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5-3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20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含答案】二

2020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含答案】二

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同步练习及答案二第3课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二)【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2.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运动员们正在进行万米长跑比赛,此时运动员骨骼肌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葡萄糖B.蛋白质C.乳酸D.脂肪3.右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贮藏苹果时既要保持其口感又要降低水分的消耗,下列最适宜的贮藏条件是() A.高CO2浓度、低氧浓度和零下低温B.低CO2浓度、高氧浓度和零下低温C.低氧浓度、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D.完全无氧、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5.把土豆依次放在空气、氮气和空气中各储藏一周。

在实验室中测定其CO2的释放量,如图所示为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在第一周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在第二周暂时没有呼吸作用D.第三周的无氧呼吸先增强后减弱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7.如图所示,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

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离心的酵母菌研磨后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四个实验,请分析结果。

(1)向甲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液,甲试管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测试题(含答案)细胞呼吸测试题知识点: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方式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C.无氧呼吸不需要O2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后释放的能量多2.下列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C.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D.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二阶段3.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是()A.一次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B.一次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C.逐步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D.逐步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4. 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A. 肺泡B. 细胞质基质C.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 线粒体8.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内的氧()A. 将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B. 参与ATP的形成C. 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 接收反应中脱下的氢生成水9.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根本区别是()A. 丙酮酸继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途径不同B. 全过程都没有氧分子参与C. 释放的能量及生成的ATP数量不同D. 丙酮酸继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酶不同10. 在有氧呼吸的下列反应阶段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只有()A. [H]传递给氧气生成水B. C6H12O6发酵为丙酮酸和[H]C. 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 D. ADP与磷酸结合生成ATP知识点:无氧呼吸11. 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时,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A. 贮藏在葡萄糖中B. 存留于酒精中C. 存留于乳酸中D. 以热能形式散失12. 甜菜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相同的,其他阶段的部位与终产物分别是()A. 线粒体、丙酮酸B. 细胞质基质、丙酮酸C. 线粒体、酒精D. 细胞质基质、乳酸13.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的放出,则该过程一定不是()A. 有氧呼吸B. 无氧呼吸C. 酒精发酵D. 乳酸发酵14. 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会稍稍下降,其原因是()A. 血浆中碳酸过多B. 血浆中二氧化碳过多C. 血浆中乳酸过多D. 血浆中丙酮酸过多15. 在马拉松长跑中,运动员骨骼肌肌纤维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A.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B. 丙酮酸的水解C. 葡萄糖的酵解D. 脂肪酸的氧化知识点:细胞呼吸的意义与应用16. 植物体的呼吸作用是()A. 白天、晚上都进行B. 白天进行,晚上停止C. 白天停止,晚上进行D. 光合作用停止时进行17. 高等植物细胞中与葡萄糖生成和彻底分解有关的细胞构造依次是()A. 叶绿体和线粒体B.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叶绿体、内质网和线粒体D. 叶绿体和细胞质知识点: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应用18. 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生物的需氧量的变化是()A. 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减少B. 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增加C. 青蛙的耗氧量增加,小白鼠的耗氧量减少D. 青蛙的耗氧量减少,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19.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C. 光合作用的全部反应是呼吸作用全部反应的逆转D.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能量转化过程20. 一学生在15分钟内相继进行四次俯卧撑。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生物同步练习(名师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生物同步练习(名师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5章第3节一、选择题1.关于动物体内的ATP的来源最完整的说法是() 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吸收作用D.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生物体内能形成A 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其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这是ATP生成的主要途径;还有无氧呼吸,也生成少量的A TP。

可见,关于动物体内A TP的来源最完整的说法应该是选项D。

2.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其中的氧() A.全部来自O2B.全部来自H2OC.全部来自C6H12O6D.部分来自C6H12O6答案:D解析:生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所释放的CO2,其中的氧部分来自C6H12O6,部分来自参加反应的H2O,题干中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选项D。

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的() A.核糖体里B.线粒体里C.细胞质基质D.内质网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其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4.由于通风不良,粮食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自热”现象,其原因是() A.气温过高B.种子细胞呼吸C.种子细胞呼吸受到抑制D.空气温度过低答案:B解析:由于种子细胞在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能量大部分变成热能,通风不良,无法散热,而发生“自热”现象。

5.人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却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通过() A.乳酸进行有氧呼吸B.乳酸进行无氧呼吸C.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D.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答案:D解析:细胞进行呼吸最常用的物质是葡萄糖,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没有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6.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是() A.一次释放,约有40%转移到A TP中B.一次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C.逐步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D.逐步释放,约有60%转移到A TP中答案:C解析:有机物逐步分解的过程中将其储存的能量逐步释放,一部分能量转移到A TP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彻底氧化分解1摩尔的葡萄糖,可释放出2870kJ的总能量,其中约1161kJ的能量转移到A TP中储存(1161÷2870≈4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练习(含答案)

第5章第3节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B.丙酮酸→CO2+[H]C.ADP+Pi+能量→ATPD.[H]+O2→H2O解析:葡萄糖→丙酮酸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CO2+[H]及[H]+O2→H2O只发生在线粒体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能量,合成ATP。

答案: C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都在线粒体中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解析: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CO 2是在线粒体基质中,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是在细胞质基质中,A 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B 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 2,C 错误;与燃烧相比,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是逐步释放的,D 正确。

答案: D3.下面是人体细胞内常见的两种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过程①: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过程②:C 6H 12O 6――→酶2C 3H 6O 3(乳酸)+能量A .过程①只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B .过程①的CO 2中的O 来自C 6H 12O 6和O 2C .过程②与过程①完全不同D .人体内葡萄糖的最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 过程1为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A 错误;CO 2中的O 来自C 6H 12O 6和H 2O ,B 错误;过程2和过程1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C 错误;人体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体内的葡萄糖最终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 正确。

答案: D4.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下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 ℃下经过20 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C.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D.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有氧呼吸释放CO2的体积答案: D5.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

高中生物 53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配套训练 新人教

高中生物 53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配套训练 新人教

【成才之路】2013高中生物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配套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

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CO2的试管有( )A.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B.葡萄糖+线粒体C.丙酮酸+叶绿体D.丙酮酸+内质网答案:A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而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葡萄糖的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三两个阶段的反应场所是线粒体。

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含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2.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

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越旺盛,产生的热能越多,种子堆内温度就越高,所以分析种子堆内温度的高低关键是分析各份种子呼吸作用的强度。

(甲)风干,自由水不丰富,呼吸作用弱;(丙)浸水后萌发与(乙)消毒后浸水萌发相比,不仅种子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且种子中的微生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酶在高温下失去了活性,也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通过以上各组对比分析,(丙)浸水后萌发这份种子在保温瓶中温度最高。

3.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这是因为( )①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②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③没有专门的无氧呼吸结构④产生的能量太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B解析:长期进行无氧呼吸,一是产生的能量太少,二是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4.有氧呼吸产物CO 2和H 2O 中的氧原子( ) A .都来自于葡萄糖 B .都来自于O 2C .分别来自于葡萄糖和O 2D .分别来自于O 2的葡萄糖 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中,CO 2中的氧来自于葡萄糖,水中的氧来自于O 2。

高中生物 5-3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5-3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年高中生物 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同步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1.对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B.甲组和乙组之间是对比实验关系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存在O2,A瓶中存有O2,B瓶无O2D.相同时间后,甲、乙组中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相同解析甲组产生的CO2多,甲组中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答案 D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解析蛔虫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无氧呼吸方式;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这也为运输更多的氧创造了条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其他大部分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而没有CO2,所以C项错误。

答案 C3.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B.丙酮酸―→酒精+CO2C.ADP+Pi+能量―→ATP D.H2O―→[H]+O2解析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丙酮酸,同时释放能量并合成ATP。

在线粒体内,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合成ATP。

答案 C4.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水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发生在( )。

A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 .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D .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解析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第三阶段还原氢和氧结合生成水。

答案 B5.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的转移途径是( )。

A .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氧 C .葡萄糖→氧→水D .葡萄糖→丙酮酸→CO 2解析 葡萄糖的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葡萄糖中氧的转变过程为C 6H 12O 6→丙酮酸→CO 2。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练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练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测控导航表1.科学家用含18O的葡萄糖来追踪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发现其转移途径是( D )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解析:由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知,葡萄糖中的氧原子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进入丙酮酸,然后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进入二氧化碳中。

2.(2018·江西南昌二中高一月考)关于真核细胞呼吸作用,正确的说法是( D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贮藏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葡萄糖可在线粒体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解析:无氧呼吸虽不需氧气参与,但仍属于氧化反应;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贮藏水果,由于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会引起水果腐烂,因此水果贮藏需要低氧环境,抑制无氧呼吸的强度,同时有氧呼吸的强度也很低;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而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所以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

3.(2018·江苏盐城高一期末)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实验中,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灰尘等杂质B.甲组进行无氧呼吸,乙组进行有氧呼吸C.甲组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组不变浑浊D.乙组B瓶中会产生酒精解析:甲组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都能使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组酵母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因此B瓶中会产生酒精,D正确。

4.(2018·陕西西安长安一中高一质检)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影响,曲线a、b、c分别代表了( B )A.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B.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解析:草履虫为需氧型生物,乳酸菌为厌氧型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生物,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促进有氧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选B。

2021年高中生物 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生物 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生物 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CO2+[H]C.ADP+Pi+能量→ATP D.[H]+O2→H2O解析:葡萄糖→丙酮酸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CO2+[H]及[H]+O2→H2O只发生在线粒体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能量,合成ATP。

答案: C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都在线粒体中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是在线粒体基质中,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是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B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2,C错误;与燃烧相比,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是逐步释放的,D正确。

答案: D4.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下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 ℃下经过20 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C.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D.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有氧呼吸释放CO2的体积答案: D5.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 c dCO2释放量10 8 6 7O2吸收量0 3 4 7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2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C.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 D.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解析:无氧条件下产生了CO2,这说明该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不会是乳酸,A错误;b 条件下,O2消耗的相对值为3,可计算出葡萄糖消耗的相对值为0.5,无氧呼吸产生CO2的相对值为5,可计算出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为2.5,B正确;d条件下,消耗葡萄糖最少,C错误;d条件下,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CO2全部来自线粒体,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1.对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B.甲组和乙组之间是对比实验关系
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存在O2,A瓶中存有O2,B瓶无O2
D.相同时间后,甲、乙组中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相同
解析甲组产生的CO2多,甲组中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答案 D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
解析蛔虫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无氧呼吸方式;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这也为运输更多的氧创造了条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其他大部分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而没有CO2,所以C项错误。

答案 C
3.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
解析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丙酮酸,同时释放能量并合成ATP。

在线粒体内,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合成ATP。

答案 C
4.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水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发生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解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第三阶段还原氢和氧结合生成水。

答案 B
5.用含18
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
O 的转移途径是( )。

A .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氧 C .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CO 2
解析 葡萄糖的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葡萄糖中氧的转变过程为C 6H12O 6→丙酮酸→CO 2。

第三阶段产生的H 2O 中的氧全部来自于O 2。

答案 D
6.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 .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D .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下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解析

胞呼吸⎩⎪⎨⎪⎧
有氧呼吸⎩⎪
⎨⎪


―→场所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项正确→好氧细菌的细胞质→A项错
无氧呼吸⎩
⎪⎨⎪⎧
不需水和氧气→D项错水果贮藏在无氧环境中,无氧呼吸加强→B项错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2分)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是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____过程;而马铃薯块茎贮藏久了却没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________过程。

(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a是丙酮酸,产生于细胞质基质中。

(2)图中①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③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苹果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而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4)粮堆湿度增大说明有水分产生,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水。

(5)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看出,产生等量CO2,
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值为1∶3。

答案(1)丙酮酸细胞质基质(2)②①②④(3)①③①④(4)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5)1∶3
8.(14分)为了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产物不同。

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两只、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

(注:假设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实验方法:(1)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安装好(装置1)。

(2)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个实验,请描述另一个实验装置(装置2)如何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和结论: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在以下表格中。

现象(红色液滴移动情况)
装置1 中液滴装置2
中液滴
结论
1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既进行有氧呼吸,
又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有三种可能,应分别加以考虑。

实验现象以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来呈现,而影响密闭容器内压强的因素为O2和CO2,装置1创造了一个无CO2的环境;作为对照,应设置一个用清水代替NaOH溶液,其他条件相同,以创造有CO2环境的装置。

答案(2)装置同1,用等量的清水代替NaOH溶液,其他相同
结果预测和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