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概论第一章 课件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人类学概论第3版PPT第二章

(二)进化论
进化论(evolutionism)本来是一个生物学概念。1801年,法 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最先明确地提出生物进化论。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其生物进化理 论,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第一,物种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不断 变化的;第二,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 性起着重要作用;第三,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 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物种能适应不同的环境而生存下来。
奥地利天主教神甫施密特在格雷布纳的形式标准和数量标准之 上,又补充了“性质标准”“连续标准”和“关系程度标准”。有 意思的是,施密特的文化传播论带有相当明显的进化论色彩,被人 称为“文化圈进化论”。
在他的理论中,文化圈的顺序所反映的已不仅仅是它们在这个 或那个地理区域内出现的顺序,而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依次阶段,从 狩猎、采集到园艺种植、畜牧,再到农业文明,呈现出一幅完整的 进化图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施密特与摩尔根进化模式之间的唯 一区别,就是前者认为重要事件在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而后者则 认为曾多次发生”。
涂尔干对人类学研究的贡献集中体现于《宗教生活的 初级形式》这一名著。在该书中,他运用社会整体观、社 会决定论以及跨文化比较方法,对早期澳大利亚原始宗教 的宗教礼仪和信仰仪式进行了严密而细致的分析。
(二)社会决定论要点
概括来说,涂尔干等人的社会决定论范式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1)社会事实自成其类,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而不能简化到心 理和生物层次。 (2)社会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因而能对个体形成 强制力。 (3)社会的强制力来源于无形而有力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而以圣/ 俗分类为基础的宗教则是社会的核心形式。 (4)人们对自然界的分类依据社会文化分类,社会文化分类则依据二元 对立原理。 (5)上述所有社会现象都有现实功能,因而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 究。ຫໍສະໝຸດ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人类学概论》PPT课件

《人类学概论》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整体观
这是人类学不同同于社会学的另一特征,社会学 家主要集中在社会和社会制度上,而人类学则是 把人类的体质和行为(包括体质、社会、文化、 甚至心理)的所有方面联系起来研究。这种研究 通常称之为“整体论”(holism),并且成为人 类学的一个基本点。原因之一是人类学家发现除 了人类学家本身观点各异之外,当代的许多学者 以及传媒在讨论有关人的行为时,如种族、领土、 两性关系、或者大脑结构等,很容易产生单一的 决定因素。
格尔兹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则采取阐释人类 学的观点,因此他将文化界定为:“是指 从历史沿袭下来、体现于象征符号意义中 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表达的传承概 念体系,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续和发展 他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
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共享的 文化是习得的 文化是基于象征的 文化是整合的
文化之树的树叶——多元文化的视野
体质人类学
是研究人本身的体质,与生物学不同,主要研究人 类起源、 人种、和人体形态等三个部分。体质人类 学无论是研究人类祖先的化石、当今世界人口的基 因分布、基因遗传机制、我不=同人区??域? 人们的肤色和形 态特征,还是研究人类及相近的灵长类的行为模式, 都关注行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可以说,体 质人类学研究的是人类及相关的灵长类的体质发展 过程中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联。
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工程人类学、 遗传人类学、灵长类人类学等
人类学概论(西大考古)

言学还必须有其他研究来证实。 4.民族学:以民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现存民族,部分涉及民族史(民族考古)。 民族:
历史形成具有共同语言、生活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在共同文化上形成公共心理素质。 对现有民族的调查。 完整、详细、系统了解某一民族各个方面。研究民族历史需依赖 考古学。族源,体质人类学对人骨的研究。语言学,民族识别重要标志。 三、人类学简史: (一)、人类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19 世纪中叶在欧洲创立。 1.孕育阶段(上古——16 世纪初):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叙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体质人类学最初研究学者。 希罗多德,公元前 5 世纪,《历史》,风俗习惯,文化人类 学。 古埃及人曾以注意到不同种族,并绘于壁画上。 中世纪,宗教、神学盛行,科 学受限制。 1271 年,马可.波罗出发前往中国;在中国居住 17 年,游历中国太半,后 取道海上经土耳其回威尼斯,《马可.波罗行记》。 15 世纪始,在《马可.波罗行记》影 响下,“地理大发现时代”来临。 哥伦布发现美洲。 达.迦马 1498 年到达印度。 麦哲 伦环球航行。 人类各种族得到认识。 对人类学的研究开始兴起。 2.创建阶段(16 世纪初——1866 年):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体质人类学最早出现,自 16 世纪初开始,研究人体及其特征。 马金斯.亨特《人类学》。 16 世纪初人类解剖;意大 利,维萨里,致力于人体解剖,证明男女肋骨一样多,推翻了上帝用男人肋骨造女人之 说,《人体构造》,引起人们对“上帝造人说”的怀疑,被宗教裁判所处死。 17 世纪。 英国的泰森,解剖人、猩猩、猴子,比较研究,发现猩猩较猴子更接近于人,奠定比较 形态学基础。 18 世纪初,林奈,1736 年创建科学的生物分类系统,建立在动物的亲疏 关系上,灵长目,将人、猿、猴放于其中,将人分白、黑、黄、红四种人,统称智人种, 沿用至今。 18 世纪后期,布鲁门巴哈,将人种划分建立在人体测量基础上,特别是颅 骨形态。 19 世纪,一系列古人类大发现,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森林古猿等。达 尔文《物种起源》。 赫胥黎,利用进化论论述人类起源,“人猿同祖”。人体形态学、人 种学、人类起源,体质人类学建立。 文化人类学:17 世纪始,大兴土木,地下往 往发现远古人类遗存,尤其是旧石器时代石器与化石,考古学开始建立。 19 世纪,汤 姆森将丹麦国家博物馆藏品按原料分类,石器、铜器、铁器。 卢伯克,按制造技术区 分石器。 1860 年,德国的巴斯典《历史上的人》,文化人类学诞生。 巴霍芬《母权论》。 19 世纪中叶,建立一批学术团体。 1866 年,瑞士,那沙特尔,首届人类学和史前考古 学会议,人类学正式诞生。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30第一章 人类学学说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学的影响

人类学概论
9
Survivals were cultural traits that had
lost their original functions in society, but had continued, for no particular reason, to survive. Such traits were of crucial importance to the effort to reconstruct human evolution.
人类学概论
14
3、历史特殊论学派
博厄斯(Franz Boas,1885—1942) 认为民族学应该详细
研究文化特质的地理分布情况,因此创立“历史特殊论” 学派。 观点: 民族学研究中,重要的是调查每一种文化独特的历史,而
不是试图发现文化变化的普遍法则,只有具体的东西才是 历史的和可靠的; 重视对于文化区域的研究,开始关注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 的关系; 强调标本(如文化遗物与文化特征标本)的收集,并记录它 们的分布,按照特定的类型进行分类。
人类学概论
10
摩尔根 (L.H.Morgan)
《古代社会》:社会进化发展所经历的主要阶 段——即蒙昧、野蛮、文明3个阶段,每个大的 阶段又分成3个小的发展时期,这些发展阶段的 划分是以技术发明为基础的,技术的发明与文化 的进化模式相互联系
把人们对于古代社会的实际形态的错误认识加 以正确的引导
人类学概论
《人类学概论》
第一章 人类学学说发展与马克思主义 对人
类学的影响
1
主要内容
一.早期人类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三.当代人类学理论 四.中国人类学发展 五.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在中国的实践
人类学PPT

•“库拉”交易圈
1918年马林诺夫斯基在超卜连群岛上与土著访谈的情形。
人类学概论 25
拉德克利夫. 布朗
英国人,功能学派的另一创建人
主要著作: 《安达曼岛民》、《澳大利亚部落 的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的结构 与功能 》、《社会人类学方法》等。 强调“社会人类学=比较社会学” 提出 “结构一功能主义” 内部的结构决定了外观的表现,而内部的结构本身之所以存 在,是因为各组成部分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学概论 18
人类学概论
19
更多的分支
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工程人类学、 遗传人类学、灵长类人类学等 考古人类学:试验考古学、民族考古学 语言人类学:社会语言学 文化人类学:乡村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女性 人类学、旅游人类学、视觉人类学 第五个分支学科:应用人类学
人类学概论
20
第二节 人类学的发展和转向
人类学
Anthropology
政管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 高海虹
sss_gaohh@
人类学概论
1
这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介绍人类学基本知识以及探索问题的不同 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方式,并将人类学的 “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的基本态度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 大美”的文化自觉精神,以及“反思性” 的学科特点运用到各类研究中。
13
四、人类学的领域
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
考古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概论
14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也称为生物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试图了解当今和 过去人类的体质结构,该体质结构在人类行为中发挥了怎样 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和行为是如何与人类生存环境相整合 的等问题。体质人类学无论是研究人类祖先的化石、当今世 我=人??? 界人口的基因分布、基因遗传机制、不同区域人们的肤色和 形态特征,还是研究人类及相近的灵长类的行为模式,都关 注行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可以说,体质人类学研究 的是人类及相关的灵长类的体质发展过程中与自然和社会环 境的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通向跨文化比较
• (一)如何设计文化比较 • 人类学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加以区分: • (1)按地理区域进行的比较:如把世界按
板块结构划分为七大洲、四大洋; • (2)按样本大小进行的比较:小样本比较 个案一般不超过10个;
调查的特征通常是: (1)学会当地的语言; (2)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如一个农业 或牧业周期)的居住时间; (3)采纳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的 方法。
• (二)民族志是田野工作的重要结果 • 人类学者最终坐下来调整知识和思路,进
而完成的这个文化撰写的文本形式就是所 谓的民族志(ethnography) • 民族志是田野工作的结果之一,是人类学 的主要展示手段与形式
民族获得的经验材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验证理论假设,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 异,以实现理论概括或发现某种通则的研 究方法 • 前提: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整体性和相 对性的特征
• 还需相信 : • “通过习得当地人的语言,民族志工作者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当地文化的理解 (即诸种视野的融会),同时承认存在着 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
• (二)文化的他者与自我发现 • 我们所讲的“他者”(others)不仅仅指向
与自己不同的人群,更多的是指向与 自己不同的文化(other cultures) • 我们所主要关注的不是作为人群的他者, 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他者性”(cultural otherness)
• 早期人类家的田野工作: • 试图解决本文化与他文化接触时出现的文
某种实践活动时,总会不时地反思自身文化的相 似实践 米德观察萨摩亚: 思考美国少女青春期的经历上的差异 在人类及其文化的性质方面作出理论建构
• 2两元文化比较法 • 两元文化比较法需要对两种不同文化里的相 •
•
•
似实践加以系统地对照和比较,以识别出其 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目的:识别出作为两种文化共同基础的恒定要 素,并离析出导致两者间差别的可能因素 因果环节一旦建立,研究者就能提出解释这 些差别的各种理论。 埃文斯普理查德:东非阿赞德人和特罗布里恩 德岛人:巫术上的形态差别“可以通过指出两 个社会在结构上的变异而得到解释
•
• •
规律或法则, 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 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 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 后现代主义: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 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学科标志: 田野工作与民族志
• (一)田野工作的特征 •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首要的方法与途径 • 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其经验性
• • • •
• (3)按数据搜集人的不同进行的比较: • 基于田野调查建立的初始数据 • 从他人研究中获取的二手数据两种类型;
• (4)按共时性和历时性进行的比较: • 共时性比较: • 在一个时间段进行的横向分析 • 历时性比较: • 在较长时间里进行的纵向比较
• (二)比较法的主要操作模式 • 1隐含的比较法 • 人类学家在田野工作中,当他们看到目标文化的 • • •
• 汉字“文化”对译各类西文中culture的同
义语,意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 文德进行教化 • 19世纪和20世纪初,culture成了人类学最 核心的概念,它的复合含义更为复杂起来
(二)文化诸定义举要
• 泰勒对文化的整体性看法是: •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
• • •
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 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斯: 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 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 需要” 这些基本需要大致有三种层次:生物需要、工具需 要以及整合需要
• 格尔兹: • 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 • 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不是去求助某种文化
第一章 人类学要义
• 何为人类学? • 人类学的领域 • 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
第一节 何为人类学?
• 人类学的原初概念 • culture和文化是关键术语 • 学科标志:田野工作与民族志 • 学科对象:文化的他者与自我 • 通向跨文化比较
一、人类学的原初概念
• 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 源于希腊
四、学科对象: 文化的他者与自我
• (一)关于他者的定位 • 我们常常只能在有限的田野中面对一般性
的和个别性的文化,于是我们观察和参与 的不同文化中人性的差异也就呈现了——即 人类学家卷入的他者的文化和他者的人性 呈现
• 人类学是关于他者的学问 • 它源于人类学发生期对遥远的部落社会
(相对于欧美社会)的他者的强烈的比较 文化研究框架之中 • 他者是在人类范畴中被设定的,其端点作 为自身和自我的延伸而被定位
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 • 人类学这门学问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 的特征
二、culture和文化是关键术语
• (一)culture和文化词源 • 文化(culture): • 源于拉丁文的“耕耘/种植”之意,而且“耕耘/
• •
种植”除了含有照料土地、饲养家畜之意以外, 还有照料家庭和培养道德和心智之意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culture逐渐指道德完美与心智 或艺术成就 18世纪的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 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
• 3多元文化比较法 • 方式不尽相同 • 刘易斯墨:从西哥和美国四个不同的文化场
景加以对比和归纳的方法,提出贫困文化理 论 • 怀廷:对童年期文化实践可能投射于个人成 年生活的田野研究,是派了6个研究小组分 赴世界各个不同的地区
• (三)什么是跨文化比较 • 跨文化比较是人类学家在对从世界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