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通史复习先秦时期共47页

合集下载

二轮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

二轮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
东夷族群交往
先秦时期,华夏族与东夷族群在山东 半岛和内陆东部地区频繁交往。这种 交往不仅限于贸易,还包括文化、技 术和人员的交流。
西戎关系
在先秦时期,西戎各部与中原地区保 持着复杂的关系。虽然战争与冲突时 有发生,但双方也在经济、文化等方 面有一定的交流与融合。
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与南方楚文化交流
二轮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
• 先秦时期历史概述 • 先秦时期政治发展 • 先秦时期经济状况 • 先秦时期文化繁荣 • 先秦时期社会生活 • 先秦时期对外关系
01
先秦时期历史概述
历史背景
远古时代
约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包括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两个阶段。原始社会以石器为主要工具,经历了母系氏族社 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奴隶社会以青铜器为主要工具,夏、商 、西周三个朝代先后出现。
原始社会的民主精神。
世袭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落联盟 演变为国家,首领世袭制取代 了禅让制,体现了阶级社会的 产生。
分封制
西周时期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 ,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形成层 层分封的等级制度。
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由国 君直接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标
志着官僚政治的兴起。
政治事件与人物
01
02
奴隶阶层
奴隶是社会中的最底层, 他们被视为财产,主要从 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家务 劳动。
生活方式与习俗
农业生活
先秦时期,农业是主要的 生活方式,人们以家庭为 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 足。
礼仪与习俗
先秦时期有着严格的礼仪 制度,人们注重孝道、尊 卑有序,崇尚礼义廉耻。
文化艺术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如《诗经 》、《尚书》等经典文献 的出现。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

• 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 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 加上艺术的象征意义,例如把某个事物附会神话传说或取其名称 的谐音,并视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 • 吉祥物表现了人类与生俱来趋吉避凶的本性,撇除迷信的成分, 我们可尝试细味由追求吉祥而衍生的动人故事和艺术成就。就是 现今的许多体育盛会之中,亦常有 「吉祥物」的出现,其他诸 如建筑雕塑、木器文饰、陶瓷描绘、窗花剪纸、壁画挂历乃至商 标城徽或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均反映了这种对生活的企盼。 • 吉祥两字的组合使用,据认为最早出于《庄子· 人间世》:“虚 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对此有个疏解:“吉者,福善 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试以这条疏解来说明众多吉祥纹图的 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用来表达求吉 驱凶观念;可以是自身祈愿的,也可以是相互祝颂的。反过来讲 ,就是许多吉祥纹图的题材和构图,都有“福善之事”和“嘉庆 之征”作为创作的素材。
新课标高中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先秦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教学目标:强化时序、牢记关联、把握特征、 厚积薄发,构建横向知识结构体系。 课程链接: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 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 《百家争鸣》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期三个阶段)
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 •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 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 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 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 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 的封建社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 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 段。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
1.土地制度:公有(氏族公社所有)
经济
2.农业: 神农传说(制耒耜,教民劳作)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文化
3.手工业:纺织业(葛、麻、丝织出现) 青铜制造技术 陶瓷业(陶器,如彩陶、白陶、黑陶)
4.商业: 以物易物
文字: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文字的起源
表二
政治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
1.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
经济 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印象西周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二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
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 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 评价史实—— 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 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 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如何评价秦始皇 要知道秦始皇的主要作为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根据题意,分析材料
功评价:
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 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
材料三 代表各阶级(层)的学者或思想家,企图按照本阶级(层)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社会及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 互相辩难,有儒、法、道、墨等家。
二轮通史复习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早期政治制度中权力分散的原因 • 1. 生产力落后,交通、通讯手段无法支持 中央对庞大地区的直接管理 • 2. 诸侯国由血缘部落转化而来,以血缘为 中心,中央无法派遣官员直管理 • 3. 行政技术和人才储备无法支持中央集权
子曰:“殷因于夏 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 可知也。”
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2.商朝:
(1)王位世袭制: 基本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 征伐。 (3)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 具有神权色彩 商朝政治制度特点: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②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 ——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 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 段,是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的重要时期,是中 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精耕细作的农 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基本奠定,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 朝代更替: • 1.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实行禅让制 2.夏代(约前2070~前1600年),统治中心大致在河南西部· 山西南
——《论语· 为政》
“三代”制度的演变 夏 王位世袭 制 商 周 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因”) (“因”) 兄终弟及(“损”) 宗法制(“益”) 内外“服” 内外“服” 内外“服”制 制 制(“因”) (“损”)分封制 (“益”) 商人尚鬼 商人尚鬼(“损”) (“益”) 礼乐制(“益”)
• 二、夏商西周的经济
•一·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
1.夏朝:

历史通史整理-先秦时期

历史通史整理-先秦时期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总括】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世袭王朝,标志着已经产生。

西周实行和结合的制度。

春秋战国是一个时期。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1、夏朝和商朝年,(谁)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夏朝最高统治者通过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2、西周的政治制度地区:目的:对象:①分封制权力:义务:①②③特点:影响:目的:②宗法制含义:是用父亲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特点:3、夏商西周的经济①农业:夏商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一切土地属于商周时期,出现了农具,但由于它们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和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②手工业:此时的手工业以为代表,如、、此时的手工业属于手工业。

③商业:商朝人以善于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商周时期,对商业的政策是。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1、春秋时期的政治: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遭到破坏,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他们为了争夺和,进行战争。

2、战国时期的政治:战国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于自己的封号,纷纷。

一些诸侯国为了,纷纷变法,力图通过来统一天下。

3、秦国的统一战争:秦国经过,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先后灭掉、、、、、六国,年,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秦朝。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1、农业①生产工具及耕作技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和并将其逐渐推广。

②耕作方法:③水利工程:④土地制度:此时,遭到破坏,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缺点:、2、手工业①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主要分为和。

②民间手工业:分为和。

前者以业为代表,其产品主要用来和。

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

后者的产品主要用于。

3、商业①商业发展原因:②重农抑商政策:当时的措施: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1、春秋时期的思想①老子(道家):著有。

他主张:、、②孔子(儒家):A、他主张“仁”。

认为“仁”就是;实现“仁”要做到;强调统治者要B、还主张,希望恢复,使社会能够C、在教育上,他首创,主张,打破了D、在文化方面的贡献: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出现的背景A、B、C、D、②内容3、科学技术①世界上最早的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共47张PPT)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共47张PPT)

史学理论—— 民本思想
命题探究
命题思想一
命题思想二
命题思想三
命题思想四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4.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
解析
民生利益放前头,显示了
“克己复礼”本质上是
沉甸甸的百姓分量。下列
主张恢复维护奴隶主
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
贵族利益的等级制度,
念的是
( D)
故选 D。
A.仁政
B.为政以德 C.兼爱、节用 D.克己复礼
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及其演变
基准考点二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诸子百家争鸣中的对立观点
• 1.治 国上:
• 2.人与自然关系上:
• 3.人生态度上: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知识归纳 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 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 “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 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今天是2014年5月17日 周六 离我们的高考仅有386天
历史一轮复习基本流程
• 1、明确复习范围与要求;
• 2、构建知识体系,整理在积累本上; • 3、阅读教材相关子目文段;
• 4、梳理考点、重难点知识;
• 5、完成真题检测 ;
• 6、自评纠正,补充教材笔记,完善积累本;
知识整合·有认序真研识读记课本! 实现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史论结合
研析高考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古代史复习(先秦)课件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古代史复习(先秦)课件
通史通史与断代史相对,指记述由远古到现代各时
代历史的史书,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各 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 包括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思文等多方面内容
整体思路: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1、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农业:生耕产 作工 方具 式::商例石周不器时大锄期仍耕青以铜石农、具木出、现 骨器但为使主用比 生产方式:(千耦耒其耜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青铜冶铸: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 手工业:瓷器:商朝代主时要”期用;出商途现代:原青兵始铜器瓷铸、器造礼技器艺臻于成熟
受封者的义务: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
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世袭爵位,管理封地内的土地和人民;有设置
受封者的权利: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的独立性,在自己
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评价:
积极: 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局限性: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事实上导致了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选D。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中央集权的力
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肯定“精
美,质量上乘”,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
【典型例题】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
群,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
使用了失蜡法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
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 推测出(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释读能力。我国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鼎盛是在商周时期,排除A项; 材料中反映的楚国墓群,应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青 铜器在当时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D项不符 合史实,故答案为C。

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先秦时期用

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先秦时期用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提纲第一讲【先秦时期】第一课时一、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夏朝存在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存在于约BC1600-BC1046;西周存在于BC1046-BC771)※阶段特征1、政治:早期国家产生并初步完善;由部落联盟向方国联盟演进。

以血缘为纽带的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确立,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完善。

2、经济:夏商周被成为“青铜时代”,盛行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农业生产以奴隶集体劳动为主;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工商业基本为官府所垄断。

3、文化:商朝的以神为本;西周以人为本,春秋战国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西周的礼乐文化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核心主干知识政治【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1)“家天下”制度的确立:夏朝国君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禹的地位。

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传子”,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中央官制:王下有“三正”和“六事之人”。

三正主管政事,六事之人经常在王左右,有戎事时候,可以代王统率军队。

(3)地方官制:夏王统治下,任然存在许多部落。

这些部落首领大多称“伯”。

伯是一方之长,有相对的独立性。

2、商朝政治制度(1)商朝实行内服和外服管理制度。

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利。

(2)中央官制(内服官):分内廷官和外廷官,内廷官负责商王私人事务,外廷官负责处理国家事务。

(3)地方行政制度(外服官):实行分封制,地方由诸侯统治(称方国),多由商王诸妻、诸子、功臣以及臣服于商的部族首领担任。

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称号。

地方诸侯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平时为商王守边,有戎事听调随征,同时还有为王室服役、进贡。

(4)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