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练习-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1)(教师版)

合集下载

2.3.2 中心法则、细胞分化的本质、表观遗传-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苏教版)同步课

2.3.2 中心法则、细胞分化的本质、表观遗传-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苏教版)同步课

码胰岛素的核酸序列,C 正确;胰岛 A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中均含有 呼吸酶,即 A-mRNA 和 B-mRNA 中均含有指导呼吸酶合成的 mRNA,故 B-mRNA 中指导呼吸酶合成的 mRNA 可以与 A-cDNA 的一些基因活性与其周围特定胞嘧啶的甲基化有 关,甲基化使基因失活,相应的非甲基化能活化基因的表达,以下 推测正确的是( )
A.肝细胞和胰岛 B 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均处于甲基化状态 B.肝细胞和胰岛 B 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C.肝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D.胰岛 B 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D [分析题意可知,相应的非甲基化能活化基因的表达,肝细 胞和胰岛 B 细胞中均存在呼吸酶,表明呼吸酶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 状态,肝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处于甲基化状态,胰岛 B 细胞的胰岛素 基因处于非甲基化状态,A、B、C 错误,D 正确。]
2.表观遗传改变的和没改变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改变的是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没改变的是 基因的碱基序列。
1.(多选)将某人的胰岛 A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中的总 mRNA 提 取出来(A-mRNA、B-mRNA),以此为模板,在体外分别获得相 应的单链 DNA(A-cDNA、B—cD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基于以上事实,完善后的中心法则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途径 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一个基因一般控制 一个性状。但是,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也不总是 线性的,有时 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基因影响 多种 性状。

高中生物《DNA结构和复制》练习题

高中生物《DNA结构和复制》练习题

3-2、3 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随堂练习】[例1]多样性体现在当一个DNA分子由n个碱基对构成,则可代表的遗传信息有______种。

.[例2]DNA分子中,若一条链中,则其互补链中.[例3]DNA的一条单链中,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_____和______[例4]某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所含有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此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A.26% B.24% C.14% D.11%[例5]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有:(1)子代DNA分子数_____个,子代DNA分子中有_____条链(2)含亲代DNA链的DNA___个,亲代DNA链____条,(3)不含亲代链的DNA______个,新合成的链________条[例6]用31P标记一个DNA分子,然后放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3代后,有_____个DNA含31P,有____个DNA含32P;有_____条单链含31P,______条单链含32P。

[例7]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1)1个DNA中含胞嘧啶m个,经n次复制后,所需游离的胞嘧啶数为____________个.(2)1个DNA中含胞嘧啶m个,第n次复制,所需游离的胞嘧啶数为__________个.【课后练习】1.有1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有结构有1个腺嘌呤,则它的其它组成是( )A.3个磷酸、3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B.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胞嘧啶C.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D.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尿嘧啶2.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C.碱基与磷基相连接D.磷酸与脱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 链的基本骨架3.DNA分子中的某一个区段上有300个脱氧核糖和60个胞嘧啶,那么该区段胸腺嘧啶的数量是( )A.90B.120C.180D.2404.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l: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A.l:2:3:4 B.3:4:l:2 C.4:3:2:1 D.1:3:2:45. 假设1个DNA分子片段中含碱基C共312个,占全部碱基有26%,则此DNA片段中碱基A 占的百分比和数目分别是( )A.26%,312个B.24%,288个C.13%,156个D.12%,144个6.某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的碱基比率为0.3,那么,在整个DNA分子的A∶T∶G∶C 的比值为()A.1∶1∶1∶1B.1∶1∶1.5∶1.5C.1.5∶1.5∶5∶5D.5∶5∶1.5∶1.57.一个DNA分子中,G和C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士46%,又知在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碱基数的28%和22%,则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碱基数的( ) A.28%和22% B.22%和28% C.23%和27% D.26%和24%1-7C(AD)AB BCD。

第三节 DNA的复制导学案(教师版)

第三节    DNA的复制导学案(教师版)

第三节 DNA 的复制导学案编制人:王总奇 审核人:邱佳翔 时间:2014-4-17学习目标1.概述DNA 分子的复制。

2.了解DNA 的复制的基本知识,了解DNA 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3.探讨DNA 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知 识 回 顾1. DNA 分子是由 2 条 脱氧核苷酸 长链盘旋而成的 双螺旋结构。

2.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 排列在内侧。

3.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 连接成碱基对,A 与T 、G 与C 形成碱基对,遵循一定的规律。

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课前预习案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 复制的假说:: 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 双螺旋 将解开,互补碱基之间的 氢键 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 模板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通过形成 氢键 ,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结果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二、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1.要分析DNA 是全保留还是半保留的,就要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 。

1958年,科学家以__ 大肠杆菌 __为实验材料,运用_ 同位素示踪 ___,设计了实验。

2.实验过程同位素: 15N 、 14N ,标记NH 4Cl 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方法:分析:①离心处理后,为什么子一代DNA 只有杂合链带。

答:因为子一代的DNA ,经过半保留复制,含有一条母链,另一条是新合成的链,因此是杂合链。

②子二代DNA 出现了轻链带和杂合链带,说明了什么? 培养基类型 结果 在试管中位置 亲代 15N 标记的NH4Cl 培养液15N/15N-DNA 靠近试管底部子一代 14N 标记的NH4Cl 培养液15N/14N-DNA 靠近试管中部子二代 14N 标记的NH4Cl 培养液 15N/14N-DNA 和 14N/14N-DNA 分别靠近试管中部和试管口答:说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

遗传信息通过复制和表达进行传递(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件(沪科版2020必修2)

遗传信息通过复制和表达进行传递(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件(沪科版2020必修2)

1.2 遗传信息通过复制和表达进行传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复制”,因此,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半保留复制的掌握尤为重要。

【教材分析】
作为2020沪科版《生物学》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二节“遗传信息通过复制和表达进行传递”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DNA的复制,它是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学好这一课时,有助于学生对后面中心法则、减数分裂,乃至第三节遗传定律和变异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在“思维训练”栏目,作为体验生物学实验思想和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良好载体,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并且高中生的认知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DNA的复制属于抽象的、动态的、连续的分子水平的知识,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简述DNA复制的过程;理解DNA复制的意义。

2、科学思维:探究DNA复制的方式,培养科学思维。

3、科学探究:学习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的DNA复制的同位素标记实验,理解密度梯度离心法原理,画出实验结果图。

4、社会责任:寻找生活中的双螺旋结构,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重点】
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DNA复制方式的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亲代 子一代 子二代
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能量B.需要酶C.需要原料D.不需要模板2.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有()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通过直接控制激素的合成来调节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③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④通过控制全部核糖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用链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DNA结合,这一单链DNA就可以代替mRNA翻译成多肽,这说明()A.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DNAB.遗传信息可由蛋白质流向DNAC.遗传信息可由DNA流向蛋白质D.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蛋白质4.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1∶3∶5.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共有2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1∶1∶2∶2C.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排列方式最多有4200种D.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则需48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A.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C.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间期6.下列有关真核生物体内核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能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B.都存在碱基A与U配对C.在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均会发生D.只要碱基配对出错就会引起性状改变7.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都是以DNA为模板合成的B.密码子、反密码子均存在于mRNA上C.tRNA上只有3个碱基,其余RNA上有多个碱基D.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需要3种RNA共同发挥作用8.下列有关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NA复制时只有一条链可以作为模板B.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C.DNA复制的场所只有细胞核D.DNA复制的时间只能是有丝分裂间期9.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导致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现象。

学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Word版含解析

学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辨析三种RNA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遗传信息转录、翻译的过程和特点。

(重、难点)3.说明密码子、反密码子和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重点)4.理解中心法则的内容和应用。

(重、难点)1.利用对比分析,归纳和概括,辨别三种RNA 的结构和组成。

2.通过图示和列表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3.从存在位置、作用等方面,探讨密码子、反密码子和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脉络。

4.通过分析归纳,概括中心法则的内容及其发展。

一、RNA的结构与种类1.RNA的结构(1)基本单位及组成①磷酸;②核糖;③碱基:A、U、G、C;④核糖核苷酸。

(2)空间结构:一般是单链,且比DNA短。

2.RNA与DNA的比较比较项目DNA RNA组成单位基本组成单位不同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五碳糖不同脱氧核糖核糖碱基不同特有的是胸腺嘧啶(T) 特有的是尿嘧啶(U)结构不同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单链3.RNA的种类及其作用(1)⎩⎨⎧名称:信使RNA(mRNA)作用:DNA的信使(2)⎩⎨⎧名称:核糖体RNA(rRNA)作用:组成核糖体(3)⎩⎨⎧名称:转运RNA(tRNA)作用:识别并转运氨基酸二、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2.过程三、遗传信息的翻译1.翻译概念的理解2.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密码子反密码子种类64种61种位置mRNA tRNA实质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终止密码除外)与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3个相邻的碱基起始:mRNA与核糖体结合↓运输:tRNA携带氨基酸置于特定位置↓延伸:核糖体沿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由对应tRNA运输相应的氨基酸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终止:当核糖体读取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时,合成终止↓脱离:肽链合成后,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四、中心法则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内容(1)提出者:克里克。

高中生物教师面试-问答真题与答案

高中生物教师面试-问答真题与答案

高中生物第一套一、结构化1.李老师提问学生问题,学生无法回答,其他学生哄笑这个学生为傻子,你怎么办?【答题思路】本题考察的是应急应变类题目,可以参照分析情况、确定任务、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四步答题。

【参考答案】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也是正常现象,但对于出现其他学生哄笑这个学生为傻子,我们就要加以重视了,对于此类情况,我会做如下处理:首先,我会先让班里的同学安静下来,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该生思考,引导他得出问题的答案。

若该生在我的启发下仍没有得出问题的答案,我会让他先坐下,并对他说“你是不是还没有想好该怎么说,我们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好不好”,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并对该生积极表现的精神给予鼓励。

其次,课后,我会单独找他了解原因,如果是因为知道答案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我会帮助他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是看别人举手他也举手,或者举手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那么我会告诉他老师提问只是为了检查学生听明白了没有,不举手不代表学生没有学好。

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会和他约定,会的问题举右手,不会的问题举左手,这样老师就知道他有没有听懂。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同时还能够及时检查自己的授课效果。

再次,我会找到在课堂上哄笑的学生了解情况,询问他们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是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平时与他们的相处不太融洽,那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会加以注意,可以通过成立学习、生活小组的方式,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

后期我会组织一次以“尊重他人”为主题的班会,促进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和谐以及学生的全面进步。

我相信,通过这些做法,我的班级当中不会再出现不尊重学生的情况,同时,学生上课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也会逐渐减少,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你最尊重的教育家是谁?【答题思路】本题考察的是自我认知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岗位以及自身的认知,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展开论述。

【参考答案】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在他们身上有独特的品质值得我们去继承。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3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3节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3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3节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1.方法:同位素示踪技术 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2.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3.实验原理
含15N的双链DNA密度较大,含14N的双链DNA密度较小,而一
条链含15N与另一条链含14N的双链DNA密度应该介于双链均
含15N的DNA和双链均含14N的DNA之间。
4.实验过程
(1)培养含15N的大肠杆菌:用以 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
结构。这样,原来的一个双螺旋DNA分子就变成了两个双螺
旋DNA分子。这两个新形成的DNA分子是相同的,并且与亲
代DNA分子相同。
2.复制的条件
模板:亲代DNA解旋产生的两条母链。
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能量来源:ATP。
3.复制的特点
(1)边解旋边复制,即随着DNA的不断解旋,新的子链也逐渐合
2.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可能是(
)
A.腺嘌呤与鸟嘌呤之间的氢键
B.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的氢键
C.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的化学键
D.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
答案:B
解析:DNA复制过程中用到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其中解旋酶
的作用是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破坏的是A与T、G与C之
间的氢键。
DNA双链充分被15N标记。
(2)将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
(3)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分离出DNA(间隔的时间为大
肠杆菌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
(4)将分离出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5.实验预期:离心后应出现3种类型的DNA带。
(1)重带(梯度密度最高):两条链都被15N标记的亲代双链D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分子复制可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B.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分子的复制C.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D.一个DNA分子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答案】A【解析】A、细胞分裂间期的生理过程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不是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B错误;C、DNA酶的作用是促进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促进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合成新的子链的酶是DNA聚合酶,C 错误;D、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产生2个DNA分子,不是4个DNA分子,D错误.故选A.2.如图所示为DNA复制的较为详细的图解,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仅在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下,DNA复制不能顺利进行B.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尿嘧啶与腺嘌呤互补配对现象C.图示DNA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以及半保留复制等D.复制完成后,前导链和随后链所在单链碱基排列顺序相同【答案】D【解析】A、从图示信息可知,DNA复制需要拓扑异构酶II、解旋酶、引物合成酶、聚合酶I和III 等多种酶的催化,A正确;B、在DNA复制过程中,RNA引物能与模板链互补形成杂交链,该杂交链中可能含有碱基对A-U,B正确;C、从图中信息可知,DNA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等 ,C正确;D、从图中信息可知,前导链和随后链都是新合成的子链,而两条子链上碱基是互补的,D错误.3.某基因的一个片段中的一条DNA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C,该基因复制三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占该基因总数的()A.100% B.50% C.25% D.12.5%【答案】B【解析】某基因的一个片段中的一条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C,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以该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基因均为突变基因,而以另一条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基因均为正常基因.所以该基因复制3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占基因总数的50%.故选B.4.下图表示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上述实验B.试管③中b带的DNA的两条链均含有14NC.仅比较试管②和③的结果不能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D.可用(NH4)235SO4、(NH4)232SO4分别代替15NH4C1、14NH4Cl进行上述实验【答案】C【解析】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液中独立生活和繁殖,因而不能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A错误;B、试管自中b带的DNA的一条链含有14N,另一条链含有15N,B错误;C、仅比较试管②和③的结果有可能是全保留复制或半保留复制,C正确.D、DNA分子中不含S元素,因此不能用(NH4)235SO4、(NH4)232SO4分别代替15NH4C1、14NH4Cl进行上述实验,D 错误;故选C.5.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请问最快在第几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只能找到1条被32P标记的染色体()A.3 B.2 C.9 D.19【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20条被标记的DNA第一次复制,结果所有的染色体均有标记,既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40条,形成的子细胞中20条染色体均被标记.经第二次复制后,形成40条单体,而其中的一半,即20条具有32P标记,而当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而某个细胞得到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的数目为0~20.而第三次分裂后期是以第二次分裂的子细胞为前提,在后期被标记的染色体为0~20,即最快在第三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只能找到1条被32P标记的染色体,A正确.故选A.6.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某双链DNA分子含有胞嘧啶m个,复制n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DN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B.DNA复制过程中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C.该DNA复制过程中共消耗(2n-1)m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该DNA复制形成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均含有m个腺嘌呤【答案】C【解析】A、间期DNA能进行转录,因此DNA能与RNA聚合酶结合,A错误;B、解旋酶具有解旋功能,其作用的是氢键,DNA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B错误;C、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该DNA分子复制n次,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n-1)m个,C正确;D、由于题干只给出胞嘧啶的数目,而碱基总数未知,因此无法推导出腺嘌呤的数目,D错误.故选C.7.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旋酶可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B.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以DNA分子的任意一条链作为模板D.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可保证其准确进行【答案】C【解析】DNA复制时,解旋酶可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A正确;DNA复制时分别以每条亲代链做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子链,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正确;DNA分子复制时两条链均作模板,复制完成后一个DNA分子可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C错误;根据分析内容可知,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可保证其准确进行,D正确.故选C.8.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40个.如果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A.60个B.80个C.120个D.180个【答案】D【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一个DNA分子中含有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如果该DNA连续复制两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22-1)×60=180个,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9.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步骤①: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步骤②: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分别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1)本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_.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______区,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分子.(2)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如下图A所示.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选填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选填字母),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 B C中期的染色体示意图(深色代表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答案】同位素示踪法分生 DNA B B和C【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称为同位素示踪法.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分生区,因为只有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分裂旺盛,DNA才发生复制.胸腺嘧啶是合成DNA的原料,因此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DNA分子.(2)分析图示:A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含有放射性;B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含有放射性;C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不含放射性.若假说成立,即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即符合图乙中的B;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有一半染色体不含放射性,另一半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有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即符合图中的B和C.10.图为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②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①②③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2)图中③可能有______种,名称分别是______.(3)若甲链中含氮碱基(A+G)/(T+C)=2/5,则同样的比值在乙链中为______.若该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则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的比例为A∶G∶T∶C=_______.(4)若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碱基A占20%,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个.【答案】脱氧核糖脱氧核苷酸 2 鸟嘌呤、胞嘧啶 5/2 2∶3∶2∶3 4200【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①为磷酸基团;②为脱氧核糖;③和④为含氮碱基;其中①、②和③共同构成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2)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由于图中③和④有三个氢键,所以可能性有2种,即胞嘧啶、鸟嘌呤.(3)若甲链中含氮碱基(A+G)/(T+C)=2/5,(A+G)/(T+C)为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则同样的比值在甲链的互补链乙链中为甲链比值的倒数是5/2.若该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即A1:G1:T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G2:T2:C2=3:4:1:2,该基因中含有400个碱基,则A1=T2=20,T1=A2=60,G1=C2=40,C1=G2=80,则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的比例为A∶G∶T∶C=2∶3∶2∶3.(4))若甲DNA片段含有碱基对1000,则碱基数为2000个,其中碱基A占20%,则该DNA片段中胞嘧啶占30%,数目为2000×30%=600个.该DNA片段复制3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3-1)×600=4200个.11.请回答下列与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有关的问题:(1)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靠____________连接.(2)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粗细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3)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___________.(4)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某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30%,其中的鸟嘌呤(G)全部被7-乙基化,该DNA分子正常复制产生两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45%,另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G)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5)请你在下面框图中画出某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模式图____________.(6)假定某生物细胞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将100个用15N同位素标记了DNA分子的体细胞加入含14N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同步培养(细胞分裂同步进行).某时刻测定细胞的总数目为3200个,在这3200个细胞中,含15N放射性的细胞个数大约有____________个.(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先将40个普通噬菌体(放在含32P的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中)进行标记,只得到400个被标记的噬菌体,利用他们进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结果培养时间过长,细菌完全裂解,得到了4000个子代噬菌体,请问含有32P噬菌体所占比例最多为____________%.【答案】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相同嘌呤必定与嘧啶互补配对 G或者C 20% 388 20【解析】(1)DNA复制的时间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靠-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2)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粗细相同,原因是嘌呤必定与嘧啶互补配对.(3)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U-A、A-T碱基对,而另一条正常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C-G碱基对,因此替换的可能是G,也可能是C. (4)该DNA分子中A=T=30%,G=C=20%,该DNA分子正常复制后,子代DNA中的G由该DNA的C含量决定,因此另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G)占20%.(5)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其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模式图是:.(6)100个细胞分裂形成3200个细胞,所以细胞共分裂了5次,DNA分子复制5次,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根据其特点进行分析.将100个用15N同位素标记了DNA分子的体细胞加入含14N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进行分裂,所以最终有400个DNA分子被标记,而3200个细胞共有DNA分子6400个,所以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1/16,每个细胞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不含15N的细胞的比例是,含15N的分子的比例为,所以含15N的细胞个数为个.(7)噬菌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所以400个噬菌体有400个DNA分子,最多800条单链含有32P,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最多800个,而噬菌体的数目有4000个,所以比例为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