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合集下载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标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正文: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高素质人才。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人才可以在我国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其次,推动产业升级。

职业教育可以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职业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可以掌握先进的技能和知识,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提高国民素质。

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提高国民的素质。

第四,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就业人口数量,提高GDP增长率。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竞争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拓展:除了上述意义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还可以为我国的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职业教育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此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还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这将为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探究

教育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探究

教育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探究作者:邱炀颖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8期摘要:人力资本和教育制度形式是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人力资本的作用更为凸显。

教育的发展与积累会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正面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动因和教育与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对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展开介绍,从因素、劳动资源、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等具体层面来剖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进而尝试性地探索通过教育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旨在提升教育在社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发挥出教育在经济增长中应有的积极作用,以实现我国经济持续性的增长态势。

关键词:教育发展经济增长影响一、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教育发展与生产率呈现正向发展的关系,即国家的教育水平越高,人力资本就容易通过对生产率的影响从而对社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作用。

教育与经济者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1.经济增长动因的分析权威人士指出,经济增长既是经济范畴的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体,诸多因素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率和知识存量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实,知识本身并不是生产力,知识只有通过发现、创新等系列活动才能转化成生产力。

人均产值高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其主要原因。

同时,经济结构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

[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并且指出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才是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本就是人体内的生产力,是知识、生产技能和健康程度等价值在人身体上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力的情况。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来形成的,即对健康营养、学校教育、培训等的投资。

人力资本的增长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生产效率的提升会直接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因此,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教育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教育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4期
单学勇 等 :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 响的实证分析
1 9
6 J 数据 ,分析 了 G P与 E D E之间的长期关系及短期关 是 比较 合 理与稳 定 的 [ 。我 国 目前 的公 共教 育 支 出 系 ,得 出 的结论 及解 释 是 :我 国国 内生产 总值 G P D 结构呈现 “ 倒挂”现象 ,教育经费在初等 、中等、 与教 育支 出 E E之 间 存在 着一 定 的相 关关 系 ,尽 管 各 自增 长是 非平稳 的 ,但 就 长期 而 言 ,它们 之 间 构 成 了长期 稳 定 的均衡 关 系 。从误 差修 正 模 型 中可 以 高等 教育 问 的配置 比例 比例 失调 ,高 等 教育 投 人 比
平稳 性 。
表 2 残差 的单位根检验 残差 A F检验 检验类 型( ,,) 临界值 结论 D Ctk
U 。 一18938 .5 5 ( , ,) 0 0 3 一16563 平 稳 . 0 0
方法 ,笔者使用 C I( 19 P 取 90的 C I 10 P = 0 )对被
响。结果表明 :从 长期 看,教 育支 出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 的促进作 用 ,教 育支 出每增长 1 ,国内生产 总值增 %
长0 77 ;从短期 来看 ,教 育支 出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较 小。 .0 %
关 键 词 :经 济 增 长 ;教 育 支 出 ;协 整 理论 D I1 .99 ji n 17 O :0 3 6 /.s .6 4—5 3 .0 2 0 .0 s 0521. 05 4
时 间趋 势项 t 和滞后期数 k是 否存在 ; 检验 结果 中第三列 表 示 单位根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 1% 的临界 值. 0
在长期 均 衡 关 系 ,下 面通 过 误 差 修 正 模 型 来 讨 论 G P和 E D E之 间 的短 期 变 动关 系 。设 误 差 修 正 模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的影响。

一、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增加创新和发明的能力,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

因此,教育投入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本文选取了近年来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些经济学研究,以及中国有代表性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世界银行成员国中,每年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增加1%,则该国的GDP将增加0.3%-2%。

另外,人力资本论也明确指出,教育是人力资本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教育可以改善人力资本结构,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GDP。

由此可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影响。

其次,我国有关数据也表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

以教育支出与GDP的关系为例,由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因此,我国教育支出/GDP比例的下降趋势与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正相关。

同时,通过样本回归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教育对GDP的贡献率较大,这也说明了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民经济越繁荣,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会增加。

这种关系被称为社会福利理论,也就是说,高收入和高教育状况互为因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然而,在实证分析中,也可以查觉到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例如在我国,用财政支出衡量的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虽然不低,但是由于经济增长不同的阶段对教育投入的需求不同,因此,这种关联关系并不是稳定的。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的影响具有路径依存性,其关联关系的变形是由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政策需求所决定的。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一、教育贡献率的表示方法表示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看,可以从估算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值入手①:教育对新增国民收入额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占国民收入总增加量的比例。

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把教育当作一个生产要素,由教育这个要素投入所带来的那部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占国民收入总增长速度的比例。

教育对新增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增加量e)占总劳动生产率增加量)的比例e/Δ)。

教育对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这一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占总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比重。

目前所见到的方法,主要是从前两个方面入手来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面主要介绍前两方面的估算方法。

二、估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额的贡献率的方法1.舒尔茨的教育投资收益率估算方法在西方,舒尔茨被认为是就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做定量分析的第一人。

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西方众多估算方法的根据,也是舒尔茨、丹尼森的估算方法的基础,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此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和数学家柯布于20世纪30年代,在研究1899—1922年美国制造业劳动和资本对生产的作用时得出一个生产函数③。

Y=AKαLβ其中,Y代表产出量;K代表资本投入量;L代表劳动投入量;A为不变的“效率系数”;指数α和β代表资本和劳动在总产量中的相对比重,且α>0,β>0,α+β=1。

根据美国20世纪的统计资料估算出α和β分别约为和,表明这一期间,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对总产出的贡献率分别为25%和75%。

参数α和β还可以称之为产出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弹性。

因为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存在着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分别为:Y/K=αAKα-1Lβ=α,K/L=βAKαLβ-1 =β。

由这两个式子得出α=,β=,α表示产出量的变动率与资本投入量的变动率的比率即产出的资本弹性,β表示产出量的变动率与劳动投入量的变动率的比率即产出的劳动弹性。

中国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通过逐步增加教育经费来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从整体趋势来看,中国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20年,教育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从2.7%增长到4.3%,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表明中国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在各级政府中,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

中央政府通过增加教育预算和扩大教育改革试点的范围,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通过修建和扩建学校、改善教育设施等方式提高了教育质量。

这些投资的加大使得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了明显的提升。

第三,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趋势还受到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的影响。

中国政府通过教育改革来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更加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这一方面需要增加教育投入,另一方面也会推动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

此外,中国面临的教育发展压力也促使教育支出占比的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政府不得不增加教育支出,从而提高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四,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趋势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国家财政的状况都会对教育支出占比产生影响。

经济较为繁荣时,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政府会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教育支出,从而提高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相反,如果经济不景气,财政收入减少,政府会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教育支出占比可能会下降。

总体而言,中国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增长趋势,这符合中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一、教育贡献率的表示方法表示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看,可以从估算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值入手①:(1)教育对新增国民收入额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ΔYe)占国民收入总增加量(ΔY)的比例(ΔYe/ΔY)。

(2)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把教育当作一个生产要素,由教育这个要素投入所带来的那部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ye)占国民收入总增长速度(y)的比例(ye/y)。

(3)教育对新增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量(Δ(Y/L)e)占总劳动生产率增加量(Δ(Y/L))的比例(Δ(Y/L)e/Δ(Y/L))。

(4)教育对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这一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Se)占总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Sy)的比重(Se/Sy)。

目前所见到的方法,主要是从前两个方面入手来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面主要介绍前两方面的估算方法。

二、估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额的贡献率的方法1.舒尔茨的教育投资收益率估算方法在西方,舒尔茨被认为是就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做定量分析的第一人。

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ProductionFunction)是西方众多估算方法的根据,也是舒尔茨、丹尼森的估算方法的基础,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此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和数学家柯布于20世纪30年代,在研究1899—1922年美国制造业劳动和资本对生产的作用时得出一个生产函数③。

Y=AKαLβ其中,Y代表产出量;K代表资本投入量;L代表劳动投入量;A为不变的“效率系数”;指数α和β代表资本和劳动在总产量中的相对比重,且α>0,β>0,α+β=1。

根据美国20世纪的统计资料估算出α和β分别约为0.25和0.75,表明这一期间,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对总产出的贡献率分别为25%和75%。

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引言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和不断提升的质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来源。

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高校数量持续增加,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覆盖人群逐渐扩大。

这一系列举措为培养更多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

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

随着政府和高校的加大投入,高等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这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而高素质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通过高等教育,可以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高等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高等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人才,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可以提升人才的素质,推动就业和人口红利的释放,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可以为国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000字】2. 正文2.1 高等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高等教育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优质的人才支持。

大学学生接受专业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也助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大学通常设有研究院所和实验室,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高等教育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大学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了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课题研究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小组成员
祥玉

江叶帆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3)
二、理论基础 (3)
三、实证计量分析 (5)
(一)、数据的来源与确定 (5)
(二)、模型构建 (6)
(三)、参数估计与检验分析 (6)
1、对模型进行回归 (6)
2、多重共线性检验 (7)
3、检验是否为线性相关关系 (11)
4、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13)
5、序列相关性的检验与处理 (14)
四、结论与启示 (14)
参考文献 (15)
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教育是影响人力资本的一个关键性
因素。

因此,我课题小组采取多元分析的方法,构建多元线
性模型,对1992至2010年间我国我国教育情况对国民经济的
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国民经济教育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4%的目标。

在各大高校纷纷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显著增长的同时,在校本科生选择继续读研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大家都希望通过接受更多的教育来提升自己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那么,教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它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到底有多强,我们如何通过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而且,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排名世界第二,但跟排名第一位的美国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所以,探求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选择了本课题。

结合二者1992至2010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我课题小组试图运用计量的方法,
探求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高素质劳动力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的影响,从而提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建议。

二、理论基础
教育是一种同时影响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教育的发展必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柯布—道格拉斯的方法研究到罗默—卢卡斯模型的建立都使人们坚信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做出开创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易斯(1954)在其《经济增长理论中》直接把“教育所引起的知识的增长”归结为经济增长的三个原因之一。

那么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的哪些方面呢?
总的来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外两种机制,教育的部作用是“个人的人力资本对其生产力的作用。

”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作用,教育恰恰是人力资本形成最为重要的途径。

教育的部作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提高了人力资本,并从两方面影响了经济增长:一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促进国技术的研发和对国外技术的采用,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从微观角度看,企业往往根据受教育年限或学历来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并据此来安排职位与薪酬。

雇员整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促进公司生产力的提高,所以,教育通过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教育的外部作用体现在受教育较多的人
往往会带动他受教育较少的同事提高自身生产力,人力资本较高的环境也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增加对教育的投资,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而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国家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重直接体现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一国师学校的数量、教师队伍的总人数、学龄儿童入学率以及高学历毕业生(大学本科以上)人数等都可以作为衡量一国教育发展情况的指标。

长期以来,讨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现有的文献中关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讨论主要有人力资本理论(human capital theory)、赶超模型(catch-up model)、何罗(arrow ,1992)、干中学模型(learning by doing)三种思路和方法。

三、实证计量分析
(一)、数据的来源与确定
本文数据主要取自国家统计局(/)1992年至2010年统计年鉴。

其中,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标准由学龄儿童入学率、教师队伍总人数、本科以上学历人数、教育经费总支出四类数据组成。

具体数据参见表1
表1 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指标数据
(二)、模型构建
Y表示国民生产总值(亿元),X1表示学龄儿童入学率(%),X2表示教师总人数(人),X3表示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人),X4表示教育经费支出总额(万元)。

其中,师资队伍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普通中学教师、职业中学教师、普通小学教师、特殊学校教师和学前教育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包括本科生毕业人数、研究生毕业人数和学成归国留学生人数。

据此构建模型方程为:
Y=B0+B1X1+B2X2+B3X3+B4X4+u
(三)、参数估计与检验分析
1、对模型进行回归
表2 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结果
从表2实证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该模型R2=0.999477,调整后的R2=0.999328,F值=6693.519,很大,方程整体拟合优度高。

所以,我们能够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影响。

但是X2的系数符号为负,不符合经济学原理,而且当显著性水平为1%时,p 值为0.0102>0.01,所以没有通过T检验,不显著。

模型的R2值很高,F检验通过,却存在自变量没有通过T检验的情况,这表明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2、多重共线性检验
以X2为因变量,其他自变量为自变量构建方程模型,得出方差扩大因子为vif=34.59317>10,所以存在多重共线性。

采用采用逐步回归法,来检验并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分别作y 对X1、X2、X3、X4、的一元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逐步回归结果
变量X1 X2 X3 X4
T估计 4.823221 13.68436 24.07430 75.20101
R2 0.577781 0.916773 0.971504 0.997003 调整后的R2 0.552945 0.911878 0.969828 0.996827 其中,X4的判断系数最大,所以,以X4为基础,依次添加X3、X2、X1,结果如表4:表4(1):X4X2进行回归
表4(2):X4X3进行回归
表4(3):X4X1进行回归
在满足经济意义和可决系数的条件下,选择X1作为第二个解释变量,再次进行回归,如表5
表5(1):X4X1X3进行回归
表5(2):X4X1X2进行回归
由表5可以看出:应剔掉X2,保留X1、X3、X4,修正后的线性模型为Y=-1087773+11258.87X1+0.008838X3+0.001570X4
3、检验是否为线性相关关系
由散点图可以发现,X1、X2、X3与Y存在不同程度的线性关系,其中,X4与Y呈高度线性。

4、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由怀特检验可判断,p值为0.784>0.05,所以不拒绝原假设,不
存在异方差问题。

5、序列相关性的检验与处理
LM检验的p值=0.0651,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四、结论与启示
从得出的模型中可以看出,教育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影响。

其中X1增加一单位,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幅度最大。

所以,国家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从基层做起,进一步落实好义务教育政策,在全国围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

但考虑到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9.7%,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大,所以建议通
过普及高等教育,增加本科以上学历人数的方式来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加高素质人力资本,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仕新: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的计量模型与方法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6,(12)126
[2]盛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科技,2005,(1)59-69
[3]青梁军: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