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生物与环境》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2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 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 坐对身体不好哦~
解析:(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随着初级消费者的摄食作用而流入初级消费者,也可以随残枝败叶
流向分解者。(2)依题意可知:甲、乙两瓶中只有生产者,A 值表示甲、乙两瓶中水样的 初始 O2 含量;甲瓶 O2 含量的变化反映的是呼吸作用耗氧量,因此 B=A-呼吸作用耗氧 量;乙瓶 O2 含量变化反映的是净光合作用放氧量,所以 C=A+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 作用耗氧量。综上分析,本实验中,C-A=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净光 合作用的放氧量,即 C 与 A 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C-B =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即 C 与 B 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 A-B=呼吸作用耗氧量,即 A 与 B 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耗氧量。
答案:B
3.(2019 年广东汕头市模拟)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一定时间 内流经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I、Ⅱ、Ⅲ)能量的不同去向的相对值(分别用 a、b、c、d 表示, 其中 b 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图甲中的________(填写字母)固定的。图甲中的食物链有 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④解决能量流动试题可从来源、去路分析消费者同化量: A.从来源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B.从去路分析,结合题意确定属于“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a.两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三条:自身呼吸消耗 (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c.四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 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限时情况下)。 注意:如果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则其能量去路中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一部分。
【精品复习】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6.1

答案: B
12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2.(2015·课标卷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
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网络自主构建
3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4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提示: ①“S”型曲线 ②波动 ③初生 ④次生 ⑤样方法 ⑥标志重捕法 ⑦迁入率、迁出率 ⑧年龄组成 ⑨随机分布 ⑩物种组成 ⑪水平结构
个体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数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
13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回答下列问题: (1) 通 常 , 种 群 的 年 龄 结 构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三 种 类 型 , 分 别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 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 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 在 该 湖 泊 中 , 能 量 沿 食 物 链 流 动 时 , 所 具 有 的 两 个 特 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2.(2015·课标卷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
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网络自主构建
3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4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提示: ①“S”型曲线 ②波动 ③初生 ④次生 ⑤样方法 ⑥标志重捕法 ⑦迁入率、迁出率 ⑧年龄组成 ⑨随机分布 ⑩物种组成 ⑪水平结构
个体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数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
13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回答下列问题: (1) 通 常 , 种 群 的 年 龄 结 构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三 种 类 型 , 分 别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 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 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 在 该 湖 泊 中 , 能 量 沿 食 物 链 流 动 时 , 所 具 有 的 两 个 特 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课件)

递,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者密不可分,但各有 不同。
思考链接 (1)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 (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 (3)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我的问题(记忆不清 的知识记录下来重 点突破!)
核心考点整合
知考点 破疑难 锤练技能
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链接 1.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分析
增长速率曲线→转化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该曲线的数学模型 其实就是“S”型曲线的变式;由曲线变化可知,在t0~t2时出生 率大于死亡率,且在t1时两者相差最大,说明种群增长速率先 增大后减小,但是其种群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t2时两曲线相 交,说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或 环境容纳量)。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 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 最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标志重捕
法以及食物链营养级与所含能量关系等相关知识。黑线姬鼠的 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设该 x 280 农场黑线姬鼠总数量约为x,则 = ,x=14 000只,故该 100 2 14 000 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100只/hm2;群落的 140 丰富度强调的是物种的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食物链中的营 养等级越高,物种所含能量越少。
[答案]
C
考点二 种群密度与群落丰富度的调查 知识链接 三种方法列表比较
【考题检测2】
(全国新课标卷Ⅰ)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 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 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 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 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三生物 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__光__合__作__用________或 ____化__能__合__成__作__用______。
(2)碳 环返 境回 的无 途机 径① ③ ②生 化 分产 学 解者 燃 者、 料 的消 的 _分_费 燃 __解者 烧 __作的 __用____呼( __吸实 __作_质_用_是_呼吸作用)
由此可画出该生态 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
(2)根 据食物网可以看出: 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捕 食,戊是生
产者,甲 、乙、丙和丁都为消费 者。(3)生态系统 的功能是能
量流 动、物质循 环和信息传 递等。碳循环 是生态系统 中物质
循环 的重要组成 部分,碳在 生物群落中是 以有机物的 形式进
行传递的,而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解析: (1)根据生态系统中 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 传递效率为 10%~ 20%和能量流 动逐级递减 的理论进 行分析。戊 含有的 能量 最多,处于 第一营养级 ;乙和丙含有 的能量较多 且相差 很小,都处于第二 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 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 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级。
1.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四个误区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___生_产__者____;寄生细菌属 于_消_费__者______
动物都是消费者 蚯蚓、蜣螂等属于__分__解__者____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蓝__藻__、__硝_化__细__菌___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 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__消__费__者____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高考回放] 1.(2015·高考全国卷Ⅱ,T4,6 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 错误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2)碳 环返 境回 的无 途机 径① ③ ②生 化 分产 学 解者 燃 者、 料 的消 的 _分_费 燃 __解者 烧 __作的 __用____呼( __吸实 __作_质_用_是_呼吸作用)
由此可画出该生态 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
(2)根 据食物网可以看出: 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捕 食,戊是生
产者,甲 、乙、丙和丁都为消费 者。(3)生态系统 的功能是能
量流 动、物质循 环和信息传 递等。碳循环 是生态系统 中物质
循环 的重要组成 部分,碳在 生物群落中是 以有机物的 形式进
行传递的,而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解析: (1)根据生态系统中 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 传递效率为 10%~ 20%和能量流 动逐级递减 的理论进 行分析。戊 含有的 能量 最多,处于 第一营养级 ;乙和丙含有 的能量较多 且相差 很小,都处于第二 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 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 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级。
1.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四个误区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___生_产__者____;寄生细菌属 于_消_费__者______
动物都是消费者 蚯蚓、蜣螂等属于__分__解__者____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蓝__藻__、__硝_化__细__菌___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 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__消__费__者____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高考回放] 1.(2015·高考全国卷Ⅱ,T4,6 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 错误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新高考新教材)生物与环境

12345678
解析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 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A项错误;对于限 制性环境资源的竞争,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时会发生竞争,且生态位重 叠越多,竞争越激烈,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有可能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 最终导致一方濒临灭绝,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B项正确;群落中每种生物都 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环境资源非 常丰富的情况下,生态位有重叠的两种生物也会因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给 对方带来损害,D项错误。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5678
5.(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 享同一猎物,而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称为集团 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 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 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多 B.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题中所述食物网中,瓢虫占据第三、四营养级 D.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
12345678
6.(2023·山东济南三模)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开展“上粮下藕、藕鱼套 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 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 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和家禽,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
12345678
12345678
3.(2023·浙江联考三模)为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以桫椤植株高度划分其生 长期各阶段,调查各生长期的株数,构建了桫椤种群年龄金字塔,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绘制桫椤种群年龄金字塔时, 需用随机取样的样方法 B.由上图可知该种群正迅速增 长,属于增长型种群 C.桫椤种群密度可以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若生长环境不发生显著变化,桫椤种群的这种年龄结构情况可以较长时 间保持
解析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 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A项错误;对于限 制性环境资源的竞争,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时会发生竞争,且生态位重 叠越多,竞争越激烈,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有可能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 最终导致一方濒临灭绝,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B项正确;群落中每种生物都 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环境资源非 常丰富的情况下,生态位有重叠的两种生物也会因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给 对方带来损害,D项错误。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5678
5.(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 享同一猎物,而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称为集团 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 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 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多 B.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题中所述食物网中,瓢虫占据第三、四营养级 D.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
12345678
6.(2023·山东济南三模)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开展“上粮下藕、藕鱼套 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 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 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和家禽,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
12345678
12345678
3.(2023·浙江联考三模)为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以桫椤植株高度划分其生 长期各阶段,调查各生长期的株数,构建了桫椤种群年龄金字塔,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绘制桫椤种群年龄金字塔时, 需用随机取样的样方法 B.由上图可知该种群正迅速增 长,属于增长型种群 C.桫椤种群密度可以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若生长环境不发生显著变化,桫椤种群的这种年龄结构情况可以较长时 间保持
最新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6.1课件ppt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 种群的数量特征中,___________ 是基本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种群数量 预测 种群密度的变化趋 出率是决定___________ 变化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可______
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出生率进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数学模型:Nt=N0λt
有 K 值, ____ 最终在 K 值上下波动
增长模型
种群 增长率
种群增 长速率
易错理清 1.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 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 值会下降;反之, K 值会上升。 2.增长率≠增长速率 (1)“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2)“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 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后逐 渐减小的。
答案: (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性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3)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题组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 3.(2016· 全国卷Ⅱ,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 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 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 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最新人教版必修+选修+复习课件
高中生物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 1 讲 种群和群落
考纲要求 1. 种群的特征 (Ⅰ) 2. 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3. 群落的结构特征 (Ⅰ) 4.群落的演替(Ⅰ)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8 生物与环境-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共76张PPT)

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草原、荒漠、冻原生态系统等。
人工生 态系统
农田、人工林、果园、城市生态系统等。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
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划分依据
植物分布情况
分布区域 湿润或较湿润 干旱地区
农耕区
主要植物 乔木
草本
农作物
主要动物 树栖动物为主 能挖洞和善奔跑 动物种类较少
特点
动植物种类多,动植物种类较少,动植物种类少,
群落结构复杂,群落结构较简单,群落结构单一,
种群密度和群 种群密度和群落 人的作用非常
落结构能较长 结构常发生剧烈 关键,受人工
时间保持稳定 变化
控制
考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水、空气、 无机盐等。
10、食物链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 生物种类,而并非生物的数量。
11、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这间是相互制约的, 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这种制约可 能来自种间,也可能来自种内。
12、高中生物中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它是 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分解 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不能与动物之间形 成捕食关系,所以它不参与食物链,不占任何营养 级。
网络构建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1:生态系统的范围 考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3: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问题
返回
考点1: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 内,在种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 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 统。即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新高考新教材):生物与环境

123456
3.(2023·山东威海二模)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威海南海新区,是由近 海和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等共同构成的复合型湿地系统,湿地 内有维管植物263种、浮游植物300余种,大量鱼虾在此繁殖,吸引了200余 种鸟类来此栖息。 (1)为进一步增加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对原有野生动植物 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在尽量保持原始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用移植 本土和环境友好型植物、在部分区域开展驳岸砌护、清淤除污和淤泥堆 肥以及海岸生态过渡带植被恢复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 上述措施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有 自生、协调、循环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巨大,生态环境的优化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内CO2等的吸收效率, 相当于 减小 (填“增加”或“减小”)生态足迹,缓解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 不良影响。
5 生物与环境
1.(2023·山东烟台二模)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雪山、草地、森林、 湖泊展示高原生态的美。 (1)据群落的外貌和 物种组成 等方面的差异,可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 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四季变化 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 季节性 变化。
123456
123456
4.(2023·湖北宜昌模拟)卧龙自然保护区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享誉中
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保
护区总面积约70×105 hm2,主要保护西南
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
物。回答下列问题。
(1)有同学学习了生态系统等知识后,将生
态系统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用以下概念图
123456
(2)湿地公园中设置了多个投食区,投食区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能量单位为kJ/(m2·a)。图中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的能量为 2 218 kJ/(m2·a)。由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 量传递效率为 6.3% (保留一位小数)。
3.(2023·山东威海二模)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威海南海新区,是由近 海和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等共同构成的复合型湿地系统,湿地 内有维管植物263种、浮游植物300余种,大量鱼虾在此繁殖,吸引了200余 种鸟类来此栖息。 (1)为进一步增加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对原有野生动植物 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在尽量保持原始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用移植 本土和环境友好型植物、在部分区域开展驳岸砌护、清淤除污和淤泥堆 肥以及海岸生态过渡带植被恢复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 上述措施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有 自生、协调、循环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巨大,生态环境的优化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内CO2等的吸收效率, 相当于 减小 (填“增加”或“减小”)生态足迹,缓解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 不良影响。
5 生物与环境
1.(2023·山东烟台二模)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雪山、草地、森林、 湖泊展示高原生态的美。 (1)据群落的外貌和 物种组成 等方面的差异,可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 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四季变化 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 季节性 变化。
123456
123456
4.(2023·湖北宜昌模拟)卧龙自然保护区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享誉中
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保
护区总面积约70×105 hm2,主要保护西南
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
物。回答下列问题。
(1)有同学学习了生态系统等知识后,将生
态系统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用以下概念图
123456
(2)湿地公园中设置了多个投食区,投食区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能量单位为kJ/(m2·a)。图中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的能量为 2 218 kJ/(m2·a)。由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 量传递效率为 6.3% (保留一位小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归纳提升:
1.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 防治病虫害
防止灭虫后虫的种群数量在K/2 附近,这样虫的种群数量会迅速 增加,无法达到灭虫的效果
资源利用(如养鱼)
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K/2,捕捞后,鱼的种 群数量会迅速回升
K/2(有最大 增长率)
降低K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 K(环境最大 合鼠生存 容纳量)
鹰
鹰
增多、生物多样性
(4)110 13.6%
热能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有机物
太阳能
生产 者
化学能
初级消 费者
有机物 化学能
次级 消费 者
有机物 化学能
三级 消费 者
分解者
分解作用
热能
归纳提升
1. 能量流动的计算: ①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 等特殊的字,从而确定使用10%-20%。 ②如果在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 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不等,则 按照个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如:如果一个人的食物中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 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假使能量传递率为10%, 那么该人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几kg? 2.各级消费者同化量=摄入量-粪便所含能量,即粪 便所含能量始终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3.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是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营养 级同化量之比
热能
呼吸 呼吸
co2
呼吸 呼吸
太阳能
光合作用
有机物
co2
生产者
化学能
初级消 费者
有机物 化学能
次级消 费者
有机物 化学能
三级消 费者
分解者
分解作用
热量 co2
生产者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co2
分解者 消费者
归纳提升
组织液
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
淋巴
血浆
组织细胞
我的收获
······
多谢指导
保护K值,保证鱼生 存的环境条件,尽 量提升K值
2.在下列曲线中,A、B、C三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分别为K值。
考点二
生态系统能流动
典型例题2 答案:
(1)分解者、捕食和竞争
(2)不能,兔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
兔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狐
(3)10、400、草
草 兔 鹰
鼠
或 草
蛇
鼠
王昭萌
由增帅
刘艺
网络构建
生态与环境在山东历年高考的情况
年份 题号分值
选择3生态系统的功能 选择5群落的演替 27、能量流动的计算 种群增长曲线 选择4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选择6种群密度与存活率 选择6能量流动 选择8种群S型增长曲线 26(1-3)生态系统结构功能 种群密度、K值 (4分) (4分) (2分) (6分) (4分) (4分) (4分) (4分) (10分) (2分)
生物与环境
《考试说明》要求: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 5、生态系统的结构 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I II I I I II II II II 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