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点攻略

合集下载

2020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0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0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很多,需要把高中三年的数学知识点总结起来,这样比较有利于复习,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数学知识点:参数方程一、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

在坐标系中,可以用有序实数组确定点的位置,进而用方程刻画几何图形。

为便于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几何图形或描述自然现象,需要建立不同的坐标系。

极坐标系、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等是与直角坐标系不同的坐标系,对于有些几何图形,选用这些坐标系可以使建立的方程更加简单。

2、参数方程是以参变量为中介来表示曲线上点的坐标的方程,是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又一种表示形式。

某些曲线用参数方程表示比用普通方程表示更方便。

学习参数方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中数学方法的灵活多变。

二、高中数学知识点之参数方程定义一般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 都是某个变数t的函数x=f(t)、y=g(t)并且对于t的每一个允许值,由上述方程组所确定的点M(x,y)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上述方程则为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x,y的变数t叫做变参数,简称参数,相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点的坐标间关系的方程叫做普通方程。

(注意:参数是联系变数x,y的桥梁,可以是一个有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的变数,也可以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变数。

三、高中数学知识点之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x=a+rcosθy=b+rsinθ(a,b)为圆心坐标r为圆半径θ为参数椭圆的参数方程x=acosθy=bsinθa为长半轴长b为短半轴长θ为参数双曲线的参数方程x=asecθ(正割)y=btanθa为实半轴长b为虚半轴长θ为参数高考数学知识点:判断函数值域的方法1、配方法:利用二次函数的配方法求值域,需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换元法:常用代数或三角代换法,把所给函数代换成值域容易确定的另一函数,从而得到原函数值域,如y=ax+b+_√cx-d(a,b,c,d 均为常数且ac不等于0)的函数常用此法求解。

2020年高考数学(理)总复习:利用导数解决函数零点问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数学(理)总复习:利用导数解决函数零点问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数学(理)总复习:利用导数解决函数零点问题题型一 利用导数讨论函数零点的个数 【题型要点解析】对于函数零点的个数的相关问题,利用导数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求解.这类问题求解的通法是:(1)构造函数,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点和难点,并求其定义域; (2)求导数,得单调区间和极值点; (3)画出函数草图;(4)数形结合,挖掘隐含条件,确定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进而求解.1.已知f (x )=ax 3-3x 2+1(a >0),定义h (x )=max{f (x ),g (x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1)求函数f (x )的极值;(2)若g (x )=xf ′(x ),且存在x ∈[1,2]使h (x )=f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若g (x )=ln x ,试讨论函数h (x )(x >0)的零点个数.【解】 (1)∈函数f (x )=ax 3-3x 2+1,∈f ′(x )=3ax 2-6x =3x (ax -2),令f ′(x )=0,得x 1=0或x 2=2a,∈a >0,∈x 1<x 2,列表如下:∈f (x )的极大值为f (0)=1,极小值为f ⎪⎭⎫⎝⎛a =8a 2-12a 2+1=1-4a 2. (2)g (x )=xf ′(x )=3ax 3-6x 2,∈存在x ∈[1,2],使h (x )=f (x ),∈f (x )≥g (x )在x ∈[1,2]上有解,即ax 3-3x 2+1≥3ax 3-6x 2在x ∈[1,2]上有解, 即不等式2a ≤1x 3+3x 在x ∈[1,2]上有解.设y =1x 3+3x =3x 2+1x 3(x ∈[1,2]),∈y ′=-3x 2-3x 4<0对x ∈[1,2]恒成立,∈y =1x 3+3x 在x ∈[1,2]上单调递减,∈当x =1时,y =1x 3+3x 的最大值为4,∈2a ≤4,即a ≤2.(3)由(1)知,f (x )在(0,+∞)上的最小值为f ⎪⎭⎫⎝⎛a 2=1-4a 2, ∈当1-4a 2>0,即a >2时,f (x )>0在(0,+∞)上恒成立,∈h (x )=max{f (x ),g (x )}在(0,+∞)上无零点.∈当1-4a2=0,即a =2时,f (x )min =f (1)=0.又g (1)=0,∈h (x )=max{f (x ),g (x )}在(0,+∞)上有一个零点. ∈当1-4a2<0,即0<a <2时,设φ(x )=f (x )-g (x )=ax 3-3x 2+1-ln x (0<x <1), ∈φ′(x )=3ax 2-6x -1x <6x (x -1)-1x <0,∈φ(x )在(0,1)上单调递减.又φ(1)=a -2<0,φ⎪⎭⎫ ⎝⎛e 1=a e3+2e 2-3e 2>0,∈存在唯一的x 0∈⎪⎭⎫⎝⎛1,1e ,使得φ(x 0)=0,(∈)当0<x ≤x 0时,∈φ(x )=f (x )-g (x )≥φ(x 0)=0, ∈h (x )=f (x )且h (x )为减函数. 又h (x 0)=f (x 0)=g (x 0)=ln x 0<ln 1=0, f (0)=1>0,∈h (x )在(0,x 0)上有一个零点; (∈)当x >x 0时,∈φ(x )=f (x )-g (x )<φ(x 0)=0, ∈h (x )=g (x )且h (x )为增函数,∈g (1)=0,∈h (x )在(x 0,+∞)上有一零点;从而h (x )=max{f (x ),g (x )}在(0,+∞)上有两个零点,综上所述,当0<a <2时,h (x )有两个零点;当a =2时,h (x )有一个零点; 当a >2时,h (x )无零点.题组训练一 利用导数讨论函数零点的个数 已知函数f (x )=ln x -12ax +a -2,a ∈R .(1)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当a <0时,试判断g (x )=xf (x )+2的零点个数. 【解析】 (1)f ′(x )=1x -a 2=2-ax2x(x >0).若a ≤0,则f ′(x )>0,∈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若a >0,当0<x <2a 时,f ′(x )>0,函数f (x )单调递增,当x >2a 时,f ′(x )<0,函数f (x )单调递减,综上,若a ≤0时,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若a >0时,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 2,0,单调递减区间为⎪⎭⎫ ⎝⎛∞+a 2.(2)g (x )=x ln x -12ax 2+ax -2x +2,g ′(x )=-ax +ln x +a -1.又a <0,易知g ′(x )在(0,+∞)上单调递增, g ′(1)=-1<0,g ′(e)=-a e +a =a (1-e)>0, 故而g ′(x )在(1,e)上存在唯一的零点x 0, 使得g ′(x 0)=0.当0<x <x 0时,g ′(x )<0,g (x )单调递减;当x >x 0时,g ′(x )>0,g (x )单调递增, 取x 1=e a ,又a <0,∈0<x 1<1,∈g (x 1)=x 1)2221(ln 111x a ax x +-+-=e a⎪⎭⎫ ⎝⎛+-+-a a e a ae a 2221, 设h (a )=a -12a e a +a -2+2e a ,(a <0),h ′(a )=-12a e a -12e a -2e a +2,(a <0),h ′(0)=-12,h ″(a )=e -a -e a +e -a -12a e a >0,∈h ′(a )在(-∞,0)上单调递增,h ′(a )<h ′(0)<0, ∈h (a )在(-∞,0)上单调递减,∈h (a )>h (0)=0, ∈g (x 1)>0,即当a <0时,g (e a )>0.当x 趋于+∞时,g (x )趋于+∞,且g (2)=2ln2-2<0. ∈函数g (x )在(0,+∞)上始终有两个零点. 题型二 由函数零点个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要点解析】研究方程的根(或函数零点)的情况,可以通过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变化趋势等,并借助函数的大致图象判断方程根(函数零点)的情况,这是导数这一工具在研究方程中的重要应用.已知函数f (x )=mxln x ,曲线y =f (x )在点(e 2,f (e 2))处的切线与直线2x +y =0垂直(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求f (x )的解析式及单调减区间;(2)若函数g (x )=f (x )-kx 2x -1无零点,求k 的取值范围.【解析】 (1)函数f (x )=mx ln x 的导数为f ′(x )=m (ln x -1)(ln x )2,又由题意有:f ′(e2)=12∈m 4=12∈m =2,故f (x )=2xln x.此时f ′(x )=2(ln x -1)(ln x )2,由f ′(x )≤0∈0<x <1或1<x ≤e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减区间为(0,1)和(1,e].(2)g (x )=f (x )-kx 2x -1∈g (x )=x ⎪⎭⎫ ⎝⎛--1ln 2x kx x ,且定义域为(0,1)∈(1,+∞),要函数g (x )无零点,即要2ln x =kxx -1在x ∈(0,1)∈(1,+∞)内无解,亦即要k ln x -2(x -1)x =0在x ∈(0,1)∈(1,+∞)内无解.构造函数h (x )=k ln x -2(x -1)x ∈h ′(x )=kx -2x2.∈当k ≤0时,h ′(x )<0在x ∈(0,1)∈(1,+∞)内恒成立,所以函数h (x )在(0,1)内单调递减,h (x )在(1,+∞)内也单调递减.又h (1)=0,所以在(0,1)内无零点,在(1,+∞)内也无零点,故满足条件;∈当k >0时,h ′(x )=kx -2x 2∈h ′(x )=22x k x k ⎪⎭⎫ ⎝⎛-, (i)若0<k <2,则函数h (x )在(0,1)内单调递减,在⎪⎭⎫⎝⎛k 2,1内也单调递减,在⎪⎭⎫ ⎝⎛+∞,2k 内单调递增,又h (1)=0,所以在(0,1)内无零点;易知h ⎪⎭⎫ ⎝⎛k 2<0,而h (e 2k )=k ·2k -2+2e2k>0,故在⎪⎭⎫⎝⎛+∞,2k 内有一个零点,所以不满足条件;(ii)若k =2,则函数h (x )在(0,1)内单调递减,在(1,+∞)内单调递增.又h (1)=0,所以x ∈(0,1)∈(1,+∞)时,h (x )>0恒成立,故无零点,满足条件;(iii)若k >2,则函数h (x )在⎪⎭⎫ ⎝⎛k 2,0内单调递减,在⎪⎭⎫⎝⎛1,2k 内单调递增,在(1,+∞)内单调递增,又h (1)=0,所以在⎪⎭⎫⎝⎛1,2k 及(1,+∞)内均无零点. 又易知h ⎪⎭⎫⎝⎛k 2<0,而h (e -k )=k (-k )-2+2e k =2e k -k 2-2,又易证当k >2时,h (e -k )>0,所以函数h (x )在⎪⎭⎫ ⎝⎛k 2,0内有一零点,故不满足条件.综上可得:k 的取值范围为:k ≤0或k =2.题组训练二 由函数零点个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f (x )=ln x -ax (ax +1),其中a ∈R . (1)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2)若函数f (x )在(0,1]内至少有1个零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1)依题意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 且f ′(x )=1x-2a 2x -a=2a 2x 2+ax -1-x =(2ax -1)(ax +1)-x,当a =0时,f (x )=ln x ,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增;当a >0时,由f ′(x )>0,得0<x <12a,由f ′(x )<0,得x >12a ,函数f (x )⎪⎭⎫⎝⎛a 21,0上单调递增, 在⎪⎭⎫⎝⎛+∞,21a 上单调递减. 当a <0时,由f ′(x )>0,得0<x <-1a ,由f ′(x )<0,得x >-1a,函数f (x )在⎪⎭⎫ ⎝⎛-a 1,0上单调递增,在⎪⎭⎫⎝⎛+∞-,1a 上单调递减. (2)当a =0时,函数f (x )在(]0,1内有1个零点x 0=1;当a >0时,由(1)知函数f (x )在⎪⎭⎫ ⎝⎛a 21,0上单调递增,在⎪⎭⎫⎝⎛+∞,21a 上单调递减. ∈若12a ≥1,即0<a ≤12时,f (x )在(0,1]上单调递增,由于当x →0时,f (x )→-∞且f (1)=-a 2-a <0知,函数f (x )在(0,1]内无零点;∈若0<12a <1,即当a >12时,f (x )在⎪⎭⎫ ⎝⎛a 21,0上单调递增,在⎥⎦⎤⎝⎛1,21a 上单调递减,要使函数f (x )在(0,1]内至少有1个零点,只需满足f ⎪⎭⎫⎝⎛a 21≥0,即ln 12a ≥34, 又∈a >12,∈ln 12a <0,∈不等式不成立.∈f (x )在(0,1]内无零点;当a <0时,由(1)知函数f (x )在⎪⎭⎫ ⎝⎛-a 1,0上单调递增,在⎪⎭⎫⎝⎛+∞-,1a 上单调递减. ∈若-1a ≥1,即-1≤a <0时,f (x )在(0,1]上单调递增,由于当x →0时,f (x )→-∞,且f (1)=-a 2-a >0,知函数f (x )在(0,1]内有1个零点;∈若0<-1a <1,即a <-1时,函数f (x )在⎪⎭⎫ ⎝⎛-a 1,0上单调递增,在⎥⎦⎤⎝⎛-1,1a 上单调递减,由于当x →0时,f (x )→-∞,且当a <-1时,f ⎪⎭⎫⎝⎛-a 1=ln ⎪⎭⎫⎝⎛-a 1<0,知函数f (x )在(0,1]内无零点.综上可得a 的取值范围是[-1,0].题型三 利用导数证明复杂方程在某区间上仅有一解 【题型要点解析】证明复杂方程在某区间上有且仅有一解的步骤: (1)在该区间上构造与方程相应的函数; (2)利用导数研究该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单调性; (3)判断该函数在该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的符号; (4)作出结论.已知函数f (x )=(x 2-2x )ln x +ax 2+2.(1)当a =-1时,求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方程;(2)当a >0时,设函数g (x )=f (x )-x -2,且函数g (x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若e -2<x <e ,g (x )≤m ,求m 的取值范围.【解析】 (1)当a =-1时,f (x )=(x 2-2x )ln x -x 2+2,定义域为(0,+∞),∈f ′(x )=(2x -2)ln x +x -2-2x =(2x -2)ln x -x -2.∈f ′(1)=-3,又f (1)=1,f (x )在(1,f (1))处的切线方程3x +y -4=0.(2)令g (x )=f (x )-x -2=0,则(x 2-2x )ln x +ax 2+2=x +2,即a =1-(x -2)·ln xx ,令h (x )=1-(x -2)·ln xx,则h ′(x )=-1x 2-1x +2-2ln x x 2=1-x -2ln xx 2.令t (x )=1-x -2ln x ,t ′(x )=-1-2x =-x -2x ,∈t ′(x )<0,t (x )在(0,+∞)上是减函数, 又∈t (1)=h ′(1)=0,所以当0<x <1时,h ′(x )>0, 当x >1时,h ′(x )<0,所以h (x )在(0,1)上单调递增, 在(1,+∞)上单调递减,∈h (x )max =h (1)=1.因为a >0,所以当函数g (x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时,a =1.g (x )=(x 2-2x )ln x +x 2-x ,若e -2<x <e ,g (x )≤m ,只需g (x )max ≤m , g ′(x )=(x -1)(3+2ln x ),令g ′(x )=0得x =1,或x =e -32,又∈e -2<x <e∈函数g (x )在(e -2,e -32)上单调递增,在(e -32,1)上单调递减,在(1,e)上单调递增,又g (e -32)=-12e -3+2e -32,g (e)=2e 2-3e ,∈g (e -32)=-12e -3+2e -32<2e -32<2e<2e ⎪⎭⎫ ⎝⎛-23e =g (e),即g (e -32)<g (e),g (x )max =g (e)=2e 2-3e ,∈m ≥2e 2-3e .题组训练三 利用导数证明复杂方程在某区间上仅有一解 已知y =4x 3+3tx 2-6t 2x +t -1,x ∈R ,t ∈R .(1)当x 为常数时,t 在区间⎥⎦⎤⎢⎣⎡32,0变化时,求y 的最小值φ(x );(2)证明:对任意的t ∈(0,+∞),总存在x 0∈(0,1),使得y =0.【解析】 (1)当x 为常数时,设f (t )=4x 3+3tx 2-6t 2x +t -1=-6xt 2+(3x 2+1)t +4x 3-1,f ′(t )=-12xt +3x 2+1.∈当x ≤0时,由t ∈⎥⎦⎤⎢⎣⎡32,0知f (t )>0,f (t )在⎥⎦⎤⎢⎣⎡32,0上递增,其最小值φ(x )=f (0)=4x 3-1;∈当x >0时,f (t )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对称轴为直线;t =-3x 2+1-12x =3x 2+112x ,若⎩⎪⎨⎪⎧x >0,3x 2+112x ≤13,即13≤x ≤1,则f (t )在⎥⎦⎤⎢⎣⎡32,0上的最小值为 φ(x )=f ⎪⎭⎫⎝⎛32=4x 3+2x 2-83x -13.若⎩⎪⎨⎪⎧x >0,3x 2+112x >13,即0<x <13或x >1,则f (t )在⎥⎦⎤⎢⎣⎡32,0上的最小值为φ(x )=f (0)=4x 3-1.综合∈∈,得φ(x )=⎩⎨⎧4x 3-1,x <13或x >1,4x 3+2x 2-83x -13,13≤x ≤1.(2)证明:设g (x )=4x 3+3tx 2-6t 2x +t -1,则g ′(x )=12x 2+6tx -6t 2=12(x +t )⎪⎭⎫ ⎝⎛-2t x 由t ∈(0,+∞),当x 在区间(0,+∞)内变化时,g ′(x ),g (x )取值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当t2≥1,即t ≥2时,g (x )在区间(0,1)内单调递减,g (0)=t -1>0,g (1)=-6t 2+4t +3=-2t (3t -2)+3≤-4(3-2)+3<0.所以对任意t ∈[2,+∞),g (x )在区间(0,1)内均存在零点,即存在x 0∈(0,1),使得g (x 0)=0.∈当0<t 2<1,即0<t <2时,g (x )在⎪⎭⎫ ⎝⎛2,0t 内单调递减,在⎪⎭⎫ ⎝⎛1,2t 内单调递增,若t ∈(0,1),则g ⎪⎭⎫⎝⎛2t =-74t 3+t -1≤-74t 3<0,g (1)=-6t 2+4t +3≥-6t +4t +3=-2t +3≥1>0,所以g (x )在⎪⎭⎫⎝⎛1,2t 内存在零点;若t ∈(1,2),则g (0)=t -1>0,g ⎪⎭⎫ ⎝⎛2t =-74t 3+t -1<-74×13+2-1<0,所以g (x )在⎪⎭⎫⎝⎛2,0t 内存在零点.所以,对任意t ∈(0,2),g (x )在区间(0,1)内均存在零点,即存在x 0∈(0,1),使得g (x 0)=0, 综合∈∈,对任意的t ∈(0,+∞),总存在x 0∈(0,1),使得y =0.【专题训练】1.已知函数f (x )=xln x+ax ,x >1.(1)若f (x )在(1,+∞)上单调递减,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a =2,求函数f (x )的极小值;(3)若方程(2x -m )ln x +x =0,在(1,e]上有两个不等实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f ′(x )=ln x -1ln 2x +a ,由题意可得f ′(x )≤0在(1,+∞)上恒成立,∈a ≤1ln 2x -1ln x=221ln 1⎪⎭⎫⎝⎛-x -14.∈x ∈(1,+∞),∈ln x ∈(0,+∞), ∈当1ln x -12=0时,函数t =221ln 1⎪⎭⎫ ⎝⎛-x -14的最小值为-14,∈a ≤-14.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41,(2)当a =2时,f (x )=xln x +2x ,f ′(x )=ln x -1+2ln 2x ln 2x,令f ′(x )=0,得2ln 2x +ln x -1=0, 解得ln x =12或ln x =-1(舍),即x =e 12.当1<x <e 12时,f ′(x )<0,当x >e 12时,f ′(x )>0,∈f (x )的极小值为f (e 12)=e 1212+2e 1e =4e 12.(3)将方程(2x -m )ln x +x =0两边同除以ln x 得(2x -m )+x ln x =0,整理得xln x+2x =m ,即函数g (x )=xln x +2x 的图象与函数y =m 的图象在(1,e]上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由(2)可知,g (x )在(1,e 12)上单调递减,在(e 12,e]上单调递增,g (e 12)=4e 12,g (e)=3e ,在(1,e]上,当x →1时,x ln x →+∞,∈4e 12<m ≤3e ,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4e 12,3e].2.已知f (x )=2x ln x ,g (x )=x 3+ax 2-x +2.(1)如果函数g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31,求函数g (x )的解析式; (2)在(1)的条件下,求函数y =g (x )的图象在点P (-1,g (-1))处的切线方程; (3)已知不等式f (x )≤g ′(x )+2恒成立,若方程a e a -m =0恰有两个不等实根,求m 的取值范围.【解】 (1)g ′(x )=3x 2+2ax -1,由题意知,3x 2+2ax -1<0的解集为⎪⎭⎫⎝⎛-1,31, 即3x 2+2ax -1=0的两根分别是-13,1,代入得a =-1,∈g (x )=x 3-x 2-x +2. (2)由(1)知,g (-1)=1,∈g ′(x )=3x 2-2x -1,g ′(-1)=4,∈点P (-1,1)处的切线斜率k =g ′(-1)=4,∈函数y =g (x )的图象在点P (-1,1)处的切线方程为y -1=4(x +1),即4x -y +5=0.(3)由题意知,2x ln x ≤3x 2+2ax +1对x ∈(0,+∞)恒成立,可得a ≥ln x -32x -12x 对x ∈(0,+∞)恒成立.设h (x )=ln x -32x -12x,则h ′(x )=1x -32+12x 2=-(x -1)(3x +1)2x 2,令h ′(x )=0,得x =1,x =-13(舍),当0<x <1时,h ′(x )>0;当x >1时,h ′(x )<0, ∈当x =1时,h (x )取得最大值,h (x )max =h (1)=-2, ∈a ≥-2.令φ(a )=a e a ,则φ′(a )=e a +a e a =e a (a +1), ∈φ(a )在[-2,-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φ(-2)=-2e -2=-2e 2,φ(-1)=-e -1=-1e ,当a →+∞时,φ(a )→+∞,∈方程a e a -m =0恰有两个不等实根,只需-1e <m ≤-2e 2.3.设函数f (x )=x 3+ax 2+bx +c .(1)求曲线y =f (x )在点(0,f (0))处的切线方程;(2)设a =b =4,若函数f (x )有三个不同零点,求c 的取值范围; (3)求证:a 2-3b >0是f (x )有三个不同零点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解析】 (1)由f (x )=x 3+ax 2+bx +c ,得f ′(x )=3x 2+2ax +b .因为f (0)=c ,f ′(0)=b ,所以曲线y =f (x )在点(0,f (0))处的切线方程为y =bx +c .(2)当a =b =4时,f (x )=x 3+4x 2+4x +c , 所以f ′(x )=3x 2+8x +4. 令f ′(x )=0,得3x 2+8x +4=0, 解得x =-2或x =-23.f (x )与f ′(x )在区间(-∞,+∞)上的情况如下:所以,当c >0且c -3227<0时,存在x 1∈(-4,-2),x 2∈⎪⎭⎫ ⎝⎛--3,2,x 3∈⎪⎭⎫⎝⎛-0,3,使得f (x 1)=f (x 2)=f (x 3)=0.由f (x )的单调性知,当且仅当c ∈⎪⎭⎫⎝⎛2732,0时,函数f (x )=x 3+4x 2+4x +c 有三个不同零点.(3)证明:当Δ=4a 2-12b <0时,f ′(x )=3x 2+2ax +b >0,x ∈(-∞,+∞),此时函数f (x )在区间(-∞,+∞)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不可能有三个不同零点.当Δ=4a 2-12b =0时,f ′(x )=3x 2+2ax +b 只有一个零点,记作x 0. 当x ∈(-∞,x 0)时,f ′(x )>0,f (x )在区间(-∞,x 0)上单调递增; 当x ∈(x 0,+∞)时,f ′(x )>0,f (x )在的区间(x 0,+∞)上单调递增. 所以f (x )不可能有三个不同零点.综上所述,若函数f (x )有三个不同零点,则必有Δ=4a 2-12b >0. 故a 2-3b >0是f (x )有三个不同零点的必要条件.当a =b =4,c =0时,a 2-3b >0,f (x )=x 3+4x 2+4x =x (x +2)2只有两个不同零点,所以a 2-3b >0不是f (x )有三个不同零点的充分条件.因此a 2-3b >0是f (x )有三个不同零点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2020届江苏高考数学(理)总复习讲义: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020届江苏高考数学(理)总复习讲义: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必过数材美1. 平面的基本性质(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2)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3)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 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 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共面直线.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 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0,作直线a'// a, b'// b,把a' 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②范围:0, n.(3)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小题体验]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P在直线m 上, m在平面a内”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点在直线上用,直线在平面上用“?”.答案:P€ m, m? a2.平面aA 3= l,点A € a,点B € a,且C? l, C € 3,又AB A l= R,如图所示,过A,B, C三点确定的平面为Y贝U 3A = _________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C € Y AB n 1= R, AB? Y所以R€ Y又因为C, R€ ®故阳丫 =CR.答案:CR3•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 .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 B, C, D共面,点A, B, C, E共面,则A, B, C, D, E共面;③若直线a, b共面,直线a, c共面,则直线b, c共面;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解析:①显然是正确的,可用反证法证明;②中若A, B, C三点共线,则A, B, C, D , E五点不一定共面;③构造长方体或正方体,如图,显然b, c异面,故不正确;④中空间四边形中四条线段不共面•故正确的个数为1.答案:11 •异面直线易误解为“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实质上两异面直线不能确定任何一个平面,因此异面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判断时最易忽视“线在面内”.3•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一定不能丢掉“不共线”条件.[小题纠偏]1 • (2019南京名校联考)已知直线a和平面a , an 3=l, a? a, a? 且a在a, B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b和c ,则直线b和c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__ •解析:依题意,直线b和c的位置关系可能是相交、平行或异面.答案:相交、平行或异面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① a , b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分别过 a , b的平面a, B,使a// B;② a , b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分别过 a , b的平面a, B,使a丄B;③ a , b是异面直线,若直线 c , d分别与a , b都相交,则c, d也是异面直线;④ a , b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a过a且与b垂直.解析:因为a , b是异面直线,所以可以作出两个平面a, B分别过a , b,并使a// B,所以①正确;因为 a , b是异面直线,所以存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分别过 a , b,所以②正确;因为a , b是异面直线,若直线c , d与a , b分别都相交,则c , d相交或异面,所以③ 不正确;因为a , b是异面直线,若 a , b垂直,则存在平面a过a且与b垂直,若a , b不垂直,则不存在平面a 过a且与b垂直,④不正确.答案:23•四条线段顺次首尾相连,它们最多可确定的平面个数有______________ 个.解析:首尾相连的四条线段每相邻两条确定一个平面,所以最多可以确定4个平面.答案:4考点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基础送分型考点——自主练透[题组练透]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 i B i C i D i中,E, F分别是AB,AA i的中点•求证:⑴E, C, D i, F四点共面;(2)CE , D i F , DA 三线共点.证明:(i)如图,连结EF , A i B, CD i.因为E, F分别是AB, AA i的中点,所以EF // A i B.又A i B / CD i,所以EF // CD i,所以E, C, D i, F四点共面.(2)因为EF // CD i, EF V CD i,所以CE与D i F必相交,设交点为P,则由P€ CE , CE?平面ABCD , 得P €平面ABCD .同理P€平面ADD i A i.又平面ABCD门平面ADD i A i= DA ,所以P€直线DA.所以CE , D i F , DA三线共点.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 // CD,直线AB , BC , AD , DC分别与平面a相交于点E , G , H, F ,求证:E , F , G , H 四点必定共线.证明:因为AB// CD,所以AB , CD确定一个平面3 又因为AB A a= E , AB? 3,所以 E € a, E € B,即E为平面a与B的一个公共点.同理可证F, G, H均为平面a与B的公共点,因为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公共点的公共直线, 所以E,F,G,H四点必定共线.[谨记通法]1.证明点共线问题的常用方法公理法先找出两个平面,然后证明这些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再根据公理这些点都在交线上3证明同一法选择其中两点确疋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余点也在该直线上2. 证明线共点问题的常用方法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该点.3. 证明点、直线共面问题的常用方法纳入平面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a,再证明其余兀素确定平面面a, B重合B,最后证明平考点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保分型考点一一师生共研[典例引领]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中,M , N分别为棱CQ i, C i C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①直线AM与CC i是相交直线;②直线AM与BN是平行直线;③直线BN与MB i是异面直线;④直线AM与DD i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为 _________ .解析:直线AM与CC i是异面直线,直线AM与BN也是异面直线,所以①②错误.点B, B i, N 在平面BB i C i C中,点M在此平面外,所以BN , MB i是异面直线•同理AM , DD i也是异面直线.1.上面例题中正方体 ABCD-A i B i C i D i 的棱所在直线中与直线________ 条.解析:与AB 异面的有4条:CC i , DD i , A 1D 1, B i C i .答案:42.在图中,G , N , M , H 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 ,解析:图①中,直线 GH // MN ;图②中,G , H , N 三点共面,但 M ?平面GHN ,因 此直线GH 与MN 异面;图③中,连结MG , GM // HN ,因此GH 与MN 共面;图④中,G , M , N 共面,但 H ?平面GMN ,因此 GH 与MN 异面.所以在图②④中, GH 与MN 异面.答案:②④考点三异面直线的证明重点保分型考点一一师生共研[典例引领]如图,已知不共面的三条直线 a , b , c 相交于点P , A € a , B € a , C € b, D € c ,求证:AD 与BC 是异面直线.证明:法一:(反证法)假设AD 和BC 共面,所确定的平面为 a,那么点P , A , B , C , D 都在平面a 内,答案:③④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可构 造几 何模AB 是异面直线的有[由题悟法]方法" [即时应用]所以直线a, b, c都在平面a内,与已知条件a, b, c不共面矛盾,假设不成立,所以AD和BC是异面直线.法二:(直接证法)因为a n c= P, 所以它们确定一个平面,设为a由已知C?平面a B €平面a, 则BC ?平面a,又AD ?平面a, B?AD ,所以AD和BC是异面直线.[由题悟法]证明直线异面通常用反证法,证明两直线不可能平行、相交或证明两直线不可能共面, 从而可得两直线异面.有时也可以用直接法证明.[即时应用]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 I B I C I D I中,M ,的中点.问:(1) AM和CN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2) D i B和CC i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解:(1)AM与CN不是异面直线.理由如下:连结MN , A1C1, AC.因为M , N分别是A1B1, B1C1的中点,所以MN // A1C1.又因为A1A // C1C, A1A= C1C,所以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C1// AC,所以MN // AC,A B所以A, M , N , C在同一平面内,故AM和CN不是异面直线.⑵D1B与CC1是异面直线•证明如下:因为ABCD-A1B1C1D1是正方体,所以B, C, C1, D1不共面.假设D1B与CC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a,使D1B ?平面a, CC1?平面a ,所以D1 , B , C , C1 € a,与ABCD-A1B1 G|D 1是正方体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D1B与CC1是异面直线.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 1.设P 表示一个点,a , b 表示两条直线,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① P € a , P € a ? a ? a ; ②a n b = P , b ? 3? a ? 3; ③a // b , a ? a, P € b , P € a ? b ? ④ an 3= b , P € a, P € 3? P € b.答案:③④2. (2018高邮期中)给出以下说法: ① 不共面的四点中,任意三点不共线; ② 有三个不同公共点的两个平面重合; ③ 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④ 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异面;⑤ 一条直线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则它们可以确定两个平面.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__________ .解析:在①中,不共面的四点中,任意三点不共线是正确命题,可以用反证法证明: 若其中任意三点共线,则四点必共面,故①正确;在②中,有三个不同公共点的两个平面重合或相交,故②错误; 在③中,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或平行直线,故③错误; 在④中,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异面或共面,故④错误;在⑤中,一条直线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则由两条相交线能确定一个平面得它们可 以确定两个平面,故⑤正确.答案:①⑤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面a B 相交,在a, B 内各取两点,这四点都不在交线上, 这四点能确定 ___________________ 个平面.解析:如果这四点在同一平面内,那么确定一个平面;如果这四点不共面,则任意三 点可确定一个平面,所以可确定四个.答案:1或4 4.如图,平行六面体 ABCD -A i B i C i D i 中,既与AB 共面又与CC i '共面的棱有 _________ 条.“伤CZI 0 □ 1=1欝雇窗月空躡宓购懺尿鎚a, B 表示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冲B解析:依题意,与AB和CC i都相交的棱有BC;与AB相交且与CC i平行有棱AA i,BB仁与AB平行且与CC i相交的棱有CD, C1D1.故符合条件的有5 条.答案:55.设a, b, c是空间中的三条直线,下面给出四个命题:①若 a // b, b// c,贝U a// c;②若a丄b, b±c,贝U a// c;③若a与b相交,b与c相交,则a与c相交;④若a?平面a, b?平面3,则a, b 一定是异面直线.上述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_____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解析:由公理4知①正确;当a丄b, b丄c时,a与c可以相交、平行或异面,故②错;当a 与b相交,b与c相交时,a与c可以相交、平行,也可以异面,故③错;a? a, b? 3并不能说明a与b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故④错.答案:①二保咼考,全练题型做到咼考达标1.已知A, B, C, D是空间四点,命题甲:A, B, C, D四点不共面,命题乙:直线AC和BD不相交,则甲是乙成立的________ 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解析:若A, B, C, D四点不共面,则直线AC和BD不共面,所以AC和BD不相交;若直线AC和BD不相交,若直线AC和BD平行时,A, B, C, D四点共面,所以甲是乙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充分不必要2. (2019常州一中检测)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中,点E , F分别为B i O和C i O的中点,长方体的各棱中,与EF平行的有______ 条.解析:•/ EF是厶OB i C i的中位线,••• EF // B i C i.••• B i C i / BC // AD // A i D i,二与EF 平行的棱共有4 条.答案: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①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②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③空间中,相交于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④若M € a, M € 3 aA 3= l,贝U M € l.解析:根据公理3,可判断①是真命题;两条异面直线不能确定一个平面,故②是假命题;在空间,相交于同一点的三条直线不一定共面(如墙角),故③是假命题;根据平面的性质可知④是真命题.综上,真命题的个数为 2.答案:24. 已知I, m, n为两两垂直的三条异面直线,过I作平面a与直线m垂直,则直线n与平面a的关系是__________ .解析:因为I? a,且I与n异面,所以n?a,又因为m丄a, n丄m,所以n // a. 答案:n// a5. 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 , H分别是边AB ,CF CG 2 …AD的中点,点F , G分别是边BC , CD上的点,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填序号).①EF与GH平行;②EF与GH异面;③EF与GH的交点M可能在直线AC上,也可能不在直线AC 上;④EF与GH的交点M —定在直线AC 上.解析:连结EH , FG ,如图所示. 依题意,可得EH // BD, FG// BD , 故EH // FG,所以E, F , G, H共面.1 2因为EH = 2BD , FG = 3BD, 故EH 工FG ,所以EFGH是梯形,EF与GH必相交,设交点为M.因为点M在EF上, 故点M在平面ACB上.同理,点M在平面ACD上, 所以点M是平面ACB与平面ACD 的交点,又AC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所以点M —定在直线AC 上.答案:④6. 如图为正方体表面的一种展开图,则图中的四条线段AB,CD , EF , GH在原正方体中互为异面直线的对数为___________ 对.解析:平面图形的翻折应注意翻折前后相对位置的变化,则AB , CD , EF和GH在原正方体中,显然AB与CD, EF与GH ,AB与GH都是异面直线,而AB与EF相交,CD与GH相交,CD与EF平行.故互为异面的直线有且只有3对.答案:37. 如图是正四面体的平面展开图,G , H , M , N分别为DE ,B H E N CBE , EF , EC的中点,在这个正四面体中,①GH与EF平行;②BD与MN为异面直线;③GH与MN成60°角;④DE与MN垂直.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 .解析:还原成正四面体知GH与EF为异面直线,BD与MN为异面直线,GH与MN 成60°角,DE丄MN .答案:②③④8. (2019通州月考)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F , G, H分别是棱CC1, C1D1, D1D , CD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满足______________ 时,有MN//平面B1BDD1.解析:•/ HN // DB , FH // D1D,•••平面FHN //平面B1BDD1.•••点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故M € FH .答案:M在线段FH上9. (2018南师附中检测)如图,E, F分别是长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1A, C1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B1EDF是平行四边形.A R证明:设Q是DD1的中点,连结E Q, Q C1,如图.因为E是AA1的中点,Q是DD1的中点,所以E Q綊A1D1.又A1D1 綊B1C1,所以E Q綊B1C1,所以四边形EQC1B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1E綊6Q又Q, F分别是D1D,C1C的中点,所以Q D綊C1F,所以四边形D Q C1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1Q綊DF.故B i E 綊DF ,所以四边形 B i EDF 是平行四边形. 10.如图所示,四边形 ABEF 和四边形 ABCD 都是直角梯形, 1 1 / BAD =Z FAB = 90 ° BC // AD , BC = Q AD , BE // FA , BE = ~FA , G , H 分别为FA , FD 的中点. (1) 证明:四边形 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 D , F ,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说明理由. 解:⑴证明:因为 G , H 分别为FA , FD 的中点, 1 所以 GH // AD , GH = 2AD. 1 又 BC // AD , BC = Q AD , 所以GH 綊BC ,所以四边形 BCHG 为平行四边形. 1 ⑵四点共面,理由如下:由 BE // FA , BE = Q FA , G 为FA 的中点知,BE // FG , BE =FG ,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EF // BG. 由(1)知BG // CH ,所以EF // CH ,所以EF 与CH 共面. 又D € FH ,所以C , D , F , E 四点共面. 三上台阶,自主选做志在冲刺名校时,EH // FG 且EH = FG .当 将□时,EH // FG ,但EH 工FG ,所以①②③正确,只有④错 误. 答案:①②③ 2. 在正方体 ABCD-A i B i C i D i 中,E , F 分别为棱 AA Q , CC i 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 条直线A i D i , EF , CD 都相交的直线有 ___________ 条.1.如图所示,设 E , F , G , H 依次是空间四边形 ABCD 边AB , AE AH BC , CD , DA 上除端点外的点, —=A D =人CB CD 论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当 入= 卩时, 四边形 EFG H ②当 卩时, 四边形 EFG H ③当 卩时, 四边形 EFG H ④当 入= 卩时, 四边形 EFG H 由AB = AD =入得EH // BD ,且BD =入同理得FG / BD 且BD D 是平行四边形; 是梯形; 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是梯形.解析:CF CG 卩,则下列结解析:如图,在A1D1上任取一点P,过点P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a,因为CD与平面a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aP CD = Q连结P Q则P Q与EF必然相交, 即P 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A1D1, EF , CD都相交.答案:无数3•如图所示,三棱柱ABC -A1B1C1,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棱A I A丄底面ABC,点E, F分别是棱CC i, BB1上的点,点M是线段AC上的动点,EC = 2FB = 2.(1)当点M在何位置时,BM //平面AEF?⑵若BM //平面AEF ,判断BM与EF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并求BM与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解:⑴法一:如图所示,取AE的中点0,连结OF,过点0作0M丄AC于点M.因为侧棱A I A丄底面ABC ,所以侧面A1ACC1X底面ABC.又因为EC = 2FB = 2,1所以0M // FB // EC 且0M = 2EC = FB ,所以四边形0MBF为矩形,BM // 0F.因为0F ?平面AEF , BM ?平面AEF ,故BM //平面AEF,此时点M为AC的中点.如图所示,取EC的中点P, AC的中点Q,连结P Q, PB, BQ155 -因为EC = 2FB = 2,所以PE綊BF ,所以P Q// AE, PB // EF ,所以P Q//平面AFE , PB //平面AEF , 因为PB P P Q= P, PB, P Q ?平面PB Q 所以平面PBQ//平面AEF .又因为B Q?平面PB Q所以B Q//平面AEF.故点Q即为所求的点M,此时点M为AC的中点.(2)由(1)知,BM与EF异面,/ 0FE (或/ MBP )就是异面直线BM与EF所成的角或其补角.易求AF = EF = 5 , MB = 0F = 3 , 0F 丄AE , 所以cos/ 0FE = 0F=^3=书,所以BM与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155 -。

2020年高中数学知识点口诀

2020年高中数学知识点口诀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口诀一、《集合与函数》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

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

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

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二、《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

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

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顶点任庖缓扔诤竺媪礁S盏脊骄褪呛茫夯蟠蠡。

?nbsp;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

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

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

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

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

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三、《不等式》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

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

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

高考数学考点大全总结概括

高考数学考点大全总结概括

高考数学考点大全总结概括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一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1.集合;2.子集;3.补集;4.交集;5.并集;6.逻辑连结词;7.四种命题;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2020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总领复习之第2讲 解题有道——四大数学思想

2020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总领复习之第2讲 解题有道——四大数学思想
26
应用1 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与方程中的应用 【例4】 (1)记实数x1,x2,…,xn中最小数为min{x1,x2,…,xn},则定义在区间
[0,+∞)上的函数f(x)=min{x2+1,x+3,13-x}的最大值为( )
A.5
B.6
C.8
D.10
(2)(2019·石家庄模拟)已知函数 f(x)=elnx,x,x≤x>00,, g(x)=f(x)+x+a.若 g(x)存在 2 个零点,
10
应用2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例2】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4=-2,S5=0,S6=3.
(1)求数列{an}的前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Sn; (2)求nSn的最小值. 解 (1)∵S4=-2,S5=0,S6=3, ∴a5=S5-S4=2,a6=S6-S5=3, 又{an}是等差数列,则公差d=a6-a5=1, 由于 S5=5(a12+a5)=0,所以 a1=-2,故 Sn=-2n+n(n- 2 1)=n2-2 5n.
2
类型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实质就是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描述两个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刻画 数量之间的本质特征,在提出数学问题时,抛开一些非数学特征,抽象出数量特征, 建立明确的函数关系,并运用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有时需要根据已知量和未知 量之间的制约关系,列出方程(组),进而通过解方程(组)求得未知量.函数与方程思想是 相互联系、互为所用的.
12
探究提高 1.本题完美体现了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第(2)问利用数列前n项和公式 求出nSn,构造函数,运用单调性求最值. 2.数列的本质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 公式即为相应的解析式,但要注意数列问题中n的取值为正整数,涉及的函数具有离 散性特点.

2020高三数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三篇

2020高三数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三篇

2020高三数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三篇高三数学是很多同学都害怕的,怎样克服数学难题呢?小编认为同学们应该从每一个小的知识点抓起,先总结后练习。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1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 ”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

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1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22.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23.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 b 0,a 0.24.解决一些等比数列的前项和问题,你注意到要对公比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吗?25.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高考数学复习要点及策略

高考数学复习要点及策略

高考数学复习要点及策略在高三第一个学期,绝大多数学校都在进行数学第一轮复习。

如今,这一阶段基本都已近尾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数学复习要点及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重视课本。

最后几天一定要多看课本,每个章节、知识点的定义、定理等务必再重温一遍,尤其平时遇到不多的冷门知识点,如矩阵行列式、算法、极坐标等,必须引起足够重视;2.适量练习。

最后几天复习不宜再做很多难题偏题怪题,但基本的题型还是要做到每天有练,保持手感与状态,建议近几年一模两模的填空选择可以每天做一到两套,注意速度与准确率的平衡;3.错题重温。

这一年来历次作业、考试当中的错题,尤其是一些基础型错题,尽量重看一遍,看的过程中要问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做错?找出出错的原因,在高考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4.历年真题回顾。

无论之前有没有做过,考生都可以在这几天把过去几年的真题再拿出来重温一遍,真题永远是高考最权威的指向标,争取从真题中去感悟高考命题的特点与方向;5.备考工具要齐全。

数学考试中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铅笔、橡皮、直尺、三角尺、圆规、计算器等,一定要在考前准备齐全,尤其计算器,在数学考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好预备一台以防万一 ;6.从内容上说,函数、三角、数列、圆锥曲线是上海高考命题永恒的主题,可以有意识的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化!7.合理分配时间。

考试中,考生一定要对整体的时间分配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要在个别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这会影响到整场考试的节奏和心态 ;8.最后,如果有同学在高中学习过微积分,请注意微积分在一些高中数学题目中的巧用,如函数最值、单调性、曲线切线斜率、旋转体体积等问题中,若能恰当的使用微积分解题,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尤其今年二模三模中,有好几道题目其实都很适合用导数处理,这一点希望学过微积分的同学注意!在高三第一个学期,绝大多数学校都在进行数学第一轮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总复习方法建议
高三数学复习,大体可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方法与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要求也层层加深,因此,同学们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复习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1.第一阶段,即第一轮复习,也称“知识篇”。

大致就是高三第一学期。

在这一阶段,老师将带领同学们重温高一、高二所学课程,但这绝不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

因为在高一、高二时,老师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你学的往往时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①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

(建议大家在高三前的一个暑假里通读高一、高二教材)②注意所做题目使用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注意到老师选题的综合性在不断地加强。

③明了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

能提炼解题所用知识点,并说出其出处。

2.第二轮复习,通常称为“方法篇”。

大约从第二学期开学到四月中旬结束。

在这一阶段,老师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

老师的复习,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系列问题。

同学们应做到:①主动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

找出某个知识点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②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

③从现在开始,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大家务
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④适当选做各地模拟试卷和以往高考题,逐渐弄清高考考查的范围和重点。

3.第三轮复习,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也称为“策略篇”。

老师主要讲述“选择题的解发、填空题的解法、应用题的解法、探究性命题的解法、综合题的解法、创新性题的解法”,教给同学们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为目的。

同学们应做到:①解题时,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逐渐适应高考对“减缩思维”的要求。

②注意自己的解题速度,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答题要快。

③养成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命题者的意图的习惯,思考命题者是怎样将考查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有那些思想方法被复合在其中,对命题者想要考我什么,我应该会什么,做到心知肚明。

二、高三数学复习中的几个注意点
1.复习资料要精,不可超过两套,使用过程中,始终注重其系统性。

千万不要贪多,资料多了,不但使自己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而且会因为你的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

2.有的同学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他们简单的归结为粗心大意。

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我们的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一定要究根问底,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改正,并记住这样的教训。

3.千万不要以为“高考以能力立意”,就是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

这里的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应变理解能力,其重点是概念观点形
成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它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活事实之中。

不是钻牛角尖能钻出来的能力。

4.合理看待来自老师和社会各界的猜题、压题信息,不可迷信。

因为,他们也不是神,我们上了考场只能凭自己的实力,凭自己的智慧去打拼,所以,我们应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复习应考工作。

更多学习方法和高考复习资料,免费下载,关注微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