传输方向和传输时间的不同,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双工通信。

根据通信终端之间的连接可划分为两点间直通方式和交换方式。

根据数字信号传输的顺顺序可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根据同步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同步和异步通信。

通信手段:(1),电缆通信(2),短波通信(3),微波通信(4),卫星通信(5),移动通信1,什么是通信网络?它包括那些组成部分?其拓扑结构包括哪些?通信网络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的组织在一起按约定的信令和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系统。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信息科学技术概论是一门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

信息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计算机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设施,它能够存储、处理和传输大量的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得人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信息的表示、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等方面。

其中,信息的表示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它涉及到信息的编码和解码等技术。

信息的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它涉及到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信息的存储是指将信息保存在存储介质中,它涉及到数据库技术和文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信息的处理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它涉及到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

信息的应用是指将信息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过程,它涉及到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信息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交通领域,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等目标。

在医疗领域,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教育领域,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远程学习和在线教育。

在金融领域,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帮助银行和证券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一个难题。

此外,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如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地推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培养更多的信息科学技术人才。

《信息论》(电子科大)第1章 概论

《信息论》(电子科大)第1章 概论
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论导论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陈伟建
电子科技大学
第1章 概论
什么是信息(information)? 什么是信息(information)? 什么是信息论(information 什么是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 informatics)? informatics)? 什么是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 什么是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
三,信息科学及其研究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
1,信息科学的概念 一般认为,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度量, 一般认为,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度量, 获取,传递,存储, 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和施用的技术 科学. 科学. 进一步, 进一步,可以从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和 研究内容两个方面来理解信息科学的概 念.
①信息科学以信息为研究对象 维纳曾指出:信息既不是物质, 维纳曾指出: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 能量,信息就是信息. 能量,信息就是信息. 维纳揭示了信息具有与物质 了信息具有与物质, 维纳揭示了信息具有与物质,能量不同 的属性. 的属性. 辞海》对信息的解释中也明确提出: 《辞海》对信息的解释中也明确提出: 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被称为系统的三大要 素.
从通信的实质意义来讲,如果信宿收到 从通信的实质意义来讲, 的消息是已知的, 的消息是已知的,则等于没有收到任何 消息. 消息. 因此, 因此,人们更感兴趣的是消息中所包含 的未知成分,用概率论的术语来讲, 的未知成分,用概率论的术语来讲,就 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成分, 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成分,香农将该成分 称为信息,并进行了数量描述. 称为信息,并进行了数量描述. 三者的关系:通信系统传输的是信号, 三者的关系:通信系统传输的是信号, 信号承载着消息, 信号承载着消息,消息中的不确定成分 是信息. 是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信息科学概论·什么是信息科学?·它的内容、体系、范围是什么?·什么是信息科学的研究背景?·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什么意义?关于信息科学的更为精确的定义是: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

1.1 信息科学1.1.1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是信息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根本的特点之一,也是信息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最根本的前提。

信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它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事物”,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实在客体,也可以是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既可以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也可以是一切意义上的变化;“运动的状态”是指事物在特定时空中的性状和态势,“运动的方式”是指事物运动状态随时空的变化而改变的式样和规律。

第一,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一类研究对象。

第二,信息与物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第三,信息与能量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第四,人类要认识事物就必须要取得信息,要变革事物也必须要有信息。

·既然信息对于人们认识事物(世界)和变革事物(世界)是十分必要的,那么,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使命,就有必要深入的研究信息问题。

·既然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一类研究对象,那么,人们对信息问题的研究就具有普遍的意义。

·既然信息不等同于物质也不等同于能量,那么,对信息问题的研究就自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两个问题:第一,既然上述结论表明信息问题的研究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为什么在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中叶以前,信息科学一直没有放到“议事日程”上来?第二,关于信息科学的独立性的问题。

传统的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各种层次、各种形态的物质和能量,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天体物质、地球物质和生命物质的物质结构以及其间所包含的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转换规律。

尽管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信息问题,然而传统自然科学所关心的却只是其中的物质和能量的问题。

信息科学把信息(而不是物质和能量)作为新的研究对象,它是一个独立的对象,于是,信息科学的研究必然会形成为一门与传统科学有重大区别的新科学。

1.1.2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研究信息的运动规律。

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图1.1.1 信息科学研究内容的抽象模型抽象模型:·对象产生本体论意义的信息。

·本体论意义的信息转变为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

·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转变为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

·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反作用于对象客体,使对象产生新的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的产生――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再生――信息的施效或利用信息运动规律包括:(1)信息产生的规律(2)信息获取的规律(3)信息再生的规律(4)信息施效的规律(5)信息传递的规律(6)信息系统优化或自组织的规律(7)信息过程智能化的规律在AKT中分为:获取、建模、再生、检索、传播、维护。

·信息感知:完成本体论意义的信息向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的转变。

·信息识别:对所感知的信息加以辨识和分类。

·信息变换:将识别出来的信息施行适当的变换(一般是变换它的载体),以利于下一步的传递。

·信息传递:将信息由空间的某一点转移到另一点,以供使用。

·信息存储:收到信息后要以适当的方式存储起来,以备使用时检索。

·信息检索:需要使用信息的时候,就要把存储着的有关信息准确迅速地取出来。

·信息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都不能直接使用,而应当先对它们进行某些适当的处理,包括进行分析比较和运算等等。

·信息再生:经过信息处理,就可能获得关于对象运动的规律性的认识(即获得更为本质的信息),在这个基础上,主体形成自己对对象的策略,换句话说,就是再生出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

·信息表示:主题再生出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后,要把它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来。

·信息变换:这里的信息变换的作用同前面的很类似,就是对以某种方式表示的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进行变换,以利后面的传递。

·信息传递:把经过变换的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从空间的某个位置(主体所在处)转移到另一个位置(对象所在处)。

·信息检测:经过传递的信息可能收到噪音等因素的干扰,信息检测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把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从干扰的背景中分离出来。

·信息处理:为了便于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发挥效用,还需要对它进行适当的加工。

·信息施效: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表现了主体的意志――应当怎样对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方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即控制)的作用就称为施效。

可见.只有当上述所有单元都正常发挥作用的时候,主体才能从本体论意义的信息中提取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并从中对对象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反映主体意志的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并通过它的反作用实现对对象的变革或改造。

应当指出,在许多情况下,信息施效表现为“控制”――按照主体发出的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所规定的“状态和方式”来调整或改变对象原来的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所以控制是上述整个信息过程的一部分。

这也正好印证了控制论的奠基者维纳(N·Wiener)的一个重要论断:“控制工程的问题和通信工程的问题是不能区分开来的,而且,这些问题的关键并不是环绕着电工技术.而是环绕着更为基本的信息概念。

“因此工程中的控制论,不论是关于人、动物还是机器,都不过是信息理论中的一部分罢了。

”这些分析和论断表明了控制与信息的关系,也表明了控制理论与信息科学的关系。

另一方面,还应当指出,无论是抽象模型还是典型模型都非常清楚地表明:整个信息过程总是始于对象初始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结束于对象终了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后者是主体所期望的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因此可以称之为主体的目的状态和方式。

整个信息过程就是不断地控制对象,使它逐渐由初始的状态和方式转移到目的的状态和方式。

于是,从主体的立场来看,整个信息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于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方式进行优化的过程,或者,如果我们把“对象”看作是某种“系统”,那么,这个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通过控制(即信息的反作用)来优化系统的过程。

图1.2 信息科学研究内容的另一种模型这个模型的含义是:当主体与对象(即系统)打交道的时候,主体通过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来认识系统的初始运动状态和方式;然后在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再生”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规定系统由初始状态转变到目的状态和方式;控制的作用则是理解和执行这个新的信息,引导系统达到规定的目的状态,完成主体对对象施行的变革。

如前所说,在获取、处理、再生和理解信息等过程中,主体应当具有智能,而且,主体智能水平越高,相应的信息过程就越有效,反之则越差。

因此,智能乃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类信息过程的基本特征。

实际上,智能本身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在本质上正是—种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归纳为:(1)探讨信息的基本概念和本质。

(2)研究信息的数值度量方法。

(3)阐明信息感知、识别、变换、传递、存储、检索、处理、再生、表示、施效(控制)等过程的一般规律。

(4)揭示利用信息来描述系统和优化系统的方法和原理。

(5)寻求通过加工信息来生成智能的机制和途径。

信息科学的研究范围超出了仙农的信息论,深入到了控制论科学、系统科学、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认知科学、思维科学等领域,并且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而继续扩展。

信息科学的基本学科层次:·信息科学的哲学研究,或称之为信息哲学。

·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信息科学的技术应用研究。

1.1.3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创立一套新的与这些新对象、新内容相适应的科学方法论。

研究对象都是信息现象占主导地位的事物,这类事物的普遍特征是处于高级的运动形式。

一方面,物质结构往往都十分复杂,另一方面,能量转换关系往往又不能反映出事物运动的本质。

物质的观点和能量的观点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必须从信息的观点、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

三个方法和两个准则:信息分析方法、信息综合方法、信息进化方法、功能准则、整体准则。

信息方法的基本意思是:在与高级复杂的事物打交道时,应当从信息(而不是物质或能量)的观点出发,通过分析该事物所包含的信息过程来揭示它的复杂工作机制的奥秘,通过建立适当的信息模型和合理的技术手段来模拟或实现高级事物的复杂行为。

分析解决高级复杂事物的工作机制的认识问题,综合解决高级复杂事物的工作机制的实现问题,进化则解决高级复杂系统的优化和完善问题。

1.1.4信息科学的研究目标信息科学的研究目标:扩展人类的智力功能。

随着信息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主体(人和生物)在获取、传递、处理、再生、施用信息等各个方面内在的机制将逐步被阐明,这些就为揭开包括遗传和思维等在内的各种高级复杂信息过程的奥秘开辟了越来越光明的前景;另—方面,人们还将逐渐找到越来越有效的方法在机器上复现主体的那些信息过程的机制,甚至在某些方面改进这些机制的工作性能。

这就必然会导致大量高级智能信息系统的问世.以它们的优异性能来补充、增强和扩展人的各种天然信息功能,即:获取信息的功能、传递信息的功能、处理情息的功能、再生信息的功能、施用信息的功能,特别是这些功能的综合——智力功能。

这种前途是必然的。

只要信息科学确定了以信息作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只要信息科学紧紧地抓住信息运动规律并进行深入研究,那么,扩展人的信息功能持别是智力功能这个目标就势在必达。

总之,和以往一切传统科学不同,信息科学破天荒地把信息推上了科学的舞台,使它与物质和能量鼎足而立,并以崭新的思想和方法大大干富了科学的宝序。

信息科学的兴起.使以物质和能量二者为中心的传统自然科学观念让位于以信息、能量相物质三者为中心的现代科学观,使力量型的科学发展成为智慧与力量相结合的科学,使以解放人类体力劳动为目标的传统科学转变为以解放体力和智力劳动为目标的现代科学,总之,信息科学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科学的结构、内容和方向.改变了科学发展的图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1.2信息技术1.2.1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内涵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

(1)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触觉器官和平衡感觉器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