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合集下载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是1、在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

2、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至1956年,期间只用了4年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且实现了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三大改造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也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及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5、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意义1、改变了经济结构(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给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带来了根本变化,让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

(2)使社会主义经济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3)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一次社会变革,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它能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还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消灭私有制这种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且还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2)而是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后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也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

3、开辟了新道路(1)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

最新版精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完整版考核题库100题(含标准答案)

最新版精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完整版考核题库100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试题库100
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日本制造的策动华北五省二市“防共自治”运动的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皇姑屯事变
D.卢沟桥事变
答案:B
2.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是
A.李宗仁
B.赵登禹
C.谢晋元
D.张自忠
参考答案:D
3.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答案:C
4.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打倒一切反对者。

答案:B
5.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鼐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是()。

A.宁都起义
B.福建事变
C.西安事变
D.二二八起义
答案:B
6.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

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构B、十一届三中全会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正确回答D答案分析[分析]方案D,三大转变,即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转变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使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方案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方案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方案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通过,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因此,正确答案是D。

1956年底,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转变。

中国已经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扩展数据:基本特征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社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尽力而为的舞台,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尊重人民群众要求的社会。

同时,所有阶级和团体都必须表达他们对权利、民主、正义和政治的要求。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的社会。

尊重人民群众的要求,就要做好“融合凝聚”,整合凝聚的目的就是让人民“各得其所”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只有让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社会成员才能和谐相处。

在适当的地方和睦相处是和谐共处的前提,和谐共处是每个人都获得自己地位的结果。

”“和谐共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必然要求。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生进步的社会。

从尽最大努力让社会成员充满活力,到让社会充满活力,到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让社会成员和谐相处,根本目的是使各种社会活跃力量共存、相互促进。

第八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八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的一位民主人士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段话指的是关于( B )的问题。

A、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D、合作社经济社会主义改造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C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3、(C)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1B、1952C、1953D、19544、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副厂长。

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符合国家政策的是( D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5、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C)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工业6、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的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7、社会主义的基本(A )制度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

A、经济B、政治C、文化D、政党8、( B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9、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 B )政策。

第八章题库2答案

第八章题库2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立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是1956年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D选项正确。

2.【答案】C【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C选项正确。

3.【答案】B【解析】参见上面第2题的解析。

4.【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没收官僚资本。

D选项正确。

5.【答案】B【解析】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任务。

“三反”、“五反”运动是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运动。

B选项正确。

6.【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D选项正确。

7.【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三大改造是两翼。

B选项正确。

8.【答案】B【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

9.【答案】D【解析】1953年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一五”计划的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D选项正确。

10.【答案】A【解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是高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人民公社是“大跃进”时期出现的。

A选项正确。

11.【答案】C【解析】中共中央在1953年12月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专题十一、历史抉择:社会主义革命与制度的确立

专题十一、历史抉择:社会主义革命与制度的确立

专题十一、历史抉择:社会主义革命与制度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是在( )。

A.1953年底 B.1956年 C.1979年 D.1952年底2、1951年一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C.反贪污、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D.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官僚主义3、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是()。

A.1949年— 1952年 B.1952年— 1956年C.1949年— 1957年 D.1949年— 1956年5、194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

A.27美元 B.37年美元 C.47美元 D.57美元6、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7、毛泽东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有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8、1956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9、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 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信息化C.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农业化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机械化11、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属于()。

A.社会主义的萌芽 B.新民主主义的性质C.社会主义的性质 D.半社会主义的性质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单项选择题: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全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正确答案:A
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卷八(带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卷八(带答案)
1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的阶段有()。
A.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B.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C.资本主义革命阶段
D.文化革命阶段
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A得:0.00分
18.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的政策是()。
A.抢夺
B.赎买
C.供销
D.发展
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B得:1.00分
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D得:1.00分
28.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国存在着的基本矛盾不包括()。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国和美国的矛盾
C.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
D.中国和英国的矛盾
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C得:0.00分
29.对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七届二中全会
C.七届三中全会
D.七届四中全会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得:0.00分
12.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所要坚持的原则是自愿和()。
A.分散
B.互利
C.合作
D.发展
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B得:0.00分
13.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的任务进行的。
A.社会主义农业建设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社会主义商业建设
D.工商业
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B得:1.00分
14.1951年底开展的“三反”运动不包括()。
A.反贪污
B.反浪费
C.反官僚主义
D.反行贿
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D得:1.00分
15.在公私合营过程中,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这就叫做()。
A.股金红利
B.定股定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首都北京,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世界遗产数量全球领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改革开
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19年经济总量突破99万亿元。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被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