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球上的水(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文科地理第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学案(共三节)

高三文科地理第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学案(共三节)

高三文科地理第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学案(共三节)第1课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考纲要求:1、运用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要紧环节,明确水循环的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阻碍。

2、描述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了解河流的要紧补给类型及特点,学会判定河流流量过程曲线。

3、把握世界与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结合水资源危机问题,明确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措施。

二、背默写内容1、在地球淡水中,________是主体,水量占淡水总量的________2、(1)、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要紧以_____________补给为主,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__________,年际变化____________,试分析缘故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塔里木河要紧以____________补给为主,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_______,年际变化__________,试分析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刚果河和亚马孙河要紧以__________补给为主,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___________,年际变化__________,试分析缘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呈双峰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______4、如何分析河流的水文特点,并依照此分析田纳西河、黄河、长江、塔里木河、亚马孙河、莱茵河的水文特点5、如何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并依照此分析黄河、长江、亚马孙河、莱茵河的航运价值大小6、画图并描述水循环的要紧环节和水循环的类型,其中人类活动阻碍最大的环节是什么?7、如何依照等潜水水位线和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及其相互间的补给关系8、水资源短缺的缘故及解决措施(按书本65页的开源、节流的措施答)9、我国广东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但目前仍有大范畴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试分析缘故并提出解决措施10、咸海面积减小的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考纲要求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把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水,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水,复习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规律。

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 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 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第 1 页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习目标】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了解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的作用、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不同影响, 并能利用教材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4.从读图出发, 学习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了解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位置和成因。

5.了解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以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归纳】★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参看课本P57图3.5, 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⑴、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 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 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依据:①等温线向高纬凸, 则为暖流;等温线向低纬凸, 则为寒流。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结合实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知识点归纳】1.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第 3 页。

地球上的水复习课学案

地球上的水复习课学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主备:慕伟备课(教研)组长:梁九奇授课教师:【考点解读】1. 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水圈中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

3.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4. 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5.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1.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2.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自主复习】考点一: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要求:注意观察课本P54图3.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1、水的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

2、水的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包括_____、 _____、 _____等水体。

_____是陆地淡水资源的主体,但是目前______________还不多。

考点二:水圈中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

(请同学们仔细读图3.2: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试着完成下列思考题)1、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那几种水体?2、河流与湖泊、地下水的关系十分密切,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考点三: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请同学们仔细读图3.3:水循环示意及其相关内容,试着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连续运动的过程。

2、环节:、、、、下渗。

3、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4、自己绘制一幅水循环示意图,需标明各环节,并进行分类。

5、你总结的水循环的意义有:考点四: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请同学们仔细阅P57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 1、 概念: 海洋中的表层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 按冷暖性质分类:暖流:从水温 的海区流向水温 的海区,从 较 纬度,流向较 纬度。

寒流:从水温 的海区流向水温 的海区,从 较 纬度,流向较 纬度。

3、 海洋水体运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洋流前进时还会受 的限制和 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合作探究】1、如何判断寒流、暖流?2、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总结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地球上的水》学案[工作范文]

《地球上的水》学案[工作范文]

《地球上的水》学案教学目的:科学探究目标:1、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地球上咸、淡水分配比例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和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

2、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水的无比珍贵。

将“珍惜每一滴水”化为学生每天的实际行动,养成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的好习惯。

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知道生命离不开水。

3、了解自然界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学重点: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水的无比珍贵教学难点:知道生命离不开水教学准备:cAI、榨汁设备、蔬菜、水果、彩笔等教学过程:课时【十一周二】教学导入提问:我们周围哪里有水?冰和雪是不是水?水还有哪些状态?地球上还有哪些地方有水?教学新一、多媒体播放。

地球上的水的形态和分布有关的图片和资料二、感受生命体内也存在水。

榨水果或蔬菜汁活动。

三、生命离不开水。

学生举出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的事例。

假如没有水,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将自己的观点写或画在纸上。

对比认识:生命离不开水。

我们要节约用水。

四、珍惜每一滴水要求学生用彩色笔将咸水、淡水、可利用的淡水分别占有的份数在教材上的方格坐标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关于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做?你有哪些建议?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拓展延伸课后可将自己好的建议写成书面报告,寄给水资源管理局。

板书设计:5地球上的水一.地球上水的分布二.生命体内也有水,生命离不开水三.珍惜每一滴水教学后记:知道地球上水资源的缺少,进行了节约教育。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复习课学案1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复习课学案1

单元复习课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就是小水滴的旅途.回顾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回答下面的问题.1.是什么推动了水滴们的旅行?2。

水滴们到达陆地时,为陆地带来了什么礼物?3。

陆地上哪些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水滴们的归程?4。

水滴们在陆地旅行时,对地表形态有怎样的影响?5。

水滴们重新回到故乡时,为海洋带回了什么礼物?【知识补充】土壤存在着大量孔隙,并与岩石孔隙相连,水可以在土壤和岩石孔隙中自由流动。

不同土壤的孔隙度不同,同一种土壤的不同土壤发生层孔隙度也不同,表层土壤孔隙度较大.岩石孔隙一般要远远小于土壤孔隙。

当土壤接受降水补给时,土壤表层孔隙充水,水分不断下移,通过不同土壤发生层和岩石,转化为地下径流.一旦土壤表层充满水呈饱和状态,降水不能下渗,只能转化为地表径流。

因此,大气降水补给土壤的速度、土壤不同土层间水的运动速度、土壤与岩石间水的运动速度的比较就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降水补给越慢,转化为地下径流的比例越高。

可见,大气降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种途径补给河流。

森林植被不仅包括乔木,还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等多个层面。

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降水直接降落到土壤表面,雨滴溅落速度快,降水大多转化为地表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降落的雨滴通过森林中多个层面,缓慢地渗入土壤,降水可慢慢转化为地下径流。

因此,植被的变化改变了降水补给河流的主要途径,进而引起补给滞后的时间差异。

地表径流为主要补给途径时,由降水转化为河流径流的环节少,转化的速度快。

地下径流为主要补给途径时,由降水转化为河流径流的环节多,转化的速度慢。

【巩固练习】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

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

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学案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学案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特点:重要的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主要环节:蒸发、降水、植物的蒸腾;特点: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

(3)海上内循环:主要环节:蒸发、降水;特点: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2、促进地球上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3、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5、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环节是地表径流、蒸发、降水、下渗,其中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1、改变地表径流: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2、影响地下径流: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四、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1、联系的圈层不同: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2、发生的区域不同: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陆地内循环的领域只包括陆地;海上内循环的领域只包括海洋;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学案)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学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学案)班级学号姓名【高考视窗】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主要意义。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本章的知识如水循环、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等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率很高,既在选择题中涉及到,又在综合题中考到,题型多样,设计角度多。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洋流、地下水、河流、水资源作为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与地形、气候、植被等具有一定联系,也成为高考命题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会越来越多。

本章知识也将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在复习时,一方面要抓好基础知识,如影响盐度的因素、洋流的分布规律等;另一方面要抓住以上分析的热点,多与生产、生活实际和与此有关的重大时事相联系。

【知识网络】水圈的概念:。

气态:存在形式液态:相互联固态:系的水圈特点:水体海洋水:自水体类型陆地水:然大气水:界陆地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的含义:。

水之间循领域之间环之间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的过程类型;补给陆地水量很少。

和意义。

主要环节:、、、、、等。

维持意义实现塑造洋流的概念:。

性质类型:和南、北赤道暖流主要形成动力西风漂流极地环流世界表北半球时针大层洋流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海区。

规的分布南半球时针模分布北半球时针的规律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海区。

海南半球时针水北印度冬季:运洋海区夏季:动全球大洋环流的意义:暖流:洋流对地理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寒流:环境的影响对海洋资源和分布有显著影响。

对海洋有影响。

对近海有影响。

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海水热量的主要支出:海水温度的变化:海温度影响海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水全球:的全球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北半球:温南半球:度概念:和气候:盐影响因素陆地淡水:度盐度洋流:南北:分布规律东西:特殊:广义:概念狭义: 产生的原因: 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 水资 一般规律源及 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 分布 分布 衡量指标:不均 按大洲排列: 水 按国家排列: 资 表现 空间: 源 我国分布特点的 时间: 合 水资源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一个地区 规模的大小。

高三地理复习指导学案——地球上的水

高三地理复习指导学案——地球上的水

高三地理复习指导学案——地球上的水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水圈内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2.结合图表和数据信息,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水量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从水循环的概念与环节入手分析全球或某区域的水平衡状态。

4.分析世界主要海洋区域的洋流模式及主要的洋流名称,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5.通过分析图表资料分析世界或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差异与时间分布特点,提出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合理化建议。

本讲重点:1.水循环的组成环节及影响2.世界主要海区的洋流分布及影响3.水资源的空间差异与时间分布特点本讲难点:世界主要海区的洋流分布及影响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组成:图8-12.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图8—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

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

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

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经典例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 ( ) A . 只有春汛 B . 只有夏汛C . 只有秋汛D . 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解析:考查读图能力。

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度,纬度48°在我国是纬度较高地区,经度130°基本位于我国最东部地区。

根据河流分布、流向,山脉分布、走向,国境线、省区界线等地理事物内容判断图示地区是黑龙江省的大部地区,河流R 是黑龙江的支流松花江。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补给河流,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

松花江大约20%的水量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本区河流有春汛现象。

由于本区属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夏汛仍是本区河流的主汛期。

答案: D[经典例题2]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 , 读后回答 : (l) 图中 A 、 B 、 C 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 该判断:A 是___________补给,B 是__________补给;C 是___________补给, 根据是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教、学一体案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文本设计:张永志备课组长:夏红莲设计时间:2011年12月总课时数: 1课时
课题名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以某种自然资源(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教的方法:
1.利用学案导学;
2.利用探究问题启发引导;
3.利用检测题巩固提高。

学的方法:
1.熟读课本内容,建构本章知识体系;
2.小组合作探究疑难问题;
3.完成达标检测内容,查漏补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
环;洋流分布规律;洋流的地理意
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表层洋
流分布规律。

教学第一环
节:梳理知识、
建构知识体
系。

【建构本章的知识体系】:
教学第二环节:教师点拨与解读(教师点拨教材重点难点;解读文本核心知识、知识体系、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典型例题进行导学、交给学生解题通用工具、提升学生的感悟力。

)【重点解读】(老师点拨与解读)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二、水循环的过程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洋流分布规律
五、洋流的地理意义
六、水资源的分布
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八、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典例分析】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四地海面等温线情况() A.①处等温线向南凸出B.②处等温线向北凸出
C.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D.④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

判断寒暖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知①③处为暖流,②④处为寒流,故①③处等温线应向北凸,②④处向南凸。

答案:D 2.实际调查发现①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是() A.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
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解析:由图中信息知,该渔场最可能为北海渔场,该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

答案:B
3.读“洋流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海域若是大西洋,则以②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各洋流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

(2)该海域若是太平洋,则洋流AB、CD的性质分别是______、______。

(3)在实际大洋中A、B两海域易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A、B两海域中,不利于海上航行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2)暖流寒流(3)A寒暖流交汇(4)A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
教学第三环节:自主检测,拓展延伸(教师设计适当的检测题展示给学生当堂完成、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学生自我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提升自我概括、归纳、描述、说明等综合能
力)【达标检测】
1.关于黄河下游河水和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A.潜水经常补给河水
B.河水经常补给潜水
C.河水和潜水不能互相补给
D.河水和潜水经常相互补给
2.塔里木河的水循环属于()
A.海陆间循环
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大循环
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主要是()
A.水气输送
B.人工降雨
C.地表径流
D.植物蒸腾
4.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陆地上的水不断的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主要依靠海陆间的循环
②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陆地内循环
③水循环可以联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④水循环可以在其联系的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但不能进行物质转移
A. ①②
B. 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读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完成5~7题。

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判断,该海区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6.A处与B处对比,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寒流流经B.B处暖流流经
C.A处洋流由南向北流D.B处洋流由南向北流
7.若此图是大西洋海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位于大陆西岸B.B位于大陆东岸
C.A可能是墨西哥湾暖流D.B可能是东澳大利亚暖流
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
A.北海道渔场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D.纽芬兰渔场
9.甲、乙两处海域等温线凸出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不同B.洋流的影响
C.盐度的影响D.降水不同
教学第三环节:自主检测,拓展延伸(教师设计适当的检测题展示给学生当堂完成、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学生自我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提升自我概括、归纳、描述、说明等综合能力)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据此回答10~12题。

10.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不少,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剧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新加坡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①新加坡的年降水量非常稀少
②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然十分丰富,但境内没有河流或湖泊
③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然十分丰富,但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都不均
④人口的剧增与经济的高速发展
A.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12.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
①地表径流较少②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较多③污染和浪费
④地表植被少⑤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⑥降水时间分配不均
A.①②③④⑤不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

但是,就在这样的地方,椰枣林、葡萄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

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飞跃的重要途径。

据此回答13~14题。

13.限制以色列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
A.热量 B.水源 C.土壤 D.地形
14.以色列粮食、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原因是()
A.靠近地中海,属地中海气候,适宜发展农业
B.以色列粮食、水果品种好,产量达
C.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滴灌技术
D.河网密布,水资源充足
【拓展延伸】
15.1912年4月10日,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一艘客轮“泰坦尼克号”满载游客自英国出发,开始了处女航,4天后与冰山相撞,沉没于(41°46′N,50°14′W),1 500多名游客葬身大海。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出发前往美国,它最有可能的起止点是()
A.伦敦——旧金山B.南安普敦——波士顿
C.利物浦——西雅图D.伦敦——洛杉矶
(2)冰山是__________(洋流)从__地区带来的,它是一种重要的______资源。

(3)该船在此处可能遇到了海雾,无法看清前方目标,海雾的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4)此处离________渔场不太远,渔场的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学体会或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