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经典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根据数的特征判断2、3、5的倍数。
★自然数可以分为偶数和奇数两类。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单位间的进率。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一份或几份。
★分数单位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分数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第五单元:几何图形的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钟面上指针旋转一大格是30度。
★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
★解决打电话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公式: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是(2n-1)人。
第六单元:统计与图形★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知识点1】倍数与因数之间是相互的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例如,6是3和2的倍数,3和2是6的因数。
练:1.若A÷B=C(A、B、C都是非零自然数),则A是B的____,B是A的____。
2.如果A、B是两个整数(B≠0),且A÷B=2,那么A是B的____,B是A的____。
3.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____。
A、倍数B、因数C、自然数知识点2】倍数因数只考虑正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例如,0.6×5=3,虽然可以表示0.6的5倍是3,但是0.6是小数,不讨论倍数因数问题。
因此,类似的“因为0.6×5=3,所以3是0.6和5的倍数”的说法是错误的。
知识点3】没有前提条件确定倍数与因数。
例如,36的因数有哪些?确定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我们应该从1的乘法口诀一次找出。
如:1×36=36、2×18=36、3×12=36、4×9=36、6×6=36.因此,36的所有因数为:1、2、3、4、6、9、12、18、36.重复的和相同的只算一个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如,7的倍数有哪些?确定一个数的倍数,同样依据乘法口诀,如:1×7=7、2×7=14、3×7=21、4×7=28、5×7=35……还有很多。
因此,7的倍数有:7、14、21、28、35、42……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知识点4】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倍数与因数。
例如,25以内5的倍数有哪些(5、10、15、20、25)?特别注意前提条件是25以内!例如,5、1、20、35、40、10、140、2以上各数中,是20的因数的数有哪些?是20的倍数的数有哪些?既是20的倍数又是20的因数的数有哪些?首先我们应该明确20的因数有哪些,然后在上面的数中一次找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整理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整理第二单元知识整理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非0自然数。
2、12÷2=6,我们就说12能被2整除,也可以说2能整除12.12是2的倍数,12是6的倍数。
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
如果a÷b=c(a、b、c是非0自然数),那么a就是b、c的倍数,b、c就是a的因数。
3、4×3=12,4是12的因数,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12是4的倍数。
4、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
5、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
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6、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自然数相乘或整除的关系中产生的。
7、找因数的方法:列乘法算式,从1开始,想哪两个整数相乘得这个数,一对一对地找。
8、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9、1的因数只有1,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因数都是它本身。
10、除1以外的整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11、任何非零自然数都有因数1,也就是说1是任何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12、找倍数的方法: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
1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相等,都是它本身。
15、如果两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差)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16、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17、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18、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比如:0、2、4、6、8、……,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比如:1、3、5、7、9、1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整数1. 整数的概念:整数是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
2. 整数的比较:可以通过整数的绝对值进行比较。
3. 整数的运算:- 加法:同号整数相加得到同号结果,异号整数相加得到同号结果。
- 减法: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 乘法:同号整数相乘得到正数,异号整数相乘得到负数。
- 除法:同号整数相除得到正数,异号整数相除得到负数。
4. 整数的性质:- 整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0 是加法运算的单位元。
- 整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1 是乘法运算的单位元。
- 整数的乘法对加法有分配律。
二、分数1.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由一个整数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得到。
2. 分数的比较: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3. 分数的运算:- 加法:通分后相加。
- 减法:通分后相减。
- 乘法: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 除法: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4. 分数的化简: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
5. 分数的性质:- 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0 是加法运算的单位元。
- 分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1 是乘法运算的单位元。
- 分数的乘法对加法有分配律。
三、小数1. 小数的概念: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2.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有限位的小数。
3. 无限循环小数:小数部分有无限位循环的小数。
4. 小数的比较: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大小。
5. 小数的运算:- 加法:小数部分相加,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加法规则计算。
- 减法:小数部分相减,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减法规则计算。
- 乘法:小数部分相乘,整数部分按整数的乘法规则计算。
- 除法:小数部分相除,整数部分按整数的除法规则计算。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注意:该文档总结了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比较和运算方法,以及其性质和化简方法。
具体的内容请参考教材和课堂讲解。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精编知识要点归纳梳理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一、因数与倍数:1、如果a÷b表示两个数相除(a、b为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b不能为0)则说a能被b整除,b能整除 a。
也就是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
如:12÷6=2,则说12能被6整除,6 能整除 12,即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说12是倍数,6是因数,应该说12是6的倍数等。
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3、找因数的方法:①乘法②除法;找倍数:逐次乘以自然数。
4.一个数的因子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子是1,最大的因子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倍数就是它本身,不存在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子和最小倍数相等,都是他自己。
5、因数<或=它本身、倍数>或= 它本身、最大的因数=最小的倍数=它本身。
二、2、3、5的倍数的特征:1和2的乘法特性:带0、2、4、6和8的数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称为偶数(0也是偶数),即0、2、4、6、8位的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即单位中有1、3、5、7和9的数字。
2和5的乘法特性:一个单位中有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特征,3的倍数:一个数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
4、2、5的乘法特征:单位为0的数是2和5的倍数。
(即10的倍数)。
5、2、3的乘法特性:位数为0、2、4、6、8,每个位数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即6的倍数)。
6、3、5的乘法特性:每一位数都是0或5,每一位数的数之和都是3的倍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即15的倍数)。
7、2、3、5的乘法特性:是个位数的0,每个位数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也是2、3、5的倍数。
(即30的倍数)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30,最大两位数是90,最小三位数是120。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篇1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叫奇数。
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概念及公式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概念及公式
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得因数,c就是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它。
一个数的
倍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没有倍数。
3、奇数与偶数:
叫做偶数(也是偶数),
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是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的数。
4、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4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6的倍数的特征:
9的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特征相似):
5、质数与合数:
质数:
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奇数与偶数的运算规律
奇偶加减法的判定: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奇数个奇数相加是。
奇偶乘法的判定: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7、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
9、100以内的质数表:。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站在任意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
-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数的因数个数有限,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数本身。
-数的倍数个数无限,最小倍数是数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特定数字的倍数特征,如2的倍数末位为0、2、4、6、8;3的倍数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等。
-自然数可分为偶数和奇数两类,偶数是2的倍数,奇数不是2的倍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是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的6个面相同,12条棱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为4×(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为棱长×12。
-表面积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为(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为棱长×棱长×6。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长方体的体积为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为棱长×棱长×棱长。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表示整体中的一份或几份,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分数单位。
-分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分子与分母的比较确定。
-分数可以是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或带分数(整数和真分数组成)。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分数的大小不变。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一、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知识点1】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例如:6是倍数、3和2是因数。
(×)改正:6是3和2的倍数,3和2是6的因数。
练习:
1.若A÷B=C(A、B、C都是非零自然数),则A是B的()数,B是A的()数。
2.如果A、B是两个整数(B≠0),且A÷B=2,那么A是B的 ____ ,B是A的 ____ 。
3.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
A、倍数 B、因数 C、自然数
【知识点2】倍数因数只考虑正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例如:0.6×5=3,虽然可以表示0.6的5倍是3但是,0.6是小数是不讨论倍数因数问题。
因此类似的:因为0.6×5=3,所以3是0.6和5的倍数。
是错误的说法。
知识点3】没有前提条件确定倍数与因数
例如:36的因数有()。
确定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我们应该从1的乘法口诀一次找出。
如:1×36=36、2×18=36、3×12=36、4×9=36、6×6=36因此36的所有因数为:1、2、3、4、6、9、12、18、36重复的和相同的只算一个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
例如:7的倍数()。
确定一个数的倍数,同样依据乘法口诀,如:1×7=7、2×7=14、3×7=21、4×7=28、5×7=35……还有很多。
因此7的倍数有:7、14、21、28、35、42……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知识点4】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倍数与因数例如:25以内5的倍数有( 5、10、15、20、25 )。
特别注意前提条件是25以内!例如:5、1、20、35、40、10、140、2
以上各数中,是20的因数的数有();是20的倍数的数有();既是20的倍数又是20的因数的数有()。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20的因数有哪些,然后在上面的数中一次找出,特别注意没有在以上数字中出现的因数是不能填入括号的!
【知识点3】关于倍数因数的一些概念性问题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因数。
也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最少有1个,这个数是1。
除1以外的任何整数至少有两个因数(0除外)。
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等于他本身,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等于他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这个数
二、2、3、5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1】2、3、5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例如:80、20、70、130等。
个位上是0且各位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和5的倍数。
例如:120、90、180、270等。
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也就是说是2的倍数的数也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也叫做奇数。
(因此在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无论多少个偶数相加都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知识点2】一些特殊数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但是,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
例如:16、404、1256都是4的倍数。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25整除,这个数就是25的倍数。
例如:50、325、500、1675都是25的倍数。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是8(或125)的倍数。
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是8的倍数,1125、13375、5000都是125的倍数。
如果a和b都是c的倍数,那么a-b和a+b一定也是c的倍数
如果a是c的倍数,那么a乘以一个数(0除外)后的积也是c的倍数
【知识点3】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由于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而且最大的因数是这个数本身,最小的因数都是1.因此,几个数公共的因数也只考虑其最大的公共因数,而不考虑最小的公共因数。
例如:12、16、18的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1、2、3、4、6、12
16的因数有:1、2、4、8、16
18的因数有:1、2、3、6、9、18
因此12、16、18的最大的公共因数即最大公因数是:2
三、质数和合数
【知识点1】质数和合数的相关定义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两个因数)、合数(大于两个因数)和1(1个因数)。
100百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共25个。
除1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除1以外任意两个质数的和都是偶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质数×质数=合数合数×合数=合数质数×合数=合数
【知识点2】分解质因数(相加和相乘)
把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知识点3】确定数字
这类题关键在于准确掌握有关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以及一些特殊的数。
例如:两个质数的和是25,这两个质数的差是多少?
首先将25分解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形式:
25=2+23=3+22=5+20=7+18=11+14=13+12=17+8=19+6
√×××××××
通过分解只有2和23一种情况,因此这两个质数的差是2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