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病句识别八大要点
病句的知识点总结

病句的知识点总结一、语法错误语法是语言的基础,正确的语法使用对于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至关重要。
常见的语法错误包括时态错误、主谓不一致、单复数不一致、语序错误等。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些问题的知识点。
1. 时态错误时态是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的一种语法形式,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当句子中的时态使用错误时,会造成句子意思不清晰或者不准确。
例如:错误:昨天我去了图书馆,找了一本有关科技的书。
正确:昨天我去图书馆,找了一本有关科技的书。
时态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作者对于动词时态的理解不够清晰,或者在句子结构上存在混淆。
2. 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指主语和谓语在数上不一致,造成句子不通顺。
例如:错误:他们都喜欢运动,但我不喜欢。
正确:他们都喜欢运动,但我不喜欢。
在这个例子中,“他们”是复数形式的主语,谓语“喜欢”也应该用复数形式。
3. 单复数不一致单复数不一致指的是名词和谓语动词或代词之间的单复数形式不一致。
例如:错误:这些书是我的。
正确:这些书是我的。
在这个例子中,“书”是复数形式,应该与谓语动词和代词保持一致。
4. 语序错误语序是指语言表达中词语的排列顺序。
中文的语序一般是主谓宾,定状状。
当语序不当时,会影响句子的表达能力。
例如:错误:昨天我在图书馆找了一本书。
正确:昨天我在图书馆找了一本书。
在这个例子中,状语“昨天”应该放在主语“我”之前。
二、标点错误标点符号是语言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标点使用可以帮助表达意思,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常见的标点错误包括句号、逗号、叹号、问号等的误用。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些问题的知识点。
1. 句号句号是表示句子结束的标点符号,用来表示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结束。
例如:错误:今天天气很好但我不想出去玩正确:今天天气很好,但我不想出去玩。
在这个例子中,缺少了句号,使得句子表达不够清晰。
2. 逗号逗号是表示停顿的标点符号,用来分隔句子中的词语、短语和从句。
例如:错误:我喜欢打篮球但不擅长足球。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技巧:病句题关键病句辨析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技巧:病句题关键病句辨析方法欢迎关注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2016辽宁事业单位大部分考试科目为职业能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
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语感觉察法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
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二、提取主干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三、恰当使用便捷方法1.遇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首先考虑它是否有主语,因为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而人们在造句时往往会把本来应当做主语的词放到了介宾短语中,结果使句子失去了主语。
2.遇到有否定词的句子,首先看它有几个表否定的词,考虑是否把话说反了。
前面已经说过,现代汉语中可以用双重否定表肯定,但是三重否定仍然表否定。
>>>历年辽宁事业单位真题请查看:历年辽宁省各地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汇总<<<3.遇到有表示两方面意思的词语,首先看句子前后表意是否一致。
一般地说,一个句子的前(或后)半部分有了表达两方面意思的词,后(或前)半部分也应该有表达两方面意思的词语。
因此,只要你发现句子中有了表达两方面意思的词语,就要注意它前后是否一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要数出句子中表达两方面意思的词语是双数就可以了,而是要从相关词语的内涵上去考虑。
4.遇到有代词的句子,首先考虑它的代词指代是否恰当。
代词应当有明确的指代,因此只要看到句子中有了代词,特别是句子中的人物或事物又是多项时,我们首先就要迅速找出这个代词的指代对象,看看指代是否正确或者明确。
病句的八大辨析技巧

病句的八大辨析技巧(一)注意关联词语一个句子出现了关联词,可能出现六类语病:搭配不当、位置不当、词语误用、重复赘余、强加关系。
其中搭配不当和位置不当是最常见的错误。
(二)注意两面性词语句子中有“是否”“能否”“好坏”“得失”“成败”“高低”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要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得当。
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
例如:能否考上大学与个人的勤奋程度有关。
(三)注意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一般造成语病的虚词主要是介词、连词或副词。
介词或连词常常把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的缺失。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通过”、“对、对于”、“当……”、“在……”;连词主要有:“和”、“与”、“同”等。
1.句首出现介词,应考虑是否因此而湮没了主语。
例如:由于你这么积极进取,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由于……”表示介词结构,不能作主语)。
2.有些介词是成套使用的。
例如: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来自埃及和东方。
(介词“当”应改为“当……时”)还有一些如“以……为……”、“从……上”、“自……以来”等,都是成套使用的。
(四)注意否定结构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应考虑句意是否明确。
1.多重否定不当。
例如: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渺茫的。
(错误使用了三重否定)2.反问句本身就是一重否定。
例如: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反问句中又使用了双重否定,所表达的意思就与原意相反了。
)3.有些词语本身就表示否定,例如“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例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例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病句识别知识点

病句识别知识点病句识别是语法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在中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病句,也就是语法错误的句子。
学会识别和纠正病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使句子更加准确、流畅。
本文将介绍病句的几个常见类型和识别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病句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之一。
主谓不一致指的是主语与谓语之间在人称、数或时态上不一致。
例如,句子中的主语是单数形式,而谓语动词却使用了复数形式,或者主语是第三人称,而谓语动词却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形式等等。
这种不一致会导致句子语法上的错误,影响句子的意思表达。
识别主谓不一致的方法是仔细查看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对比它们的人称、数和时态。
如果发现不一致的情况,就需要对句子进行修改,使主谓保持一致。
比如,如果句子中的主语是单数形式,那么谓语动词应该使用单数形式。
二、缺少主谓宾缺少主谓宾也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之一。
这种错误发生在句子中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的情况下。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三者之间相互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缺失,就会导致句子不完整,语法上的错误。
识别缺少主谓宾的方法是逐个检查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是否都有,并且它们之间是否有适当的连接和衔接。
如果发现缺失的情况,就需要对句子进行修改,补充缺失的部分。
三、词序不当词序不当也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之一。
中文语法有其固定的词序规则,词序不当可能导致句子意思的混乱或语法上的错误。
例如,形容词应该位于名词之前,否则就会导致句子不通顺。
识别词序不当的方法是仔细观察句子中各个词语的顺序是否符合中文语法的规则。
如果发现词序不当的情况,就需要对句子进行修改,调整词语的顺序,使句子更加通顺。
四、标点符号错误标点符号错误也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之一。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规范句子结构和语义的重要手段。
错误的标点使用会导致句子意思的模糊或者产生歧义。
识别标点符号错误的方法是仔细检查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使用,并且对比其在句子结构和语义上是否起到了正确的作用。
公考精华行测之病句修改大总结

公考精华行测之病句修改大总结公共考试中,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中,病句修改题目一直是考生们头疼的难题。
因此,本文将对公考精华行测中的病句修改题目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这一部分内容。
一、病句概述病句是指在语法、表达、逻辑或修辞等方面存在错误的句子。
病句修改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将错误的部分改正成正确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句子语法正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在行测中,病句修改题目能够考察考生对语言规范和语句表达的熟悉程度,因此备考时需加以重视。
二、常见错误类型1. 主谓不一致:主语和谓语之间在数上不一致,例如:The book in the shelf is damaged.(应改为:The books on the shelf are damaged.)2. 并列结构不一致:出现“不仅...而且...”、“既...又...”等结构时,其中的并列成分在语法形式或意义上不一致,例如:I like swimming, but also like to play tennis.(应改为:I not only like swimming but also like playing tennis.)3. 介词错误:介词的搭配使用不当,例如:I am interested at painting.(应改为:I am interested in painting.)4. 动词时态错误:句子中的动词时态与标志词不一致,例如:Yesterday, she buy a new dress. (应改为:Yesterday, she bought a new dress.)5. 词性不符:用词的性质与上下文不搭配,例如:I find my keys in the table.(应改为:I find my keys on the table.)6. 句子成分缺失:句子中存在漏掉的主语、谓语或宾语等成分,例如: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yesterday.(应改为: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yesterday.)7. 虚词错误:虚词(如:a, an, the, and, but等)的使用不当,例如:I want apple.(应改为:I want an apple.)三、病句修改技巧1. 理解上下文:通读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语境,对于病句的修改有很大帮助。
六招教你省考轻松应对病句

六招教你省考轻松应对病句在公事员考试中,单纯调查语法、句法的标题并不太多,可是,能否精确措辞用字、运用汉语符号却是一名公事员有必要具有的根本素质。
相比主旨归纳、意图判断等偏重了解的题型,病句、歧义句剖析更能测查报考者的根本言语素质,此外,能否精确运用言语也是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
下面,华图资深公考专家就公考中常常呈现的病句类型做一个简要介绍:一、搭配不当常见的搭配过错有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妥、谓语和宾语(包含补语)搭配不妥、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妥、中心语和润饰搭配不妥(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妥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错误原因:一主多谓,一谓多主不能全部搭配。
“大火”可以控制,但“消防隐患”不能控制。
(二)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妥例: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错误原因:一谓多宾,一宾多谓不能全部搭配。
谓语“提高”与宾语“专业技术人才”不能搭配。
(三)主语和宾语调配不妥例: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错误原因:主语和宾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
主语“西湖”与宾语“季节”搭配错误。
(四)中心语和润饰语调配不妥例:教师、工人、农民在我国都是一种很神圣的职业。
错误原因:中心语和修饰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
“教师、工人、农民”是多种不同的职业,不能用“一种”修饰。
(五)一面临双面调配不妥例: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错误原因:“好坏”、“优劣”、“高低”都是两面,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一面,搭配不当。
二、语句成分残损或剩余在考试中,常常会呈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残损或剩余的表象。
例1: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使这些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过错缘由:该句短少主语。
将“使”去掉,“校长们”即可作该句的主语。
病句识别八大要点

(十四)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 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009-3-13 究竟如何学好语文
1.基础知识
接昨天:课堂延伸 病句识别八大要点 后三点
⑥ 事理的逻辑性。
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⑦ 组合的俗成性。
有些并列词、句的先后顺序很难以一种科学的手段加以定位,它们遵循的往往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组合顺序。
⑧ 音节的匀整性。
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多的短语排在后,以保持整个句子音节的匀整性。
状元心得 2008 年广东语文单科状元陈创:基础知识的掌握并非一味蛮干 2008 年广东语文单科状元陈创说:“语文的基础知识需要记忆的量十分庞大,很多同学都采取连续作战的做法,也就是一段时间内都在背诵同样的内容,这种做法效率不高而且很容易让人感到厌倦。
”对于基础知识,他往往会采取螺旋式的复习方法,他介绍说,“这就好比汽车爬山,绕着山腰盘旋而上更省力、更安全”。
因此,他会每隔几周记忆一遍多音字表,每次把记寸乙薄弱的部分提取出来,下次复习的时候再多加留意。
诗歌鉴赏题他也会每个月抽出几天时间进行练习,通过每次的练习都会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解题技巧也掌握得更加娴熟。
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病句辨析中常见语病及其辨认技巧

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病句辨析中常见语病及其辨认技巧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
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
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
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
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在考场上,当考生做一个病句辨析的题目时,怎样才能快速辨认出每个选项是否存在语病,存在着什么语病?下面中公教育专家洪莹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句情况,其中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特别有利于为大家提示可能出现的语病。
一、如果句子中出现了“经过”、“通过”等介词时可能会造成无主语。
【例】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解析:应删去“经过”使全句陈述对象为“老主任”或删去“才使”让“他”作全句的主语。
二、句子出现“在……中”、“在……下”“从……中”等介词结构,要看介词结构内部插入的词语是否正确,是否误用了介词结构。
【例】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解析:去掉“在……下”改为“经过”。
三、句子中如果出现关联词语,应考虑是否会出现以下毛病: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正确,关联词语是否误用,前后是否配套呼应。
【例1】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解析:两个分句间应是转折关系而非条件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才对。
【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解析:除了“毫无例外”多余外,还犯了关联词语不照应的错误,应把“和”改为“或”或者“还是”才对。
【例3】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
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解析:前后的分句陈述同一个主语,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后,即把“中药”放在“不仅”一词的前面。
四、句子出现“能不能”、“是不是”、“有没有”、“成败”、“高低”、“好坏”、“多少”等表示两面意思的词语时,要看是否会造成表意前后矛盾、两面失衡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考题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必须引起重视。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
②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通过”把“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变成了自己的宾语,而使全句的主语缺失。)
③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一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剧组全体人员”“《西游记》”,是由于“经过”这个介词没有把“剧组全体人员”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应把“经过”调到“剧组全体人员”之前。)
三、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例如
①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④汉语言学者难道不能不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也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领域么?(“难道不能不做到”多重否定用错,意思说反了。)
六、留意并列的短语和句子
并列的句子和句中的并列短语,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一些错误。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该留心。
②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交通是否方便”说的是两种情况,而后面“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只谈了一个方面。)
③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④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以上几点并不能解决所有病句的辨识问题,只能判断病句中的一部分,但是这些类型在重要考试或平时的训练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希望能有助考生提高辨识病句的准确率。
一、留意句中的介词
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如
①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
③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报道了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例子,“各种传媒”和“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④四年的下海经历,使她尝尽了酸甜苦辣,也使她开阔了眼界,培养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出在并列短语中的限制不当的错误,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准确”和“敏锐”应当互换位置。)
七、留意句中的“是”字
“是”在句中表示判断。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所以遇到判断词“是”也要适当留心。
例如
①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②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八、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语
⑤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多少劳动么?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 0万朵的花粉。(“50万朵”只能修饰花,而不能修饰“花粉”。)
⑥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后面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是一种确定性情况,所以应改为“尽管”。)
有些短语平时经常误用,而在病句题中常出现这样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用法,很有麻痹性,考生做题时尤其要注意。
例如
①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一个。)
②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企业里的设计者也有。(“以……为主”中隐含了“大多”的意思,与“大多”重复。)
②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谁告诉谁?两个“他”均指代不明。)
③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这”指“搜集史料”,还是“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呢?)
④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其他”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领导”,造成歧义。)
四、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例如
①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前文说的是两个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这样”这个代词倒底指代哪一个意思,句意模糊。)
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山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山鹧鸪保护区已迫在眉睫。(“成倍减少”不合逻辑,在表示数字增减时,不能用“成倍”来说“减少”。诚实守信”、“助人国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约……左右”中“约”表示大约,和“左右”表达的意思重复。)
例如
①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劝阻”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②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滥用否定,表意相反,应把“不”去掉。)
③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三重否定,把意思表达反了。)
⑤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膜拜、崇敬、羡慕”三个词有词义上轻重之分,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
⑥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这是分句间的并列,需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作……具体分析”比“介绍了……基本知识”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换一下。)
例如
①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并列短语要求并列的两项或多项,词性或短语结构必须一致。而“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这个并列短语中,“政治常识”是偏正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动宾短语。)
②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只有“消防官兵”能和“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搭配,“210辆消防车”却不能。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
例如
①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
②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
③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奇缺”就是“非常缺少”的意思。)
④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⑤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诸”即“之于”,与“于”重复。)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
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