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模板(共3篇)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片段教学小学语文一导入1、导语:同学们,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人们不仅欢迎春天的到来,也喜欢描写春天。
2、阅读诗句: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2、生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3、交流: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4、小结:①这段描写的是燕子的外形特点。
②羽毛、翅膀、尾巴都是燕子外形的一部分。
(板书:外形、部分)5、比较阅读1①出示句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原文)②讨论你觉得谁写得好?为什么?③小结写法:作者写出了小燕子羽毛的颜色,翅膀的形态,尾巴的形状,还用上了比喻,写得很形象,写出了燕子的整体特点,让人感觉到燕子十分活泼可爱。
(板书:整体)二、学习第一自然段6、比较阅读2①出示句子:燕子的羽毛是乌黑光亮的,它有俊俏轻快的翅膀,尾巴像剪刀。
小燕子十分活泼机灵。
(原文)②同桌对读,讨论:哪一种写法好?③全班交流④小结:作者的写法别具一格。
7、指导背诵本段。
①填空式背诵。
②完整背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6、仿写:①一顶()的鸡冠,一个()的头,一身()的羽毛,组成了骄傲的大公鸡。
②一对()耳朵,一双()眼睛,一身()毛,加上()就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③一对()的耳朵,一身()的毛,加上(),这就是我家的大花猫。
7、总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燕子的外形特点,还学习了作者独特的写法。
8、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2篇:小学语文片段教学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模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的编号是27号。
今天我模拟片段教学的课题是人教版几年级上或下册第几课《》。
(板书课题)《》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结合课后的问题来写。
例如抓住了具体的实例或者是重点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等等)本次模拟片段教学我将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性地感知课文,还有通过对于第几自然段的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英语片段教学设计5篇

Horses.
2、I’m going to Shandong.
I’ll take some pictures of Mount Tain.
3、I’m goin gto Hangzhou.
读一读,分一分
孩子自己读新学的单词,根据读音分成两组。找出共同的字母。
(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帮单词娃娃回家
教师出示大小写字母A-E,设计成5个小房子。让孩子根据首字母把单词送回家。
小学英语片段教学设计3
【课题】Unit Five Where is my ruler?
【教学重点】 学习单词bus, taxi, bike, jeep
例如:Are you ready for English test?
③have a good time ( 玩得高兴) 还可以说 have a nicewonderful time.
⑶ 语法点讲述
教师将语法点进行讲解,一般将来时态是指在将来时间发生的事情和动作。有两种表达法:be going to do something will do
分别出示大小写字母,学生开火车认读。
教师指着字母D旁的趣味图片,问:“What’s this?”“It’s a dog.”带读单词。
教师出另一单词卡片“duck”,带读单词,孩子跟读练习。
D-d-duck-dog教师带读字母和单词。孩子小组里读一读。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大小写字母Ee. 注意学习egg/elephant一词时,当问学生What’s this? 强调回答It’s an
二年级下册语文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标题:二年级下册语文片段教学优秀教案一、教学背景1.1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片段教学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提高课文的朗读能力。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教科书、课文PPT、教学录音机等3.2 教学环境:教室内环境整洁,板书清晰3.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练习册等四、教学步骤4.1 创设情境:利用课文内容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细致讲解:通过PPT或者其他形式的教学辅助材料,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字词和重要的语言点。
4.3 组织朗读: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规范语流,增强朗读表达能力。
4.4 操作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操练和默写,巩固课文内容。
4.5 启发讨论: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
4.6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延伸拓展,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五、教学方法5.1 听说结合:通过听、说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5.2 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3 体验式学习: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学习课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训练: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在朗读和写作方面的表现情况。
6.2 个性评价:除了课堂练习外,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评价和辅导,帮助学生改进自身语文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7.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片段教学数学教案小学

片段教学数学教案小学
目标: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奇数和偶数。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奇数和偶数的知识。
教学准备:
1. 奇数和偶数的卡片。
2. 黑板和粉笔。
3. 数学练习册。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拿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让学生分成两组,并让他们讨论如何区分奇数和偶数。
2. 概念引入:教师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写在黑板上,然后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3. 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在课桌上摆放一些物品,让他们分别数一下有多少个,然后让他们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4. 拓展训练: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有关奇数和偶数的题目,加深理解。
5.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巩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和练习巩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但在引入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多的例子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看到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片段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语文片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片段的理解能力,能够正确解读片段中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片段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分析片段内容,发展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片段教学的内容是选取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若干篇章,将其拆解成片段,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片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1. 预热活动教师可通过一些简短的故事片段或者短文段落作为预热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思考片段中的关键信息。
2. 片段阅读与理解教师将选取的文本片段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尝试理解文本中的意思。
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对片段的理解。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交流自己对于片段的理解和想法。
3. 语言运用活动教师提供一些与片段内容相关的语言表达活动,鼓励学生使用片段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创作和表达。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4. 创造力发展活动教师提出一些与片段相关的创造性问题,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思考和回答。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彼此的创作灵感。
5. 合作与展示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每个小组完成活动后,可以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验。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检查学生对于片段内容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检查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情况,可以通过创造性问题的回答和成果展示进行评估。
《乌鸦喝水》片段教案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片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乌鸦喝水》。
1.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讲述乌鸦喝水的经过。
1.3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1理解乌鸦为什么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
1.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乌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乌鸦的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对乌鸦的了解。
1.3教师简要介绍乌鸦,导入新课。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乌鸦的心情。
3.理解课文3.1教师提问: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3.3教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4.生字学习4.1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4.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记忆方法。
4.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讲解字义、书写。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要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5.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乌鸦通过观察,发现小石子可以使水面升高,从而喝到水。
6.情感升华6.1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乌鸦在面对困难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向乌鸦学习,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
7.作业布置7.1家庭作业:1.朗读课文《乌鸦喝水》。
2.书写本课生字,每个字写5遍。
3.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8.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让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并理解了乌鸦喝水的经过。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范文(5篇)

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范文(5篇)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确定位置的必要性;2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2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与活动;2训练学生能把思考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点: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2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
学具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去年也就是202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二引导探究:1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物体的位置,同学们有这样的体验吗?2如果现在有同学想去看电影,(1)如何找到电影标上所指的位置?(以6排3号为例,指名说,再用课件展示),(2)如果是3排6号,与6排3号指的是同一个座位吗?如果将6排3号记作(6,3),3排6号该怎样表示?(3)从刚才的讨论中,你知道了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吗?这两个数据都代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且在排列上有一定的顺序性,这是在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有序排列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两个数据可以确定一个位置。
3指名任一同学:你能用刚才这种方法描述一下你所坐的位置吗?4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在地图上确定某城市的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图上是利用什么来确定位置呢?请看题(P126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如何找到震中的位置?(2)在这张地图上你能找到位于东经1130北纬400的城市吗?你能描述大连的大致位置位置吗?哈尔滨呢?小结: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象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语文片段教学教案 3篇

语文片段教学教案3篇1、教学内容《林海》第十一册13课第2自然段:描写大兴安岭的"岭"。
2、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大兴安岭的岭多而温柔的特点,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生动细腻之美。
3、教学过程(1)感知语言,体会特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独立思考: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交流讨论,理解语言。
生:我认为岭的特点是"多、温柔"我是从""这句话里看出来的。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a、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
生:我从"这里的岭的确很多"看出岭多的特点。
生:我从"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看出兴安岭的样子多,也可以说明它不但多而且温柔。
生:我从"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可以看出兴安岭温柔的`特点。
师:"云横秦岭"的岭是怎样的?生:秦岭是"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的。
师:能不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大兴安岭"和"秦岭"。
通过画"大兴安岭"和"秦岭"理解孤峰突起和盛气凌人的意思,并明白写秦岭是为了突出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特点。
师: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应读出温柔的语气)生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男女生赛读。
b、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生:通过"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岭多的特点。
生:通过"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明岭多的特点。
师:你认为这个句子该这样读?为什么?生:我认为这个句子应读出赞叹的语气,因为"多少条岭啊"这是作者发出的感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钓鱼的启示》片断教学(第1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选手,我今天片断教学的篇目是《钓鱼的启示》。
现在开始我的片段教学。
一、复习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就钓鱼的过程学习了课文,了解了鱼大并且难得,可詹姆斯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把它放回去了。
(板书:钓鱼、放鱼)2、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默读课文13—16自然段,划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做一做批注,并思考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和同桌交流一下。
3、梳理问题:爸爸为什么坚决要放掉大鱼?詹姆斯得到什么钓鱼的启示?多年后为什么会因为放鱼而骄傲?……二、品读重点词句,释疑(一)下面我们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先来解决“父亲为什么坚决要放掉大鱼”。
1、同学们,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本来想去钓翻车鱼的詹姆斯却钓到了一条大鲈鱼。
面对这意外的惊喜,你能体会詹姆斯当时的心情吗?可就在这个时候,爸爸却让詹姆斯怎么做?(课件出示父子对话6-10自然段)2、生自读,思考:父子二人面对这条大鲈鱼,分别有着怎样不同的态度?3、交流:生A:父亲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
”这里的“得”是必须的意思。
我从这个“得”字感受到父亲放鱼的坚决态度。
生B:“得”也是应该的意思。
但在这里,我也认为是必须!4、师:你能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字义,非常好!为什么非得放呢?有没有同学找到了答案?生A:因为这是晚上十点钟,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生B:“而从第二天凌晨起就可以钓鲈鱼了。
”按照规定,现在还不能钓鲈鱼,意外钓到了就应放回去,要遵守规定。
生C:“父亲再没有说话。
詹姆斯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父亲的话就是命令,没得讨价还价。
师:是啊,在父亲的无声提示下,尽管鱼大且难得,尽管詹姆斯十分的不舍,尽管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但詹姆斯还是把鱼——放了。
师:父亲坚持让詹姆斯把鱼放了,理由只有一个,是什么?生A: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二)解决“钓鱼的启示是什么”1、师:当大鲈鱼在水中一闪而逝,而留在小詹姆斯心中的悲哀久久不能散去。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问自己的吗?生A:这件事要是我遇到了,我会不会放呢?生B:我该怎样做呢?2、师: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吧!出示要求:(1)辩论分组(2)准备:三分钟稍做准备,可以从书中画出支持你的理由,或在生活中找理由,选一个重点发言人。
(3)辩论:自由辩论时,要面对对方,一个人发言其他人要认真倾听。
从对方的发言中找漏洞,再结合本方的观点在书中或生活中找理由,反驳对方。
(学生自由辩论,各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辩论焦点:鱼很大——如果是一条小鱼你会不会放呢?无人知——没有人知道,规则就不存在了吗?师:启示在大家的思辨中水落石出——不管有没有人,无论鱼大鱼小,都应该放掉,因为规则是需要自觉遵守的。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解决了自己的疑问。
3、师小结:在这次钓鱼的经历中,显然放鱼是对的,带走鱼是错的,这正说明了:引读出示:“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与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
”4、指导写字:诱惑5、师:也许10岁的小詹姆斯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但他却遵守了禁渔令。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詹姆斯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师。
他确实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那次钓鱼的经历却时常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这么多年来,詹姆斯从这次钓鱼事件中到底明白了什么?我们把詹姆斯得到的启示补充完整,替他说出这个答案吧——规则是需要自觉遵守的,这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但真正做到很难。
(三)理解“多年后为什么会因为放鱼而骄傲”1、过渡:多年后詹姆斯感受到了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
他不为失去一条大鲈鱼而悲哀了,取而代之的是——骄傲。
(课件出示:他为自己的父亲骄傲,也为自己骄傲,他还可以骄傲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们和他的子孙后代。
)2、朗读指导:指名一生读,评,再指名读,齐读(读出骄傲)3、詹姆斯为谁骄傲?按照屏幕上的句式来说一说:师:詹姆斯为自己骄傲,因为——生A:他战胜了自己,从此成为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他是个有道德的人;师:为父亲骄傲,因为——生B:他在规则面前,以毫不含糊的态度指导詹姆斯战胜了诱惑,渡过了道德的难关;师:他可以骄傲地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三、总结、布置作业1、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答了一些疑问,也许你真正懂得了这些道理,也许你还有些似懂非懂。
你还有什么问题困扰自己吗?有,也没关系,将你的疑问带入生活中,让生活去证明它,用时间去解答它。
2、布置作业:(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第15自然段。
(2)小练笔:湖边可能设了块木牌,上面写着“钓鱼须知”(垂钓规则),那么上面会写些什么?请同学们回去写一写,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我的片段教学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四、板书设计:钓鱼的启示钓鱼放鱼规则是需要自觉遵守的《草船借箭》七八自然段教学预案一、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再次走进《三国演义》这部谋略之书,再次品味《草船借箭》这个充满谋略与智慧的故事。
(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师:通过上文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最能形容诸葛亮的智慧?同学们真是异口同声呀,没错,这个词就是——神机妙算。
(板书:神机妙算)师:那么,“智绝”诸葛亮究竟如何“神机妙算”?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7页,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二、初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97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都读完了吧?哪个同学愿意把这两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好,你来!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刚才的朗读?师:是的,这个同学朗读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确实读得不错。
尤其是多音字“擂”字,以及“弓弩手”的“弩”字都能准确地读出来。
“擂鼓”的“擂”还可以读作什么音?对了,是lèi。
谁能用这个读音来组词。
哦,擂台,打擂。
但是在课文中,它读作“擂鼓”,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擂鼓、弓弩手。
师:你还有意见?嗯,你听得真仔细,他刚才确实把“水寨”的“寨”读成了zai。
老师提醒一下大家,这里的“寨”是翘舌音(板书:寨zhai),你再来读一遍,好吗?嗯,知错能改,也是一种进步。
同学们也一起来读一读,“寨,寨”。
“寨”在这里的意思是指营垒,是军队驻扎的地方。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一下这个字的写法,它是个比较容易写错的字。
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想想,你要怎么记住它?或者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对,你看得可真细致。
的确,这个字的下面不是一个“木”字,而是要写成“一”再加上个“小”字。
好,我们一起来写写这部分。
“横,竖钩,撇,点”。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田字本,看看刚刚在田字格里的写法,把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写三遍,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写完了?同桌互相看一看,写对了吗?写得漂亮吗?三、精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两个段落,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画出来,用心体会体会。
师: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你来说说你的体会。
师:你从“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句话体会到诸葛亮早就观察好了气象,算到这天江上会有大雾,他知天文,识地理,真是个奇才。
师:你讲得真不错。
诸葛亮三天前就算到了这天是大雾,所以他才敢立下军令状,接受周瑜的造箭任务。
你的推断很合理。
师:这时候鲁肃和诸葛亮都坐在船上,看到这漫天大雾,假如你是鲁肃,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师:你猜,鲁肃可能会很害怕,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大雾的天气,要是遭到曹军的攻击怎么办?此时,你就是鲁肃了,按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我听出了,你心中很担心。
师:你有不同想法。
哦,你认为鲁肃还可能疑惑不解,诸葛先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为什么选择大雾的天气出发?师:是的,鲁肃对诸葛亮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文中用了一个词是什么?对,就是“吃惊”。
来,谁来读读鲁肃的这句话?“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你们听出鲁肃的“吃惊”吗?这个鲁肃有点淡定。
谁再来读一读?哇,连表情都有了,你听,同学们都为鼓掌了。
师:面对鲁肃的“吃惊”,诸葛亮的反应是——笑!读读诸葛亮笑着说的话。
你来读一读。
诸葛亮“笑着说”——咱们再一起读一读。
师:诸葛亮说这句话时,是“笑着说”的。
这值得玩味。
他为什么笑?他在笑谁?笑什么?自己读一读,好好揣摩揣摩。
师:你来发表一下高见。
你觉得了是在笑曹操。
他笑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兵应战,正好落入圈套,让他的妙计得以实施。
是啊,他太了解曹操,这是讽刺、轻蔑的笑!好,你用“嘲笑”的口吻读读这句话。
不错,是在嘲笑曹操。
师:你有不同意见。
好,你说说。
你认为诸葛亮是在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不明底细。
这是宽厚、友善的笑。
好,你也来读一读。
师:你还有其它想法。
来,你的看法呢?你觉得他是在笑周瑜。
为什么?是呀,周瑜忌能妒贤,本想陷害诸葛亮,而现在诸葛亮将计就计,周瑜的小算盘落空了。
这是一种自信、胜利的笑!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能够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是读书的好方法。
看来大家都已经走进人物的内心,那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女同学扮演鲁肃,读出吃惊的语气,男同学扮演诸葛亮,自信从容地读出来。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你们分明就是小鲁肃和小诸葛了。
师:这边,诸葛亮饮酒取乐,谈笑风生;而在另一边,曹操看到这漫天大雾,听到擂鼓声,他的反应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读读第八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曹操的话?大家评一评,他读怎么样?师:你说他把曹操的性格特点读出来。
那你说说,曹操有什么特点?生性多疑的曹操看到这漫天大雾,听到擂鼓声,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他想:这诸葛亮一向诡计多端,专门爱放烟雾弹,我可得谨慎一点,不能轻易出兵,免得中了他的圈套。
师:是啊,这漫天的大雾就像丢给了曹军一颗巨大的烟雾弹,让曹军不知所措。
于是,曹操下令——让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文中说:“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师:你感受到箭非常多,好像下雨一样,密密麻麻。
你还能够从修辞手法上来体会,特别好。
这里,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箭比作雨,形象地写出了箭的数量之多。
你能不能也运用修辞手法,说一说万箭齐发的情景。
师:你把箭比作了会飞的鸟儿。
射出的箭仿佛一群鸟儿,密密麻麻地往船上飞扑过来。
师:再换种修辞手法,谁来说说?师:箭呼啸着狂奔而来,耳边仿佛都能听到簌簌的声响。
你用了拟人的手法,还仿佛听到了箭的声音,可见箭有多么的快,有多么的多啊。
师:你看诸葛亮不仅算准了大雾的天气,还算准了曹操的心理。
他不仅识天文,而且懂人心。
他真的是——神机妙算。
(板书:识天文懂人心)师: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你说说。