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流域与水系
3.2.1流域与水系特征

水 系 特 征
天然形成的水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a羽状水系
b扇形水系
c混合型水系
羽状水系的支流自上游向下游在不同地点依次汇入干流,形成的流域形状多为狭长型。
扇形水系的支流大体呈平行状与干流交汇,相应的流域形状多为扇形。
混合型水系的支流与干流的关系介于前两者之间,相应的流域形状介于狭长形和扇形之间。
6380
km
6437
km
6650
km
长
江
亚马孙河
尼罗河
6380
km
6437
km
6650
k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长
江
亚马逊河
尼罗河
河网密度
水 系 特 征
河网密度是流域内河流水系总长度与流域面积之比
KD= ——
F
K—河网密度,km/km² L—河流水系长度,km F—流域面积km²
⊙河网密度越大,流域切割程度越大,破面径流汇集越快; ⊙河网密度越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流域排水不流畅,汇集缓慢。
目录
contents
01
流域形状特征
流域地形特征
02
水系特征
03
1
流域形状特征
流域面积
流域形状特征
地面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称为流域面积。 常记为F,单位为km²。 非特别说明,流域面积是指河口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
流域长度
流域形状特征
流域长度以L表示,单位为km。 确定流域长度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1.从流域出口断面沿主河道到流域最远点的距离。 2.从流域出口断面至分水线的最大直线距离。 3.用流域平面图形几何中心轴的长度表示。即以流域出口断面为圆心作若干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每个圆与流域边界的交点连一割线,各割线中点连线的总长度即为流域长度。
河流、水系、流域的基本概念以及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4、层级性与连续性 河流系统是由一系列不同级别的河流以连续、流动特性等形成的完整 系统,河流物理参数的连续变化梯度形成系统的连贯结构和相应的功能,并 通过河流物理结构、水循环等在河流生物系统中产生一系列的响应——连 续的生物学调整 河流系统的连续性包括地理空间、时间的连续,也即河流在时间、空间 尺度上具有连续变化梯度的特性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1、系统性和整体性 整体性是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特征 河流系统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生命系统,河道、水生生物、河岸带、水系 以及流域系统等共同组成了系统整体 河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学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局部河 流的破坏或对河流某一生态过程的影响,都会波及河流系统整体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3、开放性和复杂性 河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其具有的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属性。河流作 为流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周围地区的环境要素如河漫滩、土壤、地 下水等构成一个处于动态平衡条件下的开放系统,并不断与邻近系统发生 包括物质和能量在内的各种联系 河流系统开放性使得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复杂多样, 河流系统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尤其是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影响 巨大,各项人类控制和干扰活动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人类活动对其的正面 和负面影响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
河流、水系、流域的基本概念 以及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水系与流域

第二章水系与流域第一节水系水系是地表径流对地表土的漫长侵蚀以后,逐渐从面蚀到沟蚀、槽蚀以至发展到由若干条大小支流和干流所构成的河流系统。
河流、水系与流域,是彼此相依、密切关联的一个整体。
一、干、支流及水系名称同一水系中的河流有干、支流之分。
一般而言,干流是指水系中最长或水量最大的那一条河流。
但有些河流的干流,既不是最长,也非水量最大,而是根据历史习惯来决定的,例如我国的汉水和它的支流褒水(褒河)就是这种情况。
在汉水与褒水的会合点以上,褒水的长度比汉水长得多,按长度论,汉水的干流应该是褒水而不是湑水。
流入干流的河流称为支流。
而支流又有一级、二级、三级…之分。
关于支流的分级,我国习惯沿用的方法是,把直接汇入干流的河流称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称二级支流,余类推(图2-1)。
例如,长江流域水系中,汇入长江干流的汉江为一级支流,流入汉江的唐白河为二级支流,注入唐白河的白河为三级支流;黄河流域,渭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泾河入渭河为二级支流,马莲河入泾河为三级支流,等等。
图2-1 水系中的干、支流关系水系的名称通常以干流的河名命名,如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珠江水系、钱塘江水系等。
但有些干流的上游河段,则可能另有他名,如长江干流上游的名称为通天河、金沙江等,纳岷江以后才始称长江。
此外,也有用地理区域或把同一地理区域内河性相近的几条河作为综合命名,如湖南省境内的湘、资、沅、澧四条河流共同注入洞庭湖,称为洞庭湖水系;江西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均汇入鄱阳湖,称为鄱阳湖水系;海河、滦河、徒骇河及马颊河都各自入海,称为华北平原水系;等等。
二、水系的形态受地质构造、地理条件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水系形态各异,水文情势各具特色。
根据干支流的平面形态特征,习见水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树枝状水系河流自上而下接纳较多的支流从两侧汇入,而各支流又有小支流汇入,平面上如同一棵干支分明的树。
此类水系最为常见,例如长江支流嘉陵江,渭河支流泾河、北洛河,浙江省的瓯江水系(图2-2),等等。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河流地貌1

19
20
1.4 河谷
➢ 按河谷走向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进行分类
顺向谷
顺着原始沉积面或原始构造面倾斜方向发育的河谷,又称顺坡谷。
次成谷
顺向谷支流沿着地质构造软弱地带发育的河谷,生成时代晚于顺向谷。
逆向谷
次成谷被进一步下切侵蚀,所形成与岩层倾向相反的河谷。逆向谷被 侵蚀下切。形成流向又与岩层倾向一致的河谷,为再顺向谷。
从源头最小河流为一级河流 同级的二条河流汇合后的河流增加一级 不同级河流汇流后的河流等于二者中较高者
13
Horton 分级法
Strahler分级法
14
➢ 河流分级Stream order
Shreve分级法
从源头最小河流为一级河流 二条河流汇合形成的河流的级数
为这二条河流级数之和
15
1.3 水系
推移质可能因流速增大转化为悬移质,
而悬移质因流速减小可能转化为推移质
62
2.2 河流的搬运作用
搬运能力
河流
流域面积 (万km2)
年入海水量 (亿m3)
辽河 滦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浙、闽台诸河 珠江
合计
28.97
31.82 75.24 32.92 180.85 23.98 59.22 433
中游河段
➢ 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
➢ 水量充足、水流落差小、流速缓慢;下切作用小、冲刷与淤积作 用大致平衡,水流向两岸旁向侵蚀,河道弯曲
下游河段
➢ 多位于平原地区
➢ 干流不再有大型支流汇入,河道纵坡平缓,流量大,流速缓;淤 积作用显著,浅滩、沙洲发育,河道宽阔,多分汊
河口河段
2.3 河流的沉积作用 Fluvial Deposition
第二章河流概论

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程 降水过程 流域蓄渗过程
汇流过程 坡面漫流过程 河网汇流过程
2.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2.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气象气候因素
下垫面因素
降水
蒸发
地形
人类活动 农业措施 林牧业措施 水利措施
土壤和地质
植被和湖沼 流域形状 和面积
3.径流的特征值 3.径流的特征值
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断面的水体体积。 流量(Q):单位时间内流过断面的水体体积。(m3/s) 单位时间内流过断面的水体体积 径流总量( ):某时段T内流过断面的总径流体积。 径流总量(W):某时段T内流过断面的总径流体积。 某时段 (m3) 径流深度( ):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 径流深度(R):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 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 (mm)
W = Q •T
Q •T Q •T 3 y= • 10 = ( mm ) 6 F • 10 1000 F
径流模数( ):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 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
( L / s ⋅ km 2 )
Q 3 M = ⋅ 10 F
径流系数( ):某时段降雨量x所形成径流深R 径流系数(α):某时段降雨量x所形成径流深R的 某时段降雨量 比例数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确定
R α = x
因为降雨总是会有损失,所以一般α只能小于1 因为降雨总是会有损失,所以一般α只能小于1。
3/3
第三节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
一、泥沙运动基本规律
1. 泥沙特征 (1)泥沙粒径 等容粒径:泥沙颗粒外形不规则, 等容粒径:泥沙颗粒外形不规则,一般采用 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设某一颗粒的体积为V 则其等容粒径为: 设某一颗粒的体积为V,则其等容粒径为:
第二章 水循环及径流形成

自动记录降雨量,不需人为干预。方便、快捷。有三种类型:称重式、 自动记录降雨量,不需人为干预。方便、快捷。有三种类型:称重式、 虹吸式和翻斗式。 虹吸式和翻斗式。
3
雷达探测
利用云、 利用云、雨、雪等对雷达无线电波的反射现象来研究天气系统。 雪等对雷达无线电波的反射现象来研究天气系统。 不同形状的雷达回波反映不同性质的天气系统。 不同形状的雷达回波反映不同性质的天气系统。从而预测探测范围内 的降水量、强度及开始和终止时刻。 的降水量、强度及开始和终止时刻。
RSI
地下分水线
RGI
△W
RGO RSO
2.2
1
河流和流域
概念
河流(River) 一 河流(River)
河流可分为河源、 一定地质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河槽与在其中的水流。河流可分为河源、 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2 河流长度(河长L 河流长度(河长L)
自河源沿河道至河口的长度,称河长, km计 自河源沿河道至河口的长度,称河长,以km计。 3 河流横断面 如图2 所示。 如图2-2所示。 4 水系及水系形态
(1)水系 (1)水系 由干流、 由干流、支流及流域内 水库、 水库、湖泊连成的一个庞大 系统,成为水系。 系统,成为水系。
(2)水系形态 (2)水系形态 羽毛状 扇形 平形状 混合形
图 2 | 3 水 系 示 意 图
4
河网密度
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 和流域面积F之比: 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L和流域面积F之比:
4
气象卫星云图 将卫星云图资料结合气象模型,通过专家系统,进行降雨量预测。 将卫星云图资料结合气象模型,通过专家系统,进行降雨量预测。
三
降水特性描述
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 流域治理与开发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 /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经验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措施:
1.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负责领导、组织 和 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2.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3.电力先行,发展高耗能工业;
4.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 牧、渔业;
水电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率 约为90%。
火电、核电大规模发展,流域内水电站、火电站和核电 站众多,构成了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
丰富的电能,低廉的电价,促进了高耗能工业发展。田 纳西河流域的工业迅速发展,沿河两岸形成了一条“工业走 廊”,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3、加大开发力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 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 / 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一:
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分析流域发展的 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人文地理条件
理论指导
制定流域开发规划 和具体措施
事实依据
组织实施
知识迁移2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 流域的特征和河流的基本概念
1.从图中找出:干流、支流(一级支流、二级支
流)、分水岭和流域。
流域的概念 指供给河流地表
水源的地面集水区 和地下水源的地下 集水区的总称;一 般指地面集水区。
分水岭:相邻流 域间的山岭或河 间高地。分水岭 最高点的连线, 称为分水线或分 水界。
2、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利影响?
水文学(黄锡荃)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24
2.2 水量平衡
2.2.1 水量平衡概述 • 定义
o 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 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 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 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I
S
I−Q=∆S
Q
质量守恒原理
25
2.2.1 水量平衡概述
水量平衡与水循环的关系: 水量平衡是质平衡方程
区域水量平衡方程: P陆+R’地表 + R’地下 − R地表 − R地下− E− T =∆S
闭合外流流域平衡方程: P陆− R地表 − R地下− E− T =∆S
闭合内流流域平衡方程: P陆− E− T =∆S
34
作业
•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别写出鄱阳湖及鄱 阳湖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并注明方程中 各符号的含义。
桦树
9
43
2.3.2 影响蒸发的因素
供水条件
蒸发
土壤特性
动力学及热力 学因素
44
供水条件
• 不充分供水 • 充分供水
o 水面蒸发 o 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的土壤蒸发
o 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45
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
• 动力学因素:影响蒸发面上的水汽分布梯 度
o 水汽分子的垂向扩散 o 大气垂向对流运动 o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湍流扩散
35
2.3 蒸发
• 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 程,亦是海洋与陆地上的水返回大气的惟 一途径。
o 2.3.1 蒸发的物理机制 o 2.3.2 影响蒸发的因素 o 2.3.3 蒸发量的计算
36
2.3.1 蒸发的物理机制
•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简写为ET) 包括 蒸发(Evaporative,简写为E) 和 散发 (蒸腾,Transportation,简写为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11#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4 4 4 ---4 4 44 4 4 0 0 00 0 00 0 0
------3 3 3 ---3 3 33 3 3 0 0 00 0 00 0 0
测流 平台 1 12 3# #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新江海河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白
茆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沙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通
0 0 00 0 00 0 0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南通节制闸 任港
姚 港
------3 3 3 ---3 3 33 3 3 0 0 00 0 00 0 0
沙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新
7#
8 9# #通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东界港口
黄泥山
0 0 00 0 00 0 0
州
0 0 00 0 00 0 0
六干河口
5# 6# 0 0 00 0 00 0 0
A
农场水闸
七干河口
4#
3# 沙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横
------3 3 3 ---3 3 33 3 3 0 0 00 0 00 0 0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十二圩港口 西界港口
天生港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 对面积相同、水系形状不相同的流域,同样一场暴 雨形成的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明显不同。
• 平行状水系由于各支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同时 性强,所以产生较尖瘦的洪水过程。
• 羽毛状水由于各支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时间相 互错开,所以产生较矮胖的洪水过程。
• 混合状水系产生的洪水过程则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分水线
• 地形等高线中的 极大值称为山峰
• 山峰的下坡方向 为山脊
• 相邻山峰之间的 区域称为鞍部
• 山峰、山脊和鞍 部的连接线称为 分水线
分水线
• 分水线有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 之分。
• 地面分水线将地面水流分开流向相 邻的两条河流。
• 地下分水线则将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流分开流向相邻的两条河流。
• 将最小的不分叉的河流称为1级河流,只接 纳1级河流汇入的河流称为2级河流;只接 纳1,2两级河流汇入的河流称为3级河流, 其余类推,直至将水系中所有的河流命名 完毕。
斯特拉勒(Strahler)分级法
• 定义从河源出发的河流为1级河流; • 同级的两条河流交汇形成的河流的级比原
来增加1级; • 不同级的两条河流交汇形成的河流的级等
------3 3 3 ---3 3 33 3 3 0 0 00 0 00 0 0
崇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4 4 4 ---4 4 44 4 4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港------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3 3 3 ---3 3 33 3 3 0 0 00 0 00 0 0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沙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0 0 00 0 00 0 0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明
0 0 00 0 00 0 0 0 0 00 0 00 0 0
沙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望虞河口
0 0 00 0 00 0 0
海洋泾口
0 0 00 0 00 0 0
山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3 3 3 ---3 3 33 3 3 0 0 00 0 00 0 0
沙
0 0 00 0 00 0 0 0 0 00 0 00 0 0
沙
老
长
青
沙
0 0 00 0 00 0 0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海
0 0 00 0 00 0 0
洪北 沙
------1 1 1---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水系
• 羽毛状水系的支流自上游而下游, 在不同的地点依次汇入干流,相应 的流域形状多为狭长形。
• 平行状水系的支流与干流大体成平 行趋势相交汇,相应的流域形状多 为扇形。
• 混合状水系的支流与干流的关系介 于前两者之间,相应的流域形状也 介于狭长和扇形之间。
羽毛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混合状水系
水系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汇丰码头 水山码头
团结闸
福山新塘
0 0 00 0 00 0 0 0 0 00 0 00 0 0
0 0 00 0 00 0 0
铁 0 0 00 0 00 0 0 黄
茆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荡茜口
------4 4 4 ---4 4 44 4 4 0 0 00 0 00 0 0
------3 3 3 ---3 3 33 3 3 0 0 00 0 00 0 0
鹿鸣 泾口
浪港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沙
七
浦
------3 3 3 ---3 3 33 3 3 0 0 00 0 00 0 0
河七丫口
杨林口
马桥
一条河流的长度是指从其起始断面,沿河流中心线至 终了断面的距离。
永
隆
§2 水系的地貌特征
河流长度
•
ω级河流总长度: L
流域与水系
1. 基 本 概 念
2. 水系的地貌特征 3. 流域的地貌特征 4. 数字流域和数字水系
§1 基本概念
分水线 o 山峰、山脊和鞍部的连接线
流域 o 地面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水系 o 流域中河流交汇形成的树枝状或 网状结构
坡地 o 流域中除水系以外的陆域部分
流域基本单元 o 流域中不可再划分的最小部分
------3 3 3---3 3 33 3 3 0 0 00 0 00 0 0 2#
局部模型上边界 1#( 军 用 码 头 )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营船港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新 0 0 00 0 00 0 0
新开港闸
开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狼
沙
四号坝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于两者中较高者。
§2 水系的地貌特征
11 11 2
2
11
2
2
1
1
21
3
3
1
3
14
4
1
4
Strahler分级法
§2 水系的地貌特征
• 河数定律
§2 水系的地貌特征
河数定律
Rb
N N 1
,
1,2,, 1
N Rb , 1,2,,
自然水系的分叉比:Rb = 3 ~ 5
§2 水系的地貌特征 河流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