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水资源现状与用水总量控制浅析

合集下载

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

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

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建德市的发展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提供了有关建德市的综合性发展信息。

报告涵盖了建德市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一、引言建德市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自古以来就是浙江省南部的重要市镇之一。

近年来,建德市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杭州市的重要城市节点之一。

本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建德市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二、基本情况建德市总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4个街道,总人口约为80万人。

市区交通便利,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其中。

建德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三、经济发展建德市经济以工业为主,其次是农业和服务业。

工业方面,建德市有着健康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农业方面,建德市的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有水稻、茶叶、水果等。

服务业方面,建德市的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都有较快发展。

近年来,建德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些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也在建德市迅速崛起。

然而,建德市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等。

四、社会事业建德市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教育方面,建德市拥有多所优质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医疗方面,建德市的医疗设施完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文化和体育方面,建德市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然而,建德市社会事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设施不足、医疗资源不够均衡等。

五、环境保护建德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

建德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建德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

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

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提纲:工业化发展(新化)、旅游发展(新叶)、交通运输便捷、特色介绍:五水共治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建德市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中游,东通杭州,西达黄山,南连金(华)衢(州),新安江、富春江、兰江在境内交汇,杭新景高速公路和320、330两条国道贯穿境内,铁路有金(华)(千岛湖)支线,还有一座旅游机场,拥有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距省城杭州仅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公路),是当代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协作区——上海上海长三角城市群的外围县市之一。

建德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条件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本地优势的第一、二、三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02年,建德市跻身中国综合竞争力200强城市行列。

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是建德三大优势资源。

截至2008年,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种类30种,已知矿床、矿点53处;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17个,矿产地55处,主要矿藏有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花岗岩、石煤、铜、铁等,均有开采价值。

其中,石灰岩储量、矿石质量在省内均名列前茅,查明总量为143亿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以新安江、兰江、富春江和寿昌江为骨干形成密布市境的水系网,水域宽广,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境内有鱼类131种,其中,西伯利亚鲟、太平洋鲑、金鳟、秋大马哈鱼、香鱼等为名贵鱼类,经济价值高。

淡水资源丰富,全市水资源总量18.58亿立方米。

因新安江水电站坝体截流,形成一个常年蓄水102.7亿立方米的新安江水库(千岛湖);自坝体而下约10余公里,水体清澈见底,为二类水质,是杭州市饮用水的主要水源。

同时,全市各山区沟谷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小水电开发潜力大。

建德山川秀丽、地处黄山至两江一湖(新安江、富春江、西湖)中段,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在下游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使县城新安江成为江南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休闲城市。

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

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

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提纲:工业化发展(新化)、旅游发展(新叶)、交通运输便捷、特色介绍:五水共治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建德市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中游,东通杭州,西达黄山,南连金(华)衢(州),新安江、富春江、兰江在境内交汇,杭新景高速公路和320、330两条国道贯穿境内,铁路有金(华)(千岛湖)支线,还有一座旅游机场,拥有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距省城杭州仅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公路),是当代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协作区——上海上海长三角城市群的外围县市之一。

建德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条件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本地优势的第一、二、三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建德市跻身中国综合竞争力200强城市行列。

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是建德三大优势资源。

截至,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种类30种,已知矿床、矿点53处;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17个,矿产地55处,主要矿藏有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花岗岩、石煤、铜、铁等,均有开采价值。

其中,石灰岩储量、矿石质量在省内均名列前茅,查明总量为143亿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以新安江、兰江、富春江和寿昌江为骨干形成密布市境的水系网,水域宽广,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境内有鱼类131种,其中,西伯利亚鲟、太平洋鲑、金鳟、秋大马哈鱼、香鱼等为名贵鱼类,经济价值高。

淡水资源丰富,全市水资源总量18.58亿立方米。

因新安江水电站坝体截流,形成一个常年蓄水102.7亿立方米的新安江水库(千岛湖);自坝体而下约10余公里,水体清澈见底,为二类水质,是杭州市饮用水的主要水源。

同时,全市各山区沟谷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小水电开发潜力大。

建德山川秀丽、地处黄山至两江一湖(新安江、富春江、西湖)中段,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在下游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使县城新安江成为江南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休闲城市。

高山蓄水池的选址与设计

高山蓄水池的选址与设计

高山蓄水池的选址与设计潘向阳(建德市水利水产技术服务总站,浙江建德311600)摘要:解决高山村的生活、生产用水困难,帮助高山村民脱贫致富是当前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结合建德市几年来高山蓄水池建设的实践经验,对高山蓄水池的选址、水源水量的计算、结构设计等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山蓄水池;选址;水量计算;水质控制;设计1、建德高山地区缺水问题突出建德市位于钱塘江中上游,全市总面积2317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8.6%,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全市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18.58亿m3,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使得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特别是高山地区这一情况更为突出。

全市海拔在300m以上、人口在50人以上的村庄有55个,共有人口12689人,耕地205hm2,由于没有一定规模的供水设施或原有的一些设施老化,使得这些地区稍遇干旱便严重缺水,人畜用水困难,灌溉用水根本无法保证,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1998年这些高山村的人均收入还不足千元。

因此解决高山村的生活、生产用水困难,帮助高山村民脱贫致富是当前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建德市积极推广和鼓励广大农户兴建了一批高山蓄水池,解决了部分高山村的生活用水困难,并利用高山特有的优势,发展绿色农业,改变过去单一种粮的耕作模式,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发展了高山特色经济,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开辟了解决缺乏建造山塘、水库条件地区缺水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笔者结合几年来高山蓄水池建设的实践经验,对高山蓄水池的选址与设计作一探讨。

2、高山蓄水池的选址2.1选址原则高山蓄水池,俗称“水柜”,是在相对较高海拔的偏远山区,因地制宜建造的集取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小型蓄水工程,以解决山区农民生活与生产用水困难。

针对建德市实际情况,高山蓄水池主要在海拔300m以上、人口超过50人相对集中居住、用水困难的高山自然村选址建设。

关于建德市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与思考

关于建德市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与思考

关于建德市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与思考[摘要] 小型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成因分析节水灌溉深化体制改革一、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浙江省建德市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如何更好地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该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农业乃至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市的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中游。

东与浦江县接壤,南与兰溪市和龙游县毗连,西与衢州市衢江区相交,西北与淳安县为邻,东北与桐庐县交界。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2321平方公里,设三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1个乡,232个行政村。

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510424人,其中农业人口384962人,占总人口的75.42%。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中,耕地总面积27.94万亩,人均0.54亩。

建德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6.9℃,年总积温6180℃,无霜期254天,年平均日照1940小时,年总降水量1500毫米,雨日160天,是一个适合亚热带多种作物和果木生长的综合农业区。

改革开放三十年,建德市经历了10次较大暴雨洪水、7次新安江水库泄洪、3个台风严重影响和5年干旱缺水的考验。

建德人民在与洪涝台旱不断争斗的历程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大力兴建防洪除涝和蓄提引灌溉工程,坚持不懈治理水患,基本形成了10年一遇标准防洪减灾体系。

水利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命脉和基础保障作用。

然而,该市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目前,由于缺乏工程供水设施,导致该市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建德市山塘现状管理思考与建议

建德市山塘现状管理思考与建议

建德市山塘现状管理思考与建议摘要:本文结合建德市山塘运行现状,对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技术特征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山区县市山塘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山塘; 整治; 建议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operation situation of hilly pond in Jiande cit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situation for the existing potential safety danger,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hilly pond.Keywords: the countryside; hilly pond; regulation; suggestions一、基本概况建德市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中游,地形狭长。

东与浦江县接壤,南与兰溪市、龙游县毗连,西北与淳安县为邻,东北与桐庐县交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群山起伏,溪流众多,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山塘水库5777座,其中:小二型以上水库135座,总库容9970万立方米;1-10万方山塘670座,总库容1750万立方米。

山塘在全市水库总数中比重占83.2%,库容比重占14.9%。

这些山塘多具有适应山区耕地零星分散、灌溉面积小,激动灵活的特点,在防洪、灌溉、供水、养殖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对建德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分析1、技术方面(1)工程设计建德市的山塘多数建于上世纪50-70 年代,全部为土石坝。

由于当时设计水平相对较低,设计规范要求与现在相比也要低不少,而且部分大坝是边设计边施工,由当地民自发工投工投劳建成,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经过设计,土法上马。

浅谈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浅谈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浅谈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新的时期和新的经济导向,对能源的渴望和需求越来越强烈,水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水电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发展的同时,水电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和新的矛盾,从九十年代末的简化审批程序到今年的“整顿规范水资源的开发秩序”的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深思,也有很多政策亟待改进和完善。

标签:水资源;重要性;管理模式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立方米,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源总量14.6亿立方米。

全盟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2万立方米,高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5倍。

亩均水资源量为3200立方米,高于全区和全国亩均占有量,达到世界亩均占有量标准。

呼伦贝尔市境内的河流大都在山谷中穿行,坡陡流急,蕴藏着较丰富的水力资源。

据普查统计,各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46万千瓦。

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装机容量在500千瓦以上站点可开发水力资源的装机容的量为150万千瓦。

但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与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社会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水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由于水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工农业竞相开发地下水,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而出现大面积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建筑物破坏现象,有的已造成资源难以再恢复。

水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其它资源无法代替的,如果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其后果难以估量。

一、加强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这固然是从农业生产角度来看的,但足见我国人民早已对水的重要性有了认识,而对如今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来说,真是春雨胜如金,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水与其它商品相比,水资源有其独特性。

1、不可替代性。

建德市城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建德市城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建德市城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促进我市非常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水资源条例》、《杭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营)和维护,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是指市城区范围内再生水回用和雨水利用等。

再生水,是指对污水处理厂出水、工业排水、生活污水等非常规水源进行回收,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并在一定范围内重复利用的水资源。

雨水利用是指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利用,主要指城市雨水利用。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是指非常规水资源的净化处理,集水、供水、计量,检测设施以及其他附属设施,包括再生水利用设施和雨水利用设施。

第四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局负责城区非常规水资源管理、监督、指导工作。

第五条下列用水领域应当优先使用非常规水资源:(一)城市绿化、冲厕、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城市杂用水;(二)娱乐性、观赏性、湿地等环境用水;(三)冷却水、初级洗涤、锅炉等工业用水;(四)农田灌溉、造林育苗、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农、林、牧、渔业用水;(五)地表水等补充水源水。

第六条下列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建设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一)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性服务楼;(二)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三)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或日用水量超过350立方米,或居住人口超过3000人)的住宅项目;(四)日取水量超过250立方米的工业企业;(五)总用地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六)非常规水集中供水管网能够覆盖的建设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德市水资源现状与用水总量控制浅析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德市的水资源基本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望为建德市的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控制;对策
1 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基本概况。

我市地处钱塘江中上游,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

全市现有河道1479.2公里,其中省级河道3条84.2公里,县级河道39条514.2公里,乡镇级河道164条610.8公里,其它河道270公里。

在42条县级以上河道中,除新安江、兰江、富春江、寿昌江以外,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清渚溪、胥溪、后源溪、大溪、长宁溪、莲花溪、大同溪);50~100平方公里的有8条(盆柏溪、前源溪、大洋溪、大洲溪、劳村溪、小江溪、乌龙溪、童家溪);10~50平方公里的有23条(江南溪、姚村溪、洋尾溪、南山溪、三河溪、南峰溪、湖涯溪、赤溪、里叶溪、儒源溪、邓家溪、绪塘溪、马目溪、洋安溪、山河溪、江村溪、朱家溪、南浦溪、翠坑溪、山峰溪、石岭溪、石马溪、甘溪)。

全市水域面积64.66平方公里,其中千岛湖水域5.33平方公里,山塘水库水面约18平方公里,河溪水面约41.33平方公里。

我市降水充沛,属丰水湿润地区,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545.5mm。

全市水资源总量18.5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45亿m3,地下水2.12亿m3。

全市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61.35亿m3,出境水量274.34亿m3,过境水量十分可观。

2 水资源利用情况
2.1 各行业用水情况
根据2011年水利普查成果,全市用水量为2.94亿m3。

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占7.5%,农业用水量占49.3%、工业用水量占40.2%,农业在我市用水量所占比重较大(详见表1)。

表1 全市2011年各行业用水量统计
行业
用水量居民生活
用水量工业
用水量农业
用水量第三产业和
建筑业用水量生态环境
用水量总用水量万元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
增加值用水量
单位万立
方米万立
方米万立
方米万立方米万立
方米万立
方米立方米/万元立方米/万元
建德市 2210 11835 14486 653 218 29400 131 102
2.2 分乡镇用水情况
根据2011年水利普查分析统计如下:
(1)居民生活用水量:根据各乡镇常驻人口推算。

普查中,抽取20户城镇居民、80户农村居民进行调查。

(2)工业用水量:普查中,对工业用水大户(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47家、典型用水户78家进行调查。

125家工业企业实际用水量1.05亿立方米。

(3)农业用水量:包括农业灌溉用水量和畜禽养殖用水量。

普查中,抽取50个典型灌区、145个规模化养殖场(大牲畜100头以上,小牲畜1000头以上,家禽10000只以上)进行调查。

(4)第三产业和建筑业用水量:抽取第三产业82家、建筑业6家进行调查。

(5)生态环境用水量:根据各乡镇街道环卫洒水车用量统计。

2.3 各产业用水效率
据2011年59家规模以上(总产值2000万元)工业企业用水量分析,化工、冶金、制水、采矿等四大行业用水总量为1.075亿立方米。

其中:
(1)饮料业用水量567.1万立方米,占工业用水量4.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6立方米/万元;
(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用水量8802.2万立方米,占74.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15立方米/万元;
(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造业用水量1134.2万立方米,占9.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1立方米/万元。

(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泥等)用水量248.1万立方米,占2.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8立方米/万元;
以上四个行业用水量所占工业用水量的比重达到91%,其中化工业所占比重最大,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最高,达到415立方米,是全市工业平均用水量的4.1倍。

3 存在问题分析
(1)公众对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意识不强。

我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布,过境水量大,一般不会对水资源感到担忧。

由此对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节水意识不强,全市用水浪费严重现象普遍存在。

农业灌溉大水漫灌十分普遍;化工、冶金工业企业和制水企业的用水量所占比重较大,用水效率偏低,全市三大产业2011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26.3立方米/万元,是全市工业平均用水量的3.2倍。

(2)水资源管理力量薄弱。

一是水资源管理涉及部门众多,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未能做到涉水事务一体化;二是管理队伍不强,全市从事水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缺乏技术支撑;三是管理手段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四是部分取水企业或个人对取水许可证办理和水资源费征收不理解,特别是招商引资企业不缴、拖缴水资源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难以执行到位。

(3)乡镇万元GDP用水量不平衡。

最多的大洋镇高达332.5立方米/万元,最少的钦堂乡、航头镇只有12.5立方米/万元。

说明以化工为支柱产业的乡镇,在今后执行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中难度会很大。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水法》和水资源保护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是利用3月22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三是定期开展相关政策和业务培训工作,特别是对未办理取水许可的企业和个人加强法律灌输,增强依法办事、配合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教育,增强群众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意识,营造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