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诗词鉴赏

《听蜀僧濬弹琴》诗词鉴赏【诗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出处】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鉴赏】不知不觉中碧绿的山野又到了黄昏的时候; 那天空的秋云,暗沉沉地不知有多少重?原诗是说作者在山中听蜀僧弹琴,那有如流水般的琴声,把人的一腔烦恼全都冲去了; 由于听得入神,就在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人们出外旅游,面对美好的景色,不禁流连忘返,沉迷其中。
醉人的美景,令人乐以忘忧,可见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原诗】听蜀僧浚弹琴[唐] 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大意】四川的僧人抱着自己的名琴,他是来自巴蜀的峨眉峰。
他为我挥手拨动琴弦,我就仿佛听见来自千万条山壑间的阵阵松涛。
听着高山流水的曲调,仿佛流水冲洗过我的心灵,袅袅余音融入了秋天山里寺庙的钟声。
不知不觉间,暮色已经笼罩了青山,使得秋云暗淡了几分。
【鉴赏】咏古琴诗。
唐代李白作:“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濬,蜀僧的法名。
绿绮,本为司马相如拥有的一架名琴,后演变为对古琴的美称。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濬法师抱着他的绿绮琴从峨眉山的白云深处飘然而下。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他刚轻轻地抚弄琴弦,我就犹如听到一阵阵松林风涛。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着他的琴声,我的心胸仿佛被一股清流冲刷着,尘垢尽净,琴声汇入薄暮时分寺院的钟声,余音袅袅不绝。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不知不觉中,已是暮霭沉沉,夜幕四合,时光的流逝仿佛与我无涉。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忘情图,这是濬法师用琴声营造成的。
峨眉山本来就有一种神秘感,濬法师从峨眉山巅抱琴而下,一股灵异妙悟已先行注入读者的脑海。
紧接着法师轻抚琴弦,一阵松涛之声溢满耳廓。
“如听万壑松”语带双关,琴曲中既有“风入松”一曲,又可兼指濬法师的琴艺之高超。
“客心洗流水”,既可实指琴师奏了琴曲《流水》,又可理解为聆听琴声,心境澄明,但将两者同时兼而有之地加以理解,则更能使人进入一种妙境。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诗歌鉴赏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奇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
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
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
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
“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挥手”是弹琴的动作。
嵇康《琴赋》说:“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
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
“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下面一句“馀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
“霜钟”关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听蜀僧濬弹琴听蜀僧浚弹琴》原文及翻译赏析

《听蜀僧濬弹琴听蜀僧浚弹琴》原文及翻译赏析《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听蜀僧濬弹琴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听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
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注释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绿绮(qǐ):琴名。
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万壑(hè)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客:诗人自称。
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余响:指琴的余音。
霜钟:指钟声。
“碧山”句:意思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秋云:秋天的云彩。
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赏析此诗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
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
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两句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
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
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
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
“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6——17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释]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这里泛指名贵的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教师版难点详细注释】⑴蜀僧濬(读jùn):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中的仲浚(读jùn)公。
⑵绿绮:琴名。
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⑶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⑷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⑸万壑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⑹“客心”句:意思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
客:诗人自称。
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
”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⑺余响:指琴的余音。
霜钟:指钟声。
《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⑻“碧山”句:意思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⑼秋云:秋天的云彩。
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诗句大意翻译1】蜀僧濬怀抱着一张绿绮琴,从西面的峨眉峰上下山来。
感谢他挥手为我弹奏一曲,像听到万山滚动松涛澎湃。
我的心灵就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钟声响天外。
唐诗赏析-《听蜀僧濬弹琴》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听蜀僧濬弹琴》原文翻译及练习题'《听蜀僧濬弹琴》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听蜀僧濬弹琴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
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
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一(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 , 从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 ________。
(3) 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这一典故。
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
(4)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5)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案⑴(4分)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2分) 侧(2分)⑵(2分)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对即可)(3)俞伯牙和钟子期侧面重点描写听者的惑受(4)诗人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诗人在结尾以“碧山暮”、“秋云暗”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愁情。
(5)“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6)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二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听蜀僧浚弹琴》全诗译文及赏析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全诗译文及赏析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听蜀僧濬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唐代: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译文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
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注释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绿绮(qǐ):琴名。
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万壑(hè)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客:诗人自称。
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余响:指琴的余音。
霜钟:指钟声。
“碧山”句:意思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秋云:秋天的云彩。
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赏析此诗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
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
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_0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听蜀僧浚弹琴》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写作者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
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
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
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
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这首诗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感受上,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了自己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和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原文】《听蜀僧浚弹琴》作者: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⑴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绿绮:琴名。
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
⑵峨嵋:山名,在今四川省峨嵋县。
⑶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⑷万壑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⑸“客心”句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
客:诗人自称。
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
《听蜀僧濬弹琴-听蜀僧浚弹琴》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听蜀僧濬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听蜀僧濬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原文,《听蜀僧濬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原文翻译,《听蜀僧濬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听蜀僧濬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原文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二、《听蜀僧濬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原文翻译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
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
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三、《听蜀僧濬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听筝》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听筝》原文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二、《听筝》原文翻译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三、《听筝》作者介绍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
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
大历五年进士。
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
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 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 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 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 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 体,读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从诗 题“漫成”可知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 作,这种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 章琢句者能达到的。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浚 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 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奇丽的山水培育了他 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 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 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 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 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 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 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 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下面一句“馀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关于 《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 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 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 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馀音绕梁,三 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 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馀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 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馀响入 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 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 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 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 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能够真切感到一个 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字),这就 是诗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 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写到江岸,又是由 近移远。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略可辨, 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 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 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 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诗 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 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 相通的。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 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 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 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 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时写出江 水之清澈澄明。江中月影近人,画出了“江 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 夜美景,境界是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 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 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其 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 月影也不会• • •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 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 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 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 最喜运用这种体格。大约是因为他太精于诗 律,运用这种绝体,可以因难见巧吧。他最 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糁径杨花铺白毡”、“迟日江山丽”等, 也都是用这种体格。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 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 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
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禁衷心赞美夜的“静” 美。由于他与自然万类息息相通,这“静”与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寂静幽 独该有多少不同。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 使凝神睇视着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 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 面。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 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 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 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 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诗的末两句 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 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 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 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 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 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 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 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 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 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 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 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 嵇康《琴赋》说:“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 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 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 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 琴声,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 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 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 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 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 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