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分题型总结(经典)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题型总结(经典)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题型总结(经典)

一、找规律填数题

1.找规律填数。(6分)

785

2.按顺序填数。

13586

3. 按数的顺序填空.

(1)

57

(2)

54

4 找规律填数

9 8

5、

57

54

6、按顺序填数。

()()12 ()()15 ()()()7、按顺序写数。(4分)

2 39 7

8、按规律填数:()8()()11()()

2、

1 2 5 6 10

9、按顺序写数。

10、

15

二、看图写算式

1、看图写算式。24分

8 9 2、应用题(第1小题4分, 2-5每题5分, 共24分)

15个

1094

.

□○□=□(个) □○□○□=□(个)

(2)个盆里面有( )个黄瓜。□○□=□

(3)共有()块积木□○□=□

11

四、看图列式计算。

OOOO

OO

1. 2.

=

3、

()()()= ()

4、

)()()=()

5、

现在有多少只鸭

□○□=□(个)

□○□=□□○□=□

1、支

2、

□○□=□(本)□○□=□(本)3、

又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只)

又游来了8

只。

4、

=

三、看图列式计算.(18分)

1. (个)

□○□=□(个)

2.

□○□=□(只)

3、

□○□=□(个)

六、看图写算式。(8分)

□○□=□□○□=□

3、

又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只)

4、

=

5、小明家有19只小羊,卖了9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只)

五、

看图列式计算。(12分)

1、

2、

2. 看图列式计算.

只 = 只

2、

=

□○□=□□○□=□3.

看图列式计算:

4.

5. 看图列式计算.

1. 2.

3.

1

(3)

(4)

8瓶

17粒

=(只)

=(个)=(粒)

=(瓶)

一、看图列式

1、 2、

3、 4、

1、

□+□=□ □-□=□ □+□=□ □-□=□

=

=

=

2、

□○□=□□○□=□

□○□=□5-□+□=□

□-□-□=□□+□+□=□5、列算式(4分)

7

10个

三、比大小

1.填一填。(8分)

(1)填“>”、“<”或“=”(4分)

6○4 7○7 0○1 3+3○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分)

□<2 9>□3=□□+3=5

2.在“ >”、“< ”或“=” 。

10 15

7 6+3 1 10-3

3里填上“<”、“>”或“=”.

9-911+1514+11+2

6+36-123+9 5+7

4. 在○里填“<”、“>”或“=”.

5○543○45+0○5-0 3+7○7+3

6○75○3+694○9-5 8+2○8-2

5. 在○里填“<”、“>”或“=”.

7○58○9 103○63+7○7+3

6○76○4 8○3+58+2○8-2

4、在○里填上“>”“<”或“=”。

9 11 6 + 2 8 10-4 4 9 +8 16

5. 在○里填“<”、“>”或“=”.

5○543○45+0○5

6○73+6○594○9

9○4 83○6 7○3+3

3、请你在○里填“<”“=”或“>”,在□里填数

4○3 0○1 7○7-2 10○9 9○6 2+3○5

6>□ □<1 □>□

三、 在○里填上“>”、“<”或“=”(7分)

4-3 5+ 5 3+6

3+4 6 10-5 5 0+3 2 2、填>(8分)

3+6 9 7 8 9-3 5 9 一、 填空:(25分)

1、 △△△

○○○○○ □□□

3、比一比,填一填。(4分)

○○○○○○○ ■■■■■ ☆☆☆☆ ★★★

○比☆多_____个;

★比■少_____

个。

6.

( )比( )多( ) ( )比( )少( )

(2)

( )和( )同样多。○比△多( )个。 ( )比( )少2个,再画( )个○,就

比□多5个。

()比()少()

()比()多()

7.

()比()多()

()比()少()

8、比多()个

比少()个

2、()与()同样多。

比少()个。

比多()个。

四、几和几

1.

2.、填数。

138 19

8 9 5 9

3、看图填一填。

8

7、10 5 2

6 9 8 5

6+ =10 5+ =9 +2=8 2+5=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

五、几和第几

数一数,小黑猫前边有() 只小猫,后边有() 只小猫,在第8只小猫上打“ √”.

2、

(1)一共有( )种水果。

(2)从左数,在第( );从右数,在第( )。

△△△△△△△△○○○○○○○○○○

9

325

89

51

(3) 前面有( )种水果,后面有( )种水果。

3、

一共有()颗,给从左数第3颗涂上黑色。

把右边的3颗圈起来。

6、

从左往右数,第3盆开了( )朵花;第( )盆和( )盆都开了3朵花;开6朵花的是第( )盆;0朵花的是第( )盆

八、

1、第1盆开4朵,第4盆开( )朵

2、开3朵花的是第( )盆,它左面一盆开了( )朵,它右面一盆开

了( )朵。

2、(10分)

一共有()只小动物,排第4 ,排第(),

前面有()只小动物,后面有()只小动物。从右

边起圈出3只小动物。

五、看图填空。(6分)

(1)一共有()辆车。

(2)从左往右数,排在第()辆,排在第()辆。

(3)从右往左数,排在第()辆。

(4)从左边数起在第()辆,从右边数起在第()辆。

五、几个和第几个(8%)

这一排和一共有()个;

()比()多()个;

从左起,第6个是(),从右起,第4个是();

再加上()个就和

五、 6 9 18 20 1 0 11 3 15

上图一共有()张卡片,从左往右第6张是(),0 是第()张。从右往左3是()张,第3张是(),中间的卡片是()。

1、数一数,一共有()只兔子.从左边起,最大的一只排第(),在第7只兔

子上画1个○。

四、按要求做一做。(6分)

1)一共有()个物体,其中有()个。

2排第(),从右数排()。

3)把从左数的第6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的第3个物体涂成红色。

2、☆☆☆☆★☆☆☆☆☆☆☆☆☆☆☆☆☆

(1)一共有()个五角星。

(2)将左起的第8个☆涂上红色。

(3)★在左起第()个。

(4)第8个☆的右边有()个☆

3、

一共有()颗,给从左数第3颗涂上黑色。

把右边的3颗圈起来。(9分)

六、比一比

1长得高的画“√”,矮的画“○”。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2、哪棵树的影子长在它下面画“√”。2、哪个动物重在它下画画“√”。

1、比一比,把最长的铅笔涂上红色。

1、在长的后面画“√”。

2、在矮的下面画“”

3、装水最多的画“√”,装水最少的画“×”。

七、分分类

1.把一类的用线连起来(6分)

2.、把下面每行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知识点 比较,是指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一年级数学比较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知识点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题型方法总结

这份资料是全部内容已经完成的一部分, 写中。此资料是必修一函数部分的总结, 同学有所帮助。 路。部分题目仅仅是题目。 的题目,总结这一类题目的思路与方法。活学活用。 第一部分典型例题解析 一、函数部分 一、函数的值域: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有 方法、判别式、换元、分离常数法、方程法)。 1、函数y=的值域是()。A、[0,+ B、[0,4) C[0,4] D(0,4) 解析:本题是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复合, 各自的取值范围。所以本题我们用直接分析法。 [) 40160 0160,4 x x x x ∴∴≥ ≤ Q>16-4<;要根号有意义,16-4 综上可知:16-4< 2、若函数() y f x =的值域是 1 ,3 2 ?? ?? ?? ,则函 1 ()() () F x f x f x =+的值域是()。 11051010 .,3.2,.,.3, 23223 A B C D ???????? ???????? ???????? 解析:本题是复合函数求值域,可变 11 (),()(),,3 2 f x t F x F t t t t ?? ===+∈?? ?? 。 方法一:定义求单调区间 21 212121 2112 212112 12 12 12 1212 12 12 11 (),()(),,3,, 2 111 ()()()()(1). 1 011 1 11(1)0 1 1111 1 (1)0 f x t F x g t t t t t t g t g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 ∴-=+-+=-- -∴? - ? - Q 令> >,∴>。当>时,求得< <,<。此时<,函数递减。 当<时,求得>>,>。 此时>,函数递增 [] 1 ,1,1,3.. 2 151010 (),(1)2,(3).()2,. 2233 x x g g g F x ?? ∴∈∈ ?? ?? ?? ∴===∴∈?? ?? 。 时函数递减.时函数递增 学了不等式的话,我们可以由基本不等式求单调 11 0,2, 1. 1 1 ,3 2 t t t t t t t ∴+≥=?= = = 此时 时,函数取得最小值。然后判断 时的函数值即可。 2 34 x y x = - 的值域是() 44 ,)(,) 33 -∞+∞ U B. 22 (,)(,) 33 -∞+∞ U C.R 24 ,)(,) 33 -∞+∞ U 分离常数法。希望同学自己探究分离常数的方法。 22882 .0,. 3439129123 22 ,, 33 x y x x x =+≠∴≠ --- ???? ∈-∞+∞ ? ? ???? Q U 24 .(34)2.. 3432 2 320. 3 22 ,, 33 x y y x x x x y y y ?∴-=?= -- ∴-≠?≠ ???? ∈-∞+∞ ? ? ???? U 2 1 22 x y x x + = ++ 的值域是()。 11 (,) 22 - B.(11 ,,) 22 ?? -∞-+∞ ?? ?? U C. 11 , 22 ?? -?? ?? ]1,1 - () 2 2 2 2 2 (21)210. 22110, , (21)210 11 =40.,. 22 ) yx y x y x x R y x y b a c y ?+-+-= ++=++≠ ∈ +-+-= ?? -≥∈-?? ?? 方程有意义。 在R上有根。 解得 讨论一元一次方程情况 1 1 (1) 1 y x x = ++ + ,参考例题2两个方法。 R的函数() y f x =的值域为[],a b,则函数

最新重点小学数学题型归类

一、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二、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三、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有余数时: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不足时: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例1、解放军某部的一个班,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如果每人栽5棵树苗,还剩下14棵树苗;如果每人栽7棵,就差4棵树苗。求这个班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分析:由条件可知,这道题属第一种情况。列式:(14+4)÷(7-5)=18÷2 =9(人)5×9+14 =45+14 =59(棵)或:7×9-4 =63-4 =59(棵)

小学一年级数学综合练习题(概念填空).doc

概念填空 看图写数 1.看图填数。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看图写数。 几个和第几个 1)5、7、0、4、11、 19、13 这排数一共有()个数,从右边数起, 11 排在第()个。从左边起 ()个。中间的一个数是()。13 前面的第 4 个数是()。 11 排在第 2)12751318209171014 从左边数起,第 4 个数是()。 13 从左边数起是第()个数,从右边数起是第( 20 的右边有()个数。 比 8 大的数有()个,比12小的数有()个。排在正中间的数是()。这些数中,最大的是( )个数。 ),最小的数是()。

这些数中,两位数是(),共有()个两位数。 3) 从左数起第 3 个数是(),从右数起第()个数是 8,3 排在第 ( ) 个,排在中间的数是(),这些数种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 一共有()张卡片。有 4 个点子的是顺数第()张。从 右边数起,第()张和第()张合起来是 8 个点子 5)△△△△△☆△△□△ 6)1 )从左边数起,☆是第()个,□是第()个。 2)从右边数起,给第7 个△填上色。 3)△一共有()个,这排图形共有()个。 7)385109726 一共有()个数,从右起第 6 个数是(),从左起第4个数是(),10的左边有()个数,右边有()个数。 8)㊣℅#&*♀♂⊙※ 从右边数起,♀排在第()个,第 8 个是() . #从左数起是第()个,第7个是(). 9)一共有()个图形. (1)从左往右数狗在第()个,兔在第()个,猴在第()个。 (2)从右往左数松鼠在第()个,猫在第()个。 (3)熊猫的前面有()只动物,后面有()动物,一共有()只动物。 (4)2 条腿的动物有()只,4条腿的动物有()只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一、我会填。(共 46分) 1、数一数。(4分) ( ) ( ) 2 有( 比 少( 3、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 1的数是 ( ); 12里面有( ) 个十和( )个一。 4.13后面的一个数是( ),16和19中间的两个数是( )和( ),和15 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20里面有( )个十,18里面有( )个一。 6.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相差( )。 7.在8,5,1,13,19,20 ,12中,共有( )个数。最小的一位数是( ),它左边的一个数是( ),右边的一个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是( ) 。把上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2分) ( )>( ) >( ) >( ) > ( ) >( ) >( ) 8.20是( )位数,个位上是( ) ,十位上是( )。 9、在 =”。(12分) - 10、 5 7 1、直接写出得数。 3-0= 2+5= 1+6= 6-1= 0+0= 5-4= 3-3= 5+0=

1+7= 8-2= 9-5= 6+1= 2+3= 7-4= 7-6= 2+2= 2、我会连。 1 ( )个 )个 四.看图列式。(4分) 1 、 △△ ▲▲▲ 2、△△△ △△△△ 五.用数学。(18分) 1、 、 3、 4、 ?根 ?个

5、 6、 六 1. 树上有( )只猴, 地上有( ) 只猴, 一共有多少只猴? □○□=□ 2. 左边有 ( )颗糖, 右边有( )颗糖, 一共有( )颗糖。 □○□=□ 3. □○□=□ 十三、拓展题 1.□+4=9 □-△=3 □+○=8 □=( ) △=( ) ○=( ) 二、期末复习解答题 2. ?个 7个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慧诚教育2017年秋季高中数学讲义 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________________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________构成的集合(或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2.元素 构成集合的____________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知识点二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属于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________集合A ,记作a ________A . 2.不属于 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________集合A ,记作a ________A . 知识点三 集合的特性及分类 1.集合元素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3.常用数集及符号表示 知识点四 1.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知识点五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子集与真子集

2.子集的性质 (1)规定:空集是____________的子集,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A,都有________. (2)任何一个集合A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________. (3)如果A?B,B?C,则________. (4)如果A?B,B?C,则________. 3.集合相等 4.集合相等的性质 如果A?B,B?A,则A=B;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六集合的运算 1.交集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综合口算题

74-20-48=94-23-66=40-13-18=9+29+51=50-1-45=81-66-9=67-20-29=41-21-17=72-10-48=99-4-54=7+48+7=100-42-32=22+41+19=3+21+45=15+1+15=39+31+9=95-39-39=77-21-43=15+30+26=95-17-12=60+38+1=20+1+6=12+8+47= 71-23-22= 10+3+40= 77-3-17= 69-12-38= 31+33+34= 85-14-38= 28+55+6= 23+48+19= 34+38+12= 37+0+8= 93-59-4= 90-4-50= 79-14-37= 39-17-13= 0+15+36= 89-14-45= 7+12+14= 44-27-15= 97-51-9= 95-0-37= 66-22-32= 29+33+6= 58-4-19= 84-20-29= 82-4-7= 85-6-69= 71-34-35= 27+21+29= 1+16+23= 89-6-70= 97-38-53= 88-21-29= 49-5-18= 30+11+35= 33+15+7= 35-0-14= 23+34+29= 66+14+3= 64+2+18= 92-44-33= 93-21-71= 77-10-50= 28-15-3= 90-38-34= 74-32-2= 0+50+37= 86-53-17= 69-42-22= 1+41+57= 99-20-38= 51-9-8= 17+35+34= 39+33+12= 90-31-44= 20+4+55= 91-2-49= 86-37-34= 10+56+7= 89-26-5= 39+31+8= 100-15-42= 9+49+41= 24+36+28= 1+13+72= 97-25-64= 89-45-8= 46+29+7= 51-23-3= 2+2+84= 6+39+12= 70-2-27= 90-29-30= 5+30+29= 53+28+3= 42+12+2= 50+28+21= 71-10-9= 1+79+7= 82-30-1= 6+3+62= 19+28+50= 8+45+22= 29+4+43= 32+46+16= 98-0-14= 83-21-1= 6+29+25=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比较大小》教案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1、重点、难点 2、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以及“十”与“百” 之间的关系。 3、2.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大小。教具准备 例5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按规律填数。 2.照样子写出相邻的数。 37 38 39 49 70 99 3.填空。 (1)从()到()是一位数;从()到()是两位数;100是()位数。 (2)十位是3的两位数有()个。 (3)比69多1的数是(),比69少1的数是()。

(4)3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 二、新授课: 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

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57、23、96、69、72、25、38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26、46、56、16、96、36、76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 课后反思 今天上了《比较数的大小》这节课。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学习20以内的数时,曾比较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多这样的问题。但是,究竟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不少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 课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我觉得成功之处有: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资料讲解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综合测试题

一、 填一填(5、10题 3分,其余各题每空一分,共36分。) 1.一个数十位上是8,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 5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7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3. 66个位上的6表示( );十位上的6表示( )。 4.在○填上>、<或= 3元○30角 4元8角○5元 3元+5元○10元 60○3+60 58-5○50+3 17+60○25+50 5.小红拿100元买一件40元的半袖衫,应找回( )元。 6. 55 46 99 62 76 81 14 (1)这里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从左数第五个数是( ),从右数第五个数是( )。 7.钟面上较长的针是( ),较短的针是( )。 8.100读作( );四十七写作( )。 9.54比7大( ),9比60小( )。 10.妈妈今年32岁,小红今年9岁,妈妈和小红相差( )岁。 11.把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51-7 57-10 75-40 63-8 62-9 ( )<( )<( )<( )< ( ) 二.选一选(5分) 小黄有16张画片,小亮的画片比小黄的多一些。小亮可能有多少张画片?在正确答案下画√ 三、写出钟面上的时间(8分) 二、 计算(27分 ) (1)口算 3+70= 94-4= 20+50= 11-9= 55+30= 7+4= 14-5= 90-30= 27-0= 53-6= 18+5= 15-8= 4+15= 8+30= 50+10= 49-9= 34+60= 99-9= (2)竖式计算 45+3= 56+4= 94-6= 三、解决问题( 每题6分,共 24分。) 1.一本68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9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 2.王奶奶养了24只母鸡,6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几只? □○□=□ 3.小猴摘了16个桃子,树上还剩20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 4.小兔拔了15个红萝卜,8个胡萝卜,7个白萝卜。 根据以上信息,自己提问题并解答。 问题: ? 算式:

高中数学全必修一函数性质详解及知识点总结及题型详解

高中数学全必修一函数性质详解及知识点总结及题型详解

————————————————————————————————作者:————————————————————————————————日期:

(经典)高中数学最全必修一函数性质详解及知识点总结及题型详解 分析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1、映射:(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 集合A ,B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两个点集,给定从A →B 的映射f:(x,y)→(x 2+y 2,xy),求象(5,2)的原象. 3.已知集合A 到集合B ={0,1,2,3}的映射f:x →11 -x ,则集合A 中的元素最多有几个?写出元素最多时的集合A. 2、函数。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 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 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 1、下列各对函数中,相同的是 ( ) A 、x x g x x f lg 2)(,lg )(2== B 、)1lg()1lg()(,1 1 lg )(--+=-+=x x x g x x x f C 、 v v v g u u u f -+= -+= 11)(,11)( D 、f (x )=x ,2)(x x f = 2、}30|{},20|{≤≤=≤≤=y y N x x M 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 到集合 N 的函数关系的有 ( ) A 、 0个 B 、 1个 C 、 2个 D 、3个 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 函 数 解 析 式 的 七 种 求 法 待定系数法:在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 例1 设)(x f 是一次函数,且34)]([+=x x f f ,求)(x f 配凑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表达式,求()f x 的解析式,[()]f g x 的表达式容易配成()g x 的运算形式时,常用配凑法。但要注意所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不是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而是()g x 的值域。 例2 已知221 )1(x x x x f +=+ )0(>x ,求 ()f x 的解析式 三、换元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表达式时,还可以用换元法求()f x 的解析式。与配凑法一样,要注意所换元的定义域的变化。 例3 已知x x x f 2)1(+=+,求)1(+x f x x x x 1 2 1 1 1 2 2 2 1 1 1 1 2 2 2 2 y y y y 3 O O O O

2020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祝同学们期末考出好成绩!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时限: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 一、直接写得数。 2+3= 5+3= 7-3= 10-7= 14-4= 4+6= 10+9= 9-9= 9+8= 11-6= 5+9= 13-4= 3+9= 7+7= 17-8= 15-9= 10+3= 16-10= 10-0= 2+14= 10-3-7= 9-2+6= 10-7+3= 7+0+6= 二、填一填。 1.数一数,填一填。 ( ) ( ) ( )

2.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1的数是()。 4.和1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在○里填上“>”、“<”或“=” 9○8 6+9○14 13-7○8 9+4○9-4 15-9○15- 6 5+6○6+5 6. 一共有( 第()。 前面有()只小动物,后面有()只小动物。 7. ()+4 = 9 14-( ) = 10 ()+()=11 8. 按规律填一填。

(1) (2) □ ○ △ □ ○ △ □ ○ △ ( )( ) 9.比一比。 (1)下面哪种水果重? (2)在最高的动物下面画 在重的下面画“√”。 “√”,在最矮的动物下面画“○”。 三、圈一圈。把每行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四、选一选。右面的哪一幅照片是小明看到的?请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 ( ) ( )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较数的大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mpare the size of the numb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1.教学“试一试”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14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总结 同学们,今天开始讲解函数章节学习,函数这章极其重要,因为函数是高中数学重要的枢纽章节,高中数学除了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和函数没有关系之外,所有章节多多少少和函数有关系,所以函数学不好高中数学很难突破100以上,那么从第一堂开始往下面讲,认真往下听把所有题目听懂按照肖老师的要求掌握函数,学好函数是没有问题。函数这章我们应该讲什么内容呢? 函数先看他的树枝图,第一个点要了解函数定义讲完,讲解函数三要素(定义域、解析式、值域)

接下来讲解函数四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 接下来讲解函数类型主要讲解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反函数这些内容讲完后,这个就是函数基础内容。 函数基础内容讲完后,准备了函数专题一:讲解函数零点问题分为了四个题型格外重要,一出题就是高考压轴题

那么第二个专题讲到恒成立问题 第三个专题总结一下函数压轴小题不能常规做,如果常规做,极有可能时间浪费掉正确答案也做不出来,有技巧的,有三个技巧方法非常高效。 第一种题型:三次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及其应用,其实这个点,我们在六类不等式提到过。 第二种题型:差异取值验证法在解决函数选择难题中的妙用,全国卷做完百分之八十压轴选择题,除了一点函数题之外,其他章节题目也能用这个思想去做,同学可能或多或少有了解,带着大家把这种方法彻底让你掌握,高效去做压轴选择题 第三种题型:已知函数不等式求解抽象不等式这种题型是构造函数这些内容全部讲完相信你对函数这章体系特别完整,那么后续学习其他章节就不会因为函数这章没有学好而影响后面的学习。 那么开始进入第一个点函数三要素,一个点定义域,给大家讲解三个

最新整理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综合练习卷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综合练习卷一.按规律填数 ①1()5()()11 ②18()12()()63 ③11()35()13 ④22 54()()118 二.按要求画图 ①△比☆少2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同样多 △△△△△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多3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比△多,比☆少 △△ ☆☆☆☆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是△的一半 ☆☆☆☆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是△的一半 △△△△△△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1.在图形○□△◎▲☆■中,从左往右数,◎是第_____个,□是第_____个。从右往左数■在第_____个,第6个的是_____。这些图形共有_____个。 2.按要求画图形:从左往右数第二个是,◎在的左边,从右往左数第一个是,■在☆的旁边,▲在■的右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排数:2 4 7 2 8 0 2 9。 这些数共有_____个,从右往左数8在第_____个,4在第_____个。从左往右数,0在第_____个,第八个是_____。2有_____个。 4.()比2大5。()比7少3。6比()大4。 2比()小2。9比4多()。6比10少()。 5.小朋友排队,从左往右数小胖是第6个,从右往左数小胖也是第6个,这排小朋友共()人。 6.小兔欢欢和小鸭子排队,小兔左边有6只鸭子,小兔右边有4只鸭子,这一排共有()只鸭子。 7.一只大盒子里放4只中盒子,每只中盒子里有2只小盒子,一共有()只盒子。 7.小巧比小亚多6块糖,小巧给小亚()块,两人就一样多。

高中数学最全必修一函数性质详解及知识点总结及题型详解

(经典)高中数学最全必修一函数性质详解及知识点总结及题型详解 分析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1、映射:(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 集合A ,B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两个点集,给定从A →B 的映射f:(x,y)→(x 2+y 2,xy),求象(5,2)的原象. 3.已知集合A 到集合B ={0,1,2,3}的映射f:x →11 -x ,则集合A 中的元素最多有几个?写出元素最多时的集合A. 2、函数。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 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 函 数 解 析 式 的 七 种 求 法 待定系数法:在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 例1 设)(x f 是一次函数,且34)]([+=x x f f ,求)(x f 配凑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表达式,求()f x 的解析式,[()]f g x 的表达式容易配成()g x 的运算形式时,常用配凑法。但要注意所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不是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而是()g x 的值域。 例2 已知221 )1(x x x x f +=+ )0(>x ,求 ()f x 的解析式 三、换元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表达式时,还可以用换元法求()f x 的解析式。与配凑法一样,要注意所换元的定义域的变化。 例3 已知x x x f 2)1(+=+,求)1(+x f 四、代入法:求已知函数关于某点或者某条直线的对称函数时,一般用代入法。 例4已知:函数)(2x g y x x y =+=与的图象关于点)3,2(-对称,求)(x g 的解析式

五、构造方程组法:若已知的函数关系较为抽象简约,则可以对变量进行置换,设法构造方程组,通过 解方程组求得函数解析式。例5 设,)1 (2)()(x x f x f x f =-满足求)(x f 例6 设)(x f 为偶函数,)(x g 为奇函数,又,1 1 )()(-= +x x g x f 试求)()(x g x f 和的解析式 六、赋值法:当题中所给变量较多,且含有“任意”等条件时,往往可以对具有“任意性”的变量进行赋值,使问题具体化、简单化,从而求得解析式。 例7 已知:1)0(=f ,对于任意实数x 、y ,等式)12()()(+--=-y x y x f y x f 恒成立,求)(x f 七、递推法:若题中所给条件含有某种递进关系,则可以递推得出系列关系式,然后通过迭加、迭乘或者迭代等运算求得函数解析式。 例8 设)(x f 是+N 上的函数,满足1)1(=f ,对任意的自然数b a , 都有ab b a f b f a f -+=+)()()(,求 )(x f 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 (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 (3 2(1) ()x 已知f 的定义域是[-2,5],求f(2x+3)的定义域。 (2) (21)x x 已知f -的定义域是[-1,3],求f()的定义域 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 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 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 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 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x ∈R 的分式; 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 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 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 ⑦利用对号函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智力测试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智力测试题 一、填空题。(共41分,每空1分) 1、1张100元可以换()个50元,或()个10元,或()个20元。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21,□里可以填: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18-□<5,□里可以填: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3、40比9多(),4比54少()。 4、括号里应该填几? ○-△=40 △+7=15 △=()○=() 5、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8大,个位数字比1小,这个两位数是()。 6、找规律填数。 (1)3 6 9 12 15 18 ___,___ ,___ 。 (2)2 6 12 16 22 26___ ,___ ,___。 (3)54 48 42 36 30 24__,__ ,___。 7、 4元8角=()角3元6角+7角=()元()角

76角=()元()角 4.83元=()元()角()分 8、按序排队(把下列算式按计算结果从大到小排列) 8+40 77-7 40+9 62+7 50+15 ()>()> ()>()>() 9、观察前面的规律,在下面的括号里写上被钟面盖着的小三角形有多少个。 二、计算题。(直接写出得数,共24分,每题2分) 25+8=36+7=59+2=50+16= 70-70=82-5=65-7=97-60= 12-8+8=25+3-5=9+8+22=30-8-8= 三、应用题。(直接在括号里写出得数,共28分,每题4分) 1、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张。 2、小红有10个玩具,小英的玩具比小红多3个,小明的玩具比小英少5个,小明有()个玩具。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全)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全)

————————————————————————————————作者:————————————————————————————————日期: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一) 班级:姓名:座号: 1、找规律填空: ①9 ( ) ( )12 ( ) ( ) 15 ②14 12 ( ) 8 ( ) ( ) 2 2、18连续减3,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个一和1个十组成();10个一和1个十组成(); 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0里面有()个十。 4、15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 ),十位上是( ),表示( )个( )。 5、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被减数是18,减数是5,差是()。 6、现在是早上七时,再过一个小时是()时。 7、用摆大正方体,至少要用()个。 8、红红读书今天从第9页读到第16页,她今天读了( )页,明天从第( )页读起。 9、 (1)左图一共有( )只小动物。 (2)小狗在小鸟的( )面,在熊猫的( ) 面。 (3)小兔的( )边是小鸡,( )边是小狗。 (4) ( )在( )的( )面。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0比5多()。 ① 1 ②5 X|k |B | 1 . c|O |m③15 2、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这个数是() ① 9 ② 10 ③20 3、有()个。 ① 5 ② 4 ③8 4、和15相邻的数是() ① 15、16 ② 14、15 ③ 14、16 5、从16里减去()个一得10 ① 1 ②6 ③ 10 三、连一连。

数学必修一重点题型总结

必修一重点题型总结 Partl 基本概念 I. 设函数 f (x) = 2x ? 3, g(x ? 2) = f (x),则 g (x)的表达式是(B ) A 2x 1 B . 2x -1 C . 2x_3 D . 2x 7 2?已知函数y = f (X ? 1)定义域是[-2, 3],则y = f (2x_1)的定义域是(A ) 5 A [0, 5 ] B. [-1, 4] C. [一5, 5] D. [一3, 7] 2 3. 已知函数f(χ) =(m -1)χ2 ? (m -2)x ? (m 2-7m 12)为偶函数,则m 的值是(B ) A. 1 B. 2 C. 3 D. 4 4. 若偶函数f (x)在- ::,-1上是增函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D ) 3 3 A f ( ) ■:. f(-1) < f (2) B . f (_1) ::: f( ) ,. f(2) 2 2 C 3、 3 C. f (2) ::: f(—1) ::: f (- ) D . f(2) ::: f(—厂:f (一1) 2 2 5. 已知函数f X =χ2 ?2 a -1 X 2在区间-::,41上是减函数,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A ) A. a < -3 B . a _ —3 C . a 乞 5 D . a _ 3 6. 已知f (x) =a χ3 ? bx -4其中a,b 为常数,若f(-2)=2 ,则f (2)的值等于(D ) A -2 B . -4 C . -6 D . -10 7. 已知 M =「y I y = x 2 —4x 3,x R , N 'y ∣ y = —x 2 2x 8,x R 则 MrlN=___[—1,9] _______ 。 8. 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当X 0时,f (X) = -)2 ? x -1,那么X ::: 0时, 2 f (x) = X x 1. ax +1 1 7.若f (χ)= ---------- 在区间(-2, ■::)上是增函数,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 _ o X+2 — 2 &若函数f(χ)= 2x *a 在[—1,1 ]上是奇函数,则f (X)的解析式为 _f (X)=二^_. x + bx +1 x +1 9满足条件{1,2,3} =M={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C ) A. 8 B. 7 C. 6 D. 5 2 10 .不等式ax ? ax -4 ::: 0的解集为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C ) (A) —16 空 a ::0 (B) a > -16 (C) —16 ::a ^0 (D) a :: 0 II. 已知集合 A={x-1 兰X 兰3} , B ={y χ2 =y,x 迂 A} , C ={y y =2x + a , A},若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