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案例
qc小组创新型课题优秀成果

qc小组创新型课题优秀成果qc小组创新型课题优秀成果1. 前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深入挖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系统性、有针对性的工作来开展创新型研究,对于推动学术研究、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qc小组创新型课题优秀成果,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2. qc小组创新型课题的内容和重要性qc小组是我们团队中负责创新研究和项目开发的核心力量,他们致力于发现并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些创新型课题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科学、技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等。
这些课题旨在推动知识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术和实践的交流和合作。
3. qc小组创新型课题优秀成果的案例分析通过对qc小组创新型课题优秀成果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其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案例一: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影像识别与辅助诊断系统这个课题通过引入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技术,开发了一套高效准确的医疗影像识别系统,能够检测和诊断多种疾病。
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度,同时也有助于医学研究的进展和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
案例二: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交通系统这个课题致力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问题,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套智慧交通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优化交通流量,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这一创新成果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qc小组创新型课题的贡献与展望qc小组创新型课题的优秀成果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也为产业界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方向。
通过探索新的领域和问题,qc小组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我希望qc小组能够继续挖掘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对qc小组创新型课题优秀成果抱有极高的期望和赞赏。
qc工程成果案例

qc工程成果案例QC工程成果案例:1. 提高产品质量:某电子产品公司在QC工程的指导下,对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和改进,通过减少生产环节、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设备的稳定性等措施,使产品的不良率下降了30%,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水平。
2. 降低生产成本:一家制造业公司在QC工程的帮助下,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优化生产过程,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
他们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了物料的浪费和库存,优化生产计划,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使得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了20%,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 缩短交付周期:一家制造业公司在QC工程的引导下,对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通过减少非价值增加的工序,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成功将产品的交付周期缩短了50%,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4. 改善员工满意度:一家公司在QC工程的指导下,对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增加了员工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通过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得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大幅提高,减少了员工的离职率,提高了公司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5. 提高供应商质量:一家公司在QC工程的指导下,对供应商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管理,建立了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定期的供应商考核和反馈机制,使得供应商的质量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减少了因供应商质量问题带来的产品返工和退货,提高了公司的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安全生产提升:一家制造业公司在QC工程的引导下,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优化。
通过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改善现场的安全设施和环境,成功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保障了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7. 产品创新改进:一家公司在QC工程的指导下,对产品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得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更高的竞争力,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QC成果隧道开挖光面爆破质量

光面爆破质量控制方法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实 施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爆破参数和装药量,对施工人员的技 术要求较高。同时,该方法也需要投入较多的设备和人力成 本。
05
隧道开挖光面爆破质量改进 措施
隧道开挖光面爆破质量改进措施概述
隧道开挖光面爆破质量改进措施旨在提高隧道开挖过程中的 光面爆破质量,确保隧道洞壁平整、轮廓清晰,减少超挖和 欠挖现象,提高施工效率。
光面爆破技术的核心是在炮眼布置、 装药结构、起爆方式等方面采取一系 列措施,使爆破后岩面光滑平整,轮 廓线符合设计要求。
光面爆破技术的应用范围
01
光面爆破技术广泛应用于隧道、 地下厂房、大型露天采石场等岩 石工程中。
02
在隧道开挖中,光面爆破技术可 以有效控制超挖和欠挖,提高隧 道开挖质量和效率,减少对围岩 的扰动和破坏。
05
04
03
02
01
爆破后进行安全处理,检查爆堆 是否稳定,及时清理危石、浮石 ,确保作业安全。
选用合格的炸药、雷管等起爆器 材,确保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
确定隧道开挖断面尺寸和爆破方 案,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施工条 件,制定合理的爆破参数和钻孔 方案。
隧道开挖光面爆破质量改进措施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隧道开挖光面爆破质量标准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确保隧道开挖面的平整度 和轮廓符合设计要求,对爆破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系列标准。
该标准主要涉及爆破孔的布置、孔深、孔径、装药量、堵塞长度、起爆方式等参 数,以及爆破后的检查与评估。
隧道开挖光面爆破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提高隧道施工安全
通过控制爆破施工的质量,可以减少对围岩的破坏,降低隧 道塌方的风险,提高施工安全性。
中施企协 创新型 qc案例

中施企协创新型 qc案例
中施企协创新型QC案例有多个,以下是其中两个:
1. 《研制一种新型PVC吊模装置》QC成果:该成果由七分公司壮志凌云QC小组编写,荣获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该成果课题类型为创新型,小组成员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发现,现场使用传统平板吊模施工,厨卫间排水管道预留洞口封堵时间达到35min/洞口,无法满足“预留洞口封堵施工效率控制在15min/洞口以内”的需求。
于是他们研制了一种新型PVC吊模装置,采用定型化设计,方便快捷,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这一创新型QC成果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2. 《提高箱涵变形缝防水一次合格率》QC成果:仙女山QC小组编写的这一成果获得了中施企协QC小组活动一等奖。
长期以来,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
他们结合实际选取课题,邀请外部专家对成果资料进行“一对一”专项指导,提高了QC成果的转化率。
这一成果为提高箱涵变形缝防水一次合格率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阅读质量管理类书籍或咨询相关行业专家。
QC成果案例

QC成果案例概述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是一种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质量标准的过程。
通过QC的实施,组织可以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几个QC成果案例,展示Q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取得的实际效果。
案例一:汽车制造业在汽车制造业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典型的QC 案例是拜耳汽车公司的QC实践。
该公司通过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他们使用了一套先进的检测设备来监测汽车的各个方面,例如:发动机性能、刹车系统和安全设备。
通过这些检测,他们能够及早发现并修复潜在的质量问题,从而提高汽车的品质。
案例二:电子产品制造业在电子产品制造业中,QC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例如,苹果公司在生产iPhone时实施了严格的QC程序。
他们使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来检查手机的各个方面,包括屏幕的亮度、按钮的灵敏度和电池的寿命等。
通过这些QC程序,苹果能够确保每个iPhone都符合其质量标准,并提供给客户最好的产品体验。
案例三:食品加工业质量控制在食品加工业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成功的QC 案例是麦当劳公司的食品质量控制实践。
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严格的卫生标准,确保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此外,他们还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只使用高质量的食材。
这种QC 实践帮助麦当劳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并成为全球领先的快餐品牌之一。
案例四:IT行业在IT行业中,质量控制对于软件开发来说至关重要。
一个成功的QC案例是微软公司的软件质量控制实践。
他们在开发软件之前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调试工作,以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他们还定期发布更新,修复已知的Bug和漏洞。
通过这些QC实践,微软能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总结这些案例展示了质量控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和取得的实际效果。
无论是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还是IT行业,QC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3年全国qc质量活动小组获奖案例

2023年全国qc质量活动小组获奖案例
以下是2023年全国QC质量活动小组的部分获奖案例:
1. 天津盐光互补项目部:他们的课题《提高海上光伏桩基安装合格率》荣获“2023年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活动(第一期)”的示范级奖项。
这
个项目解决了技术培训不足、管桩贯入度异常、桩架倾斜、GPS沉桩定位系统误差等问题,通过创新施工安装工艺、改善施工工法、增加新技术使用,从根源上提升了海上光伏桩基安装质量,有效减少了问题的发生。
2. 塔里木油田:他们的三个成果获得了示范级称号,包括实验检测研究院油气分析测试中心的《研制移动式原油硫化氢含量测定仪》、实验检测研究院地质实验中心的《缩短原油组分分离时间》以及迪那采油气管理区迪那处理站的《降低迪那处理站综合能耗强度》。
同时,他们的两个成果获得了专业级称号,包括油气运销事业部的《降低乙烷气体计量比对偏差率》和英买采油气管理区英西采气作业区的《提高玉东7转油站油藏注水水质达标率》。
此外,还有其他很多企业也通过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更多案例可以查阅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的《中国质量》杂志,或关注其官方网站。
全国优秀qc成果一等奖案例

全国优秀qc成果一等奖案例全国优秀QC成果一等奖案例1. 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某家电制造企业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改进,成功提高了产品质量。
他们通过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分析,找到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经过优化后,产品的不合格率大幅下降,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2. 引入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某家机械制造企业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通过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一些繁重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项改进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生产速度和质量稳定性,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3. 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某家服装企业通过制定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
他们对每个工序进行详细的分解,并制定了相应的作业标准和操作规范。
通过培训员工并严格执行标准化流程,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产品交付时间大大缩短。
4. 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系统,提升产品质量:某家化工企业引进了先进的质量管理系统,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控制,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他们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5. 实施全员质量管理,打造高效团队:某家制造企业通过实施全员质量管理,成功打造了高效的团队。
他们通过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企业的产品不合格率大幅下降,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6. 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提升产品检测精度:某家电子制造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检测设备,通过精确的检测技术提升了产品的检测精度。
他们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通过引入先进设备,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
7. 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某家食品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
他们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优化了物流和仓储管理,减少了库存和运输成本。
电力公司qc成果案例

电力公司qc成果案例
作为一家电力公司,我们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
我们的QC(质量控制)团队在公司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QC成果案例:
1. 电缆故障率降低
我们的QC团队针对电缆故障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改进。
通过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和维护,同时使用先进的电缆绝缘材料和精确的连接技术,我们成功将电缆故障率降低了60%。
2. 节能减排
我们的QC团队研究了电力公司的能源消耗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的建议。
通过技术改进和流程优化,我们实现了每年减少10%的能源消耗和减少20%的碳排放。
3. 安全卫生
我们的QC团队注重员工的安全和卫生,通过严格的安全标准和培训计划,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在我们的努力下,公司的工伤率下降了30%,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通过QC团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这些显著的成果,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课题类型QC成果案例一、问题解决型(自定目标)课题QC小组成果这类成果是指课题的目标是小组自己确定的(即自定目标)。
问题解决型(包括现场型、攻关型、服务型、管理型)课题,都可以自定目标。
如果是问题解决型中自定目标的课题。
QC成果的整理,就应该按照问题解决型(自定目标)课题QC小组活动的程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去整理。
成果内容内容包括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按对策实施、检查效果、确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的程序,还包括数据、图表、统计工具等。
案例一是问题解决型中自定目标的成果案例,2014年度获得全国优秀QC小组成果。
案例一(问题解决型(自定目标)课题QC小组成果案例)提高薄片齿轮加工合格率一、课题背景薄片齿轮(见图1)是某项目受信仪的关键零件之一,其零件厚度薄,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近十年来一直存在报废率高的问题,严重影响我部生产进度。
为此,我班组成立了QC 小组,大家集思广益 、献计献策针对薄片齿轮报废率高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展开了本次QC 小组活动。
图1:薄片齿轮零件示意图 制图人:白X 制图时间:3月25日二、小组概况:小组名称XX 机械制造部车工班组QC 小组小组类型攻关型课题名称 提高薄片齿轮加工合格率 小组人数 10人 注册时间 2013年3月25日 注册编号 2013-001 活动时间 2013年3月~2013年12月 活动次数 9次 序号 姓 名 性别 文化程度 组内职务 职称 职 责1杨XX 男 中专 组长 高级工 负责全面工作 2白 X 男 本科 组员 高级工 协助工作 3严XX 男 大专 组员 中级工 数据统计4强XX 女 本科 组员 技 师 整理资料 5祝XX 男 大专 组员 技 师 指导工作 6李XX 女 大专 组员 高级工 策划与整理 7赵XX 男 本科 组员 技 师 坐标镗操作8史 X 男 本科 组员 技 师 数控操作 9马 X 男 大专 组员 高级工 数控操作 10朱XX 男 本科 组员 高 工 完善工艺 略三、选择课题部门要求加工现状将零件加工合格率提高到80%以上,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加工任务。
材料:40Cr硬度: 28~32 HR C制表人:严XX 制表时间:3月25日四、现状调查1.现状调查分析小组成员经调查,2012年加工该薄片齿轮共156件,其中不合格品59件,合格率为62.18%,小组成员对59件齿轮不合格项目进行了分析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情况,绘制了薄片齿轮不合格项目排列图(见图4):71.19%,是造成薄片齿轮加工合格率低的主要问题。
2.目标设定依据表3 目标设定依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百分比具体计算过程1 2012年加工合格率62.18%(生产总零件数-报废零件数)/生产总零件数(156件-59件)/156件=62.18%2 “零件变形”占不合格品项目的百分比71.19%零件变形产生的报废零件数/总报废零件数42件/59件=71.19%3 “零件变形”症结解决后可增加合格率26.92%零件变形占不合格项目百分比*(1-2012年合格率)71.19%*(1-62.18%)=26.92%4“零件变形”症结解决后合格率89.1%2012年合格率+“零件变形”症结解决后可增加合格率62.18%+26.92%=89.1%制表人:李XX 制表时间:4月2日五、设定目标经过小组全体成员认真分析及测算,小组把薄片齿轮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85%作为本次活动的目标值(见图5)。
图5目标柱状图制图人:白X 时间:4月3日六、原因分析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由零件变形(跳动尺寸0.025超差)影响薄片齿轮加工合格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一一列举在鱼刺图上,具体见图6:图6:原因分析鱼刺图制图人:严XX 时间:4月5日七、确定主要原因1.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序号末端原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标准负责人完成时间1 技能培训不达标1.培训内容2.培训成绩查阅资料1.培训内容包含工艺、设备、实践等方面2.考核成绩70分以上白X 4月11日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现状目标62.18%85%2.确认过程确认一:技能培训不达标4月11日,经白浩查阅相关培训考核资料,三名操作者均参加过工艺知识、实际操作、应知应会、设备保全、测量方法、质量判定等方面的培训,考试成绩均在70分以上,综合评价合格,考核情况(见表5):结论:非要因确认二:操作者不熟悉设备性能1)2013年4月12日,严鹏飞现场检查,三名操作者均持有我所颁发的岗位资格证,工艺培训证、安全操作证等证件,证件上培训考核成绩合格,经查阅档案,操作者操作该设备的时间均在五年以上(见表6)从上表可以看出,操作者操作设备时间较长,对设备熟悉。
结论:非要因确认三:未按照工艺要求操作1)4月15日,杨光照跟踪调查操作者工艺纪律执行情况,发现操作者正在使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及加工设备等,符合工艺文件要求,检查结果见表7:2)4月15、16日两天,杨光照对操作者的加工和交检过程进行跟踪调查,操作者能严格执行零件加工首件“两检”制度。
结论:非要因确认四:普通机床加工精度低4月19日,史超协同机修人员对普通车床C6140精度进行检测,结果见表8: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的设备精度不能满足加工要求结论:要因确认五:无半精车工序4月20日,小组成员马超现场对零件加工过程进行了检查,发现工艺图纸中无半精车加工工序,就直接进入精车工序。
操作者对薄片齿轮(见图7)的两端面、内径、外径进行精车时,使两端面厚度、内径和外径尺寸一步加工到位, 精车切断时容易造成基准面凹陷,加之精车没有为下道磨工留有足够余量,致使磨工难以将端面平行度通过平磨校正到图纸要求范围,导致零件产生报废。
结论:要因确认六:装夹力过大5月3日,赵彦邦对零件的装夹方法进行现场检查,零件采用螺旋型三爪卡盘一次装夹完成,卡头为主要装夹受力部位,零件不受力,表面无装夹痕迹。
结论:非要因确认七:加工基准与图纸基准不符2013年5月8日,祝戌京到加工现场对零件加工过程进行了检查,发现实际加工过程中为减小零件变形,操作者是以端面为基准加工切断面的,而图纸中标注的尺寸是以内孔为基准的,由此可见,齿轮加工基准与图纸基准不相符。
结论:要因确认八——确认十六(在本书中省略)小组成员通过分析、讨论,最终确定出三项主要原因:八、制定对策1.针对要因,提出多种对策表13:对策分析表序号主要原因对策对策评价过程结果1 普通机床加工精度低1.修理车床1.检测原设备精度:设备的实际精度不能满足设备和工艺的要求精度;2.修理车床;小组成员史超同机修人员对该车床进行了维修,检测修理后的车床精度如下表:表14维修后机床精度检测表项目主轴径向跳动坐标轴重复定位精度主轴端面跳动X轴Y轴实测数值0.006mm0.004mm0.003mm0.009mm设备精度要求0.005mm0.004mm0.004mm0.010mm工艺要求0.005mm0.010mm是否符合要求否符合符合否通过维修后机床精度检测表可以看出,主轴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值接近设备精度要求,但仍不符合工艺对设备的精度要求值,所以不能使用此设备。
2.更换设备据查阅设备使用说明书,发现数控车床设备精度和加工效率都比普通车床高。
1.普通机床加工精度低2.无半精车工序齿轮内径齿轮端面齿轮外径齿轮厚度图7 薄片齿轮图制图人:杨XX 制图时间:4月20日不采用采用2 无半精车工序增加并调整工序方案1:半精车-精车-磨工序转道少,零件变形大,精度保证困难。
方案2:半精车-磨-精车工序转道多,零件变形小,精度可以得到保证3加工基准与图纸基准不符两端面图纸基准为内孔,利用互为基准原则,以两端面为基准进行加工1.以端面为基准加工内孔、外径装夹简单,但加工难度较大2.以端面为基准加工外径,再以外径为基准加工内孔装夹难度太大,定位困难。
3.以端面为基准加工内孔,再以内孔为基准加工外径装夹简单,定位准确,但工序较长。
制表人:强XX 制表时间:2013年5月24日2.根据5W1H制定对策表表14:对策表序主要原因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完成时间地点1普通机床加工精度低更换设备设备主轴径向跳动≤0.005mm主轴端面跳动≤0.010mm1.确定设备型号2.检测新设备精度,达到相关要求。
史超 5.27机加厂房2 无半精车工序调整工序为:半精车-磨-精车零件两端面平面度≤0.015mm1. 增加、调整原工艺中的工序2.在数控车床上完成半精车加工3.在平面磨床上完成磨削加工马超 5.30 数控间3加工基准与图纸基准不符以端面为基准加工内孔,再以内孔为基准加工外径1.两端面对内孔跳动≤0.025mm2.内孔尺寸φ19H63.外圆尺寸53h71.确定加工路线为:坐标镗-精车2.选择刀具3.在坐标镗床上加工内孔4.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外径赵彦邦 6.4坐标镗操作间制表人:白X 制表时间:2013年5月27日九、实施对策实施一:经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后一致推荐将普通车床C6140换成精度较高的数控车床V-36。
图8 数控车床 V-16设备制图人:强XX 制图时间:2013年5月25日史超与机修人员对数控车床V-36的加工精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见表15:不采用采用不采用不采用采用表15 数控车床精度检测表项目主轴径向跳动坐标轴重复定位精度主轴端面跳动X轴Y轴实测数值0.004mm 0.003mm 0.003mm 0.008mm设备精度要求0.005mm 0.004mm 0.004mm 0.010mm是否符合要求符合符合符合符合制表人:史X 时间:5月27日上表结果显示,该数控车床的实际精度满足设备精度要求值。
目标检查:表16 数控车床V36目标检查表目标要求检测数值主轴径向跳动≤0.005mm 0.004mm主轴端面跳动≤0.010mm 0.008mm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制表人:赵XX 时间:5月27日实施二:1.增加、调整原工艺中的工序:在磨工工序前增加一道“半精车”工序。
并将原工艺中的“车---磨”工序,改为“半精车---磨---精车”工序。
2.在数控车床上完成半精车加工:将两端面、内径、外径尺寸留有0.15到0.2mm余量,将其余尺寸加工到位。
表17 半精车工序加工方法表序号加工内容加工方法1 选择设备数控车床V-362 装夹工具三爪卡盘3 选择刀具机夹刀具、涂层刀片4 切削参数切削速度:120m/min;进给速度:0.15mm/r;切削深度:1.5mm;5 加工工步1.车削零件内、外径,单边留余量0.15到0.2mm余量2. 加工环形槽部位,0.6H12留余量0.07到0.1mm余量,保证零件尺寸φ44、φ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