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后进生转化
李镇西谈“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李镇西谈“转化后进生的策略”(1)注重感情倾斜。
教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
“后进生”们几乎是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所以,面对他们,老师应该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心灵的呵护,协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首先这种“爱”不是做作的特殊的“偏爱”,而是自不过然的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
不然,“后进学生”仍然会觉得老师对他是另一种形式的“另眼相看”。
其次,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学生集体,要让“后进学生”感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2)唤起向上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这对“后进生”同样适用。
如果教师感到学生不听话时,就能够尝试着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和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持续设法唤起他积极向上的信心。
(3)引导集体舆论。
比起教师单枪匹马的操心,学生集体健康舆论更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所以,教师能够想办法改变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协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协助。
(4)讲究有效方法。
李镇西认为,“有效”的方法往往包含有“科学”的因素,但有时“科学”未必“有效”(比如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具体针对性等);另外,这里的“有效”,还包含有“艺术”的意思(让我们的方法更新颖而使学生易于接受)。
总来说之,转化“后进学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般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
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李镇西采用过的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有:(1)写家校联系本。
让“后进学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协助人”,让这个“协助人”每天将“后进学生”的当天表现(纪律、作业、进步、问题等)写在家校联系本上,然后让“后进学生”带回去给家长看。
李镇西的后进生转化4篇

李镇西的后进生转化4篇李镇西的后进生转化第1篇秘诀一:让学生感到整个集体在爱他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
后进生们几乎是从读小学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
不要让某个后进生只感到是老师在爱他,而要让他感到是整个集体在爱他。
甚至有时候,教师要把自己对后进生的爱隐蔽起来,不动声色地转化为集体对这个学生的爱。
有一年刚开学,我组织学生讨论新学期打算,这时站在教室门口的我,看到教务主任正远远地向我走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学生,垂头丧气的。
走近便悄悄对我说:我安排了一个留级生在你班上然后,我把这学生领到教室门口,很兴奋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第一天,我们班上迎来了一位新同学!同学们一听我热情洋溢的口吻,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新同学还没有座位,这时候,我完全可以动员前排同学:你暂时先和旁边的同学挤着坐一下,把你的课桌和椅子给新同学,让新同学先坐下,好吗?但这样一来,新同学感受到的只是老师的温暖。
我决定让同学们主动让出自己的桌椅,而且要营造一种纷纷让出桌椅的场面。
于是,我自言自语地说:哎呀,新同学还没桌椅呢!这其实是一句暗示,听见我叹息的孩子们都听懂了我的暗示,好几个孩子都举起手来并急切地说:用我的桌椅吧!说着他们还站了起来。
几个孩子的举动,又提醒了其他同学,几乎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
我只好带着新同学坐走到了前排一套已经让出来的桌椅前。
这场面,显然让新同学非常感动。
后来,这个学生在班上很阳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
所以,唤起对自己的信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切入口之一。
秘诀二: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只有意识到自己很有多优点,他才可能奋发向上。
最近二十年来,我每当接触一个后进生,第一次谈话,往往是问他:你有什么优点?但很遗憾,几乎所有被我问的孩子都是这样的表现mdash;mdash;先是一愣,脸上迷惑,好像在说:什么?我还有优点?但如果我问:那你有什么缺点呢?学生则往往不假思索地一二三四流畅地说出自己的缺点。
[谈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专家李镇西谈转化后进生
![[谈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专家李镇西谈转化后进生](https://img.taocdn.com/s3/m/43fb2f2bd5bbfd0a78567323.png)
[谈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专家李镇西谈转化后进生提起后进生,老师也罢,领导也好,都谈“生”色变,望而却步。
后进生,具体说来就是动手不动脑,学习无定法,纪律松懈,作风涣散的这部分学生。
但教师们,却未发现他们有一个显著的优点:那就是动手能力强,参加活动积极性高等等。
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抓住这一关键,找到切入点,抓住闪光点,方法灵活则能达到目的。
一、同等相待作为教师的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坦诚相待。
特别是后进生,不能歧视,更不能挖苦和对他们的未来下断言。
应真诚地教导他们,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优秀生一样真诚相待他们。
二、少一些尖刻,多一些鼓励“尖刻”让人气馁,抵制“鼓励”让人奋进,警醒、谈话时,要注重语言的平缓、委婉、得体。
即使这部分学生酿成了大错,也不能动辄发怒,相反,多一些温柔、体贴、关怀之语,是可以融化学生冰冷的心。
即使要批评,也要耐心指正。
当他们一旦在某件事或某一点上有成绩,应大加鼓励,让“后进生”感觉到他在你心目中是有地位的。
三、家访有准备,消除后进生的戒备心理放学回家时,最好是与后进生谈心结伴而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次不行多次,是有成功希望的。
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要放下老师架子,多与学生促膝交流,多与他们谈谈生活琐事。
多给他们关怀和帮助,先达成情感交流,继而实现平等交流。
四、循循善诱“教好书,育好人”是我们人民教师的宗旨。
作为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用正确的思想和一颗热忱的心去教育和感化后进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指导和教育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五、与后进生交朋友教书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摆架子,也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而小视学生。
特别是面对后进生,一定要小心谨慎。
因为后进生普遍认为自己学习差,老师对他们不喜欢,不愿接近老师。
为此,我们应该多关心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
多接触、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重视和关心他们,体察他们的心理活动并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通用6篇)我们常把学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
比起其他学生,后进生是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老师做到“动之于情、基于父母,晓之于理、细如雨丝,做到尊重、赏识、宽容,严中有爱,爱中有导”。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篇1前不久我读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教师如何转化后进生》一书。
对于书中的一些观点,我颇有同感。
一、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的个性存在。
的确,在几十个人的群体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别是对班级中的后进生,总习惯性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个性迥异的生命个体,其性格特点、学习水平、素质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其发展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
每个同学性格不同,有的同学活泼好动,有的同学内向敏感。
对于一些活泼开朗的后进生,我们可以采取正面指出问题和引导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其发展。
而对于内心脆弱敏感的后进生,我们则要小心翼翼触碰其弱点进行指引和教育。
同时还要关注其自身的优点,适时给予鼓励表扬,增强其信心。
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存在差异。
有的同学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较好,所学知识很快能串联起来,接受能力强,学习水平较高。
而有的同学从小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较差,因此在接受新知识时也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的素质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父母的教育方式都对学生的素质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来自于不同家庭的孩子素质能力也不尽相同。
教师尊重学生,就应当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存在。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都是一样的,必然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学生成绩差;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有的学生学习不努力。
这种发展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学生,作为教育者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状况。
观李镇西关于转化后进生的讲座有感

观李镇西《关于转化后进生》的讲座有感对于“后进生”,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他们,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最终感化他们,一直以来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问题。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自己深有体会,思索颇多,现把自己收获归纳如下:一、注重集体力量,发挥舆论压力。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从这个班级的产生之日起,良好的风班形成便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李镇西对很多学生的教育和对后进生的转化首先是基于他所带的班级良好的班风,他的班级班风有以下几个特征:正气、爱心、善良。
他通过自己的点滴行动,从对学生真正的关爱开始,用随笔、作文、谈话、书信保持着与学生的交流与对话,赢得了学生尊重。
这里给我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和你,首先要让他接受你,哪怕是后进生也是如此。
李老师提到,要将老师的意志转化为集体的舆论,将一些问题的解决的权力移交到班级手上,扮演统筹角色,让同学表决某些事。
这样一来可以增强班级荣誉感、凝聚力,二来可以让同学监督其他同学的行为,另一个层面上看可以使同学养成互相帮忙的好习惯。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做可以使后进生们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班主任可从班级成员的角度去教育他们,这样可以避免教师与学生的正面冲突,也可以让学生犯错时感受到压力和培养改正错误行为的动力、责任感。
其实集体的期待对于后进生来说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归属感。
二、转化后进生,需要耐心、信心。
后进生的反复是正常的,要降低要求,首先让后进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越是后进生,往往在班级里也是弱势群体,无人理会,这样的学生更需要关心二是不管如何批评,总是会说一句,我不会放弃你。
希望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三是有了进步马上表扬。
“任何一个看起来似乎不可救药的孩子,都燃烧着做好人的愿望。
”作为老师,要理解学生敏感的心灵,多表扬,多启发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唤起向上的信心。
三、要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李老师的教育,是非分明,讲究方法,有错一定要认,有错一定要改,但是可以分步改,不要求立竿见影,每当后进生犯错时,肯定会有批评,但是如果学生知错认错了,肯定及时表扬,有时候还会给予奖品。
李镇西后进生转化

李镇西后进生转化读李镇西老师的后进生有感第一,“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后进生成就一个名师”,这是李镇西老师的观点。
李镇西老师从家庭、学校、个人这三个原因分析后进生产生的三大要素。
其中,第一要素是家庭原因,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行为和家庭的离异又成为第一要素的首要因素。
可见,后进生的产生根源在家庭。
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到了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各种坏习惯的养成,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辱骂和歧视,能不后进吗?多么发人深思的问题呀。
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后进生,明白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仅想通过几次教育即可转化成功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教育人是“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第二,转化后进生的一些技巧。
一是要多找后进生谈心,讲究一个“磨”字。
有句话是“好事多磨”因为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教师除了口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等方式和后进生进行交流。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
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非常好的方法。
例如,让后进生写自我评价,让他带回给家长看;让一个帮助他的同学写他的纪律表现;多联系家长,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余时间带后进生游玩,让对方走近教师;通过集体评议,利用集体的力量,评出进步最大、感动本班的十大人物;每天十问法;让学生每天写“精神搏斗”,通过日记走近后进生的心灵;让学生做班干部;作文评选法;推荐一本好书等。
第三,转化后进生应该注意几个的问题。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感情倾斜,让后进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好,从而唤醒其向上的信心,这非常重要。
这要求教师做到,相信他是一个好学生,相信他是一个有“缺点“的好学生。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镇西老师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很善于利于集体的舆论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你对了”或者“你错了”,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李镇西老师多次强调转化后进生的“反复性”,可见过程的漫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和多一份忍耐。
如何转化后进生转自李镇西老师的博客

如何转化后进生转自李镇西老师的博客如何转化后进生(2)转自李镇西老师的博客第二,唤起向上信心。
后进生从来不乏自卑感,他们缺少的往往是自信心尤其是向上的自信心。
或者说,缺乏自信,正是他们后进的原因之一。
所以,唤起对自己的信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切入口之一。
每当我自己感到后进生听不进的话时,或者在我面前很顺从,但实际上过了一会儿就把我的话就成了耳旁风,没有在他的身上留下一点痕迹,我就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和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当然,教师唤起后进生上进信心的前提,是对孩子无限的相信,相信每一个后进生都有着上向的愿望。
唤起向上的信心,应该从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开始。
只有意识到自己很有多优点,他才可能奋发向上。
因此,最近二十年来,我每当接触一个后进生,第一次谈话,往往是问他(当然是很自然地问):“你有什么优点?”但很遗憾,几乎所有被我问的孩子都是这样的表现——先是一愣,脸上迷惑,好像在说:“什么?我还有优点?”然后低头默想,好像试图努力地挖掘出自己的优点;最后抬起头,不好意思地说:“没有优点。
”但如果我问:“那你有什么缺点呢?”学生则往往不假思索地“一二三四”流畅地说出自己的缺点。
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培养”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却不认为自己有优点的孩子!学生说不出优点,我自然会启发:“怎么可能呢?没有优点的人是没有的。
这个优点有大有小。
比如,你爱你妈妈吗?”“爱呀!”学生马上回答道,同时会以一种很奇怪的表情看着我,好像再说:“我怎么可能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呢?”我笑了:“你看,你有孝心,这不就是优点吗?”这就样,在我这样的启发下,孩子会慢慢说出诸如“我是自己走路上学的”“我在家经常扫地的”“我肯帮助同学”“我乒乓球打得不错”“我同情弱者”(他不一定是这样的表述)等等优点。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实验学校王志娟今天,有幸读了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的内容,虽然我不做班主任,但是我能深刻体会到,班里的后进生给课堂给教师带来的许许多多问题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转换后进生这是一个十分痛苦而又反复无常的过程。
下面就内容谈谈我的一些收获。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后进生成就一个名师”,这是李镇西老师的观点。
李镇西老师从家庭、学校、个人这三个原因分析后进生产生的三大要素。
其中,第一要素是家庭原因,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行为和家庭的离异又成为第一要素的首要因素。
可见,后进生的产生根源在家庭。
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到了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各种坏习惯的养成,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辱骂和歧视,能先进吗?多么发人深思的问题呀。
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后进生,明白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仅想通过几次教育即可转化成功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第二,转化后进生的一些技巧。
一是要多找后进生谈心,讲究一个“磨”字。
因为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教师除了口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等方式和后进生进行交流。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
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非常好的方法。
例如,让后进生写自我评价,让他带回给家长看;让一个帮助他的同学写他的纪律表现;多联系家长,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余时间带后进生游玩,让对方走近教师;通过集体评议,利用集体的力量,评出进步最大、感动本班的十大人物;让学生每天写“精神搏斗”,通过日记走近后进生的心灵;让学生做班干部;作文评选法;推荐一本好书等。
第三,转化后进生的几个问题。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感情倾斜,让后进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好,从而唤醒其向上的信心,这非常重要。
这要求教师做到,相信他是一个好学生,相信他是一个有缺点的好学生。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镇西老师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很善于利于集体的舆论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你对了”或者“你错了”,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李镇西老师的后进生有感
第一,“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后进生成就一个名师”,这是李镇西老师的观点。
李镇西老师从家庭、学校、个人这三个原因分析后进生产生的三大要素。
其中,第一要素是家庭原因,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行为和家庭的离异又成为第一要素的首要因素。
可见,后进生的产生根源在家庭。
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到了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各种坏习惯的养成,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辱骂和歧视,能不后进吗?多么发人深思的问题呀。
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后进生,明白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仅想通过几次教育即可转化成功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教育人是“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第二,转化后进生的一些技巧。
一是要多找后进生谈心,讲究一个“磨”字。
有句话是“好事多磨”因为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教师除了口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等方式和后进生进行交流。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
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非常好的方法。
例如,让后进生写自我评价,让他带回给家长看;让一个帮助他的同学写他的纪律表现;多联系家长,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余时间带后进生游玩,让对方走近教师;通过集体评议,利用集体的力量,评出进步最大、感动本班的十大人物;每天十问法;让学生每天写“精神搏斗”,通过日记走近后进生的心灵;让学生做班干部;作文评选法;推荐一本好书等。
第三,转化后进生应该注意几个的问题。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感情倾斜,让后进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好,从而唤醒其向上的信心,这非常重要。
这要求教师做到,相信他是一个好学生,相信他是一个有“缺点“的好学生。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镇西老师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很善于利于集体的舆论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你对了”或者“你错了”,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李镇西老师多次强调转化后进生的“反复性”,可见过程的漫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和多一份忍耐。
对于日常教学,我们可以对后进生可采用降低要求的做法,使他能够找到一点成就感,满足他一次次的虚荣心,这样才能激发他学习的欲望,从而激发他向上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