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

危急值上报制度模版一、背景和目的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危急值上报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危急值是指结果超过临床可接受的正常范围或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的检验结果,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危急值上报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处理危急值,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等。
三、内容1.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超过临床可接受的正常范围或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的结果。
例如:血红蛋白<50g/L、血糖>20mmol/L等。
2.危急值上报流程(1)检验科室负责识别危急值,医生和护士也可以发现危急值。
(2)一旦发现危急值,检验科室将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并在危急值结果上注明“危急值”。
(3)医生和护士收到危急值通知后,要立即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治疗。
(4)医生和护士要将采取的治疗措施在病历中记录,并及时向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3.危急值处理(1)医生和护士要及时对危急值进行处理,包括查找可能的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3)对于危急值的处理要依据相关的医疗指南和规定进行,确保操作规范和正确性。
(4)危急值的处理过程要记录在病历中,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患者和家属。
四、责任与义务1.检验科室负责识别和报告危急值,确保准确性和及时性。
2.医生和护士收到危急值通知后,要立即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3.相关科室要积极提供专家支持和协助,确保危急值的处理能够及时有效进行。
4.医疗机构要定期开展危急值处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危急值处理能力和意识。
5.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并及时提供相关的病史信息和就诊记录。
五、监督和评估医疗机构要定期对危急值处理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危急值处理流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如果发现问题或不足,应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六、处罚和奖励措施对于违反危急值上报制度的行为,医疗机构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惩罚,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Courseware template
四、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稍微了解)
v 检验科会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 告流程执行:
v 1) 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v 2) 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目前提供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v 白细胞计数〈2.5*109/L 〉30*109/L
v 血红蛋白含量〈50g/L 〉 200g/L
v 血小板计数〈50*109/L
v 钾 〈 2.5mmol/L
〉6.5mmol/L
v 钠 〈120mmol/L
〉 160mmol/L
v 氯 〈 80mmol/L
〉115mmol/L
v 钙 〈1.6mmol/L
〉3.5mmol/L
v 葡萄糖 〈 2.2 mmol/L 〉22.2 mmol/L
v 尿素
〉 36mmol/L
v 肌酐
〉530μmol/L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危急值报告制度
v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 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 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 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 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 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 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危急值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范围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微蛋白原、钾、钠、血清钙、总二氧化碳、葡萄糖、血尿素和淀粉酶。
其中,危急值的范围是根据具体指标来确定的,如白细胞计数≤1.0×___或≥30×109/L,血红蛋白≤50g/L,血小板≤40×109/L等。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检验人员报告危急值,护士复核确认,报告医生,协助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报告内容应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检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若危急值与临床症状相符,医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若不符,则需要关注标本的留取情况,如需要即重新留取标本。
急诊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是危急值报告的重点对象,应优先处理。
危急值的报告流程

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在医疗工作中,危急值的报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报告流程,以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准确传达和处理。
以下是危急值报告的流程:1. 检验人员接收危急值信息。
当实验室检验出现危急值时,检验人员首先要及时发现和确认这一信息。
他们需要对结果进行仔细核对,确保危急值的准确性。
一旦确认危急值存在,检验人员需要立即启动报告流程。
2. 检验人员向医生报告危急值。
检验人员在确认危急值后,需要立即向医生报告。
在报告过程中,他们需要清晰、准确地传达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检验项目、结果数值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向医生提供可能的干预措施,以便医生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3. 医生接收危急值信息并确认。
医生在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需要立即确认这一信息。
他们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危急值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临床症状等。
在确认危急值后,医生需要立即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指导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
4. 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执行治疗方案。
一旦医生制定了治疗方案,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需要立即执行。
他们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执行过程中,他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5. 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在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执行治疗方案后,医生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他们需要重新检查患者的相关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医生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直到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6. 报告流程的记录和反馈。
在整个危急值报告流程结束后,检验人员、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需要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和反馈。
他们需要将整个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这些记录和反馈将有助于完善危急值报告流程,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就是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希望大家能够严格按照这一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wei)险值”报告制度为加强医学检查“危(wei)险值(征兆)”的管理,保证将“危(wei)险值(征象)”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科室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提髙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wei)险值(征兆)”指检查结果中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的数值或者征兆。
当浮现此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wei)险状态,临床医生如果及时得到此结果,应当迅速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否则就可能失去最佳救治患者时机。
二、"危(wei)险值(征兆)”报告流程:(一)当检查结果浮现“危(wei)险值(征兆)”时,医技人员应先核查,确认检验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或者问询标本采集是否正确,在确认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报告:1.检查结果可通过LIS、HIS或者PACS系统发布的1.1工作人员审核结果并从LIS或者PACS系统发布危(wei)险值报告。
1.1.1门诊患者:工作时间,就诊科室分诊台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分诊台护士应及时通知接诊医生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门诊接诊医生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致电分诊台护士,由分诊护士通知接诊医生,通话双方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接诊医生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诊室接受诊治,并将相应“危(wei)险值(征兆)”和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电子病历中。
如涉及非工作时间的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直接电话通知患者尽快返回医院相关科室或者急诊科就诊,并做好相应记录。
1.1.2住院患者:所在科室医生和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主管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主管医师不在科室,由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科室医师超过5分钟未能确认危(wei)险值,主班护士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即将致电主班护士,接听电话护士需回读患者及危(wei)险值信息,并负责通知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即将采取相应诊治措施,通话双方均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并完善病程记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是指患者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状态。
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
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
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查(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3、记录应有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通知方式、接收医护人员姓名。
4、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5、各医技科室要在检查(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
临床检验科凡打印报告除加盖“危急值”提示章外,在项目结果后还有“HH”或“LL”的提示。
6、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7、门诊检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门诊医生见到盖有“危急值”提示章的检验报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8、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做好下一步的救治工作。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1、“危急值”指当检验结果表明患者可能处于有生命危险的状态时,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否则,就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造成严重后果。
2、医院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并制定危急限值。
定期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项目,以适应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
3、检验科应建立实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的制度及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分钟)、报告人等项目。
4、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接到检验科电话的医务人员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报告时间(具体到分钟)。
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做好登记、签字等。
5、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识别,在半小时内做出相应处理,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分析、记录,并及时复查。
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存在缺陷。
如有需要,应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6、XXX应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附件:危急值报告流程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1.住院病人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1.1、检验科工作人员遇到检验结果达到检验“危急值”时,应立即向本组专业主管(组长)报告,经审核和复核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护士,并记录对方接电话者的姓名。
小组做好记录,包括报告时间、检验者、报告者和复检结果。
1.2、病区护士接到检验科电话通知,可派人到检验科取报告单,并及时将书面检验报告交床位医师或值班医师。
1.3、检验“危急值”检测确认后,通过LIS和HIS接口直接实时向病区护士和医生工作站发出屏闪或警示框,给出危急值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并立即通过电话通知病区护士,请临床医护人员作相应的处理。
危急值的报告及流程

危急值的报告及流程
一、定义
危急值是指患者检查结果或监测数据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会对患者
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立即通知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二、报告人员
在医疗机构中,通常由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和监护室等部门负责
危急值的报告。
他们有责任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结果,以便医生和其他相
关人员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报告方式
四、报告内容
1.患者信息: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或就诊号。
2.检查或监测项目:具体的项目名称,如血常规、血气分析、心电图等。
3.异常结果:说明患者的检查或监测结果与正常范围相比存在明显偏差。
4.威胁程度:评估危急值对患者健康构成的威胁程度,如高、中、低危。
5.处理建议:医护人员对患者危急值的进一步处理建议,如紧急输血、及时处理感染等。
五、流程
1.检测和监测:医疗机构的各种常规检查项目和监测设备可以帮助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2.判定阈值:每个检查或监测项目都有相应的正常范围,当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才可以被判定为危急值,并进行报告。
4.处理建议:医生在收到危急值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调整治疗方案、更改药物剂量和进行紧急手术等。
5.记录和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记录系统,记录危急值的通知时间、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同时应进行追踪,以确保患者的状况得到适时的改善。
六、注意事项
1.熟悉机构规定:医护人员在处理危急值时,应熟悉医疗机构内部关于危急值的相应规定和流程,确保操作规范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