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竖式计算题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加法竖式教案

加法竖式教案

加法竖式教案篇一:10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10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没?现在老师出几道题让同学做,看看你们到底有没有学会。

板书:23+45= 12+25= 24+55=26+13= 41+52=教师点名让几个同学上讲台做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强调要求:列竖式并且竖式要写规范。

点评每位同学所写的,并再次巩固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强调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2.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师:同学们,大家曾经学过20以内的加法,在这里老师带着大家复习一遍。

教师口述20以内的加法如:“5+7”、“6+6”、“8+9”等,让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问答过程大约持续5分钟,为的是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巩固这些知识,为这节课所学的进位加法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授新知1.学习例题师:同学们,记得这个单元最开始的那幅图么,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也是从那副图里得出的,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4页,看例3。

在同学读题的同时板书: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师:同学们都看完题了没有?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审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需要的数据。

师: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道题怎么列算式呢?同学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总结:35+37=师:好,我们现在把算式列出来了,怎么计算呢?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列竖式的方法,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来试一下呢?同学们看黑板,跟着老师一起列竖式。

35+37教师边强调竖式的书写规范边列出竖式。

师: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算,应该先从个位开始算,5+7是多少?(同学答:12)我们发现,个位上加起来的和大于10了,我们之前学的不进位加法中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加与减(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加与减(三)-北师大版

第6单元加与减(三)第1课时图书馆(1)【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及第69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磁铁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和列竖式计算,那么今天老师就要来考考同学们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考察呢?85-50=46-6=53+30=77-24= 86-36= 74-30=(学生口算齐答)68-7= 41+27=(指名竖式计算)2.同学们,图书馆又来新书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图书馆)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探究解决方法。

问题1:《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1)怎么列式 ? ( 板书:28+4=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童话世界》有28本,《丛林世界》有4本。

28+4就是求两种书共有多少本)(2)讨论算法:①怎样计算28+4=?(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②反馈计算方法。

生1:先算8+4=12,再算20+12=32。

生2:把4分成2和2,先算28+2=30,再算30+2=32。

生3: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生4:借助小棒。

生5:用竖式计算。

2 8+ 143 2师:能说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吗?A.列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竖式计算公开课完整版教案

竖式计算公开课完整版教案

竖式计算公开课完整版教案教案标题:竖式计算公开课完整版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竖式计算练习题。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对竖式计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所学的竖式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详细讲解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教师通过示范演示,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发现竖式计算中的规律和技巧。

三、示范练习(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竖式计算练习题,进行示范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示范练习。

3.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释正确的方法和步骤。

四、合作探究(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

2. 每个小组选择一道较难的竖式计算题目,共同解答。

3.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并记录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2. 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展示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竖式计算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2. 强调学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注意练习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示范、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掌握了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同时,学生在展示与评价环节中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肯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教学教育教案一年级教案100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题集

小学教学教育教案一年级教案100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题集
7
小学教学教育教案一年级教案 100 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题集
62-45+27=
16+79-69=
70-11+25=
35+29+17=
75-58+49=
60-25+59=
61-35+57= 72-57+36=
60-25+59= 64-26+43=
8
58+35-44= 50-23+48=
小学教学教育教案一年级教案 100 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题集
25+68-27=
68-49+16=
44+18-45=
97-18+12=
53-17+26=
68-39+18= 39+42-62=
68-49+16= 79-59+57=
68-39+18= 96-23+57=
14
小学教学教育教案一年级教案 100 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题集
76+15-15=
66-29+48=
42+19-17=
91-14+18=
91-14+18=
86-29+36=
27+57-67=
37+44-33= 74-55+14=
77+17-69= 17+38+19=
25
93-17-47= 17+37+45=
小学教学教育教案一年级教案 100 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题集
29+35-26=
68+24-64=
84-48+19=
60-17+48=80
-66+67=
80-66+67=
56-39+48=64
+18-33= 28+58-38=
66+25-15=70
-41+43=
70-41+43=
9
38+38-59=
0
-28-27=
52-33+15=

竖式计算教案

竖式计算教案

竖式计算教案教案标题:竖式计算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竖式计算,并正确运用在实际问题中。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如超市购物时的账单结算、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计算等,引发学生对竖式计算的需求和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竖式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整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

3. 通过示范演算具体的竖式计算过程,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和原因。

4. 引导学生注意竖式计算中的进位和借位规则,并进行相关练习。

合作探究: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练习题,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6.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策略,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巩固练习:7. 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竖式计算的技能。

8.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满足个体差异需求。

拓展应用:9. 引导学生将竖式计算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科知识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提供一些拓展的竖式计算题目,挑战学生的思维和计算能力。

总结反思:1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学生一起总结竖式计算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教师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改进。

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的示范演算材料或投影幻灯片。

2. 学生练习册或练习纸。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教师布置作业,并批改学生练习册或练习纸,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竞赛,以评估学生在竖式计算中的运用能力。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练习难度。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之竖式计算》苏教版(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之竖式计算》苏教版(2023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竖式计算的基本概念。竖式计算是数学中一种将数字按照数位排列,进行逐位相加的计算方法。它是我们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更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要计算53+47,通过竖式计算,我们可以将个位和十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相加,处理进位,最终得到结果。
-学生需要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必须将相同数位对齐,如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以确保计算准确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教具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重要性。
(2)进位处理
-学生需要掌握进位加法的概念,即在相加过程中,如果某一位的结果超过10,则需要向高位进位。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例题,如35+47,让学生实际操作,体会进位的过程,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位对齐和进位处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竖式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物品数量统计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使用计数棒或纸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数位对齐和进位的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和应用,我感到非常高兴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努力学习这一重要的数学技能。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几个方面我觉得做得不错,也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加法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联系实际,意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这种导入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后续的学习中。

小学竖式计算教案

小学竖式计算教案

小学竖式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竖式计算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竖式计算的示例题目。

2. 学生准备:练习册、铅笔、橡皮擦。

三、教学过程:
引入:
1. 教师向学生解释竖式计算的概念和意义,简单介绍竖式计算的用途和优势。

2. 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讲解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
1. 教师向学生解释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教师通过示例题目,逐步演示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运算规则。

练习竖式计算:
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的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巩固与拓展:
1. 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竖式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量。

2. 学生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要点:
1. 理解竖式计算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竖式计算的概念和基本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
独立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进位、借位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

下一节课,我将设计更多的练习题,加强对于竖式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多思量,提高解题的灵便性和创造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列竖式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列竖式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列竖式教案1.列竖式加法怎么教计算题是重中之重,也是为日后打基础的时间段,所以在上学期的时候有诸如:“破十法”、“平十法”、“凑十法”、“想加算减法”等各种引导算法,用以全面了解数的分与合。

而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尤其是在学到100以内的加减法时,上面的几种方法使用起来就有些不太方便了,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分析的“竖式计算方法”。

当然了,数学计算在这段时期一般比较简单,通常情况下同学们可以采用口算、心算的形式,但是有的同学因为这两个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建议采用列竖式来算题。

一、竖式计算方法:先对齐,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百位减百位;加法:相同数位上下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减法:把被减数和减数的相同数位上下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减,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就从上一位数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再减.在前一位的数字头上点,表示借一,加法进位在横线上,此位与前一位之间。

二、竖式计算要点:1.数位对齐;2.借位要点点。

三、列竖式做算术较易出现的问题:1、数位不对齐:这是每位数学老师都会着重强调的,老师在写板书时也十分注意这一点,一直在践行身教,但是同学们在初学时还是会出现问题。

所以,我们在研究竖式计算的初期时一定要按照格式书写,并且数位之间尽量保持有半厘米的间隔。

2、标错或不标进位或借位:有些同学,特别是计算的速度特别快的同学,非常容易忽略这个小细节。

如得数全对,但都标错或者漏标借位,那么计算的答案自然也就是不正确的。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进位的数字要写得很小或者是用其他颜色来写以示区分,以便与题中数字区别开来,避免混淆。

3、算好的得数漏写回原横式中:初学的同学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列完竖式并计算得出了正确的得数,但由于不太习惯与原横式分开列算式的写法,经常会漏写答案到原横式,一定要记得把得数写到对应的横式中。

4、丢掉了得数中的“0”: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数学计算中的不论哪个数位上的0都不要丢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