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匆匆第一课时的教案

匆匆第一课时的教案

匆匆第一课时的教案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教学设计方案,对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匆匆第一课时的教案,希望能帮到你!【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裸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用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不甘心虚度年华的思想感情。

品味、积累语言。

2、难点:作者怎么至于为时间的流逝“头涔涔而泪潸潸呢?”【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裸、蒸融等。

2、能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名言、*句。

3、课文配乐朗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描述一个事物,说它“是世界上最多的,又是最少的;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不被人重视的,又是最令人惋惜的。

没有了它什么也做不成。

”你知道他描述的是什么吗?(时间)(曾想以一个猜谜的形式开头,设置一些悬念)2、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格言、*句你都会背哪些?3、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纷纷写出自己对时间的感悟,咱们今天就先来欣赏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吧。

(板书课题)生齐读。

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阅读时,不管是一段话还是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都能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画面,这样读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刚才大家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一、谈话导入,引出文本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时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2、是啊,时间真是个神奇的精灵!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题目叫“匆匆”。

(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

想不想读?课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课文。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

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5、朗读展示,适时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三、探究阅读,批注文本1、引导:时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

朱自清《匆匆》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朱自清《匆匆》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朱自清《匆匆》优秀教案(优秀3篇)《匆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理解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时光的匆匆与稍纵即逝。

2.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奠定感情基础。

1.师:同学们,谁来朗诵一下《长歌行》这首诗?这首诗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2、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这样的感叹的。

3、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理解匆匆的意思。

(3)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和作者一起感受岁月的脚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听录音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到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1)注意涔、潸的读音。

(2)引导学生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指导学生朗读自己感到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你听出朱自清对时间是什么样的感受?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四)、读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对时光流逝的追问。

1、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时间的匆匆?(着重指导学生从三个再字,一去不复返理解时间的匆匆)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句子中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绪。

3、时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所以作者反反复复在追问啊!再看看第一自然段的后半部分,作者是怎么问的?4、从这反反复复的追问之中,你体会到作者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5、郁达夫说朱先生的文章满贮诗意,我们把文字排列变一变,看有没有读诗的感觉?(指名全班配乐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感悟到什么?2、冬去春来,花木有谢而再开的时候,而人的青春呢?却是一去而不复返,正如朱自清所说:(引导读第一自然段)(二)、读第二、三自然段,感悟时间的短暂、与珍贵。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1、2自然段。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板块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谜语导入。

(1)师: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一直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却看不到、摸不着。

我们常常忘记它的存在,可它一旦逝去,我们就会追悔莫及。

有人说,浪费它就是浪费生命。

还有人把它比作海绵里的水,说只要愿意挤,总是会有的。

那么,它是什么呢?(2)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谜底:时间。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从古到今,我国许多文人都曾因为感慨时间的流逝而创作出经典的文学作品,例如《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国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因为时间的流逝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这篇专写时间的散文《匆匆》。

3.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

朱自清(1898—1984),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藏”是多音字,在本课读cáng;“蒸”是后鼻音、翘舌音;“挪”是鼻音;“裸”的声母是边音。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注意:“藏”的下半部分“臧”中的“臣”不要写成“”。

“藏”的第六笔是竖折,第八笔撇的起笔要在第7笔横的中间。

“蒸”中间的“丞”下面的横不要写得过短。

8《匆匆》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匆匆》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匆匆》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匆匆》的主题,领悟时间流逝的宝贵,并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对散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对时间管理的意识,以及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时间的珍贵,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进而培养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对时间的感悟及其写作背景。

2. 课文解析:详细解读《匆匆》的结构、主题、修辞手法等。

3. 时间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珍惜时间,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匆匆》中时间的流逝和珍贵,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

2. 难点: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将这些手法融入到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黑板、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课文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时间的小故事或引用名人的名言,引起学生对时间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匆匆》,标记生词和不理解的部分。

3. 内容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时间的感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故事。

5. 写作活动: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时间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感悟,进行课堂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匆匆》- 作者:朱自清- 主题:时间流逝的珍贵- 结构:引子 - 主题展开 - 结尾-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时间观念的短文。

2. 思考作业:思考如何将《匆匆》中的时间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学生对《匆匆》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这一主题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匆匆》教案6篇

《匆匆》教案6篇

《匆匆》教案6篇《匆匆》教学设计篇一1、知识教学点: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训练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德育渗透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4、美育渗透点: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1、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1、重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2、难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课件。

一、谈话导入新课1、师导入课题: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可是,老师却想问大家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算算,你们走过了多少个日子?面对悄然流逝的时光,你们有何感受?2、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八十多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下了优美的散文《匆匆》。

(板书:匆匆)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先生走进时间的流里,去体验时间的匆匆吧!二、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读。

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它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板书: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是呀,时间就这样匆匆,它来无影去无踪。

那么,作者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请同学们读课文,按以下要求去做。

三、自主合作1、出示合作要求:⑴ 确定本节课的合作学习小组组长。

⑵ 组员自主学习:(看课文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

)⑶ 组长组织组员讨论交流问题;并做记录;代表本小组回答问题。

2、学习要求:⑴ 课文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如果没有,你能帮他回答吗?如果回答了,是怎样回答的?⑵ 在课文中找一找,拿笔勾一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去来的匆匆?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诉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⑶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匆匆》教学设计(通用5篇)

《匆匆》教学设计(通用5篇)

《匆匆》教学设计《匆匆》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匆匆》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匆匆》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感悟到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语言质朴有文采,表达感情通俗细致,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同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珍视学生个性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设计特色: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既是学生情感朗读,感悟交流的过程,又是学生展开联想跟作者产生共鸣,感情升华的过程,体现了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读中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特色。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时光是匆匆而过,稍纵即逝;感受作者珍惜时间,热爱时间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3、通过品读文章,使学生懂得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朱自清的材料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进入情境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曾留下了珍惜时间劝告世人的名句,使我们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匆匆》第一课时 教案

《匆匆》第一课时 教案

8 匆匆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阅读实践,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

第一课时初步了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检查预习时了解课文的结构,掌握生字词,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能背诵全文。

2.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主识字,积累语言。

朗读指导,整体把握文意。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的联系,初步了解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描述。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感受时间:请在一分钟内当场默写你喜欢的古诗。

说说这一分钟的感受。

2.交流话题: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匆匆”的名句?(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2)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李白3.揭示题目:(1)体裁: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①形散神聚;②意境深邃;③语言优美。

(2)匆匆:对时光易逝的慨叹。

(3)教师提问:“匆匆”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作者是如何描述时光飞逝的?(4)我会填:()匆匆匆匆()4.走近作者:介绍本课作者朱自清。

(1)生平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

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

(2)文学成就: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主要作品:《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5.教师简单介绍写作背景。

(二)新课初知1.预习检查:(1)课文中举例了几件小事?(2)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本
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时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
2、是啊,时间真是个神奇的精灵!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朱自清先
生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题目叫“匆匆”。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

想不想读?课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
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课文。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
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

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
5、朗读展示,适时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三、探究阅读,批注文本
1、引导:
时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
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

可以是对优美词句的欣赏,可以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时的感受和联想,还可以是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质疑问难……每位同学可以重点选择2处,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批注,与课文、作者对话;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思考中去。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刚才的阅读过程,我们同学都非常投入。

许多同学读得好,想得深,写得更是美。

下面,我们就来交流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老师非常愿意倾听你们心灵的声音!
五、言语运用,拓展文本
1、联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让人浮想联翩。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引导交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教师示范:“时间与生命同在。

珍惜时间,我们的生命就会日益充实;善待时间,我们的生命必将走向成功。

”──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告诉你们,它的作者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自己!
3、学生创作: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时间都有一份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理解。

下面,就请同学们沉思一分钟,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时间的认识。

(交流、评议。


六、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肯定产生了一些疑问。

对于这些问题,
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

时间就是这样的来去匆匆,不知不觉,40分钟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2、总结:
此时此刻,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奥斯特洛夫斯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