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三单元卷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缩,分子变小了【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的结构.【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据此解答.【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正确;C、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C正确;D、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微粒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碳B.氮气和氧气C.铁和金刚石D.氯化钠和硫酸铜【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易【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碳分别是由过氧化氢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氮气和氧气均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分别是由氮分子、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C.2NO2﹣2个二氧气氮分子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考点】离子.【难度】易【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Na+表示1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可知,Mg可表示镁元素或一个镁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2NO2,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可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5.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A B C D实验现象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50mL 水和50m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解 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A .A B .B C .C D .D【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解答】解:A 、分子很小,需要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 正确;B 、将 品红溶液加入到水中液体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 正确;C 、分子在常温和加热时都运动,在加热时运动速度加快,故C 错误;D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故不同的物质混合时体积减小,故D 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分子的知识进行.6.用铁锅炒菜可适当地给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A .原子B .离子C .元素D .分子【考点】元素.【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观察选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元素组成的知识我,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 .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 、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B 、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C 、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D 、根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来分析.【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正确.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错误;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正确;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正确;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与掌握.本题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8.“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分子;③二个氧元素;④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⑤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⑥二个氧原子.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④⑥【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中【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表示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等进行解答.【解答】解: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还可以表示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区别.9.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里指“最小”的根据是()A.原子的质量最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极小D.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种类、数目不变【考点】原子的结构;分子可以分为原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据此解答.【解答】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即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概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D.属于同种元素【考点】原子的结构;元素.【难度】易【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解答】解:A、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故A正确;B、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中子个数分别是78、74,故B错误;C、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相同,故C正确;D、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掌握这些对以后做此类题帮助很大.11.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属于金属元素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介绍.【难度】易【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质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已标出;非金属元素:带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则“硫”为非金属元素;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解答】解:A、硫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而硫离子则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数是18,故错误;C、由图示中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故正确.D、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12.月球上的“氦﹣3”蕴藏量巨大,探月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核聚变燃料──氦﹣3,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1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下列表示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难度】易【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做法判断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误,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内数字为原子的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圆外的弧线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最近的弧线表示第一层,依次向外为第二层、第三层等;离圆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解:A、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A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有3个质子,所以A 错误;B、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B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有3个质子,所以B错误;C、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核外应有2个电子,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外有3个电子,所以C错误;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做法可知,D的结构示意图是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对于简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会进行判断正误.13.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x B.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C.金刚石中含有该原子D.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难度】易【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确定x的数值,进而可以确定元素种类;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x=2+2x x=2,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2=6,该元素为碳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故选项说法错误.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x=2+2x x=2,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2+2×2=6,故选项说法错误.C、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中含有该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6,为碳元素,则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A.一种新分子B.一种新原子C.一种新离子D.一种新单质【考点】分子可以分为原子.【难度】易【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生成新分子、新离子、新单质.【解答】解:A、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分子,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新分子水分子.B、通过化学变化不能生成新原子,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离子,例如锌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新离子锌离子.D、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单质,例如铁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新单质铜.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5.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A.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C.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由离子构成的D.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原子的结构;离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碳原子构成的物质的种类分析;B、根据构成原子的粒子分析;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D、根据氯离子的结构特点分析.【解答】解:A、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仅有碳原子构成,故A错误;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电子.有的原子中不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故B错误;C、HCl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D、Cl﹣的离子结构示意是,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微粒的知识,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应加强微粒知识的学习.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6.(22分)请用化学符号表示.(1)4个硫原子;(2)钙元素;(3)氮气;(4)氧气;(5)碳元素;(6)铁元素;(7)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8)二氧化硫.(9)过氧化氢;(10)五氧化二磷;(11)四氧化三铁.【考点】元素;元素符号.【难度】中【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4个硫原子表示为4S;钙元素表示为Ca;氮气表示为N2;氧气表示为O2;碳元素表示为C;铁元素表示为Fe;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表示为Si;二氧化硫表示为SO2;过氧化氢表示为H2O2;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四氧化三铁表示为Fe3O4.【解答】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4个硫原子表示为4S;故答案为:4S (2)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钙元素表示为Ca;故答案为:Ca(3)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氮气表示为N2;故答案为:N2(4)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氧气表示为O2;故答案为:O2(5)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碳元素表示为C;故答案为:C(6)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铁元素表示为Fe;故答案为:Fe(7)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表示为Si;故答案为:Si(8)二氧化硫表示为SO2;故答案为:SO2(9)过氧化氢表示为H2O2;故答案为:H2O2(10)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故答案为:P2O5(11)四氧化三铁表示为Fe3O4,故答案为:Fe3O4【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8分)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属于离子的是.(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20 C.元素符号为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考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介绍.【难度】中【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则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当质子数相同为同一元素,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解答】解:(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B、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质子数都是12;属于离子的是C,为镁离子;故填:B、C;C、D;C;(2)A.元素名称为钙,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B.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为20,故B正确;C.元素符号为Ca,故C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10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从表中查出18号元素的名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2)表中第二周期各原子的结构具有的共同点是.(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氧元素与表中的元素(写符号)化学性质相似.(4)已知信息获悉,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是人工合成最重的一种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93,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考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介绍.【难度】中【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2)依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共同点分析解决;(3)根据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判断;(4)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等式解决即可.【解答】解:(1)18号元素是氩;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故填:氩;39.95;(2)同一周期的元素其电子层数一定相同,第二周期元素电子层是都是2层;故填:电子层数都是2;(3)由于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密切,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氧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最相似;故填:S;(4)其原子序数为118,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其质子数是118,由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而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293﹣118=175;故填:175.【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应用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三、实验题(共15分)19.(15分)肖红同学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1)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3)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粒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简要地说明实验步骤:.【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中【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可知,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设计的实验是验证粒子运动和温度有关,所以应该控制其他量不变,实验步骤是: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故答案为:(1)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校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63分。

)1.关于分子基本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 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D. 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不会改变2.将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中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C.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也可能相同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水B.氧气C. 二氧化碳D.过氧化氢(H2O2)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6.下列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的是()A.CO2B.Fe C.H2D.NaCl7.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A.原子种类B.中子数C.原子序数D.物质的化学性质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不带电,电子是带负电的粒子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原子可构成分子,也可构成物质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运动9.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原子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 质子数B. 最外层电子数C. 中子数D. 核电荷数10.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四种物质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氧原子11. 某物质加热分解后有氧气生成,说明该物质中含有()A.氧离子B.氧分子 C. 氧原子D.氧元素12. 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我们常见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2.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氧气B.氯化钠C.水D.金刚石3.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

关于下列化学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Al3+③④A.①表示2个氢元素B.②表示铝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③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由④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 g4.如图为安装在宾馆、仓库等处天花板的自动喷水灭火装置。

室内起火时,密封在装置内的液体体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

起火时,液体体积膨胀是因为液体分子()A.质量变大B.间隔变大C.数量变多D.引力变大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CO2)、氧气(O2)、过氧化氢(H2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含有2个氧原子B.均含有氧元素C.均含有1个氧分子D.均含有氧气6.微粒观和元素观有利于我们认识物质。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臭氧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He、Ar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C.钠原子变为钠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所以原子变成离子时,电子层数都减少D.氧、硫、氮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7.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的化学性质相似B.③和④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C.①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D.⑤的粒子表示的元素符号是Si8.研究物质要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开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氮气(N2)由氮分子构成B.二氧化硫(SO2)分子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H2O)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一个水(H2O)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9.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中国科学家为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位科学家是()2.菠菜是含铁量很高的一种蔬菜,据分析,每100 g菠菜中含铁约2.9 mg。

这里的“铁”指的是()(第2题)A.原子B.物质C.元素D.分子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铁B.氧气C.氢气D.氯化钠4.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A BC D5.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汞元素:HG B.镁离子:Mg2+C.2个氧元素:2O D.2个氮原子:N2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Al B.HC.O2D.2C7.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8.钽是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之一,是电子工业和空间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原料。

钽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第8题)A.钽的元素名称是TaB.钽原子核内有73个质子C.钽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D.钽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0.9 g9.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 kg——分子质量很小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冰块难于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小D.夏天室外电线变长——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1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如图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第10题) A.上述反应中有3三种分子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每100 g黑木耳中含铁185 mg,是常见天然食品中最高的,这里的“铁”应理解为()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2.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 B.2H C.O2D.Fe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H——3个氢元素B.O——1个氧分子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4.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

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

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1 B.39C.70 D.1015.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甲图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硒原子质量为78.96 gB.y=4C.Se是非金属元素D.硒与氧位于同一周期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带电的微粒B.是实心球体C.可分解为分子D.可转变成离子7.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同种原子也可形成不同种离子C.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都存在间隙D.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如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1.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B.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同种元素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B.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D.和化学性质相似13.对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14.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氧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C.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D.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1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④结构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某③结构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原子内中子数为10C.①④结构的元素化学性质相同D.⑤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第ⅥA族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16.(6分)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粒子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B. 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bC. 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D. 图中d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2.初中化学学习了几种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的天然循环中水分子和水分子的能量都不变B.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C.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来实现D. 二氧化碳的循环与大自然的森林绿化面积无关3.某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B. 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D. 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也会变红4.加碘盐中的“碘”,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A. 元素B. 分子C. 原子D. 物质5.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B. 质子数为11C. 最外层电子数为1D. 核外有3个电子层6.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钙和锫都属于金属元素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C. 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7.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 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B. 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C.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D. 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8.下列关于O2、CO2、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都含有氧分子B. 都是氧化物C. 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D. 都含有氧元素9.科学家发现某些元素的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出一些固定的粒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蒸馏水中不适合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不含“氧”,此处的“氧”是指()A.离子B.原子C.分子D.元素2.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 B.2H C.O2D.Fe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H——3个氢元素B.O——1个氧分子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4.真空包装食品进入高原地区,包装袋往往会鼓起,这是因为包装袋内的气体分子()A.质量增大B.间隔增大C.体积增大D.个数增多5.朱砂又名辰砂,是天然的硫化汞(HgS),具有鲜红色泽,很早就被人们作为颜料使用。

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涂有朱砂。

如图是汞和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B.质量相等的汞和硫,汞比硫所含的原子数目少C.汞和硫都是非金属元素D.汞单质的熔点比硫低6.镨(Pr)是一种稀土元素,已知镨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9,相对原子质量为141,该原子的质子数是()A.141 B.92 C.59 D.827.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8.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是()A.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B.水结成冰C.过氧化氢的分解D.蜡烛熔化9.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选项事实观点A 冬天人们讲话时出现“白气”空气中含有水蒸气B 氧化汞分解可得到汞和氧气化学变化时元素种类不会变C 食品包装袋中虫氮气以防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微粒间有间隔10.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他在试验中得到三个现象。

2022~2023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检测卷(人教版) 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检测卷(人教版) 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检测卷(人教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答案】B【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根据图示,区域②代表的是硅,故选B。

2.【答案】C【解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镁的元素符号是Mg,铜的元素符号是Cu,铝的元素符号是Al。

故选C。

3.【答案】C【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

故选C。

4.【答案】A【解析】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选A。

5.【答案】B【解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故选B。

6.【答案】D【解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故选D。

7.【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苯分子之间有间隔;品红扩散是由于分子运动;硅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故选D。

8.【答案】B【解析】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α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说明金原子核带正电,A正确;该实验的三种现象不能说明金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B错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C正确;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比自身大很多的物体,D正确。

故选B。

9.【答案】A【解析】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如果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则该粒子属于阴离子,如A项;如果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则该粒子属于原子,如B项;如果核外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则该粒子属于阳离子,如C项、D项。

故选A。

10.【答案】A【解析】32.06是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核外电子数不同,故 C 正确; 和
化学性质不相似,故 D 错误。
13.C 【点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构
成分子的原子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故 A 错误;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
子后,核内质子数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不变,故 B 错误;不同原子的实际质
氦气__________。 (2)“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 ①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7.(8 分)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盐咸糖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湿 抹 布 擦 过 的 桌 面 , 一 段 时 间 后 变 干 的 原 因 是
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 B、C、E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 mL 蒸馏水,各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
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 A、D 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
接好,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 试管放滴有酚酞的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 b 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 16 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 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
(3)根 据 氟 原 子 和 氯 原 子 的 结 构 示 意 图 分 析 , 由 于 氟 原 子 和 氯 原 子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 定 质 量 的 水 蒸 气 冷 凝 成 水 时 , 其 体 积 变 小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 分)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
一、1.D 2.D 3.C 4.A 5.C 6.D 7.B 8.B 9.D 10.A 【点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铜
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 11.D 12.C 【点拨】碳 12 原子中有 6 个中子,碳 13 原子中有 7 个中子,故 A 错误;
KMnO4 中的原子团是高锰酸根,化合价为-1 价;而 K2MnO4 中的原子团是 锰酸根,化合价为-2 价,种类不同,故 B 错误;Fe2+、Fe3+都属于铁元素,
14.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 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氧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C.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 D.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
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 分)有 A、B、C、D 四种元素,A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 元素 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 元素的原子得到 2 个电子以及 D 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得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试 回答:
A.31 B.39
C.70 D.101
5.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甲图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硒原子质量为 78.96 g
B.y=4
C.Se 是非金属元素
D.硒与氧位于同一周期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带电的微粒
B.是实心球体
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同种原子也可形成不同种离子 C.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都存在间隙 D.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子。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
(第 18 题)
(1)参加反应的“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该示意图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是( )
A.N
B.2H
C.O2
D.Fe
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3H——3 个氢元素
B.O——1 个氧分子
C.Na——1 个钠原子
D.Mg+2——1 个镁离子
4.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镓原子的质子数为 31,相
对原子质量为 70。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1)写出上述四种元素的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画出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A 原子;B 离子。 23.(8 分)原子序数为 1~18 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所示,请认真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 子 序 数 为 12 的 元 素 位 于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第 ________周 期 , 它 属 于 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变化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 12 原子和碳 13 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B.KMnO4 和 K2MnO4 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C.Fe2+和 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D. 和
化学性质相似
13.对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4)同 周 期 元 素 , 从 左 到 右 , 各 元 素 原 子 随 原 子 序 数 的 增 加 , 最 外 层 电 子 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0 分) 24.(10 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
答案
(2)1869 年,________(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3)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
母)。
A.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氟的原子序数是 9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9.00 g
(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 电子,构成氟化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写符号)。
1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①④结构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某③结构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则该原子内中子数为 10
C.①④结构的元素化学性质相同
D.⑤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 2 周期第ⅥA 族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33 分)
16.(6 分)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1)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下列微粒。 两个氢原子__________;两个铝离子__________;两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22 分) 21.(8 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 质 量 的 碘 固 体 和 碘 蒸 气 比 较 , 碘 蒸 气 的 体 积 远 大 于 碘 固 体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1~10 题每题 2 分,11~15 题每题 3 分,共 35 分)
1.每 100 g 黑木耳中含铁 185 mg,是常见天然食品中最高的,这里的“铁”应理
解为( )
A.分子 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
(3)A、B、C、D 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