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项目案例
激发乡村新可能·美好乡村案例集

激发乡村新可能·美好乡村案例集一、概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被提上了国家议事日程。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村经济的振兴,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民生活更美好,让乡村更具活力。
为了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途径,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几个典型的美好乡村案例,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乡村振兴之风景名胜村以桂林为代表的风景名胜村可以说是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
这些村庄以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资源,通过开发旅游业、农业观光等产业,成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的也保护了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在风景名胜村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村庄凭借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各种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相互促进,为当地带来了全面的发展。
三、乡村振兴之美丽乡村建设除了风景名胜村之外,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将乡村环境进行整治和提升,建设美丽乡村,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村庄形象,更能够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其中,河北省某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当地政府通过整治农村环境,打造乡村景观,引导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告诉我们,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建设,可以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双赢。
四、乡村振兴之特色农业示范村特色农业示范村是指一些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乡村旅游为主导的示范村。
通过挖掘和传承当地的农耕文化和特色产业,打造出一批以农业产业为主体、农村旅游为支撑的特色农业示范村。
江苏省洞庭湖畔的特色农业示范村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当地政府通过挖掘本地的农产品资源,发展示范种植和养殖产业,同时依托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推动了农村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特色农业示范村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特色产业的开发,农村振兴可以实现产业与旅游的双丰收。
乡村振兴事例素材

乡村振兴事例素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也涌现了众多成功的乡村振兴事例。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实践,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下面就介绍几个典型的乡村振兴事例。
一、三江旧城保护与绿色发展三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一个小镇,被称为“绿色乡村示范区”。
其成功的经验在于既保护了古城遗址和历史文化,又利用当地资源实现了绿色发展。
三江以扶贫为出发点,大力发展茶叶、绿色蔬菜等现代农业,同时在古城内部兴建了德胜荷花园等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
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保护了古城历史文化的遗产,实现了可持续的乡村振兴。
二、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地,此前几乎所有的陶瓷产品都由手工制作,产业形态陈旧。
在新时代的推动下,景德镇陶瓷产业进行了转型升级,从传统工艺向机器化、自动化生产迈进。
通过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平,开发出更多元、更有特色的产品,景德镇陶瓷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并且,景德镇也加强了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科技知识,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三、震威村旅游发展震威村位于浙江宁波,是一个靠近水库、环境优美的村庄,早期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后来经过全面规划和公认推进,运用到文化、旅游等方面来推动乡村振兴,形成了以“古村落、生态美、林果飘香、旅游观光名村”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这条路线在当地广泛收到了认可,落实林果种植等产业并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吸引大量游客。
震威村的旅游业如今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柱,当地村民获得了更多的收入。
四、合肥市滨湖新区创新城乡结合发展模式合肥是中国科技创新城市之一。
滨湖新区计划借助城市现代化的带动效应,推进农村创新的稳步发展。
该区严格按照投资规划进行实施,围绕“数字经济、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幸福社区和智能制造”等五个主要方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解决农民土地收益或缺乏创新意识的等问题,让其参与创新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一、农村旅游开发模式和案例:1.乡村民宿模式:通过改造农民住宅,提供民宿服务,吸引游客到乡村体验当地生活。
如浙江西塞山村、福建土楼等。
2.农家乐模式:农民通过提供农家饭菜、农田采摘等农耕体验,吸引游客到农村度假休闲。
如旅沪农家乐村、北京怀柔九渡等。
3.特色农产品模式:发展农村特色农产品,如有机蔬菜、水果、绿茶等,吸引游客到乡村购买体验。
如广东阳江蓬莱水上市场、青岛崂山鳌山农产品市场等。
4.乡村演艺模式:通过开展乡村演艺、传统文化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到乡村观赏文艺演出。
如四川老和山乡村大舞台、广西阳朔印象刘三姐等。
5.乡村体验模式:提供农业体验课程,如种菜、养鸡、制作面点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村生活。
如山东青岛葡萄采摘园、江苏无锡桃花村等。
二、农业科技示范模式和案例:1.农业科技园区:在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农业科技。
如浙江杭州千岛湖农业科技示范区、河南郑州航空港区等。
2.农业合作社模式:农民通过合作社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生产,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进行种植或养殖。
如江苏宿迁洛阳农业合作社、广西南宁吴圩大米合作社等。
4.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民在特定领域建立专业合作社,共同种植或养殖,提高效益。
如广东阳江木材专业合作社、山东青岛菜花专业合作社等。
5.农业科技示范户模式:示范一种农业科技技术或种植模式,通过传播与培训帮助更多农户进行推广。
如江苏淮安水稻种植示范户、山西夏县苹果栽植示范户等。
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案例:1.有机农业模式:在农村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如湖南常德有机茶园、陕西渭南有机葡萄基地等。
2.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在农村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结合旅游、康养等产业,推动农村综合发展。
如浙江舟山普陀山甘露寺农业生态园、广东潮州新太阳康养生态园等。
3.农田水利工程模式: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保障农田灌溉,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一、产业兴旺案例: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镇杨楼村杨楼村位于徐州市丰县东南,下辖12个自然村。
近年来,杨楼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为发展思路,围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逐步构建了以酥梨种植、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富民强村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互促共进。
二、生态宜居案例: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北部。
自20世纪80年代起,余村人靠着挖山开矿、办水泥厂富裕了起来。
然而,在“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下,村里环境污染严重。
面对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现状,余村人意识到只有放下“金饭碗”,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风文明案例: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固畲族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
近年来,东固畲族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还大力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打造“有文化底蕴的乡村”。
四、治理有效案例: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大湾村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
近年来,大湾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扶贫”模式,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蜕变。
五、共同富裕案例: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张家坡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
近年来,张家坡镇以“强镇兴村”为目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城乡融合为路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转变。
六、人才振兴案例: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后洋村后洋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
近年来,后洋村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通过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
目前,后洋村已成功引进20多个创业项目,带动数百人就业增收。
七、文化振兴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村平乐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
平乐村将“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一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培育出“平乐牡丹画”这一文化产业品牌,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通过牡丹画产业发展,平乐村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赏牡丹、购买牡丹画作品,有力地带动了村民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
乡村建设六件事典型案例

乡村建设六件事典型案例
1. 湖南省祁东县麻石镇村级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案例:通过投入资金修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了乡村的卫生条件,改善了农民的医疗条件,有效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张坊镇全域旅游建设案例:通过发展农村旅游,打造特色景点和农家乐等旅游服务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3. 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新农村建设案例: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引进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改善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4.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农村环境整治案例: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升了乡村环境质量,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5.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设特色小城镇案例:通过修建新建筑、改造老旧建筑,打造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小城镇,吸引了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
6. 山东省莱芜市农民合作社建设案例:通过推动农民组建合作社,整合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美丽乡村建设11个典型案例的通知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美丽乡村建设11个典型案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3.04.23•【字号】•【施行日期】2023.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美丽乡村建设11个典型案例的通知各州、市农业农村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强化政治担当,把“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作为鲜明导向,创新务实举措,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可学习借鉴、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
经认真遴选,现将11个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对标先进,认真学习借鉴,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纵深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2023年4月23日“七个一”抓建全域绿美乡村——楚雄州牟定县为全面推进乡村植绿补绿,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2023年冬春时节,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启动“绿美乡村百万株林果树进农村行动”,大力实施“七个一”工程,掀起绿美乡村建设新高潮。
全县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727个自然村种植100万株以上林果树,把每一个村庄都建设成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韵”的绿美乡村乡愁依恋地。
一、做实“一部”村庄规划。
坚持因村因户施策,综合考虑各自然村的地理位置、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群众意愿等基础现状,按照以村为景、以绿为魂、村村绿美的规划思路,全面整合乡贤能人、老干部、党员骨干、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等资源,组建绿美村庄建设“土专家”规划团队,逐层逐村召开规划座谈会、户长会,对乡村出入村主干道、“四旁五地”、房前屋后等公共空间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划定绿化用地,将村庄植绿补绿纳入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一体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各村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明确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内容,列出乡村植绿补绿具体建设任务(内容)清单,实行一村一策一规划,一部规划统到底。
因地制宜 彰显民族风情——三江县建设程阳八寨新村略记

为此, 三江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 , 并走 孩还不到一岁 , 为了能按时完成测量任务 , 她舍小家顾大 正 集意见。 经过反复分析论证之后, 三江县政 家 , 没有 因小孩 的拖 累而影响测 量工作 。在短短 3 月时 个
维普资讯
圃
亩 的用地 协议 签订T作 ,并 已兑现 15户 的用地 安置补 设 。 1
勺 侗族人民建起了通风凉爽,占地面积相对 分珍惜 的山区中为新村 寻找新 的地址 呢 ? 楼。 但是 , 由于修 建村寨 的时候不注 重统 一 三江县国土资源局 的同志们为支持新农 村建设 , 在项
导致木 楼 与木 楼 之间几乎 没有 间隙 , 其 目立项后 随即开始 了紧张 的前期 规划和勘 测工作 , 一旦 为了在 E 火灾 , 整个村 寨将 会受 到威胁 ; 而且整个 村 短 时间 内把程 阳八寨 设计搬 迁村 民的房屋 面积 和用地 面 既没有 整体 的美感 , 也有 碍于生活 。 积核 实清楚 ,他 们不 知道 放弃 了多少 个 节假 日和休息 时 所 在的三江 县属 国家级 贫 困县 ,财政 收人 间 , 也不知道在崎岖 的山路上背 着沉重 的测 量机械来 回走 并不 富裕 , 样贫 困 的山 区如何 进行新 农 了多少趟 。 在这 在开展勘测工作那 段时间 , 正值炎热 的夏 季 , 但 大 建还是 把几百 年的传 统扔掉 向“ 洋农 村 ” 他们不怕烈 日暴 晒 , 蚊虫叮咬 。 中的一位女 同志 , 不惧 其 小
为国土资源局局长的曹积聪对新农村建设充满信心的同 乡村 的生活环境 和投工投劳 。
时也满是焦 虑 ,他 知道 这次 的搬迁不 仅仅关 系到新农 村
位于桂北 的三江县 因为气候 适宜 ,所 以境 内的广大
建设 的成败 , 系到村 民子孙 后代的幸福生活 , 还关 如果选 农 民一直都有种植 茶 叶的传统 。 了能有 固定 的收入 , 为 能 择 的地点远 离他们 现在居住 的地方 ,对 交通落后 的山 区 在旅 游淡季也不愁 吃饭 问题 ,广大村 民积极 响应政府 部
广西乡村振兴特色案例

广西乡村振兴特色案例一、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地区。
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特色案例的引领,不断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乡村振兴模式。
本文将介绍广西乡村振兴的特色案例,并深入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二、特色案例1:田螺村的生态农业1. 田螺村的背景田螺村位于广西某县,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村庄。
过去,由于传统农业模式的限制,田螺村的发展一直受到制约。
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田螺村开始探索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2. 生态农业的成果田螺村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成功发展了生态农业。
他们建设了大面积的温室大棚,种植了有机蔬菜和水果。
同时,他们还养殖了优质的禽畜,实现了农业与养殖的有机结合。
这种生态农业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 成功原因分析•政府支持:田螺村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扶持和专业指导使得生态农业得以顺利发展。
•创新思维:田螺村的农民敢于尝试新的农业模式,不断创新,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生态农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和接受。
三、特色案例2:村民合作社的发展1. 村民合作社的背景某县的村民合作社是一家由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合作社,旨在整合村庄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合作社的经营项目村民合作社主要经营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他们通过合作社的方式,集中村民的土地和劳动力,统一规划种植和养殖,实现规模化经营。
同时,他们还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
3. 成功原因分析•村民自治: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是由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村民自治的模式使得合作社能够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求。
•产业链整合:合作社整合了村庄的资源,实现了农产品的一体化生产和销售,提高了效益。
•市场拓展:合作社通过与大型超市等商超合作,扩大了销售渠道,拓展了市场。
四、特色案例3:乡村旅游的发展1. 乡村旅游的背景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成为了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