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支付swot分析

中国移动支付swot分析

中国移动支付体制的SWOT分析及优化摘要:近年来移动支付在中国发展迅速,移动支付给我们的支付方式带来了颠覆式的变革。

本文运用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以及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移动支付的宏观,中观,微观环境进行分析,对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发展对策,以求对中国移动支付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移动支付SWOT分析对策1.中国移动支付概述1.1移动支付定义移动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PAD等)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

客户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企业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和资金转移,实现资金的移动支付,实现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的融合,完成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1.2移动支付分类移动支付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微支付和宏支付。

根据移动支付论坛的定义,微支付是指交易额少于10美元,一般是指购买移动内容业务,像游戏、视频的下载等。

而宏支付是指交易金额较大的支付,比如在线购物或者近距离支付(微支付方式也包括近距离支付,像交停车费等) 。

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安全要求级别不同。

对宏支付方式来说,通过可靠的金融机构进行交易鉴权是很有必要的;而对微支付来说,使用移动网络本身的SIM卡鉴权机制就可以了。

1.3移动支付发展历程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始于1999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与央行,工行,招行合作,在北京等17个省份开展移动业务。

2000年中国移动正式推出短信服务,至此短信支付被广泛的应用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小额收费业务。

例如电子书刊,会员费缴纳,付费下载等。

之后手机银行,近距支付,与手机第三方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陆续发展起来。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几年电信运营商和银联郑家强手机近距支付的布局与推广,电信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从2006年至2007年相继推出手机银行卡,电子钱包,手机钱包卡。

移动支付对线下实体店铺发展的影响与战略

移动支付对线下实体店铺发展的影响与战略

移动支付对线下实体店铺发展的影响与战略移动支付在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普及对线下实体店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促使其需制定相应的战略来适应市场。

一、普及移动支付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消费者不再依赖现金和银行卡完成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支付行为。

这方便了消费者,提高了支付的便利性。

二、提升消费体验移动支付不仅提供了支付功能,还能结合会员服务、优惠券、积分兑换等增值服务,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通过线上线下的链接,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优惠和便利。

三、优化运营管理移动支付系统可以与店铺POS机相连接,将收款信息实时传输到后台系统,使商家能够更准确地监控销售情况,实时了解产品热卖情况,优化运营管理。

四、精准营销通过移动支付系统收集到的消费数据,商家可以进行精准营销。

他们可以利用数据分析,了解顾客的消费习惯和喜好,从而提供相关的个性化推荐和优惠券,吸引消费者的再次光顾。

五、增加商家曝光度移动支付平台通常会为商家提供推广服务,将商家的信息展示给广大用户,增加商家的曝光度。

这对于新开的实体店铺来说尤为重要,能够提高其竞争力。

六、推动创新移动支付的兴起催生了很多新型的实体店铺经营模式,比如无人店、体验店等。

这些创新的模式通过移动支付的支持,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推动了实体店铺的创新发展。

七、安全性挑战由于移动支付涉及到资金交易,其安全性成为商家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商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保障支付系统的安全,这对于资金实力较弱的小型店铺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

八、提升技术水平为了适应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线下实体店铺需要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他们需要培训员工使用移动支付设备,并且保持设备的良好维护,以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

九、敏锐把握市场变化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实体店铺需要敏锐把握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以保持竞争力。

他们可能需要改变产品定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

(3)数据完整性。这个特性可以保证支付数据在用户同意交易处
理之后不会被更改。 (4)不可否认性。可以避免交易完成后交易者不承担交易后果。
8.3.7移动支付运营策略
2.可用性和互操作问题 可用性也非常关键,这不仅涉及到友好的用户界面,还 与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支付购买的货品和业务是否充足、业务 可达的地理范围。 而互操作问题也不仅仅局限于用户终端,还包括用户在 支付时直接打交道的收款机、POS机、自动贩售机等等,这 些都需要制定一些行业标准,与相关行业企业达成共识。
户支付、通信代收费账户支付。 (4)按支付的结算模式,可以分为及时支付和担保支付。 (5)按用户账户的存放模式,可分为在线支付和离线支付。
8.3.2 移动支付的特征
1.移动性。
2.及时性。 3.定制化。 4.集成性。
8.3.3移动支付的技术支撑
从移动通信体系结构来看,支撑移动支付的技术分为4 个层面:
移动支付
8.3.1 移动支付概述
1.移动支付概念
重点 难点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
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
一种服务方式。 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 PC等。
8.3.1 移动支付概述
重点 难点
移动支付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 (MASP)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 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 移动支付系统将为每个移动用户建立一个与其手机号
8.3.6移动支付的发展
1.移动支付发展概况 2.移动支付发展困境
3.移动支付发展趋势
8.3.6移动支付的发展
1.移动支付发展概况 移动终端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 重要前提。 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 到742亿元,同比增长67.8%;移动支付用户数同比增长 26.4%至1.87亿户。 预计,2015年移动支付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移动支付 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同比增长85.0%。”

我国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的比较及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的比较及发展趋势

的种 类 。不 同 的分类 , 安全 性 、 在 支付 成本 等方 面都
有不 同的要 求 . 用领 域 具有 一定 差 异 , 终支 付 的 应 最 实现 模 式也 各有 不 同 。 第一 . 根据 交 易 过 程 中是 否有 商 品 或 服 务 的传
于移 动 支付来 说 . 网络 提供 商作 为 主要 的当事方 . 其 作用 贯 穿于 整个 移动 支付 的交 易过 程 。 下 图所 示 . 如
提 出满足 用户需求、 平衡 各参 与方利益且具有发展前景 的运 营模 式。
关 键 词 : 动 支付 ; 营模 式 ; 移 运 比较
中 图分 类 号 :82 F3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7-32 2 1 )7 02 — 3 10 - 9 (0 10 — 0 7 0 4
属于定 向支付 . 机购物 就 属于非 定 向支付 。 手
合作 才 能 成功 但 同时应 当注 意 到 . 动 支付 在 国 移 内尚处 于 市场 培 育 阶段 . 其运 营模 式 呈 现 出 多样 化 和竞 争 无 序 的特 点 . 推 动移 动支 付 业 务 的 快速 发 要
展 . 要 对现 存 的各种 运 营模 式进 行对 比分 析 。 出 需 提
基 于话 费账 户 的移 动支 付 、 于银 行 卡 账户 的移 动 基 支 付 和 基 于专 有 账 户 的移 动 支付 。例 如 , 目前 中 国
字安 全证 书 。交易 的细 节信 息 由网络提 供 商负责传
我 国 移 动 支 付 运 营 模 式 的 比 较 及 发 展 趋 势
递 。在 非接 触 式移 动 支付 中 , 易 的细 节信 息 利 用 交 基于浏 览 器 的协 议 如 WA P和 H ML 或者 信 息 系统 T . 如S MS和 U S S D进 行传 递 :在接 触 式移 动 支 付 中 ,

移动支付的崛起:改变消费方式的动力

移动支付的崛起:改变消费方式的动力

《移动支付的崛起:改变消费方式的动力》一、行业规模与增长1. “1个核心数据:移动支付行业总市场规模突破500万亿元”移动支付行业在近年来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其市场规模已经突破500万亿元。

回顾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早期它只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在小范围内被试用。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急剧扩张。

这种增长背后有着多方面的驱动因素。

首先,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为移动支付提供了硬件基础。

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使得消费者能够便捷地进行移动支付操作。

其次,消费者对支付便捷性的追求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们渴望摆脱现金和传统银行卡支付的繁琐,享受快速、高效的支付体验。

与传统支付行业相比,移动支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传统支付方式往往受到时间、地点和支付工具的限制,而移动支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无论是在线上购物还是线下消费,都能轻松完成支付。

这种便利性使得移动支付在现代商业交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2大增长引擎: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扩张”技术创新在移动支付行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近场通信(NFC)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可以像银行卡一样进行非接触式支付。

消费者只需将手机靠近支付终端,就能快速完成支付,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

同时,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如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进一步增强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用户无需输入密码,通过生物特征识别就能完成支付授权,既方便又安全。

市场需求扩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移动支付的需求。

随着线上购物的日益普及,消费者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来完成交易,移动支付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另一方面,线下实体商业也纷纷接入移动支付系统。

从大型商场到街边小店,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接受移动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从而进一步拓展了移动支付的市场需求。

二、竞争格局1. “3大主要竞争者:市场份额与竞争策略”在移动支付行业中,有三大主要竞争者。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包括(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包括(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包括(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建立一个中介平台,实现用户与商户
之间的支付交易。

用户通过充值账户或绑定银行卡,使用移动支付平
台进行消费支付,平台将交易金额从用户账户划拨给商户,并收取一
定的手续费。

2. 基于银行的移动支付:由银行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用户可以
通过银行提供的手机应用或短信服务进行支付。

银行将用户的账户和
银行卡信息与移动支付系统连接,实现资金划拨。

3. 基于运营商的移动支付:由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支付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话费充值、支付宝等方式进行支付。

运营商将用户
支付的费用计入手机话费账单中或从预存款中扣除。

4. 基于二维码支付:用户通过手机扫描商户生成的二维码,进
行支付操作。

支付金额从用户的移动支付账户或绑定的银行卡中扣除,并转账给商户。

5. NFC(近场通信)支付:利用手机内置的NFC芯片,与支持NFC支付的POS机等设备进行近距离通信,进行支付操作。

用户将手机靠近POS机,支付金额会从手机的移动支付账户中扣除,并转账给商户。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移动支付服务时,用户需要下载相应的手
机应用或者通过短信等方式进行验证和操作,同时需要保护好自己的
账户和支付密码,以防止信息泄露或被盗用。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一、调查内容:(一)、移动支付概述:一)、移动支付的定义移动支付,是指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是交易双方通过移动设备,采用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充值、银证业商场购物和网上服务等商业交易活动。

通常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是手机、掌上电脑、个人商务助理(PDA)和笔记本电脑。

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具有随时随地以及方便、快捷、安全等诸多特点,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完成理财或交易,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二)、移动支付的分类1、按获得商品的渠道分类根据获得商品的渠道不同,移动支付分为三种类型:1).移动服务支付:用户购买的是基于手机的内容或应用(如手机铃声、手机游戏等),应用服务的平台与支付费用的平台相同,即皆为手机,以小额支付为主。

2).移动远程支付:远程支付有两种方式,一是支付渠道与购物渠道分开的方式,如通过有线上网购买商品或服务,而通过手机来支付费用;二是支付渠道与购物渠道相同,都通过手机,如通过手机来远程购买彩票等。

3).移动现场支付:是指在购物现场选购商品或服务,而通过手机或移动POS机等支付的方式。

现场支付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银行以及商家进行通信完成交易;另一种是只将手机作为IC卡的承载平台以及与POS机的通信工具来完成交易。

2、按交易金额分类根据交易金额的大小,移动支付分为两种类型:1).微支付:指交易额少于10美元,通常是指购买移动内容业务,例如游戏、视频下载等。

2).宏支付:宏支付是指交易金额较大的支付行为,例如在线购物或者近距离支付(微支付方式同样也包括近距离支付,例如交停车费等)。

3、按业务模式分类根据业务模式的区别,移动支付分为手机代缴费业务、手机钱包、手机银行和手机信用平台等几类。

4、按接入方式分类移动支付接入方式主要有五种:第一种是利用短信(STK)方式;第二种是语音方式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交互式语音应答);第三种是利用USSD方式;第四种是使用WAP协议实现;第五种是利用WEB方式实现。

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移动支付是指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一种支付方式,与传统的现金支付、刷卡支付、网银支付等方式相比,移动支付的优势在于操作便捷、支付速度快、交易记录清晰等特点。

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短信支付,经历了二维码支付、NFC支付、人脸支付等多种形式,目前已经成为支付行业的重要分支。

一、短信支付时代短信支付是移动支付的起源,早在2008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推出了自己的短信支付业务,用户可以通过短信向商家购买商品或服务,并通过手机话费账单进行结算。

短信支付虽然操作简单,但是由于协议不统一,每个运营商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费率,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和支付安全问题,逐渐被市场淘汰。

二、二维码支付时代2013年,支付宝推出了二维码支付,极大地改善了移动支付的用户体验,用户只需要通过支付宝扫描商家展示的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不需要再输入银行卡信息或短信验证码。

随后,微信也推出了自己的二维码支付,两大巨头虽然占据了市场份额,但是也出现了二维码店面过多、支付闪退等问题。

三、NFC支付时代NFC支付是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支付方式,用户只需要将手机靠近支付终端即可完成支付,相比于二维码支付,更加快捷方便。

NFC支付技术也被智能手机厂商广泛应用,比如苹果的Apple Pay、三星的Samsung Pay等。

但是,NFC支付的普及面受限于终端设备和银行合作,比如在中国地区,NFC支付的普及率并不高。

四、人脸支付时代人脸支付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支付的方式,用户只需站在商家的人脸识别终端前,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的面部特征,并完成支付流程。

支付宝推出的“刷脸支付”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成为当今移动支付的一种主流方式。

但是,人脸支付的普及面受限于技术成熟度和安全性等问题。

五、未来趋势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支付行业的一个独立分支,对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商业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云支付:云支付是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支付功能的方式,可以降低支付成本和提升支付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
院系: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姓名:韩家宝
班级:1104071
学号:110407107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
智能手机、网购这两个名词如今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移动支付作为新型的一种产业技术也逐渐的崭露头角,它的存在现状和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去关注。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有着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也向往着越来越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的消费支付工具已经不局限于现金,而是扩展到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甚至手机银行。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移动电话这一现代化通信工具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

人们渴望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实现借助手机延伸的功能性服务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人类利用手机不仅可以通话、发短信,还可以进行购物、缴费,就这样,移动支付作为这个时代的新生儿诞生了。

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借助移动通信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

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掌上电脑、移动便携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

其中,手机支付这项个性化增值服务,可以实现众多支付功能,如:银行转账、缴费、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当然最主要强调的是移动缴费和消费。

当我们在上公交车前为找不到硬币而着急时,当身处异地或是移动运营商的营业厅下班后,手机欠费导致停机时,手机支付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无需为了缴话费四处找人,四处寻找手机充值卡,而耗费精力了。

移动支付其功能相当于电子钱包,从而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一个通过手机进行身份认证和交易支付的途径。

用户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者使用WAP功能接入移动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系统将此次交易的要求传送给WASP,由WASP确定此次交易的金额,并通过移动支付系统通知用户,在用户确认后,付费方式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直接转入银行、用户电话账单或者实时在专用预付账户上借记,这些都将由移动支付系统(或与用户和WASP开户银行的主机系统协作)来完成。

通过移动支付,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交易,大大增强了买卖双方的灵活性和可支付性。

目前,美国、法国、德国、瑞典、芬兰、奥地利、西班牙、英国等国家已经开始全面的手机支付应用。

欧洲主要采用多国运营商联合运作的模式,即金融机构是合作者而不是参与者。

其业务模式是通过WAP(无线应用协议)、SMS(短消息业务)、IVR(交互语音应答)等方式接入来验证身份,操作较为繁琐,不适于时间性要求很高的支付行为,因此多用于WAP业务、电子票务等。

随着现场支付技术NFC日趋成熟,2007年10月,欧洲电信标准协会指出,基于NFC的手机支付功能将被集成到手机SIM卡内,成为新的标准。

由于各国产业发展状况的不同,以及各方合作力度的不等,各国所采用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会有所不同。

同时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又将决定价值链中各方的利益分配,从而影响到各个合作方的发展,成功的运营模式是移动支付能否被市场接受,并逐步走向繁荣的关键。

目前,移动支付主要有的运营模式有以下几种:
1.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
当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时,移动运营商会以用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的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

特点:直接与用户发生关系,不需要银行参与,技术实现简便;运营商需要承担部分金融机构的责任,如果发生大额交易将与国家策发生抵触;无法对非话费类业务出具发票,税务处理复杂。

2.以银行为运营主体
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帐户与手机帐户绑定,用户通过银行卡帐户进行移动支付。

银行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业只为银行和用户提供通道,不参与支付过程。

当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工行等)都由自己运营移动支付平台。

特点:各银行只能为本行用户提供手机银行服务,移动支付业务不能够实现跨行互联互通;各银行都要购置自己的设备并开发自己的系统,因而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对终端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很高,用户需要更换手机或STK卡。

3.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主体
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是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
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同时也是连接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商家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交易平台运营商,用户可以轻松实现跨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

特点:该业务模式下移动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之间权明确,提高了商务运作的效率;用户选择增多。

平台运营商简化了其它环节之间的关系,但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了处理各种关系的负担;在市场推广能力、技术研发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等方面,都要求平台运营商具有很高的行业号召力。

4.网络运营商与金融组织联合运营。

移动电信运营商与金融组织进行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运营移动支付服务。

支付系统作为时代的产物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有着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

我们要根据对现有移动支付所持有的弊端和不足加以弥补和发展。

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紧密合作,利用各方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联合管理和运营移动支付,积极推进移动支付技术和移动商务的发展,建立一个完整的交易支付价值链,为用户在支付过程中体会到更大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也只有这样,移动支付才能与当今社会存在的现金支付、电子支付等支付方式同时并存发展,并逐渐蚕食现金支付和电子支付的市场份额,成为大众的支付方式。

目前,比较热门的有业务发展策略、营销模式策略、产业链运营模式策略、运营模式策略。

1.业务发展策略
目前移动支付在技术和业务上己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在业务类型方面也能够提供多方面支持,下一步的重点将是在现有基础上拓宽业务范围,扩大现有移动支付业务的影响力,并与其他移动增值业务结合,形成联动效用,互相促进。

在前文的论述中本文根据国外移动支付业务的成功经验指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轨迹如下:
数字内容产品、公共事业费、手机话费等是小额电子产品的典型代表,也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初期的重要支付对象;除了小额费用的缴纳以外,一些现金以外的金融业务,例如银行账户转账、账户信息查询、股票信息、股
票交易等业务也非常适合集成在具有移动支付功能的手机终端中,从而成为移动银行业务。

另外,线下收单也是目前移动支付还未涉及但很有市场潜力的一部分区域,例如将移动支付用于餐厅订餐、物流货到付款结算、停车费用的收取等等。

此外,为了保持核心竞争力,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应该改变桥梁或通道的作用,即不仅仅只是提供替代性很强的支付服务,移动支付的最大优势就是使用手机作为支付终端,很多操作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的,因此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而言,根据用户在手机上留下的操作痕迹进行深度地消费者行为分析.再结合下行短信的便利性,以对用户实行点对点营销和精准营销,在增强用户使用粘性的同时可以推出个性化的业务,实现差异化竞争。

2.运营模式策略
当前移动支付的发展处于初期,必须要求有一方参与者主动站出来主导整个产业,培育消费者使用习惯和移动支付市场。

目前的移动支付产业链在实现基础合作的前提下主要采用的是移动运营商为主导运营,金融机构承担结算功能,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

此外,就目前移动支付的发展情况而言,其产生的影响和创造的收益还不足以使银行将主要精力用于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上面来。

因此移动运营商也是责无旁贷。

当移动支付市场逐渐成熟以后,移动支付的商业运作效率和产品创新能力将成为关键竞争要素,这时以第三方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将凸显优势,产业链上各成员的合作将成为推动移动支付向前发展的唯一动力。

3.营销模式策略
目前主要的移动支付采取远程通信方式,需要用户通过短信途径确认交易的发生,用户需要一定的学习才能熟练使用。

与传统消费习惯差异是阻碍消费者尝试的因素之一。

目前用户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接受度目前还停留在很低的水平,移动支付用户的市场培育,还有待更大的投入。

因此移动运营商首先应该加强价值宣传和价值沟通,提升用户认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具体包括加强客户需求和消费行为的研究,细分市场,根据移动支付业务的特点,找准目标客户,展开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从而打开市场突破口;增大宣传力度,提升用户知晓度,同时采取必要的促销手段。

总得来说,营销
应从产品设计、营销渠道以及品牌建立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王榕燕.中国移动支付商务模式创新[D].厦门:厦门大学,2008
[2]周品芳.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3]马子龙.浅析中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模式[J].中国电子商务,2012(11)[4]李丹.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0(9)
[5]庄志杰.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J].商业现代化,2008(4)
[6]赵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我国移动业务发展情况[J].现代电信科技,2010,4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