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导学案
主备人:屈广鹏
孟辛庄小学语文导学案 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课堂我精彩 审核人: 小主人姓名:
小组:
课题
扁鹊治病
新授课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课时
1
1、学习《扁鹊治病》 ,我能认识,会写生字。我能正确读写“拜 教学目标 见、理财、肠胃、汤药”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到任务的看法,体 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别人正确的意见。
3、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想为他治病? 扁鹊 拜见蔡桓公想为他治病。
4、 蔡桓公的病情是怎样发展的?分别在什么时候?扁鹊有何方法 医治?蔡桓公的态度?结果又是如何? 第二关 名医出诊
(望、闻、问、切)
次数
时间
病情发展
医治方法
蔡桓公的态度
结果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了这则寓言我们知道了要 要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能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 于听别人正确的意见。 我在行动 ( 昌 ( 刺 ( 鹊 ( 肠 ( 剂 扁鹊 肠胃 拜见 敷汤 ) ( 汤 蔡桓公 汤药 医治 扎针 高明 理财 无能为力 ) ) ( 蔡 ( 胃 ) ) ( ) ( 绑 ) ( 睬 ) ) ( 妻 ) ( 扁 ) ) ( 刺 ) ) 小贴士
穿越时空的对话:
,不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 6、把你要对蔡桓公所说的话写下来。
( huì jí jì yī ) 讳 疾 忌 医 疾:疾病。
讳:忌讳。隐瞒疾病, 不愿医 Nhomakorabea。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fá ng wēi dù 防 微 杜
jiàn) 渐
防:提防,防止; 微:事物的苗头; 杜:杜绝,堵塞; 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第三关 继续深造 扁鹊 (公元前 407—前 310) 名秦越人, , 春秋战国时代名医。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 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发明创造: 《内经》和《外经》 ,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 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 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 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 (看气色) 、 闻(听声音) 、问(问病情) 、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 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 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人教版新课标四班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隐秘,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平安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学问短文,叙述思路清楚,规律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平安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其次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平安飞行。

这项讨论告知人们,讨论生物可以对人类的缔造创造有所启示。

学情分析:每一个同学都有奇怪心和求知欲,老师抓住同学这一天性引导同学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同学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1、熟悉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获、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动前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平安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喜爱科学、乐于观看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遇到障碍物的缘由。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教学资源:蝙蝠和雷达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引入新课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熟悉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课文主要叙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讨论,解开了蝙蝠夜间飞行隐秘,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平安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3、合作完成下表试验次序预备工作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横七竖八地拉了很多绳子;系着很多铃铛。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优质课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优质课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优质课导学案科目: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课型:预习+展示+讨论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学习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天窗的神奇。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展示汇报学习程序一、自主学习:(10分钟)1.自读课文,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藉、蝙蝠、霸、宙3.理解词语。

(能读课文并利用学习工具理解词语意思。

)4.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小组整理课前各自提出的问题,汇集有价值的问题。

)重点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合作交流: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2.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4.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5.小组合作完成展示部分的内容。

三、汇报展示(10分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你的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引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1.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我们真想、真想,可大人们偏就不许,于是,我们被关在,这时候,。

透过这小小的天窗,我们可以看到、也可以看到,还可以想象到,我们想象到的威力比我们真实看到的要大十倍百倍!这小小的天窗会使我们的想象活跃起来!啊唷唷!这小小的天窗是多么!2.当晚上我们被逼着上床休息时,我们忘不了、忘不了,于是,我们偷偷地从账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我们可以从想象到,也会从那想象到,这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一切,。

啊唷唷!这小小的天窗是多么!四、自我检测(5分钟)1.通过预习,我知道“慰藉”这个词的意思是我能用“慰藉”写一句话: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天窗是这篇课文写的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
—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

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拓展了另两首,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深入。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课后反思: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

读完全文,学生
课后反思;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永安路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
课后反思: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
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永安路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
永安路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
永安路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
永安路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
永安路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
永安路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

28、《父亲的菜园》导学案

28、《父亲的菜园》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28课)学学习习目目标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学学习习重重难难点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一一、、课课文文内内容容我我会会理理::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读第一、二自然段。

思考父亲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5.、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6.、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在书本上批注)二二、、知知识识拓拓展展::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课课堂堂达达标标::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婴.儿( ) 坚毅.( ) 一筐.( ) 可怖.( ) 榨.干( ) 憋.尿( ) 诱.人( ) 红肿.( ) 二、多音字组词。

担:d ān( ) 露:l ù( ) 盛:ch ãn ɡ( ) 难: n án( ) d àn( ) l òu( ) sh ân ɡ( ) n àn(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坚定有毅力。

( )2.面目凶恶的样子。

( )3.失掉勇气和信心。

( )4.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5.土地薄,不肥沃。

( )四、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 )的菜园 ( )的蔬菜 ( )的土地( )的公路 ( )的岩石 ( )的目光五、根据提示改写句子。

1.父亲用土盖住了可怖的岩石。

改为被字句: 。

2.山坡上怎么能开垦出菜地呢?改为陈述句: 。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

2.学习文章中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自主学习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读熟、读通课文。

3.画出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4.弄清楚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变换,找出每个自然段过渡的句子5.文中运用了哪些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找出来,仔细读。

6.尝试把文中优美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天山的美。

二、导学流程3.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1)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a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b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2)第三、四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和野花。

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二)品词品句,了解写法(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比作。

写出了的美。

你能读出这种美来吗?小组成员赛读这一句。

b.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这样的写法?请摘抄出来认真读读。

读出事物的美来,小组成员赛读。

(2)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水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锻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句话用了写法,请用“像……像……像……”写一句话。

(3)按要求改写句子。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为陈述句。

(三)朗读舞台。

a.各学习小组练习读优美句子。

b.派出最得力的能手展示读,并加以奖励。

(四)感情升华看到景如此优美的天山,你最想说什么?1.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习目标: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首先自读课文,感知这封信的内容,思考: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然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感情朗读、思考、交流等手段感受作者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①、课下搜集关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通过充分自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①、我能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并组词。

zh k k w m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x zh威胁.驻.军●对()个,错()个②、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xīshēng) (kǎi xuán)(zhēng fú) (ā yí) (jīng jì (gòng xiàn)(shén shèng)(zuìè)(jiàn kāng) (yǒng zhù rén jiān) (zhí xíng)③、我理解并批注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如:“蓝盔、征衣、军事观察员……”这些词我通过上网查找理解的,有 ;向老师请教的,有;查字典的,有2、我会听写“牺牲、罪恶、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经济、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健康、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3、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的一封信。

信的正文首先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呼吁。

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我还知道了是在呼吁,他发出呼吁,他因为呼吁。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

27《巨人的花园》导学案27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3.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语文要素】4.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2.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3.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

(重点)一、激发想象,引入课文1.引导学生想象巨人形象:《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中的王葆是一个普通的人,今天学习的《巨人的花园》中的主人公则是一个“巨人”。

(出示巨人赶孩子们离开花园的插图)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这个巨人会是什么样子?2.质疑导入,读课题,看这幅课文图画,你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回答)二、提炼主线,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带着问题边读边找答案。

2.反馈交流需要提醒的字音、字形,然后读读词语:柔嫩丰硕允许禁止踪迹呼啸始终吼叫自私举动脸颊凶狠拆除3.交流:孩子、花园、巨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4.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分段。

三、想象画面,感悟奇妙1.聚焦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花园的景象。

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可爱的大花园”展开想象,青草、桃树、小鸟等是怎样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融入快乐的情感。

2.聚焦第7自然段,读悟没有孩子们的花园景象。

(1)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说说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模拟体验:请想象自己是一种植物,用身体表现这种“植物”。

引导学生根据“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桃树也忘了开花”“一朵美丽的花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却又“马上缩回”等词句进行表演,体验童话的奇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导学案
第1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作业附答案
一、生字预习(读三遍)
亭T tíng 亠7 上下(亭子)(长亭)(凉亭)
庭T tíng 广 6 半包围( 法庭)(家庭)
潭T tán 氵12 左右(泥潭)(水潭)
螺L luó虫11 左右(螺丝)(田螺)(海螺)
谙 A ān 讠9 左右(谙悉)(谙练)
二、形近字比较。

庭(家庭)停(不停)谙(谙悉)镜(镜子)孤(孤单)潭(龙潭)挺(挺立)亭(亭子)暗(黑暗)境(边境)狐(狐皮)檀(紫檀)累(劳累)
螺(田螺)
三、背诵内容。

(一)多音字
和hé(和平)hè(应和) huó(和面)
好hǎo(好人) hào(爱好)
(二)、课文预习
2、背诵解释
尽:完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厌:满足。

相看:两相对看。

潭面:湖面。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旧:从前。

青螺: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曾:曾经。

红胜火:比火还要红。

谙:熟悉。

蓝:蓝草,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绿色染料。

3、背诵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

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
我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了。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与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宁静。

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象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是:
那月光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去,,就好像在白银盘里放着的一枚的青螺.
(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思是:
优生: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料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显得更加碧绿。

中等生:太阳出来的时候,江边的花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江水清澈碧绿,像蓝草一样绿。

(7)“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4、课文中心。

(背诵)
(1)、《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独坐敬亭山》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围绕“独坐”来写,朗读时语调要(轻缓),节奏要(缓慢).
(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这首诗前两句总写洞庭湖(秋季)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后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望洞庭》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描写洞庭湖湖面的诗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描写君山的诗句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忆江南》这首词是(唐)代的(白居易)写的。

“忆江南”是(词牌名)。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6)、《忆江南》中描写江南春天色彩美的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首词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

从修辞上说,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结尾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
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课堂练习
二、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完闲:悠闲
诗句的意思:_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

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相对看厌:满足
诗句的意思:我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了。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潭面:湖面
诗句的意思: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与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宁静。

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象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螺: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句的意思:那月光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去,,就
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的青螺.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比火还要红。

蓝:蓝草。

诗句的意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料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显得更加碧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