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

合集下载

城市污水处理中初沉池的设置

城市污水处理中初沉池的设置

当水源水质达不到要求时,就应加强处理使其达到水质标准而不是牵就现状,降低标准。

5耗氧量新规范在常规检验中列入了耗氧量,作为有机物综合指标,限值是3m g/L,这是相应于水源水应小于4m g/L制定的,因一般常规工艺能去除20% !30%的耗氧量。

诚然耗氧量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它对人的健康影响也没有明确的关系。

但它代表着有机物质的多寡,在目前阶段,当我们缺乏经常检测一些具体的有机物条件和缺乏测定总有机物(如TOC)手段时,用它控制有机物的相对总量,因其容易测得,可操作性强,便于经常检验,是必要的,是有针对性,符合我国国情的。

展望未来终能采用TOC值来代替耗氧量这一指标。

6体会贯彻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控制有机物,控制耗氧量,必然将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联用、生物预处理等新技术(国际上已不是新技术),甚至采用膜技术。

一定会改变我国常规净水工艺的面貌,将我国的给水净化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是压力也是动力,新的水质标准对给水工作者提出了更严的要求,但也给我们创造了提高净水工艺与改善水质的机遇,我们应该加快研究各种降低有机物、提高水质的技术,努力开发水净化设备与装置(如大型臭氧发生器,活性炭再生装置等),来适应我国给水净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通讯处:100084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电话:(010)62782196收稿日期:2001"7"31城#邵林广提要分析了我国城市污水水质现状,探讨了初沉池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初沉池不但不应取消,反而应该重视初沉池设置的观点。

关键词城市污水初沉池设置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有了很大的发展,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如氧化沟、AB法、SBR法等新工艺得到推广应用。

这些新工艺的共同点是取消了初沉池,因而具有占地小、投资省的特点。

然而,由于我国的城市污水水质不同于发达国家,取消初沉池后,导致一些城市污水厂运行管理出现问题。

初沉池操作规程

初沉池操作规程

初沉池操作规程一、引言初沉池是污水处理厂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沉淀物。

为了确保初沉池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污水的能力,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设备及工具1. 初沉池: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沉淀区、澄清区等。

2. 污水泵:用于将污水送入初沉池。

3. 搅拌器:用于搅拌污水,促进悬浮物质的沉淀。

4. 沉淀池:用于采集初沉池中的沉淀物。

5. 测量工具:包括液位计、流量计等。

三、操作流程1. 开启污水泵,将污水送入初沉池。

确保污水泵运行正常,污水流量稳定。

2. 启动搅拌器,搅拌污水,促进悬浮物质的沉淀。

根据实际情况,可调节搅拌器的转速和时间。

3. 定期检查初沉池的液位。

使用液位计测量初沉池中的液位,确保液位在正常范围内。

4. 监测初沉池的出水水质。

使用适当的水质监测仪器,对初沉池出水进行监测,确保出水水质符合要求。

5. 定期清理初沉池中的沉淀物。

根据初沉池的积淀情况,定期清理沉淀池中的沉淀物,保持初沉池的正常运行。

6.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对污水泵、搅拌器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 记录操作数据。

每次操作结束后,记录初沉池的液位、污水流量、出水水质等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初沉池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

2.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或者其他物体伸入初沉池内部。

3. 在清理沉淀物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水和有害物质。

4. 如发现初沉池存在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操作,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5.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五、操作记录样本日期:2022年1月1日操作人员:张三操作时间:8:00-10:00操作内容:1. 开启污水泵,将污水送入初沉池。

污水流量稳定在100m³/h。

2. 启动搅拌器,搅拌污水,搅拌时间为30分钟,转速为50转/分钟。

3. 检查初沉池液位,液位为正常范围内。

(完整版)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运行说明及操作规程

(完整版)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运行说明及操作规程

***公司污水处理设备运行说明及操作规程一、工艺流程厂区污水—隔油池-综合调节池—铁碳微电解—强氧化池—中和絮凝池—初沉池—中间水池-组合生化(UASB+好氧接触氧化)—二沉池—缓冲池—活性炭吸附器-排放池-达园区污水接管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中。

二、运行说明整个厂区的生产废水由总管进入二级隔油池后再进入调节池,通过对水质、水量的调节,有利于后续工序的稳定运行;调节后的废水由泵(以流量为10T/H、日运行10小时)提升到铁碳微电解进行电池反应,电解后废水进入氧化反应池进行氧化处理,在前端反应区投氧化剂双氧水进行氧化;氧化池出水自流到中和絮凝池,在反应区投加液碱、絮凝剂PAC和助凝剂PAM 进行中和混凝反应,反应后的废水进入初沉池进行沉淀分离,分离区配置六角蜂窝斜管填料,以提高分离效率.大部分的不溶性有机物得到絮凝且悬浮物得到沉淀去除;上清液流入到中间水池,混合入生活污水后,由泵提升到厌氧池进行厌氧分解处理,处理后废水自流入生化系统,生化系统为淹没式膜法生物接触氧化:在水中溶解氧充分及营养适宜的条件下,其微生物将大量繁殖,并在池中组合填料上栖息,形成生物膜.污水中的有机物随水流流经填料时,将被生物膜吸附、降解,而微生物则不断吸收营养、并繁殖。

新生的微生物不断地在填料上栖息、生产,老化的微生物则在水力作用下逐渐脱落,如此往复不断实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出水经二沉池沉淀后流入缓冲水池,由水泵提升到活性炭吸附器吸附,吸附后的废水流入排放池,由压力泵泵入园区污水管网。

初沉池、二沉池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池,经板框压滤机械脱水后,得到的干污泥作固废处理,滤后液回中间水池作循环处理。

三、电气控制说明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控制采用手动/半自动控制方式,动力点包括:、二台调节池污水泵(8KW)、二台中间池污水泵(6KW)、三台罗茨风机(15KW)、二台管道污泥泵(4。

4KW)、二台机械搅拌机(8KW)、三台加药搅拌机(1。

污水处理系统管理规程(含表格)

污水处理系统管理规程(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污水处理管理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管理。

3职责:生产管理部对本规程负责。

4控制要求:4.1本公司污水处理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容器清洗用水排放。

本公司废水的水质情况,经实际检测,其COD浓度达到6000~8000mg/L,属高浓度有机污水。

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流程为:中和调节→初沉淀→水解酸化→IC厌氧反应→生物接触氧化反应→MBR膜生物反应→清水经溢流堰排放入清水暂存池。

4.2污水处理流程简述:来自生产车间的生产废水(不含生活污水)共20m3/d,通过厂区内自流管道自流,经人工格栅,将污水中尺寸较大的杂质、悬浮物去除,废水通过人工格栅后自流至调节池。

调节池设置预曝气装置,污水在调节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约12小时,主要起均化水质、调节PH值的作用。

在投加药液调节废水PH值至7.5后,进入后续处理设施,满足后续生化工艺要求。

同时,设置事故池超越调节池,以备水质水量变化以及事故、检修时污水的临时储存使用。

调节池出水经齿形溢流堰自流溢流进入初沉池,在初沉池初步沉淀后进入集水池后,经P1泵提升至原有的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酸化。

污水在水解酸化池中水力停留时间约4.5小时,经水解酸化处理后超大分子断链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IC厌氧反应的进行。

在二级水解酸化池中,设置P2泵,将水解酸化后的污水泵入IC 厌氧反应器。

IC厌氧反应器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

泵入的污水由下而上先后进入:混合区、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沉淀区后出水,在本项目中,污水在IC厌氧反应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约5小时,经反应器顶部齿状溢流堰溢流自流到生物接触氧化池;IC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沼气经气流分离区上升到水封罐后高空排放。

污水进入到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接触氧化池采用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膜法技术,即在池中一定高度布置软性和半软性填料,在填料表面充斥着大量的好氧活性微生物。

PLC控制系统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PLC控制系统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PLC控制系统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作者:宏顺亲曹阳康健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3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净水厂中的PLC系统的控制结构﹑网络通讯结构,仪表系统构成等,并详细介绍了典型案例水厂中的设计和使用情况,完整的控制系统构架,通讯网络拓扑,及中控室的构成及效果。

【关键词】污水处理水厂;PLC控制系统;仪表系统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污水厂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室微机(上位机)和现场PLC终端(下位机)两级组成。

上位机采用二台工控机,具有冗余热备功能,上位机完成数据处理,参数设定,报表生成和图形显示监控。

下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完成对设备的监控和数据采集。

上位机和PLC各站点通过工业快速冗余光纤以太环网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系统,操作人员能有效方便、快捷地操纵和管理整个系统,可把厂级以太管理网与工控网相连接,在服务器编制数据库,把工控网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在以太网上共享,以便于污水处理厂管理。

一PLC控制站构成粗格栅控制站(PLC1)(1)粗格栅A控制模式液位差控制方式:格栅前、后设超声波液位差计,根据设定的液位差值判断格栅是否堵塞,当液位差△H达到设定值,则格栅机开始连续工作,直到液位差△H低于设定值后,恢复正常的格栅机操作,如果液位差△H继续增加,则触发报警,格栅机按设置时间工作。

定时控制方式:格栅机的操作是根据时间间隔及持续时间的定时发来控制,时间间隔及持续时间由计算机设定,系统自动调整所有格栅具有相同的时间间隔及持续时间。

螺旋输送机与格栅机联动,格栅机工作与否始终作为螺旋输送机的工作条件,螺旋输送机先于格栅机工作,滞后于格栅机停止,时间在0~5分钟内可调。

多台格栅机间隔工作。

B监视设备的状态状态信号:每一格栅除污机有“运转/停止”、“故障”、“自动/手动”信号;格栅螺旋输送机有“运转/停止”、“故障”、“自动/手动”信号。

故障报警内容:每一格栅除污机、螺旋输送机有“故障”报警。

污水处理流程控制

污水处理流程控制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控制一、预处理:1、格栅:(粗>40mm,25mm>中>15mm,10mm>细>4mm)过栅流速0。

6—1。

0m/s,栅前流速0.4—0。

8m/s(过栅流速如果太大,会将本应拦截下来的软性栅渣冲走;如果过栅流速太小,污水中粒径较大的沙粒将有可能在栅前渠道内沉积。

视具体情况而定)格栅的运行管理:过栅流速、栅楂清除、维护保养(巡检)、卫生安全2、进水泵房①保持来水量与提升量处于动态平衡,集水井水位保持基本稳定。

(若来水量过大,未能及时采取溢流措施,则可能造成淹没格栅间、管网污水外溢;反之则可能使水泵处于干运转状态,损坏设备)②保持集水池高水位运行(降低泵的扬程,确保抽升量前提下节约能耗)③根据来水规律,合理调整水泵运行,尽量减少水泵的开停次数,否则易损坏电机并降低使用寿命。

④合理调度,使每台水泵的投运次数及时间均匀。

(每台泵的吸水口都对应着集水池内的一部分容积,如果某台泵长时间不投运,集水池对应的部分将成为死区,会有大量泥砂沉积,不但影响集水池的有效容积,而且容易导致水泵的运行堵塞)3、曝气沉砂池(流速0。

06—0.12m/s,停留时间1—3min)实际操作中,只能通过调节曝气量来控制。

但气量过大虽能将砂粒冲洗干净,却会降低细小沙粒的去除;过小无法保证足够的旋流速度,起不到曝气作用。

考虑到实际水量是不断变化的,气量不可能随机调节,实际很难控制在合适的数值上,往往会存在过度曝气的问题,不仅浪费能量,还会对厌氧段DO的控制产生影响.可考虑延长池长,优化水力旋转效果,并合理确定提砂方式。

进水水量的控制:1、流量过大的危险及解决措施:(1)格栅的过栅流速增大,沉砂池的停留时间缩短,影响除渣的效果。

(2)生化系统的COD、BOD和氮、磷的负荷将增加,将导致系统超负荷。

(3)二沉池的沉降受到影响(水力超负荷),表面负荷超负荷,污泥通量过大,会产生污泥流失,出水超标。

对策: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量至设计流量2、流量过小的危险及解决措施:(1)生化系统微生物的营养不足,供氧过剩。

污水厂污泥回流泵剩余污泥泵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污水厂污泥回流泵剩余污泥泵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污水厂污泥回流泵、剩余污泥泵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污泥回流泵、剩余污泥泵用在初沉池和二沉池上。

其功能是用来进行污泥的回流一集剩余污泥的排放。

2、开机前检查污泥泵房液位,液位低于回流泵顶部时不能开机。

3、开机:应先启动回流泵或剩余污泥泵,再打开电动阀门。

4、开机运行后应进行日常检查:
(1)出水是否正常。

(2)泵在运转期间有无异常声响。

(3)注意观察液位变化,防止回流泵干抽。

(4)若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并上报,作好记录。

5、停机:先关闭电动阀门,再关闭回流泵或剩余
污泥泵。

6、每运行2000小时候应及时更换润滑油及检修维修。

7、跳闸后应检查完毕,确认电机无问题后才能恢复开机运行。

8、在手动状态下运行,开停操作频率不得超过20次/小时。

9、每次开停机操作完毕均应做好记录。

压滤机操作规程

压滤机操作规程

压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开机前的准备(1)检查设备、管路、阀门、仪表处于灵活完好状态。

(2)所有传动设备,应在手动盘车灵活的条件下,才能启动。

(3)做好水、电、气等的供给工作。

2.开机操作(1)开启PAM制备设备,按照0.3%浓度提前1小时配置PAM药剂(2)根据浓缩池液位情况,启动刮泥机(3)打开进料螺杆泵进出料口阀门,关闭备用螺杆泵阀门,让污泥流入进料泵腔体排出空气。

(4)启动压滤机。

(5)启动污泥进料泵。

由污泥泵将污泥池内污泥提升到压滤间二楼,供给压滤机脱水。

(6)压滤完成后,卸料,由皮带输送至指定置场。

3.正常操作(1)一般情况下,剩余污泥连续排至浓缩池;初沉池污泥、絮凝沉淀池污泥分别送至浓缩池,不宜同时排至浓缩池,以免降低浓缩池的沉降效果。

浓缩池正常为连续操作,污泥连续排至污泥池。

(2)压滤机为间歇操作,每压滤4-6次后,启动自动清洗滤布。

4.停车操作(1)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可迅速扳动压滤机上的急停开关,或按下配电柜上红色急停按钮动切断系统电源。

压滤机操作规程一、操作过程1、压滤前检查(1)操作前检查进出管路,连接是否有渗漏或堵塞,管路与压滤机滤板、滤布是否清洁,滤布无折叠、无破损,无夹渣。

(2)检查机架各连接零件及螺栓、螺母有无松动,应随时予以调整紧固,相对运动的零件必须经常保持良好的润滑,油泵站是否正常,电机应顺时针方向旋转,液压油是否清洁,油位是否足够。

2、准备过滤(1)设置进料和保压压力上限。

(2)接通外接电源,关闭翻板。

(3)按下“压紧”按钮,压紧板开始压紧,压力达到电接点压力表的上限时,电机自动停止运转。

(4)根据进料压力,调节进料螺杆泵频率。

3、操作步骤与方法(1)启动进料泵并渐渐开启进料阀门,视过滤速度逐渐加大压力,压力一般不大于1MPa,刚开始时,滤液往往浑浊,然后转清,如果滤布间有较大的渗漏,可适当加大压紧板顶力当压滤机达到电接点压力表的下限时,压滤机会自动补压。

(2)监视滤出液,发现浑浊时,明流即关闭该阀,可继续过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2.初沉池的自动控制及应用
2.2排泥泵的控制
排泥泵的控制方法包括,只靠定时器来控制其开闭,或者联 用定时器与流量计进行控制,用定时器来决定泵的启动,用流量 计来控制停泵,每日排放定量的污泥。按这种方法运行时,应当 注意若排泥泵的运转时间过长则排出的污泥浓度将降低,若间歇
时间太长可能引起堵塞等故障。因此,应合理选择间歇自动控制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3.污泥的检测方法与仪表
3.2 污泥界面的检测方法与仪表
污泥界面计:利用光学和超声波的原理来检测。
在设置和检测时,还应注意藻类与气泡的影响,
以及污泥界面的凹凸不平等引起的误差。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4.应用实例
例1.南方某厂,30万吨/天,长江水源,斜管沉淀池。 –解决方案:IPC • 排泥周期:定时(一般5 hours,可修正) • 排泥历时:数学模型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4.应用实例
例4.黄河高浊度水,幅流式沉淀池。 –解决方案:IPC • 排泥周期、排泥流量:数学模型 • 排泥历时:数学模型 –积泥量模型: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4.应用实例
例4.黄河高浊度水,幅流式沉淀池。 排泥流量模型:
排泥历时模型: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的停泵与运行时间。 近年来,用定时器控制排泥泵的启动,用污泥浓度测定仪或 污泥界面仪的信号来控制停泵的自动控制方法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制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2.初沉池的自动控制及应用
2.2排泥泵的控制
此外,还有同时使用污泥界面计和污泥浓度测定仪来进行自 动控制,即用污泥界面计控制排泥泵的启动。这种自动控制方式 更先进,可靠性更好,它既能避免污泥积累过多引起的堵塞问题, 又能防止排除的污泥浓度过低及含水率高的问题,尤其对于污水
沉淀池底的积泥必须及时排出,才能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否则就会导致出水浊度升高,发生水质事故。排泥水耗量较大,
是水厂自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良好排泥的前提下,节约排泥
用水是水厂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排泥周期过短或者排泥历时过 长,都会造成浪费。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1.技术概况与分类
1.1技术概况
排泥周期: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 排泥历时:一次排泥所经历的时间 排泥控制的基本内容:根据池内积泥量,决定排泥 周期、排泥历时等。 沉淀池排泥控制的技术关键:确定池内积泥量及合 理排泥历时。
积泥量可用污泥界面计测量、或按进出水浊度计算确定 或按经验确定。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1.技术概况与分类
1.1技术概况 排泥水浊度变化曲线: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宋培忠 2012710020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1.技术概况与分类 2.初沉池的自动控制及应用 3.污泥的检测方法与仪表 4.应用实例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1.技术概况与分类
1.1技术概况 沉淀池是水处理工艺中去除水中絮凝体及粗大杂质 的构筑物。 沉淀池运行控制:主要是沉淀池排泥的控制。
MLSS:即曝气池中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一般在1500~4000mg/L 之间,属于低浓度污泥, 检测:采用光学式检测仪MLSS计。 光学式检测仪:透射光式、散射光式和透光散射光式三种。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3.污泥的检测方法与仪表
3.1 污泥浓度检测方式 3.1.2 污泥浓度检测仪 超波式浓度检测仪:污泥浓度较高时常采用。 将一对超声波发射器与接收器相对安装在测定管两 侧,超声波在传播时被污泥中的固形物吸收和分散而发 生衰减,其衰减量与污泥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超声波 的衰减量来检测污泥浓度。试样中的气泡也会引起检测 误差。它的优点是受污染的影响较小,缺点是间歇式检 测。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4.应用实例
例2.某引进水厂,20万吨/天。 –解决方案:电子线路控制板 • 排泥周期:定时 • 排泥历时:定时 • 增加了沉淀池进水流量控制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4.应用实例
例3.东北,斜板沉淀池。 –解决方案:PLC • 排泥周期:定时 • 排泥历时:定时 • 排泥阀为气动,开启迅速,排泥效果好
量变化很大且难与选择排泥周期的初沉池,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3.污泥的检测方法与仪表
污泥:产量大、成分复杂,污泥处理与处置是重要的组 成部分,污泥检测占有重要地位。 3.1污泥浓度检测方式:光学式、超声波式和放射线式 等,一般对低浓度污泥的检测多采用光学式,对高浊度 则多采用超声波式。 3.1.1MLSS浓度检测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2.初沉池的自动控制及应用
初沉池的机械设备包括刮泥机、排泥泵、泡沫去除 设备等,但作为自动控制对象主要指排泥泵。 2.1刮泥机和除泡沫设备的控制
刮泥机的运行方式取决于沉淀池的形状和刮泥机的种类。 圆形或方形的的沉淀池刮泥周期长,因而刮泥机连续运行。 长方形沉淀池的链带式刮泥机刮泥能力很大,没有必要连续运行, 可用定时器进行间歇运行的自动控制。间歇运行时,链条和制动 部件的磨损减小,可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可是如果间歇运 行的间隔时间太长,刮泥机的启动负荷过大,也会损坏刮泥设备。 因此,在自动控制时应当确定合理的运行周期时间。 除沫设备常用管式集沫装置。目前又开始采用浮动式泵来除 沫,一般都采用定时间歇自动控制。
在一次排泥过程中,泥水浊度 变化规律如图,排泥历时过短,积 泥未能充分排净,历时过长,排泥 水浊度低,浪费排泥水。较为经济 合理的排泥历时应位于图中曲线趋向平缓处,如图中C点。
初沉池和污泥泵的控制技术
1.技术概况与分类
1.2排泥控制技术分类: 按监控方法,沉淀池排泥控制技术分为下面几种。
(1)按池底积泥积聚程度控制。采用污泥界面计进行在线监测, 池底积泥达到规定的高度后,启动排泥机排泥;积泥降至某一规 定的高度后,停止排泥。 (2)按沉淀池进水浊度、出水浊度,建立积泥量数学模型。 (3)根据生产运行经验,确定合理的排泥周期、排泥历时,进行 定时排泥。 上面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起来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