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的标准因不同材质和应用领域而异。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碳、硅、锰、磷、硫、镍、铬、钼、铜、钒、钛、钨、铅、铌、汞、锡、镉、锑、铝、镁、铁、锌、氮、氢、氧等元素的含量分析。

2. 非金属夹杂物、低倍组织、晶粒度、断口检验、镀层等金相测试。

针对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应用领域,有以下一些常用的金属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1. 钢铁:GB/T 222-2006《钢的化学分析方法》是对钢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标准。

针对不同品种的钢,还有相应的标准,如GB/T 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1591-201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等。

2. 有色金属:GB/T 3880-2012《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对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标准。

对于其他有色金属,如铜、镁、钛等,也有相应的分析方法标准。

3. 矿石和冶炼:对于矿石和冶炼领域的金属材料,常见的标准有GB/T 4698-2011《铁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和GB/T 4700-2008《金属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等。

4. 食品中的金属元素:针对食品中的金属元素检测,有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等标准。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1.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主要是通过目测和简单的测量,检验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外观特征,以确定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2.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对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分检验,以确定材料中各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规范: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延伸性等指标。

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4.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规范:物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物理方面的性能特点,包括电导率、热导率、磁导率等。

通过相应的测试方法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

5.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相含量等。

6.金属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测规范:非破坏性检测是指在不破坏材料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各种缺陷的检测。

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性检测等。

7.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和防护检验规范: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和防护,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耐腐蚀性。

通过检验材料的表面处理质量和防护性能,以确保金属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以上是金属材料的一些常见的检验规范,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使用要求可能会有不同的检验要求和规范。

在具体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和标准,以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而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代号为“国标”二字的汉语拼音字母 “GB",编号由顺序号和年代号组成,如GB/T 700一1988《碳素结构 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了解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在GB后带“T”的为推荐性标准,如GB/T 1591-1994《低合金高强度 钢》;在标准后带“△”者为强制性标准,如GB 1220-1992△不锈钢棒。 但1990年以前的代号标准未划分强制性和推荐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了解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3.企业标准 由企业制定的,在本单位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技术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
没有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都应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已有国家标准、部标准的产品为了提高质量,赶超先进水平,满足不同 使用要求,国家鼓励企业制定比国家标准或部标准更先进的企业标准, 提倡企业制定内控标准和专用标准。企业标准的代号,一律以“Q”为分 子,其分母按中央直属企业和地方企业,分别由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 方主管部门规定。如Q/BB 133-2002《低碳钢》,对于有必要区别的地 方性的企业标准,<,”前加省、市、自治区简称汉字,如北京市为“京 Q”。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了解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4.使用加工类别 不同使用加工方法对材料的化学成分、性能、表面质量要求不同。标准
中根据钢材用途可将加工类别分为两类:一类是供热压力加工、冷顶锻及 冷拔用钢;另一类是供切削加工用钢。 优质结构钢、工具钢、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材一般都要注明所需材料的使 用加工类别,否则按切削加工用钢供应。 5.质量级别 有些材料(如带材)不但有精度,还按边缘状态和表面质量分类(质量级 别)。例如,自行车冷轧钢带,按边缘状态分为切边钢带和不切边钢带; 按表面质量分I组表面和II组表面。

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规范金属材料是制造业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因此,对于金属材料的来料检验十分重要,以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本文档旨在对金属材料的来料检验进行规范,确保所采购的金属材料达到预期质量要求。

为了明确金属材料的质量标准,我们制定了以下检验标准:物理性能检验: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测试,以确保金属材料具备所需的物理性能。

表面检验:对金属材料的表面进行检查,包括表面平整度、氧化程度等方面的评估,以确保表面无明显缺陷。

尺寸检验: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和检查,确保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在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过程中,我们建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操作:2.样品取样:根据抽样方法,从批次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品作为检验对象。

3.检验项目:根据检验标准,对所选样品进行相应的检验项目。

4.记录结果:记录每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等。

5.判定批次:根据样品检验结果,对整个批次进行判定,确定是否接受该批次的金属材料。

6.结果通知:将检验结果及判定意见通知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为了监控和追溯金属材料的质量,我们建议进行详细的检验记录和报告。

检验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检验日期和批次号检验项目及结果判定意见和接受/拒收决定金属材料的来料检验对于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规范了金属材料来料检验的标准、程序以及记录与报告要求。

通过严格遵守本规范,我们能够确保采购的金属材料满足质量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金属材料的来料检验对于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规范了金属材料来料检验的标准、程序以及记录与报告要求。

通过严格遵守本规范,我们能够确保采购的金属材料满足质量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金相检测国标

金相检测国标

金相检测国标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标准:
1. GB/T 15124-2009《金属材料金相检验》:这个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金相检验的基本方法、技术要求、检验程序和报告编制等内容。

适用于钢铁、有色金属及合金等金属材料的金相检验。

2. GB/T 15125-2009《金属材料金相检验用试样和试验方法》:这个标准规定了金相检验用试样的制备方法、试验条件及检验方法等,包括了光学显微镜检验、电子显微镜检验等方法。

3. GB/T 17391-2017《金属材料钢的金相组织检验》:这个标准规定了钢的金相组织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及报告编制等,包括了晶粒度、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马氏体、奥氏体等组织结构的检验。

4. GB/T 23024-2009《金属材料铝及铝合金金相检验》:这个标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金相检验的方法、技术要求、检验程序和报告编制等内容,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的金相检验。

5. GB/T 30407-2013《金属材料铜及铜合金金相检验》:这个标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金相检验的方法、技术要求、检验程序和报告编制等内容,适用于铜及铜合金的金相检验。

金属陶瓷材料检验标准国标

金属陶瓷材料检验标准国标

金属陶瓷材料检验标准国标
一、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2—2015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GB/T 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 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GB/T 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
GB/T 235—2013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GB/T 238—2013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GB/T 239.1—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39.2—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2部分:双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41—2007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 244—2008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
GB/T 245—2008金属管卷边试验方法
GB/T 246—2007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 1172—1999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GB/T 2038—1991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JIC试验方法
GB/T 2039—2012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
GB/T 2107—1980金属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
GB/T 2358—1994金属材料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方法。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金属制品是指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各种产品,包括工业设备、建筑材料、家电产品等。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常用的检验方法。

一、质量标准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化学成分标准:金属制品的化学成分对于其性能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

标准中应明确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范围和理论值,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 力学性能标准:金属制品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为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标准中应规定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的要求。

3. 尺寸和形状标准:金属制品的尺寸和形状要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以保证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和使用可靠性。

标准中应明确各种尺寸和形状的公差范围和标准。

4. 表面质量标准:金属制品的表面质量对于外观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标准中应规定各种表面缺陷、氧化层、镀层等的允许范围和标准。

5. 其他特殊要求:不同金属制品具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如耐腐蚀性、耐磨性、导热性等。

标准中应根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给出相应的要求。

二、检验方法金属制品的质量检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取样和化学分析的方法,检测金属制品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和质谱分析等。

2. 力学性能检验:通过力学测试设备,对金属制品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性能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量等。

3. 尺寸和形状检验:通过测量仪器和显微镜等工具,对金属制品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三坐标测量、显微镜观察等。

4. 表面质量检验:通过目视检查、放大镜观察和显微镜检测等方法,对金属制品的表面缺陷、氧化层、镀层等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 其他特殊检验:根据金属制品的特殊要求,采用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对于耐腐蚀性的检测可采用盐雾试验,对于导热性的检测可采用热导率测试等。

金相判定标准

金相判定标准

金相检验标准
1概念和意义
金相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以及各种成分在合金内部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
金相试验(检验)的意义:合金的成分、加工工艺直接影响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从而使机件的机械性能发生变化。

2我司常用的金相检验及其它的检验标准
1.原材料检验合格标准如下:
1)显微组织标准评级图进行比较,评级图谱来自GB/T13299-91,合格判定标准:小于等于3级为合格。

常见显微组织如下:
2)晶粒度标准评级图进行比较,评级图谱来自GB 6394-2002,合格判定标准:大于等于5级为合格。

评级图谱如下:
2.焊接金相检验
焊接工艺评定的金相检验合格标准如下:
1)形状缺陷:咬边(焊接接头不良)、焊瘤、熔穿。

2)孔穴(气孔和缩孔);裂纹。

3)没有淬硬的马氏体组织及高合金钢网状析出物和网状组织
参考图片如下:
金相检验标准
淬硬的马氏体组织网状析出物和网状组织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属于冶金产品,从事金属材料生产、订货、运输、使用、保管和检验必须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冶金产品标准。

对从事金属材料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标准的有关内容。

我国冶金产品使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代号为"国标"GB"")、部标(冶金工业部标准"YB"、一机部标"JB"等、)企业标准三级。

一、包装检验
根据金属材料的种类、形状、尺寸、精度、防腐而定。

1.散装:即无包装、揩锭、块(不怕腐蚀、不贵重)、大型钢材(大型钢、厚钢板、钢轨)、生铁等。

2.成捆:指尺寸较小、腐蚀对使用影响不大,如中小型钢、管钢、线材、薄板等。

3.成箱(桶):指防腐蚀、小、薄产品,如马口铁、硅钢片、镁锭等。

4.成轴:指线、钢丝绳、钢绞线等。

对捆箱、轴包装产品应首先检查包装是否完整。

二、标志检验
标志是区别材料的材质、规格的标志,主要说明供方名称、牌号、检验批号、规格、尺寸、级别、净重等。

标志有;
1.涂色:在金属材料的端面,端部涂上各种颜色的油漆,主要用于钢材、生铁、有色原料等。

2.打印:在金属材料规定的部位(端面、端部)打钢印或喷漆的方法,说明材料的牌号、规格、标准号等。

主要用于中厚板、型材、有色材等。

3.挂牌:成捆、成箱、成轴等金属材料在外面挂牌说明其牌号、尺寸、重量、标准号、供方等。

金属材料的标志检验时要认真辨认,在运输、保管等过程中要妥善保护。

三、规格尺寸的检验
规格尺寸指金属材料主要部位(长、宽、厚、直径等)的公称尺寸。

1.公称尺寸(名义尺寸):是人们在生产中想得到的理想尺寸,但它与实际尺寸有一定差距。

2.尺寸偏差:实际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值叫尺寸偏差。

大于公称尺寸叫正偏差,小于公称尺寸叫负偏差。

在标准规定范围之内叫允许偏差,超过范围叫尺寸超差,超差属于不合格品。

3.精度等级:金属材料的尺寸允许偏差规定了几种范围,并按尺寸允许偏差大小不同划为若干等级叫精度等级,精度等级分普通、较高、高级等。

4.交货长度(宽度):是金属材料交货主要尺寸,指金属材料交货时应具有的长(宽)度规格。

5.通常长度(不定尺长度):对长度不作一定的规定,但必须在一个规定的长度范围内(按品种不同,长度不一样,根据部、厂定)。

6.短尺(窄尺):长度小于规定的通常长度尺寸的下限,但不小于规定的最小允许长度。

对一些金属材料,按规定可交一部分"短尺"。

7.定尺长度:所交金属材料长度必须具有需方在订货合同中指定的长度(一般正偏差)。

8.倍尺长度:所交金属材料长度必须为需方在订货合同中指定长度的整数倍(加锯口、正偏差)。

规格尺寸的检验要注意测量材料部位和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四、数量的检验
金属材料的数量,一般是指重量(除个别例垫板、鱼尾板以件数计),数量检验方法有: 1.按实际重量计量:按实际重量计量的金属材料一般应全部过磅检验。

对有牢固包装(如箱、合、桶等),在包装上均注明毛重、净重和皮重。

如薄钢板、硅钢片、铁合金可进行抽检数
量不少于一批的5%,如抽检重量与标记重量出入很大,则须全部开箱称重。

2.按理论换算计量:以材料的公称尺寸(实际尺寸)和比重计算得到的重量,对那些定尺的型板等材都可按理论换算,但在换算时要注意换算公式和材料的实际比重。

五、表面质量检验
表面质量检验主要是对材料、外观、形状、表面缺陷的检验,主要有:
1.椭圆度:圆形截面的金属材料,在同一截面上各方向直径不等的现象。

椭圆度用同一截面上最大与最小的直径差表示,对不同用途材料标准不同。

2.弯曲、弯曲度:弯曲就是轧制材料。

在长度或宽度方向不平直、呈曲线形状的总称。

如果把它们的不平程度用数字表示出来,就叫弯曲度。

3.扭转:条形轧制材料沿纵轴扭成螺旋状。

4.镰刀弯(侧面弯):指金属板,带及接近矩形截面的形材沿长度(窄面一侧)的弯曲,一面呈凹入曲线,另一面对面呈凸出曲线,称为"镰刀弯"。

以凹入高度表示。

5.瓢曲度:指在板或带的长度及宽度方向同时出现高低起伏的波浪现象,形成瓢曲形,叫瓢曲度。

表示瓢曲程度的数值叫瓢曲度。

6.表面裂纹:指金属物体表层的裂纹。

7.耳子:由于轧辊配合不当等原因,出现的沿轧制方向延伸的突起,叫作耳子。

8.括伤:指材料表面呈直线或弧形沟痕通常可以看到沟底。

9.结疤:指不均匀分布在金属材料表面呈舌状,指甲状或鱼鳞状的薄片。

10.粘结:金属板、箔、带在迭轧退火时产生的层与层间点、线、面的相互粘连。

经掀开后表面留有粘结痕迹,叫粘结。

11.氧化铁皮:氧化铁皮是指材料在加热、轧制和冷却过程中,在表面生成的金属氧化物。

12.折叠:是金属在热轧过程中(或锻造)形成的一种表面缺陷,表面互相折合的双金属层,呈直线或曲线状重合。

13.麻点:指金属材料表面凹凸不平的粗糙面。

14.皮下气泡:金属材料的表面呈现无规律分布大小不等、形状不同、周围圆滑的小凸起、破裂的凸泡呈鸡爪形裂口或舌状结疤,叫作气泡。

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上由于生产、运输、装卸、保管等操作不当。

根据对使用的影响不同,有的缺陷是根本不允许超过限度。

有些缺陷虽然不存在,但不允许超过限度;各种表面缺陷是否允许存在,或者允许存在程度,在的关标准中均的明确规定。

收藏分享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