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外观检验要求

合集下载

金属制品质量验收标准

金属制品质量验收标准

金属制品质量验收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金属制品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制品的生产和交付过程中的质量验收。

2. 术语和定义- 金属制品:包括但不限于铁、钢、铝、铜等金属加工制成的产品。

- 质量验收:通过对金属制品进行检测、测量、试验等手段,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3. 质量验收要求3.1 外观要求- 金属制品的外观应整洁、光滑,无明显的表面缺陷和腐蚀。

- 金属表面应均匀涂有防锈涂层,无起泡、剥离等现象。

3.2 尺寸和几何要求- 金属制品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

- 尺寸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并保证制品的装配和使用要求。

3.3 材质要求- 金属制品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客户要求的材料。

- 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要求。

3.4 物理性能要求- 金属制品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包括硬度、强度、韧性等。

- 材质的物理性能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

3.5 表面处理要求- 金属制品的表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 表面处理应均匀、光滑,并且能够保护制品,延长使用寿命。

4. 质量验收方法4.1 目视检查通过目视检查金属制品的外观,判断是否满足外观要求。

4.2 尺寸和几何测量利用测量工具对金属制品的尺寸和几何形状进行测量,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4.3 材质检测通过材料测试仪器对金属材料的成分和性能进行检测,确保材质满足要求。

4.4 物理性能测定通过物理测试方法对金属制品的物理性能进行测定,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4.5 表面处理检验对金属制品的表面处理进行检验,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技术要求。

5. 质量验收记录对金属制品的质量验收结果进行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验收方法、结果等信息,以便追溯和评估产品质量。

6. 变更管理本标准的内容如有变更,应及时进行文档修改和相应的通知,并进行合理的变更管理。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金属制品的质量验收标准,涵盖了外观、尺寸和几何、材质、物理性能以及表面处理等方面的要求和检验方法。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1.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主要是通过目测和简单的测量,检验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外观特征,以确定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2.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对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分检验,以确定材料中各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规范: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延伸性等指标。

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4.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规范:物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物理方面的性能特点,包括电导率、热导率、磁导率等。

通过相应的测试方法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

5.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相含量等。

6.金属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测规范:非破坏性检测是指在不破坏材料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各种缺陷的检测。

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性检测等。

7.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和防护检验规范: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和防护,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耐腐蚀性。

通过检验材料的表面处理质量和防护性能,以确保金属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以上是金属材料的一些常见的检验规范,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使用要求可能会有不同的检验要求和规范。

在具体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和标准,以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金属类外壳检验和判定标准

金属类外壳检验和判定标准
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合格品,可以避免生产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
高质量的产品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 诚度。
检验标准和依据
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如《金属外壳检验方法》等,制 定具体的检验标准和依据。
企业标准
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符合自身要 求的金属类外壳检验标准和依据。
冲击韧性检验
总结词
冲击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冲击载荷时抵 抗断裂的能力,是衡量金属材料韧性的重要 指标。
详细描述
冲击韧性检验通常采用冲击试验机进行,通 过测量金属材料在受到冲击载荷时的吸收能
量,得出其冲击韧性值。
04
化学性能检验
耐腐蚀性检验
要点一
总结词
耐腐蚀性检验是评估金属外壳抵抗环境腐蚀能力的重要手 段。
对不合格品进行登记,记录不合格品的批次、数 量、原因等信息。
3
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 纠正。
不合格品处理方式
返工
对不合格品进行修复或调整, 使其达到合格标准。
降级或让步接收
在特定情况下,经客户或相关 部门批准,对不合格品进行降 级处理或接收。
报废
无法修复或无利用价值的不合 格品进行报废处理。
VS
详细描述
抗拉强度检验通常采用拉伸试验机进行, 通过测量金属材料在受到拉伸力时的应力 应变曲线,得出其抗拉强度值。
伸长率检验
总结词
伸长率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拉伸力时发生的 变形量与原始长度之比,是衡量金属材料塑 性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
详细描述
伸长率检验同样采用拉伸试验机进行,通过 测量金属材料在受到拉伸力时的变形量,计 算出其伸长率值。

金属制品检验标准

金属制品检验标准

金属制品检验标准1. 引言金属制品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金属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套严格的金属制品检验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金属制品检验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2. 检验标准的制定金属制品检验标准的制定需遵循以下原则:- 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标准应科学合理,确保对金属制品质量的评估准确可靠。

- 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方便实际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3. 检验项目金属制品的检验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下为常见的检验项目:1. 尺寸和外观检验:检查金属制品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 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金属制品中不同元素的含量,确保符合指定的化学成分要求。

3. 物理性能检验: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等方面的测试,以评估金属制品的力学性能。

4. 表面涂层检验:检查金属制品的表面涂层质量、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5. 焊接性能检验:对焊接接头进行检测,确保焊缝的质量和强度。

6. 包装和标识检验:检查金属制品的包装和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 检验流程金属制品的检验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准备工作:制定检验计划、确定检验方法、准备检验设备和材料等。

2. 取样: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从批量生产的金属制品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3. 检验操作:根据检验标准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操作和测试。

包括测量尺寸、化学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

4. 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评定金属制品是否合格。

若合格,则进行下一步处理;若不合格,则进行处理或调查原因。

5. 报告编制: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记录检验方法、结果和评定结论等。

6. 结论处理:根据检验结果和评定结论,对金属制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合格品出厂、返工或报废等。

5. 结论金属制品检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金属制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检验标准,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检验,可以有效提高金属制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金属表面质量检验规范

金属表面质量检验规范

金属表面质量检验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金属表面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方法,以确保金属制品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金属制品的表面质量检验,包括但不限于钢材、铝合金、铜合金等。

2. 检验分类金属表面质量检验分为外观检验和物理性能检验两大类。

2.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主要针对金属制品表面的视觉缺陷进行检测和评估,包括以下方面:- 表面平整度:检查表面是否平整,是否存在凹凸不平的缺陷。

- 表面光洁度:评估表面的光洁度,对于需要高光洁度的金属制品,还需进行光泽度测试。

- 表面涂层:检查表面的涂层是否均匀、完整,是否存在划痕、脱落等问题。

- 表面氧化层:针对铝合金等金属制品,在外观检验中需特别关注其氧化层的质量。

2.2 物理性能检验物理性能检验主要关注金属表面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包括以下方面:- 表面硬度:通过硬度测试仪进行测量,评估金属表面的硬度值,以判断其耐磨性和强度。

- 表面粗糙度:使用粗糙度仪进行测试,评估金属表面的粗糙度参数,以确定其在特定工况下的表面质量。

- 化学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金属表面的成分和杂质含量,以保证生产过程和材料质量的合格性。

3. 检验方法金属表面质量检验应采用适当的检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要求,可以选择以下常用的检验方法:- 目视检查:直接观察金属表面,检查有无明显的缺陷或异常。

- 光学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对金属表面进行放大观察,以便更详细地检查表面质量。

- 表面粗糙度测试:使用粗糙度仪或表面检测仪器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和评估。

-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测试仪进行硬度的测量,获取金属表面的硬度数值。

- 化学分析:采用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对金属表面的成分和杂质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4. 检验记录与评定金属表面质量检验应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定和归档。

评定标准应基于相关行业标准或合同要求,根据不同缺陷的数量、大小和位置等因素,确定金属制品是否合格。

有色金属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有色金属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有色金属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有色金属产品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制造业领域的重要材料。

为了确保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本文将介绍有色金属产品的检验标准,并详细说明其中的关键要点。

1. 产品外观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外观检验是检查其表面是否存在裂纹、凹陷、划痕等缺陷,并确认产品的颜色、光泽、平整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有色金属产品,其外观检验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常用的外观检验方法包括目视检查和显微镜观察。

2. 尺寸和几何形状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尺寸和几何形状检验是确定其长度、宽度、直径、厚度等尺寸参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测量、比对和三坐标测量等技术手段。

对于特殊形状的有色金属产品,还可以采用光学投影仪等设备进行几何形状检验。

3. 化学成分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化学成分检验是确定其元素组成和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的化学成分检验方法包括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

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元素成分,可以评估产品材料的纯度和含量,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

4. 机械性能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机械性能检验是评估其强度、硬度、韧性、延伸性等力学性能的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常用的机械性能检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确定产品在受力和变形条件下的表现,从而确保产品能够承受相应的负荷并具有所需的性能特征。

5. 电性能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电性能检验是评估其导电性、电阻性和电化学性能等电学性能是否合格。

常用的电性能检验方法包括电阻测试、电化学测试和电导率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确定产品在电流传输和电化学反应方面的性能表现,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特定的电学要求。

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外观、尺寸、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等方面的检验,可以确保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同时,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检验标准也有助于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

五金件检验标准

五金件检验标准

五金件检验标准五金件是指用于建筑、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金属零部件,因其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其质量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五金件的质量和性能,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以便对五金件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评定。

本文将介绍五金件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外观检验。

外观检验是对五金件外表面进行检查,主要包括表面光洁度、表面缺陷、表面涂装等方面。

在外观检验中,应注意检查五金件表面是否有氧化、锈蚀、划痕、凹坑等缺陷,以及表面涂装是否均匀、附着力是否良好等情况。

外观检验的标准应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和产品规范。

二、尺寸检验。

尺寸检验是对五金件的尺寸进行精确测量,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在尺寸检验中,应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三坐标测量仪等,对五金件的长度、宽度、厚度、孔径等尺寸进行测量,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判断其尺寸是否合格。

三、材质检验。

材质检验是对五金件所采用的材料进行检验,以确保其材质符合要求。

在材质检验中,应对五金件的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检验、硬度测试等,以确定其材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四、功能性能检验。

功能性能检验是对五金件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

在功能性能检验中,应对五金件的承载能力、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功能进行测试,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五、环境适应性检验。

环境适应性检验是对五金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使用。

在环境适应性检验中,应对五金件进行高温、低温、湿热、盐雾等环境条件下的测试,以确定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六、标识检验。

标识检验是对五金件的标识进行检验,以确保其标识清晰、准确、完整。

在标识检验中,应对五金件的标识内容、位置、方式等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综上所述,五金件检验标准是确保五金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外观检验、尺寸检验、材质检验、功能性能检验、环境适应性检验和标识检验,可以有效地对五金件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评定,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钣金检验规范

钣金检验规范

检验水平一、金属材料工序 名称Ⅱ检验类别 文件编号生效日期版本号 页次巡检、自检、首检1. 钣材厚度及质量(材质、密度、 机械性能和规格)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2. 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3. 尺寸:按图纸或者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二、塑粉1. 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 各项检验参数。

2. 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

三、前处理溶液1. 通过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2. 通过酸碱测试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度及浓度。

3. 按厂家提供的配置标准做实验,检验其个参数是否合格。

四、通用五金件、紧固件1. 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2. 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3. 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严格控制来料的质量,对有的来料需做必要的实验及测试方可放行。

产品确认具体操作标准见附表。

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抽样 GB/T2828.1 正常 方案 检验一次抽样文件 标题文件编号文件标题抽样方案GB/T2828.1 正常检验一次抽样工序名称Ⅱ检验类别生效日期版本号页次巡检、自检、首检1. 确认所剪钣材的材质、密度、机械性能和规格(厚度、粗糙度等)是否符合机械图纸要求。

2. 确认设备是否超负载 (我公司剪板机可剪4mm 以下,最大宽度2500mm)。

3. 测量尺寸(长、宽|对角) 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未注公差尺寸参考下表: )基本尺寸(mm) 50 80 120 180 250 315公差小于(mm) 0.3 0.35 0.4 0.5 0.55 0.6400 500 630 800 1000 1250 2000 25000.65 0.7 0.8 0.9 1.0 1.25 1.75 2.04. 板料无弯曲,无变形,表面无划伤,切口光滑毛,刺刺高度小于0.2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金属材料外观检验
1.1 金属材料尺寸检验
板材尺寸检验:钢板距顶角的最小距离100mm;距边缘的最小距离20mm。

管材尺寸检验:外径在距管端500mm处测量,如管端有丝扣、加厚、卷口等,则在距离加厚、丝扣、卷口末端300mm处测量。

内径在管端或用卡钳适当深入管端内部测量。

壁厚可直接测量。

直径在同一断面互相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

圆钢尺寸检验:直径在距端部500mm处,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

方钢、扁钢尺寸检验:在距端部500mm处的同一断面上,测其相邻两边的宽度。

六角钢、八角钢尺寸检验:在距端部500mm处各测两组对边距离。

工字钢、槽钢、角钢尺寸检验:在距端部不小于300mm处,测工字钢翼宽、槽钢腿长以及它们的腰高和角钢的腿宽,还要测量工字钢、槽钢的腰厚和角钢的边厚。

1.2 金属材料检尺工具的选择
一般金属材料的直径、对边距离等可用游标卡尺测量;尺寸小、精度高的材料,应用千分尺测量;量具的精度视测量对象而定,有色金属箔材厚度可用0.0lmm千分尺测量,而尺寸较大,允许测量误差在0.5mm以上者,可用钢卷尺测量;金属材料的长度、宽度可用钢卷尺或钢盘尺测量。

1.3 金属材料外观缺陷的检验与处理
1.3.1 金属材料外观缺陷的检验
钢材表面缺陷:结疤、裂缝、气泡、夹杂(非金属夹杂)、折叠、麻面、分层、拉裂、辊印、粘结等不得超出相应标准规定。

有色金属材料表面缺陷:裂缝、起皮、起泡、针孔、夹杂、起刺、压折、划伤、擦伤、斑点、凹坑、压灰、辊印等不得超出相应标准规定。

金属材料形状缺陷:弯曲、波浪弯、镰刀弯、瓢曲、扭转、外缘斜度(工字钢)、弯腰挠度(工字钢、槽钢)、椭圆、凹面(钢管)、剪切偏斜,锯齿形边(钢板)、剪切宽窄、塌肩(槽钢)、厚薄不均、厚边(钢板)、缺角(钢板)等不得超出相应标准规定。

1.3.2 金属材料外观缺陷的处理
金属材料的外观缺陷,在验收中除根据相应标准判别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文字记录,必要时照像摄影留存,作为综合判断处理的依据。

1.4 金属材料的锈蚀
1.4.1 金属材料锈蚀的分类
分轻锈(浮锈)、中锈(迹锈)、重锈(层锈)、水渍、粉末锈、破锡(锌)锈
.1.4.2 金属材料锈蚀的计算
板材锈蚀的计算:两面锈蚀在相对的同一部位,按较重的一面锈蚀面积计算,不在同一部位的,按两面锈蚀面积之和计算。

管材锈蚀的计算:内外壁锈蚀在相对的或同一长度的同一部位,按较重的一面锈蚀长度计算,不在同一部位的或不在同一长度内的,按两面锈蚀之和计算。

型材锈蚀的计算:按锈蚀长度计算,在已计算的长度内,各点、段处不重复加以计算。

金属材料锈蚀等级的划分
1.4.4 金属材料锈蚀的处理
一般一、二级锈蚀要根据情况做贬值处理,三级锈蚀的材料拒收。

贬值处理后入库的材料要及时做好除锈、防锈处理,以免锈蚀程度增加。

1.5部分常用金属材料的外观质量检验
1.5.1圆钢、方钢、条钢、槽钢、工字钢、角钢、扁钢的外观质量检验
圆钢、方钢、工字钢、角钢不应有扭转、弯折。

条钢表面用肉眼检查,不应有裂缝、折迭、结疤和夹杂,两端不应有分层和6mm以上的毛刺。

扁钢不应有显著的扭转,侧边不应有显著弧形凸起或凹入。

1.5.2线材的外观质量检验
盘条表面不能有裂缝、折迭、结疤、分层及杂夹。

钢筋表面不应有裂缝、结疤和折迭;钢筋表面可有凸块,但不应超过螺纹筋的高度,钢筋的螺纹筋与纵筋应相连接。

.1.5.3钢板、钢带的外观质量检验
钢板、钢带的表面不应有裂纹、结疤、折叠、气泡和夹渣;不应有分层;表面可有深度和高度小于或等于厚度公差之半的折印、麻点、划伤、小拉痕,以及氧化铁皮脱落所造成的表面粗糙等局部缺陷;表面的局部缺陷,可用修磨方法清除,但清除深度小于或等于钢板、钢带厚度公差之半。

1.5.4无缝钢管的外观质量检验
钢管的外表面不应有裂缝、折迭、轧折、离层、发纹和结疤等缺陷,缺陷清除深度不能超过公称壁厚的负偏差,清除处的实际壁厚大于或等于壁厚的最小值。

1.5.5焊接钢管的外观质量检验
钢管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应有折迭、裂缝、分层、搭焊等缺陷,表面可有不超过壁厚负偏差的划道、刮伤、焊缝错位、烧伤和结疤等缺陷存在,允许焊缝处壁厚增厚和内缝焊筋存在。

1.5.6镀锌钢管的外观质量检验
镀锌钢管的内外表面应有完整的镀锌层,不应有未镀上锌的黑斑和气泡存在,局部可有微小的粗糙和不明显的锌瘤存在。

1.5.7套管、油管的外观质量检验
套管、油管的管体内外表面及接箍外表面不应有折迭、发纹、离层、裂缝、轧折和结疤等缺陷;套管、油管及其接箍外表面应有一层透明光滑、致密、防锈的涂层;管体、接箍不能有碰伤变形、管体弯曲;从靠近接箍的管体表面查漆印、钢印,识别钢级、查壁厚;成捆油管拆捆后不应有明显弯曲。

1.5.8钻杆的外观质量检验
杆体表面外观检验与套管、油管要求相同;所有加厚钻杆的管体表面加厚过渡段结构应平整,不应有直台肩、折皱、表面凹凸尖角。

1.5.9钻铤的外观质量检验
钻铤管体内外表面不应有裂纹、分层和结疤等缺陷,若有缺陷应修磨消除。

修磨处与钻铤表面呈圆弧过渡。

钻铤表面的任何部位不能焊补。

方钻杆的外观质量检验
方钻杆的方部和圆角应光洁平整;内外表面不应有裂缝、折迭、轧折、离层和结疤存在,任何部位不能焊补;上下端接头螺纹不能有损伤、撕破、断螺纹以及影响螺纹连续性的其他缺陷存在;管端的螺纹应有防护层并应配带内外螺纹保护帽;为防止弯曲变形,采购时,应要求供应商将方钻杆装入两端封闭、尺寸合适的钢质套管内。

钢丝绳的外观质量检验
钢丝绳表面应清洁,涂有润滑油脂;股和钢丝应当捻制均匀,不应有塌入和凸起;绳内不应有断裂、交错和折弯的钢丝,钢丝表面不应有凹陷、锈蚀、压扁、碰伤或切伤等缺陷。

钢绞线的外观质量检验
钢绞线内各钢丝应相互紧密绞合,不应有交叉、断裂和折弯的钢丝;钢丝表面不应有压扁或切割处,可有轻微碰伤和拉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